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彩虹是因為陽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陽光射入水滴時會同時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內也以不同的角度反射。
2
當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為強烈,造成我們所見到的彩虹。
3
造成這種反射時,陽光進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離開水滴時再折射一次,總共經過一次反射兩次折射。
4
因為水對光有色散的作用,不同頻率的光的折射率有所不同,紅光的折射率比藍光小,而藍光的偏向角度比紅光大。
5
由于光在水滴內被反射,所以觀察者看見的光譜是倒過來,紅光在最上方,其他顏色在下。
6
其實只要空氣中有水滴,而陽光正在觀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產生可以觀察到的彩虹現象,彩虹最常在下午,雨后剛轉天晴時出現。
7
另一個經??梢姷讲屎绲牡胤绞瞧俨几浇?,在晴朗的天氣下背對陽光在空中灑水或噴灑水霧,亦可以制造人工彩虹。
雨后,天空中還懸浮著很多極小的水滴,太陽光沿著一定角度射入這些小水滴內,會產生兩次折射和一次全反射,然后從水滴射出來,于是,太陽光色散成紫色在內,紅色在外的七色彩帶。這就是彩虹。
其中紅色光與入射光線所成的角度約為42°,紫色光所成的角度約為40°。當虹出現的時候,有時旁邊還可出現另一個彩色圓弧–霓,霓的顏色排列與虹恰好相反,它是太陽光射到小水滴內經過兩次折射和一次全反射后色散而形成的。由于光線在水滴里多經過一次反射,所以顏色的排列與虹相反,而且光的能量要散失一些,因此霓的光帶不如虹色彩鮮明。我們可以動手造出一道仿真彩虹。你背著太陽,口里含一口水,將水向空中適當的方向噴出,就會在水珠中看到一道美麗的人造彩虹。
夏日,雨后初晴,陽光明媚。瞬間,天空中出現一道彩虹,它是一道橫跨天空的七色彩帶,紅、橙、黃、綠、青、藍、紫,宛如一座彩色的拱橋飛架天空。
彩虹是雨后形成的,下完雨天晴
陽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陽光射入水滴時會同時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內亦以不同的角度反射。當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為強烈,造成我們所見到的彩虹。
彩虹形成和水的關系
彩虹的形成是因為白光進入水滴,在水滴中向幾個不同的方向彎曲。當這些彎曲的光波到達水滴的另一邊時,它們會反射回液滴,而不是完全穿過水。由于白光在水中是分開的,折射光在人眼看來是不同的顏色。
彩虹是一種大氣現象,當空氣中富集了大量的水汽,經過太陽光以較小的角度照射,陽光照射在水蒸氣中的小水滴上會折射出七彩的色帶。彩虹其實還分2種,一種彩虹半徑較短的內側是紅色的,而半徑較長的外側是紫色的,這就是“虹”。
還有一種彩虹實際應該被稱作“霓”,半徑較短的內側是紫色的,而半徑較長的外側是紅色的。虹和霓有時候是并存的,有時也只有虹而沒有霓。霓和虹都是陽光被小水珠折射和反射所形成的彩虹現象。
彩虹是太陽光穿透雨的顆粒時形成的。原本光是筆直行進的,但它也具有一旦進入水中就會折射的性質。因此太陽光在通過雨的顆粒時就會折射。此時,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顏色而各異,所以七種顏色會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種顏色會很漂亮地排列起來。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
所以 彩虹的兩端應該是漸漸消失在空氣中的 而且彩虹形成的位置應該是在距離我們很遠的地方 或者說應該是一格很大的范圍 并不是像我們所看到的像一個帶狀的物體 而只是一種光線 這是一個物理學的問題
彩虹只是一個視覺效應,并不是一個物理存在的條帶。只有在你面前一定范圍內具備相應的濕度和光學條件時,才會被看到。如果走幾個街區(qū),空氣條件就變了,彩虹很可能就變化,甚至不見了。
一個簡單的例證就是在晴朗的天氣里迎著太陽用嘴噴一片水霧,這時會看到有彩虹出現。水霧片刻消失,彩虹也就沒了。
所以彩虹沒有盡頭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