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仁政: 1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睹献印ち夯萃跸隆?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p>
——《孟子·公孫丑下》 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5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 關于和: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您提到的是“仁政”而不是“仁”,所以我覺得更能夠說明百問題的不是《論語》那些關于“仁”的論述,而是不為人注意的一句話,“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戰(zhàn)爭是殘酷的,但越是殘酷的事情,越能體現善惡.不論讓人從事何種行動,都應當對參加行動的人員進行教育培訓度,這不僅關系行動的成敗,而且關系參加行動人員的安全,戰(zhàn)爭這種殘酷的行動,自己關系參加人員性命的事情就更加是這樣專.如果讓沒有受過專門教育培訓的人員直接上戰(zhàn)場,勝負自不必說,參戰(zhàn)人員可怕都得白白送死.而孔子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提屬及戰(zhàn)爭勝負,而關心的是作戰(zhàn)人員的生命安全,充分體現出孔子推行仁政的思想.。
關于仁政的名言真理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是社會的兩根支柱。
——〔挪〕易卜生:《社會支柱》沒有人喜歡苛政而嫌惡仁政,也沒有人不愿本國富強而甘受外國欺侮。這是人之常情。
——〔日〕福澤諭吉:《勸學篇》唯仁政能使君王名垂千古,無仁德之主只能名噪一時?!灿 惩唪斖郀枺骸豆爬瓲栿鹧浴ふ缕访骶匀收螄?,必然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印〕瓦魯瓦爾:《古拉爾箴言·政事篇》廣施仁政,博愛樂民。精心治國,天下歸心。
——〔印〕瓦魯瓦爾:《古拉爾箴言·正大事篇》世界萬物靠雨露而生長,天下黎民視仁政為保障?!灿 惩唪斖郀枺骸豆爬瓲栿鹧浴ふ缕分聞俨豢勘字畧裕珣{君王仁德之政。
——〔印〕瓦魯瓦爾:《古拉爾箴言·政事篇》唯仁德才能永遠屹立不搖?!补畔ED〕索??死账梗骸稊嗥窞榫?,當施仁政,慎用苛罰。
——〔古羅馬〕奧維德:《黑海書》一個社會,只有當他把真理公之于眾時,才會強而有力?!卜ā匙罄骸蹲罄卸唐≌f選》社會和自然的區(qū)別就在于,社會具有一定道德目標的。
——〔英〕赫胥黎,引自《偉大科學家的生活傳記》普遍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礎?!卜ā秤旯骸毒湃辍肺覀儜酶呱械纳鐣蕜t來取代那種視金錢為至高無上的社會準則……——〔美〕羅斯福,引自惠特尼《美國總統(tǒng)列傳》我們國家的政策將建筑在純正不移的個人道德原則基礎上,這個自由政府將以它能博得公民的熱愛與全世界的尊重等特點而顯示出它的優(yōu)越性。
——〔美〕華盛頓:《1789年向國會發(fā)表的就職演說》應該以建設富有互相關懷之心和文明禮儀精神的更高尚的社會為目標?!踩铡持性岛耄骸吨性紫嗟乃枷肱c行動》在政治上,應當摒棄至上主義的權術。
講究方法手段的合理性和道德性。只有這樣,政治才能取信于民,得助于民。
這才是真正的王道?!踩铡持性岛耄骸吨性紫嗟乃枷肱c行動》君王有誠信公正的統(tǒng)治,他的政權就能持續(xù)。
——《舊約全書·箴言》要以公共利益為前提……犧牲自己的所得,以成全別人的所得,這就盡到了博愛人類同情人類的義務?!灿ⅰ衬獱枺骸稙跬邪睢酚霉膭詈驼f服的言語來造就一個人的道德,顯然是比用法律和約束更能成功。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引自《古希臘羅馬哲學》除非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由共同道德精神相締結,否則任何國家都是建立在沙灘上?!踩鸬洹硦W·威爾森:《190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我們將力求建立起信仰、希望和博愛的廟堂,去取代特權的宮殿。
——〔美〕羅斯福:《羅斯福選集》不講道義的政權從來就是短命的?!补帕_馬〕塞內加:《美狄亞》世界上只有兩種力量——利劍和精神。
從長遠說,精神總能征服利劍?!卜ā衬闷苼?,引自尼克松《真正的戰(zhàn)爭》在真正的偉人的領導下,筆會比劍更有力量。
——〔英〕布爾沃·利頓筆比劍更能傷人。(本文選自)——〔美〕威廉·金:《鷹與知更鳥》筆給人帶來的創(chuàng)傷是最深的。
——〔英〕約·泰勒:《一條上等絨毛褲》鋼筆比利劍更鋒利?!裁馈嘲ⅰW斯本:《創(chuàng)造性想象》許多腰佩長劍的顧客都懼怕批評家鵝毛管的威力。
——〔英〕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若不是筆幫助了劍,愷撒大帝可能早已被世人遺忘。——〔英〕亨·沃恩:《論托馬斯·博德利爵士的圖書館》用你的筆去繼續(xù)干你曾經用劍干過的工作吧。
——〔美〕托·杰弗遜:《給托馬斯·潘恩的信》在現今世界上正在進行的這場斗爭中,最終決定性因素不是核彈和火箭,而是意志和思想的較量?!裁馈忱锔骸对谟h會的演說》不仰仗刀劍,而仰仗人民的信賴。
——〔德〕蒙森:《羅馬史》最堅強的統(tǒng)治是屬于能左右國民之心的統(tǒng)治者?!埠伞乘官e諾莎:《神學政治論》靠武力奪來的領地不能持久;感恩戴德才是永存的。
——〔古羅馬〕昆圖斯:《亞歷山大大帝的豐功偉績》最終決定人類歷史的不是武力,而是理想。——〔美〕尼克松:《1999年:不戰(zhàn)而勝》最巧妙的境界就是不使用暴力來統(tǒng)治。
——〔法〕沃夫納格:《省察和格言》一個人可以用刺刀搭起自己的寶座,但他自己卻無法坐在上面。——〔英〕馬錢特:《威廉·英奇教長的〈聰明與才智〉》一個社會建立在強權之上,建立在連野蠻人都想象不出的殘酷之上,建立在罪惡和瘋狂的放蕩之上是不能夠持久的。
——〔波〕顯克微支:《你往何處去》一時之強在于力,千古之勝在于理。
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于統(tǒng)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于統(tǒng)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 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譯文】每家給他五畝土地的住宅,四圍種植著桑樹,那么,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有絲棉襖穿了。
雞狗與豬這類家畜,都有力量去飼養(yǎng)繁殖,那么,七十歲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給他一百畝土地,并且不去妨礙他的生產,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飽飽的了。
辦好各級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大道理來開導他們,那么,須發(fā)花白的老人便會有人代勞,不致頭頂著、背負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 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譯文】搞好耕種,減輕稅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譯文】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 仁則榮,不仁則辱。
【譯文】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有榮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 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
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譯文】有一定的產業(yè)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沒有一定的產業(yè)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
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譯文】為爭奪土地而戰(zhàn),殺死的人遍野;為爭奪城池而戰(zhàn),殺死的人滿城,這就是帶領土地來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贖出他們的罪過。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譯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當成路上遇見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會把君主看作仇敵。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所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歡吃的;如果兩者不能都吃的話,我便丟掉魚而吃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兩者不能并有,我便舍棄生命而取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我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晚輩,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晚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譯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幫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幫助。
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都反對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都歸順他。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文】天時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譯文】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 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
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譯文】破壞仁愛的人叫做“賊”,破壞道義的人叫做“殘”。這樣的人,我們就叫作他“獨夫”。
我只聽說周武王誅殺了獨夫殷紂,沒有聽說過他是以臣弒君的。 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譯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當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職務。 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譯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文】百姓最為重要,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為輕。 民事不可緩也。
【譯文】關心人民是最緊迫的任務。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