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的關(guān)于蘭花的詩
浣溪沙(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上片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jīng)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首七字既點出游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敖弊峙c“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凄婉,本是易引發(fā)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yī)者相伴游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傊掀皇菍憣嵕?,其內(nèi)心所喚起的應(yīng)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漢·《長歌行》)?!盎ㄓ兄亻_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shù)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chǎn)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lián)碛星啻耗耆A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yīng)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yīng)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tài),體現(xiàn)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寧六年(1073)曾有詩云:“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乃是在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所生發(fā)的感慨,與此詞旨趣有相近之處。但當時作者是自請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到美麗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濃。此時則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因此,此詞下片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便顯得尤為可貴??梢哉f,這種在“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的樂觀奮發(fā)的精神,是蘇軾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蘇軾寫的關(guān)于蘭花的詩浣溪沙(蘇軾)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上片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jīng)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
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點出游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敖弊峙c“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
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凄婉,本是易引發(fā)羈旅之愁的。
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yī)者相伴游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
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nèi)心所喚起的應(yīng)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漢·《長歌行》)?!盎ㄓ兄亻_日,人無再少時”。
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shù)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chǎn)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lián)碛星啻耗耆A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yīng)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
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
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
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yīng)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tài),體現(xiàn)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
此前,作者于熙寧六年(1073)曾有詩云:“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
乃是在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所生發(fā)的感慨,與此詞旨趣有相近之處。但當時作者是自請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到美麗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濃。
此時則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因此,此詞下片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便顯得尤為可貴。
可以說,這種在“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的樂觀奮發(fā)的精神,是蘇軾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宋代: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譯文: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蘭草新抽的幼芽浸潤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時分,細雨蕭蕭,布谷聲聲。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都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
擴展資料:
上闋寫清泉寺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潔凈無泥。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布谷的叫聲。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
喚起內(nèi)心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下片詩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guān)人生的哲理。
“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叭松L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fù)返,青春對于人生來說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
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fā)生命的光彩。因此詞人發(fā)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白發(fā)”、“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白居易當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
應(yīng)該說,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diào),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xiàn)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nèi)容>
原發(fā)布者:暢寶寶我愛你
(宋·蘇軾)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發(fā)叢花,鮮枝如新沐。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对佊奶m》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蘭》蜂蝶有路依稀到,云霧無門不可通。便是東風難著力,自然香在有無中?!掇ァ穮矃厕ゲ菟?,綠葉陰深半欲遮。最是清風披拂處,一莖嫩玉九枝花蘭花詩古風唐李白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fù)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fā)。廣群芳譜清劉灝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同上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詠蘭元余同麓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蘭花明劉伯溫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著色蘭明張羽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盈盈葉上露,似欲向人啼。蘭花明孫克弘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獨。東風時拂之,香芬遠彌馥。蘭花明薛網(wǎng)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蘭花二首明李日華燕泥欲墜濕凝香,楚畹經(jīng)過小蝶忙。如向東家入幽夢,盡教芳意著新妝。懊恨幽蘭強主張,花開不與我商量。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寫蘭
1、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李世民《芳蘭》2、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唐?張九齡《感遇》3、蘭艾不同香,自然難為和。
唐·孟郊《君子勿郁郁時有謗毀者作詩以贈之》4、蘭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唐·李群玉《贈元紱》5、香蘭如美人,不采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宋·蘇軾《題楊次公春蘭》6、春風欲擅秋風巧,催出幽蘭繼落梅。
宋·蘇轍《幽蘭花》7、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宋·曹組《卜算子·蘭》8、純是君子,絕無小人。
空山之中,以天為春。宋·鄭思肖《畫蘭》9、開處何妨依蘚砌,折來未肯戀金瓶。
孤高可挹供詩卷,素淡堪移入臥屏。宋?劉克莊《蘭》。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