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3、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己閑,清川淡如此。請貿(mào)盤石上。
垂釣將已矣。(王維《青溪》)4、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曹操《觀滄海》) 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7、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8、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9、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10、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吳均《與朱元思書》) 11、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12、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13、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14、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15、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16、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17、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18、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張養(yǎng)浩《雙調(diào)雁兒落兼得勝令》19、一天秋色冷晴灣,無數(shù)峰巒遠近間。20、《桂林山水歌----賀敬之 》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 水繞山環(huán)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懷, 此時此身何處來?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
此來關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夢境呵,是仙境? 此時身在獨秀峰! 心是醉呵,還是醒? 水迎山接入畫屏! 畫中畫——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 招手相問老人山, 云罩江山幾萬年? ——伏波山下還珠洞, 室珠久等叩門聲…… 雞籠山一唱屏風開, 綠水白帆紅旗來!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請看穿山明鏡里—— 呵!桂林的山來漓江的水—— 祖國的笑容這樣美! 桂林山水入襟, 此景此情戰(zhàn)士的心—— 江山多嬌人多情, 使我白發(fā)永不生! 對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巖去赴神仙會, 招呼劉三姐呵打從天上回…… 人間天上大路開, 要唱新歌隨我來! 三姐的山歌十萬八千籮, 戰(zhàn)士呵,指點江山唱祖國…… 紅旗萬梭織錦繡,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風沙呵黃河的浪, 春光萬里到故鄉(xiāng)。
紅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盡:千姿萬態(tài)“獨秀峰”! ——意滿懷呵,情滿胸, 恰似漓江春水濃! 呵!汗雨揮灑彩筆畫: 桂林山水——滿天下!…… 1959年7月,舊稿 1961年8月,整理 (選自《賀敬之詩選》,山樂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荀子》:“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
《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
趙岐注:“有仁認之道,可以為名.以利為名,有不利之患矣.”
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子以為忠.——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盡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馬光《四言銘系述》
交不忠兮怨長.——《楚辭·九歌·湘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誠臣徇主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yǎng)生》:“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賜蕭瑀》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
《香囊記·慶壽》:“一生未悟誠明了,百行須知孝悌先.”
明 陳子龍 《送默公師應試燕都》詩:“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誠愫.”
紙船——寄母親
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
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來!
我最欣賞的,希望你喜歡?。。。。。?!
論語中寫仁的句子
1、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6、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7、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8、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9、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10、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12、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3、巧言令色,鮮矣仁!
14、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15、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16、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7、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9、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21、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22、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4、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仁義之路)也?
25、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2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27、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8、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9、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0、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1、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32、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明·洪自誠
2、君子不重則不威.——論語
3、君子得時如水,小人得時如火.——漢·劉向
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
5、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wèi)靈公》
6、君子浩然之氣,不勝其大,小人自滿之氣,不勝其小.——明·薛萱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
8、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史記
9、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禮記
10、君子樂與人同,小人樂與人異.君子同其遠,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11、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12、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論語
13、君子山岳定,小人絲毫爭.——唐·孟郊
14、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論語·憲問》
15、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
1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17、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左傳
18、君子暇豫則思義,小人暇豫則思邪.——阮子
19、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蕕之不相入.——宋·朱熹
20、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間而已.——宋·朱熹
21、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通鑒
22、君子揚人之善,小人揚人之惡.——唐·吳兢
23、君子以道德輕重人,小人以勢輕重人.——清·宋綞
24、君子有終生之憂,無一朝之患也.——孟子
25、君子于細事未必可觀,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雖器量淺狹,而未必無一長可取.——宋·朱熹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