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小學教師階段,學生從課本上學習了40傳為余首古詩,背誦100多句格言警句。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要求:1-2年級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級則需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
我在參加了“誦讀經(jīng)典詩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課題后,在思考中華經(jīng)典詩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塊瑰寶,是我國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如何引導學生在背誦積累的同時學會運用這些優(yōu)秀的經(jīng)典詩文名句?結(jié)合教學中的體會,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多讀、多背、多積累。
孔子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十分倡導經(jīng)典詩文的背誦和積累,在“總目標”中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誦讀優(yōu)秀詩文,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階段目標”中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誦讀、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60篇(段)”。曾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p>
在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讀經(jīng)的積極性,一是采取多種形式讀經(jīng)。(1)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
為減輕學生背誦負擔,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號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課前五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要求每班選一名班級誦讀長,每周將一首詩、一句名言佳句、一句詩經(jīng)抄在小黑板上,原則上每周更新一個內(nèi)容,如果背誦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誦讀長帶領(lǐng)大家課前誦讀。
(2)注意學科間的整合。除了語文老師在語文課上誦讀外,可以利用音樂課對學生進行經(jīng)典誦唱。
如在新的音樂教本中就有古詩誦讀唱。美術(shù)教師也可以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藝術(shù)熏陶,把我國最有名的書畫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國文化藝術(shù)的魅力。
(3)以活動激趣。在班級中經(jīng)常開展各種各樣的誦讀活動,如開展“班級小詩人”,“做少年君子”、“古詩配畫”、“經(jīng)典詩詞書法比賽”等,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感受到讀經(jīng)帶來的成就感,自然就會喜歡讀。
二是以日記為成長記錄袋。每位學生準備一本日記本,及時記載下自己課內(nèi)外誦讀的經(jīng)典詩文,并記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啟發(fā)。
積累記載成冊,隨時鞏固背誦使短時記憶成為永久性記憶。正如孔子語:“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p>
“溫故而知新?!蓖瑫r,學生也可將日記本美化,使自己的記載本成為一件件藝術(shù)品。
這樣學生積累的多,并且興趣濃。二、精讀、精學、勤歸納。
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詩詞名句,教師需引導學生學會精讀歸納。如把收集到的古詩分類歸納,可以按寫春夏秋冬季節(jié)的,例如描寫春天的有“《詠柳》、《春曉》、《春夜喜雨》”等,也可以分為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懷念祖國、送別詩。
如送別詩有“《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送二元使安西》、《芙蓉樓送別辛漸》等;還可以歸為惜時名句,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薄耙淮绻怅幰淮缃穑缃痣y買寸光陰。”
三、在日記中積累運用?!岸嘧x胸藏匯,勤寫筆下生花”,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nèi)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
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xiàn)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qū)懻鎸嵉氖虑椤?/p>
每位學生準備一本日記本,及時記載下自己課外誦讀的古詩文,并記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啟發(fā)。如讀了《三字經(jīng)》中的“如囊瑩,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p>
通過講述晉朝的車胤沒有燈就去捉螢火蟲來照明讀書,和孫康沒有燈借著大雪的反光來讀書的故事,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可以引用那些詩詞名句?啟發(fā)學生:如何直接引用《茍子。勸學》中的“少而不學,長無能也?!?/p>
或者古詩中的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
古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呤。學生裝的積累豐富了,自然會“腹有詩書氣自華”。
四、在說寫中靈活運用。教語文,目的是為了不教。
同樣,學生積累了知識就是為了運用?!墩Z文課程標準》在實施中建議:語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種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誦讀中華文化經(jīng)典十分有利于學生對成語、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的積累,對精美詞語句段的積累熟讀成誦后,才能化為自己的語言。所以要能在語言中信手拈來,旁征博引,一方面要在語文教學訓練中引導學生在說中引。
例如在上《再見了親人》這遍含深情的文章后時,我要求學生以“我思念的 ”為主題的訓練活動,讓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并且用上積累的成語、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許多學生踴躍發(fā)言;有的引用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的引用了“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p>
等名句。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在習作中靈活運用。
讀經(jīng)與寫作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水平、積累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讀與寫是相互結(jié)合的,在習作中只有恰當?shù)拿饕?、暗引或使用活化了的詞句,能使。
一、長流水,不斷線充分利用課堂這種形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緊密結(jié)合不同課文,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把眾多的古詩詞名句介紹給學生,并作出評價,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名句的審美價值。
如: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王維)這些名詩佳句,猶如一串串晶瑩璀璨的珍珠熠熠發(fā)光,讀之瑯瑯上口,鏗鏘和諧,撥動著人們的心弦,引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每讀一次就是一次很好的藝術(shù)享受。
我充分利用早自習,讓學生反復吟誦,引導學生在讀上下功夫。只有讀的多,才能背的熟,只有背的熟,才能體味佳句的妙處。
眾所皆知,詩歌是富有音樂性的語言藝術(shù),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韻律,通過誦讀詩歌,有助于領(lǐng)悟、欣賞它的優(yōu)美意境,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接受藝術(shù)的薰染。難怪人們常說“佳句不厭百回讀”。
使學生會背誦,會解釋,這是為運用打下基礎(chǔ),為把佳句用到議論文寫作中創(chuàng)造條件。結(jié)合詩詞單元教學,重點講析詩詞中的佳句,多方面誘發(fā)學生在領(lǐng)會原句的基礎(chǔ)上,教師引導怎樣運用在寫作中。
例如李白的《行路難》中的“長風破浪會友時,直掛云帆濟滄?!薄_@是作者未來的理想,總有一天會揚眉吐氣、激昂青云的。
這種心境,是古代士大夫所常有的,而以李白來說更為突出。引導學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礎(chǔ)上,教師重點講解運用聯(lián)系學生和當今社會實際,為了美好的未來,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遠大抱負,表明自己的決心,同樣可以“長風破浪會友時,直掛云帆濟滄?!?。
在學習修辭格的運用時,也盡量列舉古詩詞中的名句,例如: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來揭示比喻的巧妙,李煜用“一江春水向東流”比喻“愁”。委實耐人尋味,一江春水向東流顯示的特征,是清江碧水,徐徐悠悠,既深且長,深不可測,長無止處,而人的愁緒綿綿,欲理難清,想斷無能的一面,于是乎兩個特征相貼,恰好構(gòu)成了這樣的比喻。
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說明藝術(shù)夸張。用“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蘭”來展示對偶的作用。
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來說明對比的好處,等等??傊瑸榱思由顚W生對古詩名句的理解和印象,就應堅持利用可以利用的形式和機會,如課前5分鐘,活動課等,分析鑒賞佳句,做到“長流水不斷線”。
二、聯(lián)實際,巧運用示例比較,讓學生了解運用古詩詞名句的好處。熟語說的好:“不怕不識貨,就所貨比貨?!?/p>
比較法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名句用在議論文中有何好處,用與不用有何不同,我在教學中常用示例比較:例一,《教師法》的誕生很不容易,經(jīng)過幾年的修改、討論、再修改,最后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議通過。
它在教師待遇、住房、醫(yī)療等方面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例二,《教師法》歷時幾年,千呼萬喚始出來。
它對教師待遇、住房、醫(yī)療等方面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顯而易見,例一語交直率,但文字不甚簡潔。
例二由于運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句名句,不僅增加文采,而且語意蘊含豐富,《教師法》誕生的艱難過程,都凝聚在千呼萬喚始出來之中,頗有可讀性,值得品賞,顯得雅致。因文而異,靈活運用。
古詩詞名句用在議論文寫作中,并不拘泥于一種格式,視表情達意的需要而多變,或放在標題,或入在開首,或放在中間,或放在結(jié)尾,都是允許的。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以口頭形式表述這幾種不同的用法。
在文章標題處引用古詩文名句。二00五年江蘇一考生的滿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閣臨江渚”、“也無風雨也無晴”、“滿目青山夕照明”為小標題,顯得構(gòu)思新穎典雅深厚了。
在文章開頭嵌入詩詞佳句.以此領(lǐng)起全篇.使文章在開頭便顯得意蘊深刻.詩意靈動.則能夠使語言顯得凝練精辟.如2004年陜西考生的《尋找快樂,精彩人生》的開頭:?漫步于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葉蕭蕭下, 不盡愁緒滾滾來’。
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繽紛。
換個思維方式.龔自珍曾說過‘落紅不是無情物?;鞔耗喔o花’嘛! 我們應該欣喜,享受落英繽紛的秋景。
?文章中間引用古詩,營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形象拔動讀者的心弦,引用或化用這些詞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寫我之性靈,增添文章的神韻。如:其實美國人如此,我們中國人又何嘗不知曉此理呢??中庭月色正清朗,無數(shù)揚花過影?那張先亦知曉落花須有月色的距離方顯隱約之美。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著黃昏才可欣賞到朦朧之美。 ?合掌白蓮花未開,隔岸楊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須隔著嬋娟才越婉約。
上面這段文字選自2008湖南滿分作文《彼岸,燈火闌珊》,文章擷取六句古詩,展現(xiàn)了三幅不同的美的畫面,有隱約之美,有朦朧之美,還有婉約之美,為表現(xiàn)主題作了很好的鋪墊,而且風流華美,讀來滿紙花色蕊香,令人折服。在文章收尾處。
1.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經(jīng)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5.臨 行 密 密 縫,意 恐 遲 遲 歸。誰 言 寸 草 心,報 得 三 春 暉
6.16、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7.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9.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泊船瓜州》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0.先天下之憂而后天下之樂而樂
1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1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4.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1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出了泰山的高大雄偉,“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出了廬山的多姿多彩,“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睂懗隽司赐ど降陌偬舨粎?
16.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古往今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文天祥說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陸游臨終前還告誡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王昌齡發(fā)出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钡臐M臉豪情,而丘逢甲在萬紫千紅的春天卻這樣悲嘆“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岳飛則怒發(fā)沖冠,仰天長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整個小學教師階段,學生從課本上學習了40傳為余首古詩,背誦100多句格言警句。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要求:1-2年級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級則需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
我在參加了“誦讀經(jīng)典詩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課題后,在思考中華經(jīng)典詩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塊瑰寶,是我國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如何引導學生在背誦積累的同時學會運用這些優(yōu)秀的經(jīng)典詩文名句?結(jié)合教學中的體會,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多讀、多背、多積累。
孔子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薄墩Z文課程標準》十分倡導經(jīng)典詩文的背誦和積累,在“總目標”中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誦讀優(yōu)秀詩文,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階段目標”中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誦讀、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60篇(段)”。曾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p>
在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讀經(jīng)的積極性,一是采取多種形式讀經(jīng)。(1)充分利用課前五分鐘。
為減輕學生背誦負擔,倡導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號召各班充分利用每天課前五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要求每班選一名班級誦讀長,每周將一首詩、一句名言佳句、一句詩經(jīng)抄在小黑板上,原則上每周更新一個內(nèi)容,如果背誦的快,也可以加快更新,誦讀長帶領(lǐng)大家課前誦讀。
(2)注意學科間的整合。除了語文老師在語文課上誦讀外,可以利用音樂課對學生進行經(jīng)典誦唱。
如在新的音樂教本中就有古詩誦讀唱。美術(shù)教師也可以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藝術(shù)熏陶,把我國最有名的書畫作品引入我校,感受我國文化藝術(shù)的魅力。
(3)以活動激趣。在班級中經(jīng)常開展各種各樣的誦讀活動,如開展“班級小詩人”,“做少年君子”、“古詩配畫”、“經(jīng)典詩詞書法比賽”等,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感受到讀經(jīng)帶來的成就感,自然就會喜歡讀。
二是以日記為成長記錄袋。每位學生準備一本日記本,及時記載下自己課內(nèi)外誦讀的經(jīng)典詩文,并記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啟發(fā)。
積累記載成冊,隨時鞏固背誦使短時記憶成為永久性記憶。正如孔子語:“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p>
“溫故而知新?!蓖瑫r,學生也可將日記本美化,使自己的記載本成為一件件藝術(shù)品。
這樣學生積累的多,并且興趣濃。二、精讀、精學、勤歸納。
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詩詞名句,教師需引導學生學會精讀歸納。如把收集到的古詩分類歸納,可以按寫春夏秋冬季節(jié)的,例如描寫春天的有“《詠柳》、《春曉》、《春夜喜雨》”等,也可以分為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懷念祖國、送別詩。
如送別詩有“《黃鶴樓送孟浩然廣陵》、《送二元使安西》、《芙蓉樓送別辛漸》等;還可以歸為惜時名句,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薄耙淮绻怅幰淮缃?,寸金難買寸光陰。”
三、在日記中積累運用。“多讀胸藏匯,勤寫筆下生花”,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nèi)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
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xiàn)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qū)懻鎸嵉氖虑椤?/p>
每位學生準備一本日記本,及時記載下自己課外誦讀的古詩文,并記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啟發(fā)。如讀了《三字經(jīng)》中的“如囊瑩,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p>
通過講述晉朝的車胤沒有燈就去捉螢火蟲來照明讀書,和孫康沒有燈借著大雪的反光來讀書的故事,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可以引用那些詩詞名句?啟發(fā)學生:如何直接引用《茍子。勸學》中的“少而不學,長無能也?!?/p>
或者古詩中的名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
古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呤。學生裝的積累豐富了,自然會“腹有詩書氣自華”。
四、在說寫中靈活運用。教語文,目的是為了不教。
同樣,學生積累了知識就是為了運用?!墩Z文課程標準》在實施中建議:語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種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誦讀中華文化經(jīng)典十分有利于學生對成語、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的積累,對精美詞語句段的積累熟讀成誦后,才能化為自己的語言。所以要能在語言中信手拈來,旁征博引,一方面要在語文教學訓練中引導學生在說中引。
例如在上《再見了親人》這遍含深情的文章后時,我要求學生以“我思念的 ”為主題的訓練活動,讓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并且用上積累的成語、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許多學生踴躍發(fā)言;有的引用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的引用了“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p>
等名句。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在習作中靈活運用。
讀經(jīng)與寫作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水平、積累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讀與寫是相互結(jié)合的,在習作中只有恰當?shù)拿饕?、暗引或使用活化了的?/p>
如何進行有效的古詩文教學一、古詩教學基本模式 大量的文獻顯示,當前古詩教學關(guān)注四大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創(chuàng)作背景;第二、分析與理解;第三、欣賞與體驗;第四、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xiàn)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在探索有效古詩課堂教學研究中,分六步進行: (一)、激趣導課,揭課題(二)、介紹背景,知詩人.(三)、自主學習,明詩意.(四)、想象誦讀,悟詩情.(五)、創(chuàng)設(shè)情境,入詩境.(六)、遷移運用,創(chuàng)詩文. 二、古詩教學基本模式解讀 (一)、激趣導課,揭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并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guān),是對教學內(nèi)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如:今天馬老師執(zhí)教的《回鄉(xiāng)偶書》采取的就是間接導入法,由已學過的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來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xiàn)進而在增強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進入本課的學習.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內(nèi)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就像孫老師執(zhí)教的《長征》,“從今天起我們進入第八組元的學習,隨著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認識一位偉大的詩人,今天學習他筆下的一首七律詩”板書課題. (二)、介紹背景,知詩人. 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chuàng)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tài)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xiàn).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可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課程標準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nèi)外創(chuàng)設(shè)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像今天的馬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介紹詩人賀知章創(chuàng)作《回鄉(xiāng)偶書》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就會在這種情境中展開想象,獲得情感體驗.課程標準對高年級閱讀積累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能根據(jù)需要搜集有關(guān)材料.”孫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交流“對于紅軍長征你知道多少呢?”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zhì),又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為下一步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做好準備. (三)、自主學習,明詩意. 《語文課程標準》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shè)一個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jié)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后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于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其實是巧妙地“扶”.當學生對古詩有了整體上的感知后,通過集體交流了解到了學情,根據(jù)學情,來決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該“扶”,又該怎么“扶”.通過“扶”,讓學生初步體會在感知時可能出現(xiàn)的偏差,進一步深化對全詩的理解,為體味詩情,進入詩境做好了準備.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馬老師在讓學生明詩意這一環(huán)節(jié),先引領(lǐng)學生抓住重點詞讀懂前兩句詩,再通過朗讀感悟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緊接著就放手讓自學第二句古詩,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依據(jù)學情適當?shù)倪M行概括和提升.孫老師那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語更是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華.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象誦讀,悟詩情.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煉含蓄.有著音樂、建筑、繪畫、意境等在內(nèi)的巨大美學價值.詩的情感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后,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輔助,讓學生根據(jù)詩意想象,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范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jié)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地體驗,體味出詩人賦于詩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地朗讀.在初讀過程中,僅以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再讀,就要有感情表現(xiàn)的要求.在理解詩歌意境后的朗讀就要求能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chuàng)造性地朗誦.今天這兩節(jié)課在朗讀環(huán)節(jié)兩位教師就是這樣層層深入地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 (五)、創(chuàng)設(shè)情境,入詩境.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那個景。
一-古詩引用 1、教育人要積極向上,好上加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說明生命力頑強,用來禮贊百折不撓、蓬勃向上、積極有為的頑強精神和人生態(tài)度: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嵃鍢颍ㄛ疲?3、教育節(jié)約糧食,珍惜農(nóng)民勞動成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罴?4、教育我們只有不斷讀書學習,吸取新鮮知識,思想、才學、智慧才會永不枯竭,永不陳舊,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5、教育我們面對嚴峻的考驗要從容不迫、無所畏懼: 烈火焚燒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谥t 二.根據(jù)提供的實際情況,運用學過的詩句填空。 1.在期末寫評語時,老師會祝你來年:更上一層樓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學習上,請你用學過的詩句勸他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當我們浪費糧食時,老爺爺經(jīng)常用唐代李紳的詩句來教育我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4.有時候,有些人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_“當局者迷,旁觀者清?!?/p>
5宋朝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的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6.當我們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_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當我們在外地過節(jié)時,常引用起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眮肀磉_對家人的懷念。 8.現(xiàn)在人們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盻來表達對遠別好友的深情厚誼。 9.來到瀑布腳下,仰望瀑布傾瀉而下,潑灑飛流,我不禁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 10.昨晚有一道數(shù)學題,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復疑無路”時,爸爸走過來,經(jīng)他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爺爺七十大壽,大家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爺爺卻嘆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蔽亿s緊把爺爺?shù)脑挻蜃。骸八~紅于二月花“。爺爺,您的身子骨比年輕人還壯實呢?!睜敔敻吲d地笑了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