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常常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二是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三是考慮詩歌的表現手法,1、直抒胸臆3、情景交融5、用典抒情7、敘事抒情2、借景抒情4、托物抒情
答題步驟
(1)解釋該詞在詩句中的具體含義,要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加以分析。
(2)點明該詞運用疊音的手法。
(3)展開聯想或想象,描述該詞所在詩句的內容或景象。
(4)分析該詞烘托了怎樣的景物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點明富有韻律感(音律美),增強了表達效果。
這類題的答題模式:
這首詩中( )是疊音詞。這個詞的意思是( ),描繪了( )畫面,烘托了( )的意境,表達了( )情感,妙用疊音詞,富有韻律感(音律美),增強表達效果。
擴展資料:
常見古代詩詞的六種描寫手法介紹:
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作者通過描寫景物,可以渲染氣氛,抒發(fā)情感,深化中心,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我們欣賞詩歌,除了讀懂字面語意,提升思想素質和審美情感,還要關注詩人用語言寫景狀物的形式與技巧。
描寫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常見的描寫鑒賞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種:
(1)側面描寫———襯托
(2)各種修辭手法
(3)正面描寫———動靜結合
(4)正面描寫———虛實結合
(5)正面描寫———色彩的渲染
(6)正面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
(一)以讀促悟
以讀促悟指的是以讀圖為主讀詩為輔,讀生活貫穿于讀圖和讀詩之中。經過實踐,本人發(fā)現詩歌從讀圖入手,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全詩的內容,更好的領會詩歌的精髓;再以讀詩為輔,在讀圖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體會用自己的節(jié)奏讀出詩歌的韻律,在讀詩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用普通話,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運用家鄉(xiāng)話,只要他們能夠很好的把握詩歌中的韻味即可。而這些都是要建立在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上,所以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先好好地備一下學生,在必要的時刻還要好好的體驗一下農村生活,這樣能夠在授課的時候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
(二)以演入境
傳統(tǒng)教學中的“演”就是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詩歌里所寫的全部內容,這樣的表演注重的是學生的模仿表演能力,學生表演得像就行了,但我們知道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是帶著自己的個人體驗的,因而我們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演”應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領會進行表演,從而表現出自己所理解的詩歌所要表達的情境,表演的時候學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方面進行表演,不一定要全部表演,這樣能夠讓學生各自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比如學生覺得詩歌中最主要的是主人公的心情,那么學生可以加入現代的元素進行表演,不一定要回歸古代,回歸詩人當時的生活情境,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zhàn)。既然生活在現代,我們?yōu)槭裁床蛔寣W生用現代的元素把詩歌的精華給表現出來呢?這樣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以找促思
“以找促思”其實就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引導學生找相同主題的詩歌進行比較學習,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更好的把握詩歌主旨。這里的“找”不僅是指教師找還指學生的找。
(四)以評促升華
以評促升華主要是在學習古詩詞時讓學生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價,在觀點的碰撞中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對他人的觀點、看法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心靈的訴說,而這正好是農村學生的最大弱點,因為他們不會評也不敢評,而這種評也是鄉(xiāng)村教師經常忽視的。
(五)以寫促悟
所謂“以寫促悟”是指教師在授完整首詩歌的時候,給一定的時間或布置課外作業(yè)讓學生以散文或者以現代詩的方式寫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從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而且能夠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實踐證明,這樣的寫作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詩歌主旨,更深入地感悟到古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寫作能力也大有裨益。
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技巧:
表達方式,一共只有四種: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表現手法:賦、比、興。
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
⑴修辭方法。例: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⑵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例: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⑶篇章結構。例: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原發(fā)布者:天一56
詩歌鑒賞步驟及方法介紹(一)讀懂內容一、看題目作者——題目定詩由,作者定詩風1、看題目——想緣由,想目的,想場景對象,想情感①表達作者寫作的緣由②表達作者寫作的目的③直接表達作者的寫作場景、寫作對象④直接表達作者的情感2、看作者——向作者常寫內容,作者詩的一般風格二、看意象煉字——意象表達出的情感,煉字體現出的好處1、看意象——想表達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①意象的效果——想表達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②判斷意象的象征義——套用法,聯想法,諧音法2、看煉字關鍵詞①動詞使詩歌意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②形容詞繪景摹狀,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歷其境③數量詞運用虛數,虛化烘托,增強表現力運用確數,精煉有力,詩意雋永,富于趣味④虛詞獲得疏通文氣,開合互映,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⑤特殊詞(疊韻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增強韻律感、節(jié)奏感,摹擬聲音形態(tài),使詩文生活形象⑥詞性改變的活用詞化腐朽為神奇,增強了詩詞的表現力,感染力三、看語句表達——顛倒語序、省略句子成分——更準確讀懂內容1、顛倒語序——還原顛倒的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的側重點2、省略成分——注意詩詞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聯想去填補詩人留下的空白四、看詩后注解——想象詩歌背景,聯系當時現實(二)劃定類型一、詩人是借助什么來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 編輯本段【不同文體的表現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征等手法; 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 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編輯本段【具體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征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于景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以樂襯哀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欲揚先抑 編輯本段【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tǒng)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p>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
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p>
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
取譬引類,起發(fā)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敝祆涓鞔_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p>
如《詩經》中的《關睢》《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chuàng)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fā)展創(chuàng)造,運用也靈活多變,夸張、復沓、重迭、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
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征。象征,簡單說就是“以象征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征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
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于聲,或方于貌,或擬于心,或譬于事?!?/p>
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里蕩漾。
把“云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
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夸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里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并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征,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然而這種夸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于荒誕,或太實、太俗。
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弊x后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于: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梁,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fā)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p>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
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wèi)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
詩歌的表達技巧有:①表達方式②修辭手法③表現手法
①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描寫、抒情
敘述: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②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比擬)、夸張、對比、對偶、借代、雙關、用典、反問、設問、反復、互文、通感等。
③表現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象征、襯托(正襯、反襯)、借古諷今(用典)、虛實相生、先抑后揚、以動襯靜、想象、渲染、烘托等。
語文名師支招:注重五點學習古詩詞 古詩詞以其特有的風韻,令很多中學生朋友為之著迷,暑期給這些愛好古詩詞的學生提供了難得的充裕閱讀時間。
然而,僅僅是能讀會背距離全面領略古詩詞還有很大的差距,河北省實驗中學高中組的高峻嶺老師提醒同學們,鑒賞古詩詞要注意作者的寫作手法和主題思想。如何在短時間內準確地理解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主旨,進而鑒賞詩歌的寫作手法,應該在學習古詩詞過程中注意五方面內容。
一、結合注釋,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 如楊萬里的《初入淮河四絕句》。
如果沒有詩下的注釋,我們只認為這是一首寫景的詩。但加上注釋,我們可以判斷出這首詩表面句句在寫景,實則是通過寫景表達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和無奈,對國家統(tǒng)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愿望。
二、了解詩人的生平。如李彌遜的《春日即事》。
從字面上看,作者描寫的春日環(huán)境是幽靜凄清的,情緒是低沉的。但問題答到這個層面上還不夠。
我們結合一下詩人的生平可以知道,李彌遜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從中我們獲得的信息是:他政治上從位高權重到大權旁落,人情上從門前的車馬喧鬧到門可羅雀。
那么這種低沉的情緒即是他政治上失意的落寞和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嘆。 三、明確意象的象征意義。
古典詩歌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征意義,比如松、梅象征高尚的節(jié)操;牡丹象征富貴;柳象征送別、留戀等。詩人在用到這些意象時,一般都和自身聯系起來托物言志,這樣,在其固有的象征意義基礎上,再結合具體的詩作,主旨就不難理解了。
四、善于發(fā)現“詩眼”。一首詩里,詩眼往往體現全詩的感情基調,顯示全詩的思想。
它是詩中最能體現事物精神、表現詩人感懷、概括力最強的語匯。品詩眼就是抓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詞語來品味,看它在拓展詩的意境、傳達詩人情感上的作用。
五、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后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后景。
了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高老師表示,中學生朋友在面對古詩詞問題時,一定要把題干(包括題目、作者、注釋)看仔細,找出意象、詩眼,了解詩歌的結構,在縱觀全局的基礎上,再結合問題本身,相信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轉自古詩文網,原地址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4b42d5ec7f.aspx)。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7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