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翻譯:
北風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斗艷盛開。
賞析:
這首詩景色凄美。詩的起首四句特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卑讶藥腼L雪彌漫、景物新奇的境地。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蟲聲銷跡滅,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色:衰敗的枯草,凜冽的北風,天空中愁云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對此景,人的心境應該是惆悵、凄苦的,然而詩人卻能別出心裁,筆鋒一轉(zhuǎn),把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為春日之梨花,給全詩增加一點亮麗的色彩。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翻譯:
春風拂過,又把江南岸的每一個角落吹的翠綠,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xiāng)呢?
賞析:
前一句為千古名句,點出了時令已經(jīng)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熬G”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xiàn)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jié)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用疑問句式表現(xiàn)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xiàn)思念家園的心情。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翻譯:
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恰似剪刀。
賞析:
“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笔鞘钟忻脑娋?,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把春風比作剪刀?本句將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范之作。
古詩《風》之賞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贝嗽姙樘拼顛?。全詩無出現(xiàn)一個“風”字,也沒有直接描寫風之外部形態(tài)與外顯特點,而是通過外物在風的作用下原質(zhì)或原態(tài)的改變?nèi)ケ憩F(xiàn)風之柔情與強悍。“解落”與“能開”,把風的溫存柔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深深地觸動了讀者那或許早有些漠然的心緒,重新喚醒人們對美好生命的感念。綜觀本詩,詩人通過抓住“葉”“花”“浪”“竹”四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xiàn)了“風”之種種形力,讓人真切地感受風之魅力與威力。
大風 黃庭堅
霜重天高日色微,顛狂紅葉上階飛。
北風不惜江南客,更入破窗吹客衣。
大雷口阻風 黃庭堅
號櫓下滄江,避風大雷口。
天與水饃糊,不復知地厚。
誰家上江船,狂追雪山走。
孤村無十室,旅飯困三韭。
黃蘆麋鹿場,此地廣千肘。
得禽多文章,肯顧魚貫柳。
莽蒼天物悲,雕弓故在手。
鹿鳴猶念群,雉媒竟賣友。
商人萬斛船,掛席上牛斗。
橫笛倚柁樓,波深蒼龍吼。
失水不能神,伐葭作城守。
欲寄大雷書,往問長干婦。
何當楫迎汝,秦淮綠如酒。
步虛---- 陸游
微風吹碧海,細細生龍鱗,
半醉騎一鶴,去謁青華君。
歸來天風急,吹我過緱山,
鏘然哦詩聲,清曉落人間。
風 唐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
——漢 劉邦《大風歌》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 柳永《雨霖鈴》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宋 志南《絕句》 4、風急天高猿嘯哀——唐 杜甫《登高》 5、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王之渙《涼州詞》 7、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史記·刺客列傳》 8、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 岑參《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 1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11、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宋 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12、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謁金門》 13、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宋 陸游《釵頭鳳》 14、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 崔護《題都城南莊》 15、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唐 李商隱《無題》 16、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高鼎《村居》 17、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唐 孟浩然《春曉》 18、昨夜秋風入漢關(guān),朔云邊月滿西山?!?嚴武《軍城早秋》 19、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
——唐 令狐楚《少年行》 20、卻余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雪作遠游。——近代 梁啟超《太平洋遇雨》 21、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唐 高適《別董大》 22、津亭楊柳碧毿毿,人立東風酒半酣?!?陸娟《代父寫詩送行》 23、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唐 杜甫《贈花卿》 24、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 25、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唐 杜甫《春夜喜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5、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6、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8、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9、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1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11、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12、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13、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4、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1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1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7、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8、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19、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0、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描寫東風的詩句: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描寫南風的詩句: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描寫西風的詩句: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描寫北風的詩句: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描寫東風的詩句: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
描寫南風的詩句: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白居易〈觀刈麥〉)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描寫西風的詩句: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蝶戀花》)
描寫北風的詩句: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古詩詞中“風”的意象解析
我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古詩詞是一顆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則是古詩詞的生命。意境也叫意象,什么是意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是作品中通過形象描寫體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diào)。表現(xiàn)在詩詞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是詩詞藝術(shù)的精靈,在我國古典詩詞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tǒng)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展開浩如煙海的文卷,有關(guān)“風”的詩詞也比比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抒發(fā)相思和離別之情,或感傷身世和流離之苦,或傾訴曠達瀟灑之胸襟,或是借以抒發(fā)對大千世界的贊頌。 一、以風寄托相思之情,抒發(fā)思鄉(xiāng)懷人之感。 比如:清代納蘭性德《長相思》中的“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這冬日的風伴著雪攪碎了思鄉(xiāng)人的心。元代劉秉忠《江上寄別》中的“好風到枕客愁破,殘月入簾歸夢醒”,夜風襲來,孤客夢醒,再也無法夢回家園,這是何等凄苦之情。卻用“好風”來說,與心情形成鮮明的對照。漢代劉徹《秋風辭》中的“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落兮雁南歸”。唐代劉禹錫《秋風引》中的“秋風入庭樹,孤客最先聞”。都寫到了秋風,風吹過,花飄落,雁南飛,在這番境地里不會有他種情緒,只有思鄉(xiāng)的情。滿天的秋風帶來滿目的蕭條又引出滿心的相思。 二、以風渲染凄清的氣氛,烘托愁苦的情懷。 “風瀟瀟,雨瀟瀟,便作陳摶也睡不著”;“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等等,這許多的詩句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傷和流離之苦。悠悠而來的風吹出滿腹的蕭瑟孤寂,讀來無限凄涼,真是“風飄萬點正愁人”。 三、以風展現(xiàn)豪氣。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這是豪氣沖天的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是塞外無垠的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又是悲壯的風。在這些意境中愁苦、凄清已經(jīng)全然消失了。風不再是柔婉、哀思的意象,而是幻化作一只無形的大手撥動著人世間豪邁曠達的琴弦,讓人不由得激情澎湃,豪情萬丈。這樣的風是氣勢,是力量,是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精神的載體。 四、以風彰顯生命力。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東風夜放花千樹”;“風吹柳花店滿香”,風把陰霾一掃而光,帶給人們的是生機盎然,是舒展身心的動力,所以此時的春風“更比路人忙”,把春日的生命力撒播開來?!帮L”又成了欣欣向榮的生命力的象征,此時,世間萬物只有風最早吹開文人的心靈,讓他們聆聽人間的喜悅,即景抒情把春的美好躍然于紙上。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風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類思想情感的載體,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詩詞中,表現(xiàn)出的意蘊也往往不盡相同,體現(xiàn)出其意蘊的豐富性。不同的意蘊形成不同的審美意境,烘托出詩人、詞人的不同情懷。內(nèi)心的思想情感與風互為輝映,又將詩詞的文學品位、思想內(nèi)涵與藝術(shù)造詣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風(唐·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tài)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
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如果把詩題蓋住,這首詩就是一則謎語,這是此詩的一大妙處。風是無形的,風又是實在的,我們看不到風,卻能感受到風。秋風能掃盡落葉,春風能催開鮮花,風能激起千層浪,風能吹得萬竹斜??床灰姟⒚恢?、聞不到的“風”在作者筆下,變得形象生動,讀后仿佛滿紙是
颯颯的風聲,似乎手可以捧、鼻可以聞、耳可以聽。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9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