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
一堂語文課也是如此。課導入得好壞,直接影響課的質量,課導的好,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如果課導得不好,學生就會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
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上好一堂課,有時也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有時在導入時創(chuàng)設好情境,為學生學習整篇課文起著重要作用。
如在教學《老師,您好!》這篇課文,教師可以這樣導入,“自從跨進學校大門,老師就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他們教我們讀書寫字,教 我們唱歌跳舞,把我們引入科學的殿堂,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陪伴我們度過美好的學習生活?!?“9月10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是我們所有敬愛的老師的自己的節(jié)日——教師節(jié)。
讓我們一起對所有的老師說一聲:‘老師,您好!’” “《老師,您好!》這首詩歌就把我們要對老師說的話說出來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認識一下作者眼中的老師,體會一下作者對老師的感情。”
學生們聽到這樣的導入,不用老師多講,他們就已經(jīng)對教師充滿了敬意,就會用飽含深情的語調來頌讀這首詩。 二、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導入新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學《徐悲鴻勵志學畫》這篇課文時,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出示徐悲鴻“奔馬”圖幾幅,把放大的課本插圖也一起出示,鼓勵學生欣賞討論。
在學生討論后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徐悲鴻的奔馬為什么畫得這么傳神,徐悲鴻繪畫技藝為什么會如此精湛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它會告訴我們其中的原因?!比缓蠼處煱霐?shù)課題:徐悲鴻勵志學畫,讓學生齊讀課題。
這樣導入揭題就讓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對徐悲鴻這位畫家充滿了敬佩之情。 三、談話導入,扣題引發(fā) 利用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對學生獲得新知識起著重要作用。如在教學《但愿人長久》這篇課文時,可以這樣談話導入:“我國有許多別具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元霄節(jié)等。
中秋節(jié)時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早在唐朝初年就成了固定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月亮圓圓的,象征團圓,這一天人們家家歡歡喜喜聚在一起,賞月、吃月餅,因此中秋節(jié)叫團圓節(jié)。
中秋節(jié)又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富有詩情畫意、最富有人情味的節(jié)日,歷史上流傳許多膾炙人口的優(yōu)美詩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但愿人長久》(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這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了我國古代杰出的文學家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著名的中秋詞的協(xié)作經(jīng)過。題目《但愿人長久》取自蘇軾這首詞的下闕最后一句。”
根據(jù)這樣的導入,教師可以這樣“扣題引發(fā)”,“看到這個題目,大家會產(chǎn)生哪些想法?”“但愿”是什么意思,“人長久”是什么意思,又為什么要“但愿人長久”呢?為解決這些問題,請大家打開課本,自讀課文,讓學生慢慢進入文章內容。 四、回憶影片,揭示課題 在教學《虎門銷煙》這篇課文時,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看過電影《鴉片戰(zhàn)爭》嗎?能不能說說這部影片的概況呢?(學生自由說,教師小結)”教師繼續(xù)導入“《鴉片戰(zhàn)爭》講的是1840-1842年英國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起因是:從18世紀末起英國就對中國大量輸出鴉片,1838年達4萬余箱。
鴉片泛濫,使中國大量白銀外流,銀價飛漲。財政困難。
1838年清朝政府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275萬公斤,同時多次打退英軍挑釁。
在這種情況下, 1840年6月在英軍在美法的支持下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鴉片戰(zhàn)爭”,電影《鴉片戰(zhàn)爭》就是講的這段故事?!? “這篇課文記敘了中國這段屈辱的歷史時期,民族英雄林則徐帶領中國人民禁止鴉片的歷史事實,課文中處處體現(xiàn)了禁止鴉片,銷毀鴉片的堅強決心。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虎門銷煙》這篇文章,體會當時人們的歡快心情和愛國情懷。(板書課題:虎門銷煙)。”
教師如此導入,學生的愛國情緒就感染了。對課文的學習也就更加有興趣了,對課文內容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五、揭題導入,引發(fā)疑問 如在教學《九寨溝》這篇課文時,教師科研這樣導入“在20世紀70年代,一群伐木工人在一片莽莽叢林中發(fā)現(xiàn)了一處地方,這處地方景色非常奇妙,很快,這個地方就成了人們觀光旅游的好去處。1982年,這里成為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這里又被列為以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992年,這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了《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名錄》;1997年,這里又被納入世界 “人與生物圈”保護網(wǎng)絡,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惟一同時獲得這兩項殊榮的景區(qū)。
這個地方是哪里呢?它就是九寨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在導入之后,教師可引發(fā)學生疑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學生質疑:九寨溝在哪里?為什么叫九寨溝?它是怎樣一條溝?接下來學生就可以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課文。 六、談話導入,啟。
一、用激情渲染氛圍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激情是一種狀態(tài),是一種溫度”她認為:“沒有溫度的男人,在課堂上是立不起來的空麻袋;沒有溫度的女人,在課堂上就是一點沒人愛的舊瓷碗。
一點感覺都沒有,沒有魅力?!?好的教師無論怎樣的氣候與環(huán)境,總能在短短的時間里抓住學生,師生一起用心用情提升課堂的溫度。
這種溫度的提升需要老師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老師的“精”、“氣”、“神”。在老師“激情而又自然的引領下”,學生“心靈豐滿”起來,精神充實起來。
學生的思想在課堂張揚,學生的生命在課堂成長。而學生的精彩正是來源于老師激情的點燃,來自老師巧妙的引導,來自老師熱情的鼓勵。
就這樣,學生的信心被一點點激發(fā),學生的激情被一點點點燃,學生的思維在一點點的燃燒,課堂的溫度在一點點提升,以至于沸騰。常聽到不少同行埋怨:“現(xiàn)在的學生上課沒激情?!?/p>
我想,其實學生的激情是無限的,只是它們隱藏在學生的內心,只要我們用自己的熱情去激發(fā),課堂上的孩子們總是熱情奔放,活力四射的。如教學《釣魚的啟示》時的導入:師:同學們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紀律的好學生,冒昧地問一下,老師不在的時候,你們有沒有違反過紀律?生: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
師:老師欣賞你們的坦誠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劉洋和高敏學習,學習她們在老師不在的時候,也能遵守紀律,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自律”,那同學們要做到“自律”這兩個字很不容易嗎?生:學生談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可能說不難,有的同學,特別是好動的學生可能覺得比較困難。師:是啊,同學們,我每個人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隨心所欲的做自己做的事,可是我們要注意分清對錯,如果明知道做得不對還要去做,不能自律就不好了。
那么,今天老師就要向同學們介紹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國的著名建筑設計師,在他的生活中,他就時刻嚴格自律,從而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墒撬淖月删袷窃趺磮猿窒聛淼哪??你們想不想知道秘訣?生:想 師:好,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穿越時空,一起回到他的小時候,看看這位美國著名設計師小時候的經(jīng)歷吧。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釣魚的啟示》。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導入新課,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貫穿全課,激發(fā)了學生的語文激情,這樣我想學生學習下面的課文時,熱情會更高一些,為學習文章做好了鋪墊,因此,請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激情吧。
二、借道具點燃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p>
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動力。
一篇課文的導語一旦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主動的跟隨教師去探討知識的奧秘。那么怎么才能讓導語在第一時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我覺得在導入的時候借用一下道具,可以更好地達到這一目的。
道具有視覺型道具,比如,結合課文的實物演示,近距離將讀者與作者溝通,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語文課本中的插圖,是作者精心繪制而成的,我們可以利用它導入新課,提起學生的興趣;還有視聽型道具,比如錄相、FLASH動畫等,視聽結合,能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激發(fā)靈感和興趣。我在教《非常漂亮的貝殼》一文之前,我先讓學生收集各種各樣的貝殼。
上新課時,讓學生將貝殼放在講臺上,一起觀賞,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進入新課教學。又如教授《小柳樹與小棗樹》時,我運用FLASH課件作為導入新課的輔助材料,它融畫面、文字、音樂于一體,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很快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使學生通過它們之間形體對話,生動形象地使學生懂得“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這一深刻的道理。適當?shù)亟柚虒W道具可以設置良好的學習情境,打破思維混沌的狀態(tài)。
從而喚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強化學習氣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時機,把學生的思維從感性升入理性。
三、設懸念啟迪思維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設置懸念應生動形象、簡潔鮮明。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fā)展或人物命運產(chǎn)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jù)學生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性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教《狐假虎威》一課時,我這樣導入:“假如一只狐貍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誰怕誰?誰吃掉誰?”學生答:“這還用問?當然狐貍怕老虎,老虎吃掉狐貍?!?/p>
我說:“但是今天要講一個故事卻是老虎聽從狐貍的話,狐貍輕而易舉地指揮著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貍,反而覺得狐貍威風凜凜。
你們說奇怪不奇怪?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請打開課文——《狐假虎威》這一段導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問題的心情,驅使他們認真學習課文。有位實習老師在上《驚弓之鳥》時,開篇就布疑陣:“現(xiàn)在,空中飛著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學生憑經(jīng)驗紛紛說,用箭射,用槍打,用彈子彈……至此,我首先肯定學生的回。
講授法,回答法(談話法),演示法,情景教學法,情感教學法,師生互動法,閱讀法教師首先通過備課,掌握教材內容(特定的知識)之后,在課堂運用口頭語言載體,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叫講授法。
教師在首先掌握教材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師通過口頭提問,學生口頭回答問題,教師提問或用語言加以啟發(fā)引導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認識的方法,就叫做回答法或談話法。教師在掌握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掛圖、模型、實物等直觀教具,通過演示活動和教師的語言指導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掌握知識的方法就叫做演示法。
①教學方法,就教學方法所要達到的目的來說,教學方法是通過完成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發(fā)展智力、體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觀、道德品質和個性的教學任務,從而達到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目的的方法。②教學方法,就其手段來說,其基本手段是知識,教學是運用知識武裝學生,并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特定的教育,對所運用的知識,有特定的規(guī)定性,主要是通過特定的教材內容來體現(xiàn)。③教學方法的運用,它作用的對象是學生,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方法。
④教學方法的使用者、控制者,包括教師和學生,因為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都是教學方法的使用者和控制者,都具有能動作用。只是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的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通過配合教師教的活動,以學習的方式來體現(xiàn)。
語文教學方法
(一)閱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復述、講讀、講練、說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游戲、交往、旅游、實習、見習、練習、作業(yè)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wǎng)絡、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
(八)其他教育教學的方法舉隅:
1、語感教學法 (洪鎮(zhèn)濤、王尚文)
2、思路教學法
3、情感教學法 (于漪)
4、案例教學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點撥教學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學法 (李吉林)
7、導讀教學法 (錢夢龍)
8、目標教學法(布盧姆)
9、反饋教學法(劉顯國)
10、問題教學法(杜威、馬赫穆多夫)
11、欣賞教學法
12、活動教學法 (杜威)
13、點面教學法
14、愉快教學法 (上海一師附小等)
15、成功教學法 (上海閘北八中)
16、整體教學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學法 (美國的斯萊文、前蘇聯(lián)阿莫納什維利)
18、啟發(fā)式教學法 (《學記》、柏嘗試教學法拉圖)(邱學華)
19、設計教學法 (克伯屈)
20、發(fā)現(xiàn)教學法 (布魯納)
21、創(chuàng)新教學法 (奧斯本、吉爾福特、陶行知)
22、差異教學法 (華國棟)
22.單元教學法
23.比較教學法
24.程序教學法(普萊西、斯金納)
25.直觀教學法
26.圖示教學法 (王松泉)
27.暗示教學法 (洛扎諾夫)
28.競賽教學法(羅樹根)
29.大語文教學法(張孝純)
30.非指導性教學法(羅杰斯)
31.掌握學習教學法(布盧姆)
32.道爾頓制教學法(柏克赫司特)
33.有意義學習教學法(奧蘇貝爾)
34.遷移教學法 (馬芯蘭)
35.嘗試教學法 (邱學華)
36.學導式教學法 (胥長辰)
1、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閱讀興趣,引起聯(lián)想和想象,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設計了如下的導語:我們喜歡春天。喜歡春風輕吻臉頰的輕柔,春雨淅淅瀝瀝的清爽,春花爭奇斗艷的爛漫,小草鮮嫩逼眼的新綠……朱自清先生描繪的一幅幅春景圖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來欣賞《春》,來體會春天的美好吧。
2、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要投其所好,根據(jù)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
如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我講了文章的來歷。唐代,劉禹錫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權貴,被貶為和州通判。按規(guī)定,應住衙門里三間屋子。知縣是勢利小人,見劉禹錫被貶,便多方刁難。先安排劉禹錫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
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很高興,特撰寫一聯(lián):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他的舉動氣壞了知縣,又把劉禹錫的住房調到城北門。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這房子在河邊,附近還有柳樹。劉禹錫因景生情,又寫一副對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他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調到城中,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那么《陋室銘》一文有什么精彩的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3、從欣賞歌曲導入
歌曲以其優(yōu)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文本需要選擇恰當?shù)母枨寣W生欣賞,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自然導入。
如在講《小巷深處》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母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兒,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么時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媽。”那優(yōu)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訴說,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們。這時,我滿含深情地說:“母愛是無私的、博大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小巷深處》去感受那真摯的愛?!?/p>
4、由觀察插圖導入
新編語文教材有很多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常被忽略。要善于利用這一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巧用插圖導入。這些插圖形神兼?zhèn)淠軒椭覀兏兄⒗斫馕谋?。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象,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學習《周莊水韻》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文本中的彩圖,要求學生描繪畫面的景物:窄窄的河道漾動著斑斕的光點,純樸的船娘搖著彎曲的木櫓,小小的蓬船從圓拱石橋劃出,悠然滑進方形石橋……
通過插圖學生對周莊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后自然導入: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贊嘆“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莊集中國水鄉(xiāng)之美”,周莊的美讓中外游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周莊去感受她獨特的美。
5、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边€可以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
如學習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與鄉(xiāng)愁有關的名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積極思考回答踴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詞的聯(lián)想積累,喚起了學生們的情感。我因勢利導,滿含深情地說:“離鄉(xiāng)在外的游子,日夜思鄉(xiāng)念親。鄉(xiāng)愁像一彎月,鉤起一串串回憶;像一條蠶,咬噬著那顆孤獨的心,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感受《鄉(xiāng)愁》?!?/p>
具體而言常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情境型 指教師根據(jù)文本的意境,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讓學生想象優(yōu)美的意境,體驗美好的情感.簡言之,通過導入引導學生進入作品描寫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chuàng)設并引導學生進入教材所描繪的情境,無疑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中受到感染,教師就要善于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產(chǎn)生心理上的共鳴.在閱讀課的導入中時常是通過營造出一種氣氛,或再現(xiàn)一個場面,從而把課文描繪的意境再現(xiàn)出來,把學生潛在的審美意識和追求美的情趣激發(fā)出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順利進入到課文學習中去.1、看圖導入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每一課都安排了意境優(yōu)美、色彩鮮艷的情景圖,配有教學掛圖,通過網(wǎng)絡資料還可查閱到更多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它們作為直觀教材,比形象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學生獲得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鮮明地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導入時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以此導入新課,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效果.2、借助媒體導入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進步,多媒體教學的日趨完善,現(xiàn)代的課堂趨向于“聲情并茂”.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根據(jù)需要結合聲、色、圖,甚至是影視片段來輔助我們的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能讓學生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創(chuàng)設一個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氛圍,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達到語言所難以企及的效果.3、意境導入 也稱激情導入,在教學文質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時,教師如能創(chuàng)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 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從而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名師在教學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和抒情散文時,常常用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導語,將學生帶入課文的那種優(yōu)美的意境,使學生處于一種良性的情感準備狀態(tài).如孫雙金老師在教《春望》一詩時的導入:“同學們,今天孫老師和大家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去感受歷史上一位苦難詩人、人民詩人、偉大詩人——杜甫的心理歷程.(課件出示《春望》全詩)大家知道唐朝曾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發(fā)生了‘安史之亂’,叛軍攻入長安城后燒殺搶掠,把繁華的都城糟蹋得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來到長安街頭,目睹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春望》這首千古絕唱.”接著配上音樂,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春望》.孫老師用短短的幾句話作為導語,卻震撼了全班學生的心靈,同時在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很快進入詩情詩境.(二) 質疑型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運用提問質疑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質疑激起了學生的探索興趣,達到以趣促思的目的.在質疑的同時,適當運用懸念,還能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問題是思維的開端,一個恰當?shù)膯栴},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南宋時的教育家陸九淵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是問號.”1、提問導入 它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來進入課堂.教師可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問,通過設立一個疑點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也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中迅速進入新課.如邱老師在教《海底世界》一課時,一走進教室就用興奮的目光掃視學生,然后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大海嗎?”學生說:“喜歡”邱老師興致勃勃地說:“我也喜歡大海,大海是那樣的遼闊美麗,望著這美麗的大海,我忽然產(chǎn)生一個想法:這大海的深處是什么樣子呢?當學生說也想知道時,邱老師相機誘導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海底世界》,它將向我們介紹海底深處許多新鮮、有趣的事,那么海底究竟什么樣呢?讓我們來細心讀課文吧!”在本案例中,邱老師一進課堂便向學生提問,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調動著學生的思維能力,誘導著學生由疑而思.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chuàng)新.”2、懸念導入 俗話說:“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小學生好奇心更強,教師可根據(jù)教材內容,設置懸念激發(fā)好奇,吊起學生的胃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例中邱老師設置的“大海的深處是什么樣子?海底究竟什么樣呢?”激發(fā)起學生急于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tài).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語文教師要針對教材的關鍵、重點和難點,巧設懸念,把學生的注意、興趣、思維吸引到懸念上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三) 激趣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一堂生動的語文課離不開學生濃厚的興趣,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對維護學生學習動機。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
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技巧
摘要: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而新課導入則是這門藝術中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新課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之后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以及整堂課的教學質量,可見導入的重要性。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因為這是課堂教學的開端部分,直接關系著之后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由此,各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務必注重導入的技巧,力求通過精彩的導入,叩開語文學習的大門。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技巧;探究
就新課的教學而言,課前導入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課前導入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之后的課堂教學之中,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務必注重課前導入,以成功的導入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課堂教學氛圍,從而讓學生樂學,最終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以下是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技巧的幾點探究。
一、利用故事進行導入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都有著極其強烈的好奇心,而生動形象的故事無疑是抓住他們好奇心、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極佳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新課的導入方法而言,故事導入是極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在利用故事進行導入時,學生就能被教師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從而隨著教師的引導步入新知識的殿堂。二、利用音樂進行導入當然,新課導入的方法還有許多,如利用謎語進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