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園小梅》這首詩它是宋代詩人林逋的一首名詩。
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個詩人,他的字叫做“和靖”,人們稱他林和靖。他隱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沒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歡梅花,以梅為妻,加之他非常喜歡白鶴,他養(yǎng)了很多白鶴,以鶴為子,所以有“梅妻鶴子”之稱。
他寫了很多歌頌梅花的詩歌,其中《山園小梅》是非常突出的一首。 “眾芳搖落獨暄妍”,梅花它是開在冬天和春天相臨的時候。
“眾芳搖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風(fēng)景非常美好。“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把整個小園里的風(fēng)情都占有了,一開始就把梅花寫得很不一般。
下面說“疏影橫斜水清淺”是寫這個梅枝稀稀疏疏的,在這個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鞍迪愀釉曼S昏”這是寫的梅香,在這個朦朧的月色之下陣陣的梅香飄浮過來。
所以他一句寫梅的姿態(tài),一句寫梅的幽香,這兩句是非常有名的句子。后來南宋詞人姜白石,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為詞牌的名稱寫了兩首歌頌梅花的詞。
那么下面他接著寫的“霜禽欲下先偷眼”,這個“霜禽”有兩種說法:一個就是它是冬春時候霜有冷的意思,一種說霜是白的意思?!八荨庇腥寺?lián)系到林和靖他特別喜歡白鶴,所以可能是指的白鶴,這樣理解也是可以的。
“霜禽欲下先偷眼”“先偷眼”寫得非常形象,特別是這個“偷眼”偷偷地窺看一下。說這個“粉蝶如知合斷魂”,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話,它一定快活地要暈了。
“斷魂”就是銷魂,銷魂就是一個人的感情極端的快樂,或者極端的悲傷,這里是指極端的快樂。因為春天的蝴蝶它是不能看到初春時候的梅花的,如果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話,可能是要快活極了、高興極了。
最后詩人說“幸有微吟可相狎”,有這種在這個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詩人非常高興地吟詩?!安恍杼窗骞步痖住?,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華麗的高貴的東西,在這種非常美好的梅花和非常幽香的梅香下面詩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賞、自我吟詩,這是最佳的境界。
所以在詠梅的詩歌當(dāng)中,這首詩是非常突出的一首詩歌。特別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句,歐陽修是特別推崇,認為這句詩歌在詠梅詩中是最杰出的。
所以林和靖的這首《山園小梅》,在我們整個中國的詠梅詩歌當(dāng)中也是一枝獨秀的。 所以寫的是介于冬天和春天之間的。
《山園小梅》這首詩它是宋代詩人林逋的一首名詩。
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個詩人,他的字叫做“和靖”,人們稱他林和靖。他隱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沒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歡梅花,以梅為妻,加之他非常喜歡白鶴,他養(yǎng)了很多白鶴,以鶴為子,所以有“梅妻鶴子”之稱。
他寫了很多歌頌梅花的詩歌,其中《山園小梅》是非常突出的一首。 “眾芳搖落獨暄妍”,梅花它是開在冬天和春天相臨的時候。
“眾芳搖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風(fēng)景非常美好。“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把整個小園里的風(fēng)情都占有了,一開始就把梅花寫得很不一般。
下面說“疏影橫斜水清淺”是寫這個梅枝稀稀疏疏的,在這個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鞍迪愀釉曼S昏”這是寫的梅香,在這個朦朧的月色之下陣陣的梅香飄浮過來。
所以他一句寫梅的姿態(tài),一句寫梅的幽香,這兩句是非常有名的句子。后來南宋詞人姜白石,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為詞牌的名稱寫了兩首歌頌梅花的詞。
那么下面他接著寫的“霜禽欲下先偷眼”,這個“霜禽”有兩種說法:一個就是它是冬春時候霜有冷的意思,一種說霜是白的意思。“霜禽”有人聯(lián)系到林和靖他特別喜歡白鶴,所以可能是指的白鶴,這樣理解也是可以的。
“霜禽欲下先偷眼”“先偷眼”寫得非常形象,特別是這個“偷眼”偷偷地窺看一下。說這個“粉蝶如知合斷魂”,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話,它一定快活地要暈了。
“斷魂”就是銷魂,銷魂就是一個人的感情極端的快樂,或者極端的悲傷,這里是指極端的快樂。因為春天的蝴蝶它是不能看到初春時候的梅花的,如果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話,可能是要快活極了、高興極了。
最后詩人說“幸有微吟可相狎”,有這種在這個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詩人非常高興地吟詩?!安恍杼窗骞步痖住?,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華麗的高貴的東西,在這種非常美好的梅花和非常幽香的梅香下面詩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賞、自我吟詩,這是最佳的境界。
所以在詠梅的詩歌當(dāng)中,這首詩是非常突出的一首詩歌。特別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句,歐陽修是特別推崇,認為這句詩歌在詠梅詩中是最杰出的。
所以林和靖的這首《山園小梅》,在我們整個中國的詠梅詩歌當(dāng)中也是一枝獨秀的。 所以寫的是介于冬天和春天之間的采納哦。
山園小梅二首 其一 眾芳搖落獨暄妍⑴,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⑵,暗香浮動月黃昏⑶。霜禽欲下先偷眼⑷,粉蝶如知合斷魂⑸。
幸有微吟可相狎⑹,不須檀板共金樽⑺。其二 剪綃零碎點酥乾,向背稀稠畫亦難。
日薄從甘春至晚,霜深應(yīng)怯夜來寒。澄鮮祇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
憶著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詞句注釋 ⑴眾芳:百花。
搖落:被風(fēng)吹落。暄妍:明媚美麗。
⑵疏影橫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橫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⑶暗香浮動:梅花散發(fā)的清幽香味在飄動。
⑷霜禽:一指“白鶴”;二指“冬天的禽鳥”,與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對。⑸合:應(yīng)該。
⑹微吟:低聲地吟唱。狎(xiá):親近而態(tài)度不莊重。
⑺檀板:演唱時用的檀木柏板,此處指歌唱。 金樽:豪華的酒杯,此處指飲酒。
金樽:金杯。[2] 其二注釋:剪:剪成零碎 綃: 1、生絲。
2、生絲織物 如:綃巾(絲巾,薄紗巾);綃衣(用綾綃制成的衣裳)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拙右住顿u炭翁》紅綃不知數(shù)。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紫鵑放下綃帳,移燈掩門而去?!都t樓夢》點酥:點抹凝酥。
點:點抹 酥: 酪,用牛羊奶制成的食物:酥酪。酥油。
宋 文同 《惜杏》詩:“北園山杏皆高株,新枝放花如點酥?!?宋 蘇軾 《蠟梅贈趙景貺》詩:“天工點酥作梅花,此有蠟梅禪老家?!?/p>
日薄: 日色暗淡。 宋 歐陽修 《黃楊樹子賦》:“日薄云昏,煙霏露滴,負勁節(jié)以誰賞,抱孤心而誰識!” 從甘:(網(wǎng)友甲意見)從來情愿。
春至晚,春作早,朝講。與下句霜氣漸深,應(yīng)該膽怯文法合,自然現(xiàn)象,擬人出之。
ps:從酣。甘異體字酣,且形近。
澄鮮: 清新。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江中孤嶼》詩:“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p>
憶著:(網(wǎng)友乙意見)神思。心向往之。
ps.著亦讀zhuo,讀作昨。墮吟鞍:(網(wǎng)友乙意見)梅花墮吟鞍。
《山園小梅二首》是宋代詩人林逋的組詩作品。這是兩首詠物詩,其中第一首歷來極為讀者稱道贊賞。
此詩開頭先寫梅花的品質(zhì)不同凡花。頷聯(lián)二句歷來被讀者譽為詠梅的絕唱。
在這一聯(lián)詩中,從姿態(tài)和香氣上完美地表現(xiàn)出梅花的淡雅和嫻靜。頸聯(lián)從霜禽、粉蝶對梅花的態(tài)度,側(cè)面加強前一聯(lián)描繪出來的梅花的美。
最后說可以親近梅花的,幸喜還有低吟詩句那樣的清雅,而不須要酒宴歌舞這樣的豪華。作者在這里賦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作者與梅花的關(guān)系達到了精神上的無間契合。
全詩著意寫意傳神,采用側(cè)面烘托的方法,渲染梅花清絕高潔的風(fēng)骨,極富神韻。賞析一 這組詩在《宋詩紀事》里題作“梅花”。
詩一開端就突寫作者對梅花的喜愛與贊頌之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它是在百花凋零的嚴冬迎著寒風(fēng)昂然盛開,那明麗動人的景色把小園的風(fēng)光占盡了。一個“獨”字、一個“盡”字,充分表現(xiàn)了梅花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凡響的性格和那引人入勝的風(fēng)韻。
作者雖是詠梅,實則是他“弗趨榮利”、“趣向博遠”思想性格的真實寫照。蘇軾曾在《書林逋詩后》說;“先生可是絕倫人,神清骨冷無塵俗?!?/p>
其詩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如果說首聯(lián)是作者對梅花所發(fā)的感喟,那么頷聯(lián)則是進入到對梅花具體形象的描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p>
這一聯(lián)簡直把梅花的氣質(zhì)風(fēng)姿寫盡絕了,它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尤其是“疏影”、“暗香”二詞用得極好,它既寫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藥的獨特形成;又寫出了它異于桃李濃郁的獨有芬芳。
極真實地表現(xiàn)詩人在朦朧月色下對梅花清幽香氣的感受,更何況是在黃昏月下的清澈水邊漫步,那靜謐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縷縷的清香,使之陶醉。這兩句詠梅詩,在藝術(shù)上可說臻于極至,故一直為后人所稱頌。
陳與義說:“自讀西湖處士詩,年年臨水看幽姿。晴窗畫出橫斜影,絕勝前村夜雪時?!?/p>
(《和張矩臣水墨梅》)他認為林逋的詠梅詩已壓倒了唐齊己《早梅》詩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辛棄疾在《念奴嬌》中奉勸騷人墨客不要草草賦梅:“未須草草賦梅花,多少騷人詞客。
總被西湖林處士,不肯分留風(fēng)月?!笨梢娏皱偷脑伱吩妼笫牢娜擞绊懼?。
林逋這兩句詩也并非是臆想出來的,他除了有生活實感外,還借鑒了前人的詩句。五代南唐江為有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p>
這兩句既寫竹,又寫桂。不但未寫出竹影的特點,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
因無題,又沒有完整的詩篇,未能構(gòu)成了一個統(tǒng)一和諧的主題、意境,感觸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兩字,將“竹”改成“疏”,將“桂”改成“暗”,這“點睛”之筆,使梅花形神活現(xiàn),可見林逋點化詩句的才華。
作者寫盡梅花姿質(zhì)后,掉轉(zhuǎn)筆頭,從客觀上著意瀉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彼?,一作冬鳥,一作白鶴,白鳥。
依據(jù)林逋“梅妻鶴子”的情趣,還是當(dāng)“白鶴”解釋為好。前句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來賞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
“先偷眼”三字寫得何等傳神!作者對現(xiàn)實事物的觀察又是何等細致!后句則變換手法,用設(shè)想之詞,來寫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斷魂”一詞更是下得凄。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
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xiàn)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一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一會兒就會趕不上了。
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
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tài),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zhuǎn)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一起回到了家鄉(xiāng),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1、移步換景,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 抓住特點,準確描畫:如《小石潭記》中第一段中發(fā)現(xiàn)小石潭——移步換景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小石潭記》中第四段中潭中氣氛——寓情于景
3、運用形象比喻:如《小石潭記》中第三段中寫小潭清流——形象比喻
4、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如《沁園春雪》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運用想象:如《沁園春雪》中想象雪后美景: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6、側(cè)面描寫突出景物:如《小石潭記》中第二段中寫水清: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7、白描:最著名的莫過于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短短二十八字,一連推出九幅畫面: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刻劃出一幅非常真實生動的秋郊夕照圖。
一、正與側(cè)的結(jié)合 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從正面景物入手,而是從與其有關(guān)的側(cè)面景物寫起,來揭示該事物的特點,同時還能提供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
兩種方法結(jié)合運用,可以使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楊柳枝詞》“一樹春風(fēng)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
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tài)。 王昌齡的《從軍行》“大漠風(fēng)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第二句側(cè)面描寫戰(zhàn)況,通過寫風(fēng)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來寫戰(zhàn)爭的慘烈。 再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題為“石頭城”,明顯是寫“石頭城”,但詩歌不從石頭城入手,卻從石頭城周圍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寫出了石頭城這一“故國”的沒落與荒涼。 二、動與靜的結(jié)合 在中國古代詩歌里,詩人們?yōu)榱藙?chuàng)設(shè)意境,特別注意動態(tài)描寫,動靜結(jié)合是常用的一種寫景手法。
在這種手法的運用中,詩人往往獨出心裁,“每著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賈島《題李凝幽居》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推”“敲”選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的形容詞用作使動動詞,都是動態(tài)描寫的一些典范,在動詞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為動靜結(jié)合的寫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種意境里描寫動態(tài)與靜態(tài),并且往往是以靜為主,以動襯靜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諧統(tǒng)一。因此,動靜結(jié)合的寫景手法,往往與襯托又不可截然分開。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人王維不愧描寫山水的高手,動靜結(jié)合是其主要寫景手法之一。
詩人在描繪的景物中,靜中有動,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構(gòu)成動人的意境。第二聯(lián)寫物,“明月松間照,”是靜景,是所見,寫的是月光透過松枝灑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動景,是所聞,動靜融為一體,構(gòu)成一副清幽可愛的風(fēng)景畫。
第三聯(lián)是詩人用“竹喧”烘托山靜,是所聞,用“蓮動”襯托水幽,是所見,見聞交錯,“喧”“幽”互襯,頗具藝術(shù)感染力。 三、聲與色的結(jié)合 古詩寫景常涉及到聲音與顏色,這是詩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寫景,讓讀者如臨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效果。
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上聯(lián)是一組對仗句。
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gòu)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按洹笔切戮G,“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
“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xiàn)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
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tài)優(yōu)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
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四、虛與實的結(jié)合 “虛”與“實”是兩個極大的概念,具體點說就是無形與有形、抽象與具體,想象回憶與現(xiàn)實。如“愁”是虛的,因為它是無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是實的,古詩詞常借助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抒發(fā)某種感情寄托某種情懷,或借助想象或回憶來寫現(xiàn)實的境遇和況味。
同學(xué)們在鑒賞時要注意詩中哪是實、哪是虛。以及詩人著意要表現(xiàn)的是實還是虛。
弄清了這幾點才能準確把握它們的關(guān)系。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xiàn)實客觀景物,虛景是詩人通過聯(lián)想或想像而虛擬的景物,虛實結(jié)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溢的情思。
如高適《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天山”,詩中一二句實寫景,描寫的內(nèi)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馬的季節(jié)到了。
傍晚,戰(zhàn)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樓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diào)??!三四句虛寫景,將“梅花落”拆用,仿佛風(fēng)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和色和香灑滿天山。
此詩抒寫戰(zhàn)士們由聽曲而想到故鄉(xiāng)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寫出了他們的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五、點與面的結(jié)合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lián)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因此,詩人在寫景狀物時,不是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寫主體物周圍的聯(lián)系物,點面結(jié)合,烘云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中就運用了點面結(jié)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于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于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到“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4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