1、木瓜
先秦:佚名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2、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 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
3、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 —— 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4、一生傲岸苦不諧,恩疏媒勞志多乖。 ——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5、猶有報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 皮日休《宏詞下第感恩獻兵部侍郎》
6、淚盈襟,禮月求天,愿君知我心。 —— 牛嶠《感恩多》
7、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 李白《行路難三首》
8、未知天地恩何報,翻對江山思莫開。 —— 李建勛《離闕下日感恩》
9、華清恩幸古無倫,猶恐蛾眉不勝人。 —— 李商隱《華清宮(天寶六載,改驪山?!?/p>
1、非常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工作的肯定、支持和指導,以后我會更加努力的向領導您學習,把工作做得更加完美。非常感謝您!人生旅程上,您豐富我的心靈,開發(fā)我的智力,為我點燃了希望的光芒。謝謝您。親愛的領導,感謝您對我的照顧,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會更加的努力的。
2、來到公司這段時間,每天的工作雖然看上去井井有條,但是依然有很多工作細節(jié)一直被我忽視,在領導的教導下,我對比出自身的不足,將工作重點調整,開闊了視野,對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以領導學習的路上我走得很慢而且路很漫長,但是踏著扎實的腳印前行,心中信心百倍。路遙知馬力,之久見人心,領導這樣的信任我,我的成功有領導的無時無刻的指點,我的失敗,有領導為我指點。這樣幸運,我至今還不能相信。
3、感謝老板給我機會,給我一個平臺,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也感謝各個部門的領導,幫助我,指導我,告誡我---我會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在過去的日子里,我不知道您是否對我的服務感到滿意,我想我的工作肯定還有做得不夠之處,但是您都能夠諒解并給予反饋,讓我得以改進并學習到更多的經驗,我很感激,這都有賴于您的每一份支持和厚愛,在此我衷心希望您與您的公司,取得更大的成功。
4、承蒙領導一直以來的關照,對我信任,我定不會辜負您對我的栽培。
5、感謝領導給我這次難得的機遇,感謝領導的賞識和栽培,日后一定更上一層樓,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高的效益。
6、在這充滿溫馨的日子里,讓花朵和微笑回歸您疲憊的心靈,讓祝福長久的留在您的心中,我還要說聲:領導,謝謝你!
7、來到公司這段時間,每天的工作雖然看上去井井有條,但是依然有很多工作細節(jié)一直被我忽視,在領導的教導下,我對比出自身的不足,將工作重點調整,開闊了視野,對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以領導學習的路上我走得很慢而且路很漫長,但是踏著扎實的腳印前行,心中信心百倍。
相關文言文句子如下:
1、蜀漢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釋義: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駕來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
2、晉 李密《陳情表》: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釋義:現(xiàn)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yōu)厚,怎敢猶豫不決,有非分的企求呢?
3、唐 王昌齡《答武陵太守》: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
釋義:戰(zhàn)國時,曾在大梁做過門客的人,都沒有辜負信陵君,我在武陵受到太守的提攜,也決不忘記您對我的恩惠。
4、唐 李賀《雁門太守行》: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釋義: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5、蜀漢 諸葛亮《出師表》: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釋義:陛下也應自行謀劃,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采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
人們都說是您培養(yǎng)著祖國的棟梁 我想要說,您就是祖國的棟梁 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梁 人們把您比喻成一支紅燭,為后輩獻出了所有的熱和光 您講的課,是如此精彩,每一個章節(jié)都仿佛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門窗 讓我微弱的眼散發(fā)出求知的光 讓我好奇的心牽起尋知的欲望 啊,感謝您,我敬愛的老師 有了您,花園才這般艷麗,大地才充滿寬廣 有了您,我們才能看見盛開理想的地方 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么會綻開那么多美好的靈魂翅膀 啊,我敬愛的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請允許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教師節(jié),將您高聲歌唱 是您為我們傳播著知識,播撒著希望 是您就算拖著重病也不愿離開三尺講臺,揮灑著陽光 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靈魂的播種者 您就是用美普照人間靈魂的的朝陽 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地成長 您給了我們一桿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 您給了我們一面模范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 您就是大橋,為我們連接被割斷的山巒,讓我們走向峰巔 您就是青藤,堅韌的修長,指引著我們去采擷崖頂靈芝的方向 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您絕不送上一桶水 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您也絕不給予一杯水。
就這樣,適時,適量 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讓我們懂得感恩,背負理想 感謝您老師,是您用愛的奉獻把祖國的明天照亮 是您用彩筆的耕耘于課堂,成就到祖國的四面八方 感謝您,我敬愛的老師 是您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我的血液里有你的心血在流淌 感謝您,我敬愛的老師 您的每一次教誨每一份渴望,我都會把它刻在心底去珍藏。
1、《答武陵太守》—— 唐 王昌齡
仗劍行千里,微軀敢一言。曾為大梁客,不忘信陵恩。
2、佳音傳來慰我輩,高樓在望步若飛。
雖喜君上青云去,卻網留別散點點悲。
猶憶昔日蒙援手,未知幾時共酒杯。
祝君此去攬星月,眾生皆贊大作為。
原文字詞解釋
⑴答武陵太守:作者離開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將返金陵,武陵太守設筵相送。作者以詩相謝。答:回話,回復,回信。
⑵微軀:指自己微賤的身軀,作者自謙之詞。
⑶大梁:戰(zhàn)國時魏國都城(今河南開封)。大梁客即指信陵君的門客,猶指侯贏,此處代指詩人自己。
⑷信陵:地名,今河南寧陵。在這里代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信陵君曾養(yǎng)食客三千人,以禮賢下士聞名于世。信陵恩即指信陵君禮賢下士,此處代指武陵太守對作者的恩惠。
【譯文】
我就要憑借佩劍遠行千里了,微賤的我冒昧地向您說一句話:戰(zhàn)國時,曾在大梁做過門客的人,都沒有辜負信陵君,我在武陵受到太守的提攜,也決不忘記您對我的恩惠。[1]
作品賞析
古時“答”是一種敬稱。王昌齡是武陵田太守的門客(即田的參謀),因此辭別(或者說辭職)的時候就專門寫一首“答詩”來做交待。對于這首作品讀者完全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理解。前一句是告辭,說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達對太守的謝意和尊敬,或者說是感激和忠實。
從文采修辭上講,詩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大梁,戰(zhàn)國時魏國的都城。魏國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廣納賢才的愛才之君,因此門客們都很愿意為信陵君效力。詩中的大梁客是詩人用來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對他的恩德。有些評詩的書中有這樣的說法:“此體中才與學俱無用也。五絕,仙鬼勝于兒童子女,兒童子女勝于文人學士,夢境所作勝于醒時。”意思是用賢德先人的典故來做五言絕句的素材最能發(fā)揮五言詩的長處,這樣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五言絕句?!洞鹞淞晏亍分芯陀玫涔时砻髟娙俗约旱男囊?,仔細想想確實將忠心委婉妥當得表示了出來,不流于輕浮,讀起來也不會使人覺得僅僅是泛泛而言,沒有誠意。對于表示感情,沒有比這更合適的了。
在此詩中,詩人一腔俠義之情再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透過沒有任何“形似之言”的四個短句,讀者可以看到頗有英雄豪氣的詩人形象。詩人借用信陵君的典故,直抒胸臆,有直接撼動人心的力量。[2]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約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后北歸。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后還鄉(xiāng),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存詩一百七十余首,多為當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有《王昌齡集》[3]。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百度[引用時間2018-1-19]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