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較法 將待測物理量與選做標準單位的物理量進行比較的方法叫比較法。
如測量物體長度,用天平稱量質(zhì)量,用電橋測電阻等。有時光有標準量具還不夠,還需要配置比較系統(tǒng),使被測量量與標準量實現(xiàn)比較。
如:測量金屬在某溫度下的比熱容。因為金屬的比熱容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大,可以找一個在該溫度下比熱容的金屬材料,用比較法測,把兩者做成形狀相同的樣品,加熱到一定溫度讓其自然冷卻,作降溫曲線(T-t曲線)由牛頓冷卻定律即可得解。
比較法是物理實驗中最普通、最基本的實驗方法,也是實驗設計中設計對照實驗的基礎。 二、替代法 用已知的標準量去代替未知的待測量,以保持狀態(tài)和效果相同,從而推出待測量的方法叫替代法。
如用合力替代各個分力,用總電阻替代各部分電阻,浮力替代液體對物體的各個壓力等。 三、累積法 又稱疊加法。
將微小量累積后測量求平均的方法,能減小相對誤差。實驗中也經(jīng)常涉及這一方法。
如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中,需要測定單擺周期,用秒表測一次全振動的時間誤差很大,于是采用測定30-50次全振動的時間T,從而求出單擺的周期T=t/n(n為全振動次數(shù))。 四、控制法 在中學許多物理實驗中,往往存在著多種變化的因素,為了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先控制一些量不變,依次研究某一個因素的影響。
如通過導體的電流I受到導體電阻R和它兩端電壓U的影響,在研究電流I與電阻R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壓U不變;在研究電流I與電壓U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阻R不變。 五、留跡法 有些物理現(xiàn)象瞬間即逝,如運動物體所處的位置、軌跡或圖像等,用留跡法記錄下來,以便從容地測量、比較和研究。
如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驗證牛頓第不運動定律》、《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等實驗中,就是通過紙帶上打出的點記錄下小車(或重物)在不同時刻的位置(位移)及所對應的時刻,從而可從容計算小車在各個位置或時刻的速度并求出速度;對于簡諧運動,則是通過擺動的漏斗漏出的細沙落在勻速拉動的硬紙板上而記錄下各個時刻擺的位置,從而很方便地研究簡諧運動的圖像;利用閃光照相記錄自由落體運動的軌跡等實驗都采用了留跡法。 六、放大法 在現(xiàn)象、變化、待測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況下,往往采用放大法。
根據(jù)實驗的性質(zhì)和放大對象的不同,放大所使用的物理方法也各異。例如:在《測定金屬電阻率》實驗中所使用的螺旋測微器:主尺上前進(或后退)0.5毫米,對應副尺上有5n個等分,實際上是對長度的機械放大;許多電表如電流表、電壓表是利用一根較長的指針把通電后線圈的偏轉(zhuǎn)角顯示出來。
七、補償法 補償法是找一種效應與之相抵消,從而對被測物理量進行測量的方法。由于被測量的作用在測量中被抵消,故表示標準量與被測量作用之差的儀表示數(shù)為0,所以又稱零示法。
八、轉(zhuǎn)換法 某些物理量不容易直接測量,或某些現(xiàn)象直接顯示有困難,可以采取把所要觀測的變量轉(zhuǎn)換成其它變量(力、熱、聲、光、電等物理量的相互轉(zhuǎn)換)進行間接觀察和測量,這就是轉(zhuǎn)換法。如卡文迪許《利用扭秤裝置測定萬有引力恒量實驗》:其基本的思維方法便是等效轉(zhuǎn)換。
卡文迪許扭秤發(fā)生扭轉(zhuǎn)后,引力對T形架的扭轉(zhuǎn)力矩與石英絲由于彈性形變產(chǎn)主的扭轉(zhuǎn)力矩這就是等效轉(zhuǎn)換,間接地達到了無法達到的目的。又如轉(zhuǎn)換法還應用于石英絲扭轉(zhuǎn)角度的測量、根據(jù)電流的熱效應來認識電流大小、根據(jù)磁場對磁體有力的作用來認識磁場等上。
轉(zhuǎn)換法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思維方法,是對事物本質(zhì)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才產(chǎn)生的一種飛躍。 九、理想化法 影響物理現(xiàn)象的因素往往復雜多變,實驗中??刹捎煤雎阅承┐我蛩鼗蚣僭O一些理想條件的辦法,以突出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因素,便于深入研究,從而取得實際情況下合理的近似結(jié)果。
如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假設懸線不可伸長)懸點的摩擦和小球在擺動過程的空氣阻力不計,在電學實驗中把電壓表變成內(nèi)阻是無窮大的理想電壓表,電流表變成內(nèi)阻等于0的理想電流表等實驗都采用了理想化法。 十、模型法 有時受客觀條件限制,不能對某些物理現(xiàn)象進行直接實驗和測量,于是就人為地創(chuàng)造一定的模型,在模型的條件下進行實驗。
但要求模型和原型必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在《電場中等勢線的描繪》實驗中,因為對靜電場直接測量很“困難”,故采用易測量的電流場來模擬。
又如在確定磁場中磁感線的分布,因為磁感線實際不存在。我們就用鐵屑的分布來模擬磁感線的存在。
如用太陽系模型代表原子結(jié)構(gòu),用簡單的線條代表杠桿等。以上僅是中學物理實驗中常用的方法,有時在一個實驗中同時會用到多種方法。
同時,具體用運中還會遇到實驗設計的方法、實驗結(jié)果的處理方法等,在此不再贅述。
一、觀察法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觀察和
實驗認真地總結(jié)和思索得來的。著名的馬德堡半球?qū)嶒?,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
在。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教材中的實驗,如長度、時間、溫度、質(zhì)量、密度、力、
電流、電壓等物理量的測量實驗中,要求學生認真細致的觀察,進行規(guī)范的實驗
操作,得到準確的實驗結(jié)果,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培養(yǎng)實驗技能。大部分均利
用的是觀察法。觀察是學習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學歸納的必要條件, 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外部表現(xiàn)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記錄, 能夠為物理概念的形成、
物理知識
的理解、物理規(guī)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據(jù)。常用觀察方法有:
1.
觀察重點
,
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如做氣體膨脹對外做功的實驗時
,
學生
只聽到
“嘭”
的一聲
,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
對真正需要看的現(xiàn)象———塑料瓶口
出現(xiàn)的酒精煙霧卻視而不見
,
這就需要教師及時交待
,
提醒學生
,
然后再進行
分析。
2.
前后對比觀察
,
抓住因果關系。
如學習密度一節(jié)時
,
我首先讓學生區(qū)分銅
塊、鐵塊、鋁塊、石塊、酒精、水等物體
,
通過觀察它們的顏色、狀態(tài)、軟硬來
辨認。
然后出示用紙包住的相同體積的銅塊、
鐵塊、
鋁塊
,
怎樣區(qū)分它們
?
學生
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
,
它們的質(zhì)量不同
,
因而得出相同體積的物體質(zhì)量不同
,
也是物
質(zhì)的一種特性
,
從而引入密度概念。
3.
正、
反對比觀察
,
深化認識。
在指導學生觀察時
,
多采用一些正反對比的
方法
,
可以加深學生理解知識
,
拓寬思路。如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
,
即無聲又有聲;
探究沸點與氣壓的關系時
,
即增大氣壓
,
沸點升高
,
減小氣壓
,
沸點降低。
二、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是指一個物理量與多個物理量有關
,
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
單因素的問題
,
分別加以研究
,
最后再綜合解決。
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
,
有利于扭轉(zhuǎn)
“重結(jié)論、
輕過程”
的傾向
,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
使學生學
會學習。
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都有關系
,
研究導體中
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時
,
控制導體的電阻不變
,
改變導體兩端電壓
,
看導體中電流的變化
,
通過學生實驗
,
得出歐姆定律
I=U/R
另外
,
研究導體的
電阻大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液體壓強的大小、浮力大小、動能和重力勢能大
小、電流的熱量的大小、壓力的作用效果、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電磁鐵的磁性強
弱、產(chǎn)生感應電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變量法。
第一節(jié) 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第3課時) 一、教材分析: 蒸餾和萃取是在實際生產(chǎn)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的分離和提純技術(shù),海水淡化問題是目前解決全球淡水日益緊缺問題的重要途徑,這為選修《化學與技術(shù)》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基礎。
萃取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分離和提純技術(shù),它是對溶解性規(guī)律的一個應用,其原理也在今后鹵族元素和有機物的學習中多次體現(xiàn),在生活中也有多方面的應用。 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復習蒸餾的原理,掌握實驗室規(guī)范的蒸餾裝置。
這部分內(nèi)容只作復習和簡單的擴充;(二)、介紹萃取的原理和裝置,特別是實驗操作中的細節(jié)。這部分知識為新知識,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由淺入深地讓學生理解和掌握。
蒸餾和萃取是高中階段的兩個基本實驗操作,學生對于相關內(nèi)容及部分儀器還比較陌生,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蒸餾和萃取的操作及過程,學習一些儀器的使用方法,并進一步豐富分離提純物質(zhì)的方法和手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
(2) 知道液體混合物分離和提純的常用方法—蒸餾和萃取,能根據(jù)常見物質(zhì)的性質(zhì)設計分離和提純物質(zhì)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2.過程和方法 通過實際操作,來學會對混合物分離和提純的操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樹立綠色化學思想,形成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2)能發(fā)現(xiàn)學習和生產(chǎn)、生活中有意義的化學問題,并進行實驗探究。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蒸餾和萃取的掌握和應用 難點:蒸餾和萃取的掌握和應用 四、學情分析: (1)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簡易的蒸餾操作方法,本節(jié)課將在此基礎上對規(guī)范裝置和實驗原理做深入的探討,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粗鹽提純的方法,蒸餾的簡易裝置。
蒸餾則是在初中簡易操作的基礎上引入使用冷凝管這一較正規(guī)的操作。 (2)萃取的引入采用學生回家做西紅柿湯并進行觀察積極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部分溶解度的相關知識,這對萃取原理的講解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五、教學方法:實際操作、歸納、總結(jié)等方法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課本上相關的實驗,初步把握實驗的原理和方法步驟;完成課前預習學案。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實物投影儀,課前預習學案,課內(nèi)探究學案。 3.教具準備:4人一組、制取蒸餾水裝置15套、50 mL分液漏斗(15)、10 mL量筒(15)、燒杯(15)、鐵架臺(含鐵圈)(15)、CCl4、碘水。
等。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了解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復習提問]過濾、蒸發(fā)操作及SO42-檢驗方法。 [設問] 過濾、蒸發(fā)操作是用于固體混合物還是液體混合物的分離? [學生回答] 過濾、蒸發(fā)操作適用于固體混合物分離。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引言]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粗鹽的提純,通過除雜質(zhì)過濾的方法得到比較純的鹽水,大家想想如果我們要把鹽水變?yōu)榈?,該怎么做呢? 比如說在海邊,漁民們是怎么解決生活用水的問題;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播放了鄭和下西洋的那段歷史,大家知道他們是怎么解決長期在海上漂泊的吃水問題嗎? [展示]海水變淡水 [引]做湯的時候,觀察過鍋蓋嗎?鍋蓋上有水珠,這水珠與湯不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水珠?水蒸汽凝結(jié)?為什么水蒸汽會凝結(jié)成水珠? [講]湯沸騰后,水蒸汽遇溫度低的鍋蓋而凝成水珠附于鍋蓋。那么這是一個什么過程,我們在化學中應怎么稱呼?大家想一想蒸餾是不是一種分離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離什么樣的混合物? [過]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除了過濾、蒸發(fā)外,還有其他很多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另外兩種新方法:蒸餾和萃取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板書](二) 蒸餾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過]首先,讓我們利用實驗室通過蒸餾的方法除去自來水中的雜質(zhì)制取蒸餾水的實驗來學習蒸餾的過程 [板書]1、蒸餾 [引入]我們引用的自來水是純凈的水嗎?不是。
因為自來水廠使用了消毒劑氯對水進行了消毒。使水中含有Cl― 。
我們可以利用加入硝酸銀溶液檢驗是否含有氯離子。 [實驗演示]自來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 [講]有明顯白色沉淀生成,證明自來水中含有氯離子。
那么,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除去自來水中的氯離子呢?能否向上一堂課中使用化學方法,加入試劑反應除去? (不能。加入試劑后會引入新的雜質(zhì),達不到我們實驗目的。
要想得到純凈水??梢允褂眉訜釋⑺?yōu)樗羝缓笤倮淠秊榧儍舻囊簯B(tài)蒸餾水。)
[小結(jié)]實驗室就是使用蒸餾的方法制取蒸餾水。 [投] (1)原理:利用互溶的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沸點不同,給液體混合物加熱,使其中的某一組分變成蒸氣再冷凝成液體,從而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
蒸餾一般用于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混合物。(例如蒸餾含有Fe3+的水提純其中水份,蒸餾石油提純不同沸點的有機組分) (2)儀器: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wǎng)、蒸餾燒瓶、冷凝管、溫度計、膠塞、牛角管(尾接管)、錐形瓶、膠管 [實驗演示]實驗室制取蒸餾水 [投]。
1 控制變量法:這個應該是最常見的實驗方法。
例如,在“探究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研究弦樂器的音調(diào)與弦的松緊、長短和粗細的關系”等實驗中都用到了該實驗方法。
2 類比法:例如,在學習電流時,為了更好地理解,與生活中熟悉的水流作類比。
實驗+推理法:有些理論只有在理想空間里才能通過實驗得出,此時,我們可以在現(xiàn)實條件實驗的基礎上推導出來這些理論。
例如,在初二我們學過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知道,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必定會受到阻力作用,但是我們通過多次實驗,可以推出這一結(jié)論。
3 描述法:例如,在生活中是不存在光線的,我們?yōu)榱烁玫貙W習光,才引進了“光線”這一詞。
4 轉(zhuǎn)換法:例如,我們在學習“聲音是振動產(chǎn)生的”這一知識時,我們把音叉的微小振動轉(zhuǎn)換為乒乓球的擺動。使實驗現(xiàn)象更為明顯。
5 模型法:我們在學習原子結(jié)構(gòu)時,為了更好地認識原子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用太陽系模型代表原子結(jié)構(gòu)。
擴展資料:
物理實驗是初高中階段物理課程中包含的相關實驗,包括電學實驗、力學實驗、熱學實驗、光學實驗等等,常用于驗證物理學科的定理定律。
實驗物理是相對于理論物理而言,理論物理是從理論上探索自然界未知的物質(zhì)結(jié)構(gòu)、相互作用和物質(zhì)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的學科。
理論物理的研究領域涉及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統(tǒng)計物理、凝聚態(tài)物理、宇宙學等,幾乎包括物理學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論問題。而實驗物理主要是從實驗上來探索物質(zhì)世界和自然規(guī)律。
實驗室使用守則
1、為保護實驗儀器和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學生必須脫鞋進入實驗室。
2、實驗室是全校師生進行實驗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場所,學生進入實驗室后要保持肅靜,遵守紀律。
3、做實驗前,認真聽教師講解實驗目的、步驟、儀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認真檢查所需儀器設備是否完好齊全,如有缺損要及時向教師報告。
4、實驗時要遵守操作規(guī)程,按照實驗步驟認真操作。
5、實驗時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發(fā)生。
6、愛護實驗室儀器設備。
7、實驗完畢要認真清理儀器設備,關閉水源電源。
性質(zhì)
1.真理性:物理學的理論和實驗揭示了自然界的奧秘,反映出物質(zhì)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
2.和諧統(tǒng)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體的運動,在開普勒三定律的描繪下,顯出多么的和諧有序。物理學上的幾次大統(tǒng)一,也顯示出美的感覺。牛頓用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觀物體統(tǒng)一了。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又使電和磁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愛因斯坦質(zhì)能方程又把質(zhì)量和能量建立了統(tǒng)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論把粒子性、波動性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把時間、空間統(tǒng)一了。
3.簡潔性:物理規(guī)律的數(shù)學語言,體現(xiàn)了物理的簡潔明快性。如:牛頓第二定律,愛因斯坦的質(zhì)能方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4.對稱性:對稱一般指物體形狀的對稱性,深層次的對稱表現(xiàn)為事物發(fā)展變化或客觀規(guī)律的對稱性。如:物理學中各種晶體的空間點陣結(jié)構(gòu)具有高度的對稱性。豎直上拋運動、簡諧運動、波動鏡像對稱、磁電對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對稱、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質(zhì)和反物質(zhì)、正電和負電等。
5.預測性:正確的物理理論,不僅能解釋當時已發(fā)現(xiàn)的物理現(xiàn)象,更能預測當時無法探測到的物理現(xiàn)象。例如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預測電磁波存在,盧瑟福預言中子的存在,菲涅爾的衍射理論預言圓盤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預言電子的存在。
6.精巧性:物理實驗具有精巧性,設計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現(xiàn)象更加明顯。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物理實驗
1、控制變量法:就是把一個多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的問題,通過控制某幾個因素不變,只讓其中一個因素改變,從而轉(zhuǎn)化為單一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問題的研究方法。
2、轉(zhuǎn)換法(放大法):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xiàn)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xiàn)象去認識或用容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的方法。
3、等效替代法(等效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
4、理想模型法(抽象法、描述法):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抽象的物理現(xiàn)象用簡單易懂的具體模型表示。
5、實驗推理法(科學推理法、理想實驗法):有一些物理現(xiàn)象,由于受實驗條件所限,無法直接驗證,需要我們先進行實驗,再進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確結(jié)論,這也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
擴展資料
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
它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
1、獨立變量,即一個量改變不會引起除因變量以外的其他量的改變。只有將某物理量由獨立變量來表達,由它給出的函數(shù)關系才是正確的。
2、非獨立變量,一個量改變會引起除因變量以外的其他量改變。把非獨立變量看做是獨立變量,是確定物理量間關系的一大忌。
正確確定物理表達式中的物理量是常量還是變量,是獨立變量還是非獨立變量,不但是正確解答有關問題的前提和保障,而且還可以簡化解答過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控制變量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轉(zhuǎn)換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等效替代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理想模型法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理想實驗法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