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照法:又叫限量檢查法,系指取限度量的待檢雜質的對照物質配成對照液,另取一定量供試品配成供試品溶液,在相同條件下處理,比較反應結果(比色或比濁)。
由于雜質不可能完全除盡,所以在不影響療效和不發(fā)生毒性的原則下,既保證藥物質量,又便于制造、貯藏和制劑生產,對于藥物中可能存在的雜質,允許有一定限量,通常不要求測定其準確含量。 《藥典》中規(guī)定的雜質檢查均為限量(或限度)檢查(Limit test)。
雜質限量是指藥物中所含雜質的最大容許量。通常用百分之幾或百萬分之幾(ppm,parts per million)來表示。
對危害人體健康、影響藥物穩(wěn)定性的雜質,必須嚴格控制其限量。 檢查時可用雜質的純品或對照品在相同條件下來比較。
雜質限量 = 雜質最大允許量/供試品量*100% = 標準溶液體積*標準溶液濃度/供試品量*100% 或 L = V*C/S*100% 也有不用標準液對比,只在一定條件下觀察有無正反應出現(xiàn)。 對于一些保持藥物穩(wěn)定性的保存劑或穩(wěn)定劑,不認為是雜質,但需檢查是否在允許范圍內。
在藥典檢查項下除雜質檢查外,還包括有效性、安全性兩個方面。有效性試驗是指針對某些藥物的藥效需進行的特定的項目檢查,如藥物的制酸力、吸著力、疏松度、凝凍度、粒度、結晶度等。
安全試驗是指某些藥物需進行異常毒性、熱原、降壓物質和無菌等項目的檢查。 二、靈敏度法:系指在供試品溶液中加入試劑,在一定反應條件下,不得有正反應出現(xiàn),從而判斷供試品中所含雜質是否符合限量規(guī)定。
三、比較法:系指取供試品一定量依法檢查,測得待檢雜質的吸收度等與規(guī)定的限量比較,不得更大。
特殊雜質是指在該藥物的生產和貯存過程中,根據(jù)藥物的性質、生產方式和工藝條件,有可能引入的雜質。這類雜質隨藥物的不同而異。由于特殊雜質多種多樣,檢查方法各異,故一般將其分成四大類:
一、物理法:利用藥物與雜質在嗅、味、揮發(fā)性、顏色、溶解及旋光性等上的差異,檢查所含雜質是否符合限量規(guī)定。
二、化學反應法:
(一)容量分析方法:利用藥物與雜質在酸堿性及氧化還原性等方面的差異,用標準溶液滴定來測定雜質含量。
(二)重量分析方法:在一定實驗條件下測定遺留物重量。
(三)比色法和比濁法:利用雜質特有的呈色反應(比色法)和沉淀反應(比濁法)與標準對照。
三、色譜法:
(一)紙色譜法(Paper
Chromatography,P.C):取一定量供試品溶液雜質限量對照品溶液,于同一色譜濾紙上點樣,展開,檢出后,比較雜質斑點的個數(shù)、顏色深淺或熒光強度等。通常用于極性較大的藥物或放射性藥物的檢查。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該法展開時間長、斑點較為擴散、不能用強酸等腐蝕性顯色劑。
(二)薄層色譜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類似紙色譜法,但較簡便、快速、靈敏、不需特殊設備,適用于有機雜質的檢查。另外,一般將與主藥有密切相關的原料、中間體、副產物或分解產物等特殊雜質稱為有關物質,將甾體類藥物中的特殊雜質稱為其它甾體。TLC法按操作方法又可歸納為如下幾種情況:1、在一定供試品及檢查條件下,不允許有雜質斑點存在。
2、選用實際存在的待檢雜質作為雜質對照品。
3、選用可能存在的某種雜質作為雜質對照品。
4、將供試品稀釋到適當濃度作為雜質對照溶液。
5、選用質量符合規(guī)定的與供試品相同的藥物作為雜質對照品。
(三)高效液相色譜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本法分離效能高、專屬性強和檢測靈敏,適用于有機雜質,但更多地用于含量測定。
(四)氣相色譜法(Gas
Chromatography,GC):主要用于揮發(fā)性有機雜質和有機溶劑殘留量的檢查。
1、揮發(fā)性有機雜質測定方法:(1)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雜質峰面積及其總和,并求出占總峰面積的百分率,但溶劑峰不計算在內。
(2)主成分自身對照法:先按供試品規(guī)定的雜質限度,將供試品稀釋成一定濃度的溶液,作為對照溶液,進樣,調節(jié)檢測器的靈敏度或進樣量,使對照溶液中的主成分色譜面積滿足準確測量要求。然后取供試品溶液,進樣,記錄時間,一般應為主成分保留時間的倍數(shù)。根據(jù)測得的供試品溶液的各雜質峰面積及其總和并與對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積比較,計算雜質限度。
(3)內標法測定雜質總量限度:供試品按各品種項下規(guī)定的方法配制不含內標物質的供試品溶液,注入儀器,記錄色譜圖I;再配制含有內標物質的供試品溶液,同法記錄色譜圖II.如果圖I中沒有與圖II上內標峰保留時間相同的雜質峰,則圖II中各雜質面積之和應小于內標物質峰面積(溶劑峰不計在內)。
(4)內標法加校正因子測定供試品中某個雜質(或主成分)含量。
(5)外標法測定供試品中某個雜質(或主成分)含量。
雜質和雜質限量檢查 1、藥物的純度: 2、藥物純凈的程度。
3、藥物中雜質的來源:生產過程中引入和貯藏過程中產生。 4、雜質的限量檢查:藥物中所含雜質的最大允許量稱雜質限量 。
一般雜質的檢查方法 1、氯化物的檢查:利用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與硝酸銀試液作用, 2、生成氯化物的白色混濁比色。 以50ml中含硝酸10 ml為宜。
以內消法消除顏色干擾。 3、硫酸鹽檢查法:是利用 SO 與氯化鋇在鹽酸酸性溶液中生成硫酸鋇的白色渾濁液, 4、比較。
加鹽酸防碳酸鋇或磷酸鋇沉淀生成,50ml中含稀鹽酸2 ml ,PH =1 。內消法 5、鐵鹽檢查法:中國藥典采用硫氰酸鹽法檢查藥物中的鐵鹽雜質。
鐵鹽在鹽酸酸性溶液中與硫氰酸銨生成可溶性硫氰酸鐵配位離子,來源:考試大 6、比較。50ml中含稀鹽酸4 ml為宜。
7、重金屬檢查法: 8、在實驗條件下能與S 作用顯色的金屬雜質, 9、以鉛為代表。 藥典收載四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用醋酸鉛緩沖液(PH 3),以硝酸鉛配制標準鉛貯備液,用外消色法。
用于在實驗條件下供試品澄清、無色、對檢查無干擾或經處理后對檢查無干擾的藥物。 第二法:是將供試品熾灼破壞后檢查或取熾灼殘渣下遺留的殘渣進行檢查的方法。
用于水、乙醇中難溶或能與重金屬離子形成配位化合物而干擾檢查的有機藥物。500---600 C 第三法:用于難溶于稀酸但能溶于堿性水溶液(磺胺類、巴比妥類) NaOH +水+NaS 第四法:微孔濾膜法。
形成鉛斑比較。 10、砷鹽檢查法: (一)古蔡法:加入碘化鉀與氯化亞錫將五價砷還原為三價砷,抑制銻化氫生成。
醋酸鉛棉花吸收硫化氫。 含銻藥物:改用白田道夫法檢查,加少量二氯化汞提高反應靈敏度。
(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法(Ag-DDC法):原理:砷化氫與Ag-DDC吡啶溶液作用,使Ag-DDC中銀還原為紅色膠態(tài)。 1 1、酸堿度的檢查:檢查藥物的酸堿性雜質。
所用水為新沸放冷至室溫的水。 十、熾灼殘渣檢查法:檢查有機藥物中混入的各種無機雜質。
一般為 0。1-0。
2% 十 一、干燥失重測定法:經干燥所減失的重量,主要為水分,也包括其他揮發(fā)性物。 1、常壓恒溫干燥法:連續(xù)兩次差異0。
3mg以下, 2、繼續(xù)1h, 3、105 C 4、干燥劑干燥法:受熱易分解或揮發(fā)藥物, 5、干燥劑有硅膠、濃硫酸、二氧化二磷。來源:考試大 6、減壓干燥法:適用于低熔點, 7、受熱不來源:考試大 8、穩(wěn)定或水分難趕除的藥物。
特殊雜質的檢查方法 一、直接檢查: 二、顯色法和沉淀法:利用雜質與一定試劑反應產生顏色與沉淀進行檢查 。 三、容量分析法:通過消耗滴定液的體積不超過一定量來控制。
5、旋光度法:利用雜質與藥物旋光性質不同 6、檢查。 7、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紅外分光光度法(用于藥物中無效或低效晶型的檢查) 8、色譜法:分離后再檢查 1、薄層色譜法:來源:考試大 (1)雜質對照品法 (2)高低濃度對比法來源:考試大 2、紙色譜法:用于極性較大的藥物的雜質的檢查 3、高效液相色譜法:分離效能高,應用廣。
4、氣相色譜法:用于藥物中揮發(fā)性雜質的檢查,如殘留的溶劑。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