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敘、倒敘、插敘和平敘就是記敘文中最常用的四種方法。
我們先假設正常的時間順序為A-B-C,以它為參照標準來分析這四種記敘方法。 所謂順敘,顧名思義就是按照事情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的時間先后順序來記敘一件事的方法,用字母表示就是A-B-C。
先發(fā)生的先寫,后發(fā)生的后寫,完全忠于事情的實際。例如本冊教材第8課(阿累的《一面》),作者滿懷深情的敘述了他與魯迅先生的一次見面。
作者從1932年秋天的一天中午寫起,進內(nèi)山書店、看到魯迅先生的書、欲買書又怕貴、魯迅先生送書、直到“走出書店的門”,這半個鐘頭內(nèi)發(fā)生的事,作者如實記下來了,并且與實際情況一致。這就是順敘,一種最常用的也是最忠于實際的寫法。
順敘的寫法由于與事情的實際情況相吻合,因此寫起來比較容易操作,讀者讀起來也易于感知文章所寫的內(nèi)容。不過運用順敘的記敘方法要注意有祥有略,不可流水帳似的平均使用筆墨。
不然,作文就平鋪直敘,讀起來索然無味了。 倒敘與順敘恰好相反,它的模式是C-A-B。
也就是說,倒敘先把結果(或者某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敘述,然后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經(jīng)過。一般新聞類作品或回憶性文章多采用這種寫法。
如第1課《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導語(第1、2句)即交代了震驚中外的渡江戰(zhàn)役概貌,后面的主體部分才分別從我中路、西路、東路三路大軍詳細介紹了戰(zhàn)役的具體進展情況并作了實事分析。又如12課《貓》,作者一開始就說:“我家養(yǎng)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
可見,這就是倒敘了。 要注意的是:倒敘提前的只是某個部分,其余的內(nèi)容還是要按照順敘來寫。
采用倒敘,必須是為了制造懸念和波瀾,是因為結構或表達的需要,不能為了倒敘而倒敘,把倒敘當作一把萬能鑰匙。 插敘與順敘、倒敘的最大區(qū)別是插敘涉及到兩件事。
它是在順敘的過程中,由于表達的需要,插入另外一件與之有關的事,并在插入的故事結束以后,再繼續(xù)原來的故事。也就是說是A-B(-D)-C模式。
如第7課《驛路梨花》,全文采用順敘,從“夕陽西下”寫起,到“一彎新月升起了”,又到“這天夜里”,直到“第二天早上”,是典型的時間順序。在文章第33自然段,插入了十多年前解放軍戰(zhàn)士學雷鋒蓋小屋的故事,不僅解開了文中的懸念,而且深化了全文中心。
一般說來,插敘的內(nèi)容要對原文情節(jié)的發(fā)展、主題的表達有積極的映襯或鋪墊作用,要能為全文的中心服務。 平敘也涉及到了兩件事。
它與插敘的區(qū)別是:插敘是在甲事中插入乙事,乙事為甲事服務;平敘則是甲事、乙事(或者更多事)同時記敘,每一件事情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平行的,它們共同為文章中心服務。模式如A-B1(B2)-C1(C2)。
平敘可以一件事一件事的分別敘述,說完了這件事再講那件事,古章回體小說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即是如此;也可以幾件事并行交叉的進行,齊頭并進的寫幾條線,互相穿插,并行推進。第4課《誰是最可愛的人》就采用了平敘的前一種寫法。
作者選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松骨峰戰(zhàn)斗、馬玉祥火中救小孩以及和無名戰(zhàn)士的交談這三件事,共同表現(xiàn)了人民解放軍“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這一思想主題。又如《水滸傳》第49回,“原來和宋公明初打祝家莊時,一同事發(fā)。
卻難這邊說一句,那邊說一回,因此權記下這兩打祝家莊的話頭,卻先說那一回來投入伙的人乘機會的話……”這里兩打祝家莊和49回的“解珍解寶雙越獄孫立孫新大劫牢”就是同時發(fā)生的兩件事,用的也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三國演義》第55回“卻說玄德……”“卻說孫權……”“卻說趙云……”四個段落講了三件事情,然后集中到二氣周瑜上來,屬于平敘的第二種寫法。
上述的兩種平敘方法,第一種較為常見,它只需要在各起訖處加以必要的照應就可以了;后者需要注意把幾條線索靈活交織起來,做到巧于照應,讓讀者看得明白。 順敘、倒敘、插敘及平敘這四種敘述方法各有特色,一般說來,初中生600字作文大多使用前三種,但具體運用到作文中又因人而異,同一個文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本次練習題《我嘗到了成功的滋味》,寫獲得成功的經(jīng)歷,可以順敘;如果從成功的喜悅入手,則可以倒敘;從失敗到成功,其間還可以插入父母、老師同學對你的鼓勵,三種方法隨你任意取舍。又如《家鄉(xiāng)新變化》,因為有“變化”要表現(xiàn),而且涉及時間較長,所以最好用倒敘,從眼前寫起,回憶過去并和眼前作比較,以突出變化之大。
若是換用順敘的寫法,固然可以按時間順序一一寫來,但于初中生的實際則不利于安排材料。 總而言之,方法是死的,運用是活的,只有多讀多練,在具體的作文中根據(jù)寫作的需要靈活選擇,才可能用恰當?shù)姆椒▽懗鰞?yōu)美的作文來。
記敘方法包括:順敘、倒敘、插敘、平敘等。
順敘,就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進行敘述,這是每一個初學者都必須掌握的方法,但是要把文章寫得波瀾起伏,引人人勝。就要綜合運用各種敘述方法,如倒敘,插敘、平敘等。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果或發(fā)展過程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提前敘述,然后再用順敘的方式從頭敘述事件的整個過程,它能造成懸念,使所敘述的事件更顯得曲折動人。
插敘是在敘述過程中暫時放下原來的敘述,插進另一段敘述,以對剛才所敘的某一事物作必要的說明或補充,它能舒緩敘事的節(jié)奏,使事件的交代更清楚。
平敘,又叫分敘,即敘述同一時間內(nèi)不同地點所發(fā)生的兩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敘一件,再敘一件,它能使事與事之間有互補作用。這段例文就是只選用了一種敘述方式,對其它敘述方式不會綜合運用.以致于叫人讀來索然無味。
結繩記事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
《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孔穎達疏:"結繩者,鄭康成注云,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
"晉葛洪《抱樸子.鈞世》:"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后作而善于前事。"后以指上古時代。
例如: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種結繩記事的方法,用來計數(shù)或者記錄歷史。它是由許多顏色的繩結編成的。
這種結繩記事方法已經(jīng)失傳,目前還沒有人能夠了解其全部含義。 結繩記事(計數(shù)):原始社會創(chuàng)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jīng)濟活動及其數(shù)量關系的記錄方式。
結繩記事(計數(shù))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文獻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易·系辭下》)。
雖然目前末發(fā)現(xiàn)原始先民遺留下的結繩實物,但原始社會繪畫遺存中的網(wǎng)紋圖、陶器上的繩紋和陶制網(wǎng)墜等實物均提示出先民結網(wǎng)是當時漁獵的主要條件,因此,結繩記事(計數(shù))作為當時的記錄方式具有客觀基礎的。 其結繩方法,據(jù)古書記載為:“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之多少,隨物眾寡”(《易九家言》),即根據(jù)事件的性質(zhì)、規(guī)?;蛩鏀?shù)量的不同結系出不同的繩結。
民族學資料表明,近現(xiàn)代有些少數(shù)民族仍在采用結繩的方式來記錄客觀活動。 到了今日,已沒有人再用這種方法來記事,然而,對于古代人來說,這些大大小小的結則是他們用來回憶過去的唯一線索。
順敘也稱正敘.敘述的手法之一.順敘就是按照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來進行敘述的方法。用這種方法進行敘述,好處是事件由頭到尾,次序井然,文氣自然貫通,文章顯得條理清楚。使用順敘法,必須特別注意剪裁,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是敘事性文學作品常用的敘述方式.
順敘的作用:使事情敘述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中心明確
倒敘 倒敘 (FLASH-BACK)
什么是倒敘:
倒敘是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邊,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情原來的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的方法。
比如,在《永不忘記》一文中采用把情節(jié)的結局放在開頭敘述,然后再敘述情節(jié)的發(fā)生、發(fā)展的敘述方法。這是最典型的倒敘的方法。文章的第一部分(開頭到“她語帶感情,幾致哽咽”)寫潘老師和王翔的父親、妹妹到車站送王翔上大學,王翔送給潘老師一幅自畫像。無限的深情都凝結在一幅畫著一個賣冰糕的孩子,寫著“永不忘記,謝謝老師”的鉛筆畫上。畫有什么含義?永不忘記什么呢?這種先敘事情結局的手法既曲沂、引人入勝地點了題;又制造出懸念,引起讀者急切的關注。這里又借人物對話交代畫上的孩子就是王翔,他是個難得的孩子,他能上大學全靠潘老師的幫助。自然地引起倒敘。
倒敘的類型:
倒敘的類型大致有以下三種:一是把結局提前,如《永不忘記》;二是像《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那樣把中間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如《一件珍貴的襯衫》,《修鞋姑娘》。
【特點】倒敘是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開頭來敘述,然后再按事件的發(fā)展順序進行敘述。倒敘并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采用倒敘的情況一般有三種:一是為了表現(xiàn)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三是為了表現(xiàn)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特別要注意,不要無目的地顛來倒去,反反復復,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倒敘的作用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采用倒敘的方法,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產(chǎn)生懸念,更能引人入勝,同時也可以避免敘述的平板和結構的單調(diào)。例如,在《不速之客》中,文章通篇圍繞“不速之客”采用倒敘的方法行文。重點突出第二部分,詳細敘述不速之客所講的故事,集中表現(xiàn)了中國石油工人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和階級友愛的深情;全文渾然一體,無懈可擊。
采用倒敘應從內(nèi)容和形式的需要出發(fā);或為了表達主題的需要,或為了結構變化的需要或為了造成懸念,引人入勝,起到特殊的表達效果。千萬不可為倒敘而倒敘。運用倒敘,非有過渡句或過渡段銜接不可。當?shù)箶⒌牟糠謹⑹鐾戤吇氐巾様r要交待清楚。否則,會使文章頭緒不清,脈絡不明,影響內(nèi)容的表達。
在電影創(chuàng)作中,也經(jīng)常用這種方法。從故事發(fā)展的結果開始敘述,然后再開始回述以往故事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前蘇聯(lián)影片《這里黎明靜悄悄》年邁的上尉帶領幾個年輕的人在掃墓,然后倒述墓碑下犧牲的年輕的女戰(zhàn)士們在偉國戰(zhàn)爭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結尾又回到墓碑前。影片《辛特勒名單》、《廊橋遺夢》、《泰坦尼克號》等都用了這種方法。
小學生必看:倒敘是把文中的一段或一個句子放到最前面,然后,再進行順敘。
時間順序
時間順序是文章常見的記敘、說明順序之一。
它的意思為:按照時間的先后所分成的順序。
按照時間前后的順序排列,如從古至今等
還有另外兩種說明順序:邏輯順序、空間順序空間順序 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方式,或從外到內(nèi),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說明某一靜態(tài)實體(如建筑物等),常用這種順序。我們課本中的《核舟記》就是按照船體――船頭――船尾――船背的空間順序來寫的;《故宮博物館》按照先總后分的順序,先概括說明故宮建筑物的總體特征,然后再具體介紹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而在介紹每一座建筑物的時候,則又按照先外后內(nèi)、先上后下的順序。這樣安排合乎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是最合理的順序??臻g順序,按空間部位的順序說明事物的構造或建筑物的構造。這種順序常用于對群體事物的說明。
敘述的方法
(一) 順敘:就是按照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先后順序來進行敘述的方法。
(二)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來寫,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的方法。
(三) 插敘:就是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暫時中斷主線而插入的另一些與中心事件有關的內(nèi)容的敘述。
(四) 平敘:就是平行敘述,即敘述同一時間內(nèi)不同地點所發(fā)生的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敘一件,再敘一件,常稱為“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做分敘。
【遠古的記事方法】
在漢字沒有出現(xiàn)以前,先民記事的方法主要有:
1)結繩——為了怕忘記,就在繩子打結記住,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這與文字的產(chǎn)生沒有源流關系。
2)刻契——削竹木為札,用刻齒的方式記事,一件事刻一個齒。這種方法與文字的產(chǎn)生也沒有關系,但在文字產(chǎn)生之后,還延續(xù)了很長時間。一是用來表示約定,一塊竹板或木板,中間切刻開來,雙方各執(zhí)一半,憑兩半合一來履行約定,所以至今有“契約”的說法。二是在一塊大木板上寫上課程內(nèi)容,邊緣上刻齒,叫做“業(yè)”,老師把“業(yè)”給學生,學生每學會一段就去掉一齒,所以教書叫“授業(yè)”,學生上完學叫“結業(yè)”或“畢業(yè)”。
3)八卦——用一長橫表示陽性(《周易》叫做“九”),兩短橫表示陰性(《周易》叫做“六”),這兩種符號重疊為三,有64種組合方式。這比較能表示復雜的事物,但仍然與文字產(chǎn)生沒有直接關系。倒是后來被用到占卜上去。
記敘文的常用敘述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
(1)順敘。按照事情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這種寫法通常叫做順序。順序的段落層次跟事情發(fā)展的過程基本一致。順敘的使用最為廣泛。例如《散步》、《金黃的大斗笠》、《我兒子一家》。
(2)倒敘。倒敘就是將事情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斷提到前面敘述,然后依“自然時序”進行敘述。倒敘并不是由“尾”至“頭”的整個的逆敘,而是局部的“倒插”。一般說來,情節(jié)曲折、復雜的事情才須倒敘,如果中心明確,材料簡單,事情發(fā)生的時間較短,就不必用倒敘。例如《背影》、《父子情》就運用了倒敘。
(3)插敘。插敘就是在敘述中心事件過程中,插入一些與主要情節(jié)有關的內(nèi)容,然后再接敘原來的事情。插入的內(nèi)容為了對主要情節(jié)起補充、襯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鮮明,如《羚羊木雕》。
(4)補敘。文章有時根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要對前面所寫的人或事作一些簡短的補充交待,這種寫法通常叫補敘。補敘和插敘雖然都是對主要情節(jié)的補充和交待,但它們也有不同。補敘大都無情節(jié),前后不必有什么過渡的話。
順敘、倒敘、插敘、補敘不是死板的方法,可以根據(jù)表達中心的需要靈活運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