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原則:客觀性、發(fā)展性、實踐性、系統(tǒng)性、倫理性。
研究方法
1、活動產品分析法。對被試完成的產品進行心理學分析,來了解心理活動的過程及其特點的方法?;顒赢a品的心理分析是觀察的一種變式。
2、問卷法。一種通過書面回答問題來了解心理活動的方法。在研究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及性格特點等問題中被廣泛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在大量被試中同時進行,以便廣泛搜集材料。
3、測驗法。不同于上述研究方法,它是用來考查被試完成某種活動的準備水平和某些心理品質的方法。通過測驗可以揭示被試是否具有某些能力和技能,查明對某種工作的準備程度。
擴展資料
作為一門科學的科學史,心理學的歷史卻十分短暫。19世紀中葉以后,自然科學的迅猛發(fā)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尤其是德國感官神經生理學的發(fā)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起了較為直接的促進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學原理》的出現,從此,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了蓬勃發(fā)展的歷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心理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
心理學研究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所謂客觀性原則,就是對任何心理現象必須按它的本來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觀意愿的原則。人的心理雖是在頭腦里進行的活動,但它是客觀現實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動都是由內外刺激引起的,并通過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在人的外部活動中表現出來。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從這些可以觀察到的,可以進行檢查的活動中去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無論如何復雜或作出何種假象與掩飾,都會在行動中表現出來或在內部的神經生理過程中反映出來。因此,在心理學的研究中切忌采取主觀臆測和單純內省的方法,應根據客觀事實來探討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
2.聯系性原則:人生活在極其復雜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之中,人的第一心理現象的產生都要受自然和社會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人們對某種刺激的反映,在不同的時間、環(huán)境和主體狀況下,反應往往不相同。因此,在對人的某種心理現象研究和實驗中,要嚴格控制條件。不僅要考慮與之相聯系的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且要在聯系和關系中探討心理活動的真正規(guī)律。
3.發(fā)展性原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心理現象也是如此。這就要求心理學的研究也要從心理史前發(fā)展、意識發(fā)展、個性心理發(fā)展以及環(huán)境和教育條件變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發(fā)生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
4.分析與綜合的原則,至少包括以下兩層意思:其一,心理、意識雖然是很復雜的現象,但可以通過剖析將其分解為各種形式進行專門的考察研究,而后通過綜合將其看成為有機聯系的整體加以理解;其二,在研究某一種心理形式與現實條件的依存關系時,也可以分別地考察某一條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后將其揭示的各種規(guī)律加以綜合運用。綜合的觀點在心理學中也可以稱之為系統(tǒng)論的觀點,因此這個原則也被叫做系統(tǒng)性原則。
1.專業(yè)能力限定原則:咨詢人員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來訪者分析問題的所在,培養(yǎng)來訪者積極的心態(tài),樹立自信心,讓來訪者的心理來得到成長,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來訪者面臨的問題超出咨詢人員的專業(yè)能力范圍時,心理咨詢人員應主動、及時地把當事人轉介到合適的心理咨詢機構。
2、時間、感情限定的原則:心理咨詢必須遵守一定的時源間限制。咨詢時間一般規(guī)定為每次50分鐘左右(初次受理時可以適當延長),不能隨意延長咨詢時間或間隔。咨訪關系的確立是咨詢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是咨詢者和來訪者心理的溝通和接近。但這是有限度的。來自來訪者的勸誘和要求,即便是好意,在終止咨詢之前應該予以拒絕。3.保密百性原則:咨詢人員應對來訪者的有關資料給予保密,不得對外公開來訪者的姓名、個人情況等;尊重來訪者的個人隱私權,不能在咨詢室以外的其他地方隨意談論來訪者的問題。如因工作需要不得不引用咨詢事例時,應對材料進行適當處理,不得公開來訪者的真實姓名、單位或住址。
4、客觀度立場原則:咨詢人員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應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不以咨詢人員自身的價值觀評判來訪者的心理和行為,更不對來訪者進行批評或指責。3.
心理護理的原則:
1、交往的原則。
2、啟迪的原則。
3、針對性的原則。
4、自我護理的原則。
心理護理是指護理過程中,由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包括應用心理學和技術),積極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從而達到護理目標的心理治療方法。
心理護理的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對疾病的緊張、焦慮、悲觀、抑郁等情緒,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正確及時的健康教育,使病人盡早適應新的角色及住院環(huán)境。
3、幫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特別是醫(yī)-患關系,以適應新的社會環(huán)境。
擴展資料:
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與病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尊重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并盡可能給予滿足。
2、家屬要支持配合,給病人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合理安排好病人的休息、睡眠、飲食、營養(yǎng),良好的環(huán)境和舒適的感覺有利于身心健康,使之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
3、啟發(fā)和引導病人正確對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緒,解除顧慮,配合治療護理。
4、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病情輕重及性質、病程長短、個性特點等,安排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以解除寂寞,振奮情緒,消除緊張。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心理護理
(一)、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原則: 預防是通過積極主動的有針對性開展教育和輔導,防止學生心理疾患的產生,保持政黨秩序與工作效率。
發(fā)展是指協(xié)助學生樹立有價值的生活目標,認清自身潛力和可以利用社會資源,承擔生活的責任,充分發(fā)揮個人潛能,過健康、充實、有意義的生活。 貫徹這一原則時我們應注意到: 1、從早抓起。
其實心理輔導應越早越好,特別是小學、中學。在大學也要注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
2、采取主動態(tài)勢,宜未雨綢繆,注意防微杜漸。平時應針對正常學生主動開展各種適合其健全特點的認知性的、情感性的、到為訓練性的輔導活動,以提供一些對學生成長有益的經驗,增強其應付變化的能力。
3、對于那些社會處境不利的學生、生活發(fā)生了重大事故的學生,自我期望偏高而又屢遭挫折的學生,應及早發(fā)現征侯,重點實行早期干預。這要求我們有極大的愛心、極大耐心和覺察學生心理與行為變化的高度的敏感性。
(二)、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 尊重,就是新生學生的人格與尊嚴,新生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獨立的個性,承認他與教師、與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 理解,則要求教師以平等態(tài)度,按學生的所作所為、思考、感受的本來面目去了解學生。
貫徹這一原則應注意以下要點: 1、尊重學生個人的尊嚴,以平等的、民主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我們不能居高臨下地訓斥學生,不能羞辱、挖苦、諷刺學生,不能用粗暴強制性 的了解解決學生身上的問題。
需要的是對學生的元條件的關懷和接納。不論學生在談話中反映出來的觀點和情緒感受是如何的消極、不正常、不合 教師的口味、不合時宜,我們教師都要尊重他接納他,認真傾聽他的訴說,設想他的內心感受。
2、尊重學生的選擇。我們要承認每個學生是自立的,具體決擇的能力和做決定的權利,具有選擇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手 的自由。
我們不應強迫學生選擇什么,他只是向學生提供資料和建議,為學生作出選擇提供認知前提,并供學生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3、運用同感瓣態(tài)度和技術加深對學生的理解。
同感是站在同等的位置上,設身處地地理解,幫助引導對方領悟到。"透過眼睛看世界"。
(三)、學生主體性原則 學生主體性原則要求我們在心理輔導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輔導活動主體的作用。這是因為①心理輔導的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成長與發(fā)展,而成長與發(fā)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自覺的主動過程。
②心理輔導是一種助人自助的過程。"助人"只是爭取,讓學生"自助"才是目的。
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輔導要以學生需要為出發(fā)點。輔導不以傳授系統(tǒng)學科知識為目的,其內容的選取與安排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圍繞學生關心的實際總是來進行。
這樣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成 為學生自覺的需求。 比如結合實際和熱點問題,組織班級同學展開討論。
2、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唱主角"。我們教師同學合作完成的活動,教師的作用是從旁協(xié)助,提供建議,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活動設計中要給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留有余地;在輔導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fā)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3、以開展活動為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形式。
可吸引較多學生參加,看有關心理教育的影片后大家做一個影評。也可以供學生進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
(四) 個別化對待原則 重視學生個別差異,強調對學生的個別化對待,是我們心理輔導的精髓。實際上我們總是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個別化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給全體學生提供有效的服務。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學校教育和心理輔導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學生個人身上這種獨特性以及學生之中的差異性,而是要供 每個學生的獨特性、獨創(chuàng)性在積極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體現。
當貫徹個別化對待原則: 1、注意對學生個別差異的了解。在了解全班同學的其性基礎上,更要注重了解每個學生的個別性,差異性;要了解至完 性的資料,更要了解價值性資料。
比如他們的性格特征、交往的基本規(guī)律、現在最需要什么,渴望得到的什么或解決什么。 2、對不同學生衽區(qū)別對待。
這不是平時我們所說在班級"一視同仁"在班級的政策和策略來說,可以一視同仁,比如評獎學金,大家公平對待,不偏不移,但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是一種頗具綜合性的助人活動方式。我們應將每個學生看作是一個具有不可重復性 的獨特存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適合牲,性別特征、個性特征,靈活運用基本的原理,拒出適合一個個學生的處置方法。
比如,在學生個人的障礙當中,我們要讓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正確地對待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 而在恐懼癥的治療和咨詢當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學繞脫敏法。
3、認真做好個案研究。個案研究是一各重視學生個別差異的輔導方法。
研究的對象 是單個學生,通常是學校里的特殊學生、適應不良的學生。開展個案研究,積累個案資料,有利于深入探討個別化對待方面的經驗,提高個別輔導的實效。
(五)、思想教育與心理咨詢相結合 貫徹這一原。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fā)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y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應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yè)的基礎。
心理學符號的含義:符號在希臘語里是靈魂的意思,后來變成英文psyche。
心理學研究領域:
發(fā)展心理學:研究人從胎兒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長和發(fā)展的全過程。
學習心理學:探索人是如何發(fā)展成為如今的狀態(tài)。研究人類和動物的學習發(fā)生過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學:關注包括人格特征、動機和個體差異。
感覺與知覺心理學:研究人類怎樣感知周圍世界,如正在研究人類是如何識別面孔的。
比較心理學:研究和比較不同種系的動物行為。
生理心理學:研究行為與生理過程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
認知心理學:主要研究思維問題,試圖了解推理、問題解決、記憶及其他心理過程與人類行為的關系。
性別心理學:研究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探索生理因素、兒童扶養(yǎng)過程、教育、社會刻版印象等各種因素對性別差異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研究涉及態(tài)度、說服、騷亂、順從、領導行為、種族歧視、友誼、婚戀等問題。
文化心理學:研究文化對人類行為的作用。
進化心理學:研究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各種進化方式對行為的影響。如男性與女性之間的配偶選擇方式。
臨床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的兒童心理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
行為心理學:研究有機體用以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
犯罪心理學: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圖及反應的學科
心理學學科分類:
《心理學進展》是一本關注心理學領域最新進展的國際中文期刊,由漢斯出版社發(fā)行。主要刊登應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領域的學術論文和成果報道及評述。支持思想創(chuàng)新、學術創(chuàng)新,倡導科學,繁榮學術,集學術性、思想性為一體,旨在為了給世界范圍內的科學家、學者、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傳播、分享和討論心理學領域內不同方向問題與發(fā)展的交流平臺。
研究范圍:
認知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實驗心理學
心理病理學
發(fā)展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
人格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
醫(yī)學心理學
工業(yè)心理學
管理心理學
法制心理學
心理咨詢與治療
網絡心理學
現代心理與教育統(tǒng)計學
生理心理學
心理學理論和史研究
心理學教學改革
性心理學
變態(tài)心理學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0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