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工程預算服務的分類:國家計劃委于1986年10月1日發(fā)布的規(guī)定中,將土分為普通土、堅土、砂礫堅土三類。
2、為判定和評估巖土工程性質的分類:(1)根據土的顆粒級配、塑性指標等土的物理性質,可將土分為碎石類土。粒徑大于2毫米的顆粒含量超過全重的50%以上。
根據顆粒級配及形狀又可分為漂石土、塊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圓礫土和角礫土。(2)砂土。
粒徑大于2毫米的顆粒不超過全重的50%,塑性指數不大于3的土。根據顆粒級配又可分為砂礫、粗砂、中砂、細砂和粉砂。
(3)粘性土:具有粘性和可塑性,塑性指數大于3的土。第四紀晚更新及其以前沉積的粘性土為老粘土;第四紀全新世沉積的粘性土為一般黏土;文化期以來新沉積的粘性土稱為新近沉積粘性土。
按土的塑性指數Ip有可分為黏土、亞黏土和輕亞黏土三種。3、按工程性質分:可分為軟土、人工回填土、黃土、膨脹土、紅黏土及鹽漬土等特殊土。
(1)軟土。在靜水或緩慢的流水環(huán)境中沉積,經生物化學作用形成為飽和粘性土(2)人工回填土:由于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堆積物,其物質成分一般較為雜亂,均勻性差。
由碎石土、砂土、男性土等一種或數種組成的稱為素填土。經過分層壓實統稱為壓實填土。
大量含有垃圾、工業(yè)廢料等雜物的稱為雜填土。(3)黃土:是在干燥氣候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具有灰黃色或棕黃色的特殊土,顆粒在0.05——0.005毫米的占總重量50%以上,質地均一,結構疏散,孔隙率很高,有肉眼可見的大孔隙,含碳酸鈣10%左右,無沉積層理。
(4)膨脹土:粘粒成分主要由親水性礦物質贊成,液限大于40%,切膨脹性能較大,自由膨脹率大于40%,是粘性土的特征之一。在自然狀態(tài)下,多呈硬塑性或堅硬狀態(tài),具有黃、紅、灰白等色,(5)紅黏土:又石灰?guī)r、白云巖、泥灰?guī)r等碳酸鹽類巖石,經過風化過程后,殘積,坡積形成褐紅、棕紅、黃褐等塑性黏土。
(6)鹽漬土:土層內平均易容鹽的含量大于0.5%,土的鹽漬化使結構破壞以至土層疏松。冬季的土體膨脹,雨季時強度降低。
在潮濕狀態(tài)時,含鹽越大,請度越低。含鹽量告時不易壓實。
干篩法是將土壤充分壓碎,用不同孔徑的篩子篩分。
吸管法即土粒經充分分散后在沉降筒內于靜水中按斯托克斯定律進行沉降。一定時間后,在一定深度上只有小于某一粒徑的土粒均勻地分布著;這時在這個深度層吸取一定量的懸液烘干稱其質量,可以計算出小于該粒徑土粒的含量。
比重計法也是以斯托克斯定律為依據,用特制的甲種比重計于不同時間內測定某深度處土粒懸液的密度,即可計算出小于某粒徑土粒的含量。
擴展資料
土壤單粒是在巖石礦物風化、母質搬運和土壤形成過程中產生的,在完全分散時 可以單獨存在,用簡單的物理或化學方法不能再細分,只能通過研磨、溶解或化學處理才能細分的單個的土壤礦物顆粒。
包括各種礦物碎片、碎 肩和膠粒以及有機殘體碎屑。復粒是由各種單粒在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作用下復合而成的,包 括黏團、有機礦質復合體和微團聚體。
單粒、復 粒可以進一步通過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和生物作用而黏結或團聚,形成各種大小、形狀和性質不同的團聚體、結構體。單粒、復粒和結構體構成了土體的固相部分,土粒及粒間孔隙的大小、形狀和分布對土壤理化性質有重要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土壤顆粒大小分析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8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