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水秀 鳥語花香 春光明媚
山光水色 柳暗花名 綠樹成陰
湖光山色 江山如畫 明月清風
【水木清華】
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語本晉謝混《游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
【水秀山明】
形容山水清麗,風景優(yōu)美。
【山川米聚】
謂從高處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語本《后漢書·馬援傳》:「捍援呴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姹紫嫣紅】
姹:美麗;嫣:美好。指各種色彩艷麗的花。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骨濉さ椚双@《隋唐演義》六十九回:「見垂柳拖絲,拂境清幽;~,迎風弄鳥,別有一種賞心之境?!?
【白草黃云】
形容秋季時邊塞的荒涼景象。唐·權德輿《贈老將》詩:「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骨濉ぜo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錄五》:「急覓是人,不知何往,惟獨立沙磧中,~,四邊無際?!?
【白白朱朱】
形容各色花木。唐·韓愈《感春三首》詩:「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顾巍钊f里《又和風雨二首》:「風風雨雨又春窮,~已眼空?!?
【白虹貫日】
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古人認為世間將有不平凡之事發(fā)生。依現(xiàn)在的氣象學說,此非虹而是暈,一種大氣光學現(xiàn)象?!稇?zhàn)國策·魏策四》:「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埂妒酚洝斨龠B鄒陽列傳》:「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太子畏之?!乖ね鯇嵏Α尔惔禾谩返诙郏骸盖倚菡f~,青龍藏池。」
【白浪掀天】
形容風大浪高。唐·白居易《風雨晚泊》詩:「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
【百花齊放】
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比喻風神各異之藝術自由發(fā)展。也形容藝界景象繁榮。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顧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齊放。」又參見「百家爭鳴」
【百卉千葩】
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明·無名氏《紫微宮》第二折:「仲冬佳節(jié)景堪褒,百卉千葩逞艷妖?!褂謪⒁姟赴倩R放」。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jīng)·小雅·四月》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歷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
唐·杜甫《夏夜嘆》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時已至初夏。
唐·韋應物《游開元精舍》
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歷五月半后。淅:風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農歷四月。慈竹:竹名,亦稱子母竹。如編:象編排起來一樣。蜃氣:古人以為蜃(大蛤)吹氣可成樓閣虛景,實際是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經(jīng)過折射,把遠景顯現(xiàn)在空中的一種幻影,也稱為海市蜃樓。管弦:形容蛙的鳴叫象奏樂一樣。
唐·賈弇《孟夏》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巖溜句:巖上的泉水瀑布,凌空進發(fā),一片云煙,象是晴天掛起一幅雨簾。林蘿句:林間藤蘿纏繞,濃蔭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jīng)鲆狻?
唐·方干《題報恩寺上方》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水晶簾:形容映入水中的樓臺倒影象水晶的簾子一樣晶瑩明澈。
唐·高駢《山亭夏日》
墻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麥氣:麥收時的氣息?;〞r:花開之時。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扇耍汉先诵囊?。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嘉樹:樹的美稱。意謂雛鶯在和風中長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樹下形成了清涼的圓形樹陰。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沈李浮瓜:瓜果浸于寒水之中。
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
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即景》:“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清風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紅紫:泛指各色花朵。
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亭依三塔占清幽,松竹環(huán)除翠欲流。——張孝祥描寫古代三塔蕩景觀,大致在今強埠河口之間。
寒光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張孝祥描寫古代三塔蕩景觀。
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茫茫愁煞人?!畎鬃饔诠配嚓柧茦?,在今舊縣村上。
瓦屋如云春作花, 華日絳氣屬青蛇?!獪@祖描寫瓦屋山青龍洞,在竹簀鎮(zhèn)北部。
碧流環(huán)雉堞,小景對壺天。——馬世俊描寫滄嶼園。在今荷花新村一帶,非今滄嶼園。
青山十里盡樓臺,萬竹山房雙徑開?!R一龍游茭山。茭山在城西狄家園東面。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原稱為《詩》或《詩三百》,后被列為儒家經(jīng)典之一,稱為《詩經(jīng)》。
它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葉的詩歌 三百一十一篇,分為風、雅、頌三個部份,《風》是周各諸侯國與地方的歌謠;《雅》多為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頌》是專門用于祭祀宗廟、祈禱贊頌神明 的樂歌。《詩經(jīng)》全面展示出周人的社會生活和道德風貌,注重修身的君子之風,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人文觀以及溫柔敦厚的人文品格。
賦《詩》言志。志在于 表達思想意識、思維方式、倫理道德、審美觀、信仰等,而涉及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等各方面。
《詩經(jīng)》從多方位、多角度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它包括天文地理、政 治經(jīng)濟、祭祀典禮、祈禱祝愿等等,其信息量之大,文獻價值之高,令人驚嘆。其基本句式是四言,兼有雜言,在語言上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來狀物、擬 聲、窮貌,既有聲韻上的美感,又描繪出生動的形象,有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
透過詩的自然樸實、言簡意賅的言語,人們可以體悟到把《詩經(jīng)》思想統(tǒng)攝起來的主 導與核心話題是道德。修德配命,追隨大道。
《詩經(jīng)》強調修德配命,怎樣修德?即依靠主體自我的道德自覺和道德境界的升華,以達到“配命”的 價值目標,即與天的意志、命令相配合,此與《尚書》“以德配天”的思想相一致?!吨茼灐?、《大雅》中描寫了周朝先祖后稷、公劉、古公亶父、王季、文王等圣 君不斷努力進德修業(yè),敬事上帝,“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
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天命之所以降福于他們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德”。
周 文王修己愛民,其德正而不違,與天相配,四方的國家都來歸附,“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厥德不回,以受方國”;周武王秉承父志,為政以 德,和洽天下四方之國,“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周公旦“效法天道”制禮作樂,用以規(guī)范和涵養(yǎng)人的道德和行為;周成王弘揚善德,受人 愛戴,“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周人認為,上帝威明地監(jiān)察天下,掌控四方,“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jiān)觀四方,求 民之莫”,周人要求。
嶺南大雪 年代:【宋】 作者:【區(qū)仕衡】 海凍珊瑚萬里沙,炎方六出盡成花。
洛陽縱有行春令,誰問袁安處士家 春日嶺南 年代:【宋】 作者:【孫正平】 窗前修竹靄如云,巧語春禽只聽聞。睡起蒲團趺坐穩(wěn),惟將茗椀對爐薰。
客居嶺南 年代:【宋】 作者:【張子龍】 天風吹白波,歸客欲如何。炎國逢花早,春船載雨過。
畏蛇焚癭木,防蠱種衰荷。洞口商人婦,時時送夜歌。
庚午臘中苦寒不雪不雪嶺南之常而苦寒為希有 年代:【宋】 作者:【鄭剛中】 檐風動修竹,終夜玉相戛。曉望山頭松,孤瘦凍欲折。
欣然發(fā)茅亭,準擬看飛雪。待之既逾時,腳硬冷如鐵。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絕。豈非地氣偏,濕濁舊不泄。
剪水下云來,祗向虛空歇。今年臘中寒,萬口稱凜冽。
此是雪先聲,蕩洗嶺南熱。蜒叟且莫驚,造化無差別。
會須煙瘴林,都有琪花結。草色潤如酥,看取焦枯活。
嶺南鞭春 年代:【宋】 作者:【范端臣】 一辭湖上月,三見嶺南春。怪鳥呼如鬼,癡猿立似人。
蠻商通海舶,漁戶雜江濱。尚有鞭牛撲,紛拿起路塵。
嶺南道中 年代:【唐】 作者:【曹松】 百花成實未成歸,未必歸心與志違。但有。
嶺南大雪 年代:【宋】 作者:【區(qū)仕衡】 海凍珊瑚萬里沙,炎方六出盡成花。洛陽縱有行春令,誰問袁安處士家 春日嶺南 年代:【宋】 作者:【孫正平】 窗前修竹靄如云,巧語春禽只聽聞。
睡起蒲團趺坐穩(wěn),惟將茗椀對爐薰。 客居嶺南 年代:【宋】 作者:【張子龍】 天風吹白波,歸客欲如何。
炎國逢花早,春船載雨過。畏蛇焚癭木,防蠱種衰荷。
洞口商人婦,時時送夜歌。庚午臘中苦寒不雪不雪嶺南之常而苦寒為希有 年代:【宋】 作者:【鄭剛中】 檐風動修竹,終夜玉相戛。
曉望山頭松,孤瘦凍欲折。欣然發(fā)茅亭,準擬看飛雪。
待之既逾時,腳硬冷如鐵。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絕。
豈非地氣偏,濕濁舊不泄。剪水下云來,祗向虛空歇。
今年臘中寒,萬口稱凜冽。此是雪先聲,蕩洗嶺南熱。
蜒叟且莫驚,造化無差別。會須煙瘴林,都有琪花結。
草色潤如酥,看取焦枯活。嶺南鞭春 年代:【宋】 作者:【范端臣】 一辭湖上月,三見嶺南春。
怪鳥呼如鬼,癡猿立似人。蠻商通海舶,漁戶雜江濱。
尚有鞭牛撲,紛拿起路塵。 嶺南道中 年代:【唐】 作者:【曹松】 百花成實未成歸,未必歸心與志違。
但有壺觴資逸詠,盡交風景入清機。半川陰霧藏高木,一道晴霓雜落暉。
游子馬前芳草合,鷓鴣啼歇又南飛。嶺南荔枝不可寄遠龍眼新熟輒以五日顆奉晦叔 年代:【宋】 作者:【張栻】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圓實著嘉名。
雖無赪玉南風面,卻耐筠籠千里行。謫嶺南道中作 年代:【唐】 作者:【李德?!?嶺水爭分路轉迷,桄榔椰葉暗蠻溪。
愁沖毒霧逢蛇草,畏落沙蟲避燕泥。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雞。
不堪腸斷思鄉(xiāng)處,紅槿花中越鳥啼。 送人游嶺南 年代:【唐】 作者:【戴叔倫】 少別華陽萬里游,近南風景不曾秋。
紅芳綠筍是行路,縱有啼猿聽卻幽。 嶺南江行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煙,望盡黃茆是海邊。
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fā)待流年。送周愿判官歸嶺南 年代:【唐】 作者:【姚系】 早蟬望秋鳴,夜琴怨離聲。
眇然多異感,值子江山行。由來重義人,感激事縱橫。
往復念遐阻,淹留慕平生。晨奔九衢餞,暮始萬里程。
山驛風月榭,海門煙霞城。易綃泉源近,拾翠沙溆明。
蘭蕙一為贈,貧交空復情。 當然最出名的句子還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p>
蘇軾的原句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被葜菀唤^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