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潭又名洞口塘,湖南省級名勝保護區(qū),離洞口縣城約三點五公里。因平溪江水從高山峽谷瀉出,兩岸山峰屹立險峻,形成深潭,故名洞口潭。峽谷的四清壩,水清流急,清澈見底,形成山塘,又名洞口塘。
狗爬崖與“洞口塘”隔江相望的,是洞口著名的景點之一。相傳有仙人、仙狗在此登仙,所以在懸崖巖石上還留有狗爬過的印跡。狗爬崖,整齊的臺階將游人引向崖間。上行數(shù)十步,便有一個古色古香的涼亭和觀賞臺供游人休息。從觀賞臺往遠處望,左邊高速如長虹貫日、右邊公路似玉龍盤山,正中平溪江天水一色,相映成趣,美不勝收。
狗爬巖是洞口塘最險峻景點,屬喀斯特地貌,典型高崖峽谷,陡峭、深幽,峰奇洞異,似華山之險,具九寨之幽,雨后的峽谷白霧繚繞,變幻萬千,兼云山之秀。
“遠望懸?guī)r愁滟滪,詩寫絕頂羨鬼工”。洞口塘即是軍事要塞,也是著名的古商道。這里是通往黔陽、洪江、再至貴州、云南的必經(jīng)之路,兵家必爭之地,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說。軍事經(jīng)典戰(zhàn)例:抗日時期洞口塘保衛(wèi)戰(zhàn)是典型范例。
1、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guī)r溶洞、宜興“三奇”之一。該洞具大小洞穴達72個,各洞的溫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內(nèi)奇觀”之稱。相傳漢代張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張果老在此隱居,故稱張公洞。溶洞面積約3200平方米,游程1000余米。自下洞入,為“海屋大場”,怪石崢嶸,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瑯滿目。拾級而上,即煙霧繚繞的海王廳,又稱天蓬大場,為洞之精華所在。周圍還有地道洞、七巧洞、棋盤洞、一線曙光洞等。張公洞洞中有洞,洞內(nèi)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復(fù)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從海王廳經(jīng)“云梯”、“天橋”而上,由“天洞”出,即達孟峰山頂。巖壁有元代楊維校的題刻。洞頂有“望湖亭”,可遠眺太湖風(fēng)帆。
2、善卷洞,位于宜興城西南25公里的螺巖山中。全洞面積5000平方米,有上洞、中洞、下洞及水洞。中洞亦稱前洞,善卷洞的入口處。中洞口有一巨大的鐘乳石,高7米多,稱“砥柱峰”,又稱“小須彌山”。中洞是個天然的大石廳,高大,深遠,寬敞,壯麗。石廳兩邊是形似青獅、白象的巨石,故中洞又稱“獅象大場”。
3、上洞稱“云霧大場”,又稱“云洞”。上洞景觀豐富,“烏龍吐水”、“金鳥獨立”景觀是當年海水沖刷的痕跡,為研究善卷洞的形成提供了佐證。上洞的奇妙之處在于“云口”,一巨大巖石阻隔了洞內(nèi)對流的空氣,造成了上洞與中洞的溫差,所以上洞的溫度常年保持在攝氏23度左右。由于溫度和水氣所至,上洞又云霧繚繞,觀賞上洞如臨天上人間,欲界仙都。連接中洞與下洞的巖石中通道稱之為“盤梯”,為當年人工開鑿而成,全長105級。由于下洞水流沖瀉聲和游人嬉笑聲、風(fēng)聲等折射上傳,在通道的各層轉(zhuǎn)彎處會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從上至下經(jīng)“金鼓”、“風(fēng)雷”、“萬馬”等門,游人仿佛置身于金鼓齊鳴、風(fēng)雷交加、萬馬奔騰的境地。
4、下洞別有韻味。洞天相接,懸崖飛瀑直瀉下洞,小橋流水潺潺歸赴水洞,森林梯田,珍禽異獸,洞高寬暢,空氣清新,一幅大自然的景觀,增添了溶洞的秀色和靈氣。水洞即后洞,長約120米,水深4米多。水洞泛舟,“船在水中行,漿在天上撐”,曲折蕩漾,天穹壓頂,千奇百怪的天然造型,配上彩燈,如游水晶宮、地下長廊、天然博物館,引你凝思妙想,又心曠神怡。水洞盡頭,自然亮光中“豁然開朗”四個大字印入眼簾,游客頓時如蒙朧中清醒過來,驚嘆不俗游歷中的靈秀奇特。
據(jù)了解邵陽洞口縣有好吃好玩的地方很多。是當?shù)睾苡惺⒚木包c縣之一,估計有15處之多。在今年旅游的計劃中!
推薦富春桃源門
富春桃源概況
九霄碧云洞、天成野櫧林、巖嶺湖是景區(qū)的主要看點。其中,九霄碧云洞的溶洞景觀是大部分游客來到這兒的理由。這個溶洞的洞口在半山腰上,前往溶洞先要坐一段地軌纜車上山,下車后會同時看到碧云洞和野櫧林的指示牌,通常會順著回廊先去到碧云洞參觀。
不可錯過:
九霄碧云洞
九霄碧云洞洞口附近風(fēng)光不錯,可以俯瞰下面的村莊田園。進入洞口,走過一段兩三百米的濕漉漉的紅燈籠隧道,就來到了溶洞主景區(qū)。你會感到環(huán)境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里是一個籃球場大小的溶洞廳,號稱是“亞太第一洞廳”。洞廳地面有一片淺淺的池水,倒映著布滿燈光的鐘乳石景觀。鐘乳石的造型千奇百怪,游人可在此盡情想象,賦予它們形象和意義。
其中,一處黃果樹瀑布造型的黃色石墻是洞中空間最高的地方,而最低處只有小朋友可以方便地走動,大人得要彎下腰或者蹲下來才能通過。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是“一線天”,一塊大巖石因為內(nèi)部振動斷裂,留下一條窄窄的通道,僅能供一人通過。
洞廳的游覽線路很簡單,順著參觀步道圍繞著大廳走一圈,大約30分中就能走完,不過若要仔細欣賞每個鐘乳石,大概就需要1小時以上了。出洞后往右走下山,15分鐘左右就能走到天成野櫧林。另外還有一種比較刺激的下山方式:坐云霄飛車(需要另付費,約40元)。
野櫧林和巖嶺湖
野櫧林的空氣不錯,可以走走逛逛,里面的闖關(guān)樂園還有踏浪橋、攀山大網(wǎng)等娛樂項目可以免費體驗。再往后便是山腳的巖嶺湖,在這里坐游船游湖是富春桃源的最后一段游程。船通常是電動竹筏,若不想打濕鞋子,可以花幾塊錢買一副鞋套。湖面上風(fēng)光不錯,上岸后便回到景區(qū)出口了。
通天飛瀑和富春桃源緊挨著,看點是暗河和溶洞瀑布,兩個景區(qū)是坐同一路車,在幾乎相同的地方下車,所以不妨連起來一塊兒玩。
一:石臺蓬萊仙洞
蓬萊仙洞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距石臺縣城9公里。該洞全長3000余米,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層結(jié)構(gòu),造型奇特,曲折回環(huán),氣勢恢宏,佳景遍布。
二:巢湖紫薇洞
位于巢湖市北郊的紫微洞,是一座國內(nèi)罕見、特色鮮明的地下河型洞穴。全長1500米,洞體宏闊,結(jié)構(gòu)繁豐,景觀奇特,以雄、奇、險、幽著稱,為江北第一大洞。
三:宣城廣德太極洞
在安徽宣城有個很奇異的洞穴,小學(xué)的語文書上還以《滴水穿石的啟示》提到這個神奇的洞穴,這里很多景觀都有自己的名字,不一樣的景象,而且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構(gòu)成一個險峻壯觀、神奇絢麗的大洞天。太極洞已經(jīng)開放19個大廳,160多個景點。
四:池州大王洞
大王洞,坐落在府城西南的牌樓鎮(zhèn)大山、穿山境內(nèi)。全洞由大天潦、小天潦和大王洞三洞呈“丁”字形組成的巨型溶洞,干線總長2200米,規(guī)模宏大,奇景天成,堪稱“洞中大王”。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是秋鋪仙境的一塊奇異的瑰寶。
五:蕪湖泊山洞
蕪湖無為泊山洞在江北無為縣最西部的省道旁,有一座小山名叫下泊山。山雖不高亦不顯眼,卻藏著一個被稱為“江淮獨秀”的晶瑩世界——泊山洞。此洞發(fā)現(xiàn)于1993年,后經(jīng)專家研究,山洞的石灰?guī)r是二億四千萬年前海底沉淀形成的,后隨著地殼的變遷,不斷抬升成為陸地,而洞里的自然景觀形成也有四五十萬年了。在洞的下層有許多石花,它們多“長”在洞體峭壁上,鋪天蓋地絡(luò)繹不絕,據(jù)說形成已有15萬多年,在我國同類溶洞中很少見。
六、馬鞍山市華陽洞
華陽洞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是褒禪山旅游區(qū)的主要景觀,為國家首個4A級景區(qū),洞深1600米,“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比A陽洞現(xiàn)有天洞、碑洞、門洞、地洞4處溶洞,已探明的洞群長5000多米,有10大景區(qū)、102個景點。
褒禪之洞首推華陽洞,然而,褒禪山除有著名的華陽洞外,至少還有三處鮮為人知的溶洞:羅漢洞、仙人洞和私姑洞。
七:鳳陽韭山洞
推薦理由:韭山洞,位于安徽省鳳陽縣城南30公里處,因山暖多產(chǎn)野韭而得名,韭山洞東西主洞長一千四百七十二米,側(cè)洞與北山的蝙蝠洞相通,長約四千多米,被專家譽為江北第一洞,其特點是深、大、險、奇、古。全洞分為虎踞龍蟠、摘星攬月、峽谷幽深、清流碧影、玉溪泛舟五大景區(qū),重要景點二十多處。其中“虎踞龍蟠”是王惟忠備戰(zhàn)屯兵的主要地段,“摘星攬月”是古人所謂“石形如器物者甚眾”的景區(qū),后三個景區(qū)曲折盤旋,奧妙無窮,在開發(fā)前從無先人涉足。
八:寧國板橋西山溶洞
安徽省方塘鄉(xiāng)板橋西山溶洞位于寧國市西部, 風(fēng)景秀麗的青龍湖上游,國家森林公園核心區(qū),北臨敬亭、南瞭黃山,境內(nèi)資然類型豐富,人文景觀別致。這里風(fēng)景秀麗,氣候宜人,自然景觀獨特,如石壁、云海、瀑布、溶洞、竹海、天然浴場等,是理想的避暑休閑之地。
西山溶洞座落在板橋盆地原方塘鄉(xiāng)政府后山300米處,洞外有一大塘,此洞冬暖夏涼,初步探了十幾華里,有一大廳能容納上萬人,洞內(nèi)鐘乳石、石人像、石椅、石凳、石桌等各姿形態(tài)具有,此洞到底有多深,目前仍未探明。
1、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guī)r溶洞、宜興“三奇”之一。該洞具大小洞穴達72個,各洞的溫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內(nèi)奇觀”之稱。相傳漢代張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張果老在此隱居,故稱張公洞。溶洞面積約3200平方米,游程1000余米。自下洞入,為“海屋大場”,怪石崢嶸,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瑯滿目。拾級而上,即煙霧繚繞的海王廳,又稱天蓬大場,為洞之精華所在。周圍還有地道洞、七巧洞、棋盤洞、一線曙光洞等。張公洞洞中有洞,洞內(nèi)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復(fù)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從海王廳經(jīng)“云梯”、“天橋”而上,由“天洞”出,即達孟峰山頂。巖壁有元代楊維校的題刻。洞頂有“望湖亭”,可遠眺太湖風(fēng)帆。
2、善卷洞,位于宜興城西南25公里的螺巖山中。全洞面積5000平方米,有上洞、中洞、下洞及水洞。中洞亦稱前洞,善卷洞的入口處。中洞口有一巨大的鐘乳石,高7米多,稱“砥柱峰”,又稱“小須彌山”。中洞是個天然的大石廳,高大,深遠,寬敞,壯麗。石廳兩邊是形似青獅、白象的巨石,故中洞又稱“獅象大場”。
3、上洞稱“云霧大場”,又稱“云洞”。上洞景觀豐富,“烏龍吐水”、“金鳥獨立”景觀是當年海水沖刷的痕跡,為研究善卷洞的形成提供了佐證。上洞的奇妙之處在于“云口”,一巨大巖石阻隔了洞內(nèi)對流的空氣,造成了上洞與中洞的溫差,所以上洞的溫度常年保持在攝氏23度左右。由于溫度和水氣所至,上洞又云霧繚繞,觀賞上洞如臨天上人間,欲界仙都。連接中洞與下洞的巖石中通道稱之為“盤梯”,為當年人工開鑿而成,全長105級。由于下洞水流沖瀉聲和游人嬉笑聲、風(fēng)聲等折射上傳,在通道的各層轉(zhuǎn)彎處會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從上至下經(jīng)“金鼓”、“風(fēng)雷”、“萬馬”等門,游人仿佛置身于金鼓齊鳴、風(fēng)雷交加、萬馬奔騰的境地。
4、下洞別有韻味。洞天相接,懸崖飛瀑直瀉下洞,小橋流水潺潺歸赴水洞,森林梯田,珍禽異獸,洞高寬暢,空氣清新,一幅大自然的景觀,增添了溶洞的秀色和靈氣。水洞即后洞,長約120米,水深4米多。水洞泛舟,“船在水中行,漿在天上撐”,曲折蕩漾,天穹壓頂,千奇百怪的天然造型,配上彩燈,如游水晶宮、地下長廊、天然博物館,引你凝思妙想,又心曠神怡。水洞盡頭,自然亮光中“豁然開朗”四個大字印入眼簾,游客頓時如蒙朧中清醒過來,驚嘆不俗游歷中的靈秀奇特。
邵陽市十大人口大鎮(zhèn)分別為:洞口高沙鎮(zhèn)、邵東廉橋鎮(zhèn)、洞口三門鎮(zhèn)、新寧回龍寺鎮(zhèn)、邵陽五峰鋪鎮(zhèn)、隆回金石橋鎮(zhèn)、新邵坪上鎮(zhèn)、武岡鄧家鋪鎮(zhèn)、城步西巖鎮(zhèn)、綏寧武陽鎮(zhèn)
邵陽市轄3個市轄區(qū)、7個縣(其中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2017年被評為國家衛(wèi)生城市。截至2020年11月,邵陽市常住人口為6563520人。
邵陽,古稱“寶慶”,湖南省轄地級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資江上游;越嶺逶迤東、南,雪峰山聳峙西、北,資江自西南向東北流貫全境,中間為丘陵盆地。東與衡陽市為鄰,南與永州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接壤,西與懷化市交界,北與婁底市毗連;總面積20824平方千米。
1,雙河溶洞:亞洲最長的溶洞
雙河溶洞,位于遵義綏陽縣溫泉鎮(zhèn)雙河村。1988年,人們首次探索了這個溶洞,之后,溶洞探險家們多次進入這個溶洞。到2019年,雙河溶洞已經(jīng)被探明的長度達到了257公里,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五長的溶洞。雙河溶洞的系統(tǒng)十分復(fù)雜,由上中下四層8條主洞,200多條支洞,5條地下河,34個洞口組成,是中國最大的溶洞群。雙河溶洞的景觀十分豐富,有地下河、地下瀑布、地下梯田、卷曲石、石膏晶花等。目前,已經(jīng)開發(fā)了雙河谷和地下裂縫兩大景區(qū)。
2,篤山溶洞。篤山溶洞群位于黔西南州安龍縣梨樹鄉(xiāng)暗河村,溶洞群集地面天門、天坑、巖溶盆地、峰林和地下溶洞、暗河為一體體,大小共100余個溶洞。其中最長的犀牛洞長達17公里,由10個洞廳組成。有專家評價道“發(fā)育之多、類型之全、洞道之長、洞廳之巨、豎井之深、洞口之多、埋藏之深、煙窗效應(yīng)之良好,確實國內(nèi)罕見的巖溶奇觀”。
3,織金洞:織金洞位于貴州省織金縣官寨鄉(xiāng)六沖河南岸,長6.6公里,全洞容積達500萬立方米,空間寬闊,有上、中、下三層,洞中遍布石筍、石柱、石芽、鐘旗等地下奇觀。其中十七米高的“霸王盔”,五十米高的石佛、十七米高的“銀雨樹”是其中的標志景點。織金洞是擁有100多座石塔,被譽為“地下塔林”。
4,龍宮。龍宮位于安順市西秀區(qū)龍宮鎮(zhèn),整個溶洞長達15公里,目前開發(fā)游覽的只有長1240米。其洞廳構(gòu)造宛如神話中的龍王宮殿?!暗叵吕旖⑻焐鲜帧钡娜芏达L(fēng)景價值高,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價為“中國最美麗的水溶洞”,龍宮溶洞中,全程乘船游覽。龍宮中還有中國最大的洞中瀑布——龍門飛瀑,高50余米,寬26米,十分壯觀。
桃源洞風(fēng)景區(qū)由桃源洞、百丈巖、栟櫚山等景片組成,是國家4A級旅游區(qū)。
桃源洞非洞,系拔地而起的山巖,中裂一隙,僅留天光一線。只因這里曲徑通幽,別有洞天,故獲此美名。洞口絕壁上有萬年間兩郡司馬陳源湛取“世外桃源”之意所書的“桃源洞口”四個大字。景區(qū)內(nèi)最為著名的景點有:桃源洞口、鎖洞橋、觀音大仕殿、一線天、飛來石、跨虹橋、望象臺、閬風(fēng)臺、三寨門等。最絕妙的景點當屬被上海吉尼斯評為世界最狹長的“一線天”:一座巨大的山體仿佛被砍刀從上至下齊整劈開,僅留懸崖一縫,長120米,高90米,寬僅盈尺,最窄的地方游人只能屏住呼吸側(cè)身擠過。
栟櫚山景區(qū)包括葛里、修竹灣、栟櫚潭三部分,位于沙溪河西岸。修竹灣靜謐幽雅,葛里山峰峻峭,栟櫚潭碧波浩渺。主要景點有:石頭城、走馬巖、降仙臺、大峽谷、馬鞍背、栟櫚書院、九姑泉、太極洞、接仙橋、栟櫚書院、栟櫚寺、觀音巖、雙壽桃、睡美人等。岸邊屹立有出自明代永安知縣李如鴻手筆的大型摩崖石刻“乾坤清氣”。
桃花澗流經(jīng)桃源洞、百丈巖風(fēng)景區(qū)內(nèi),流程3公里,河曲有21處,跌水、急灘也達20多處,兩岸峭壁夾峙。因古時兩岸長滿桃樹而得名。澗水時寬時窄,時緩時急,玲瓏剔透,迂回莫測。沿澗而行,聽著叮叮咚咚的泉聲,隨著路轉(zhuǎn)峰回的變換,折折有景,景景翻新。游人至此,仿如置身于世外桃源,形成國內(nèi)罕見的清幽風(fēng)景,是桃源洞風(fēng)景區(qū)的精華所在之一。游覽桃源洞時可游玩桃花澗漂流項目。漂流從銅盤村開始經(jīng)百丈巖后到達桃源洞口,全長7公里,可以游覽桃源洞之精華。
桃源洞景區(qū)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北10公里、緊靠著205國道的栟櫚山中,面積37平方公里,因景區(qū)內(nèi)有桃花澗而得名。
宋李綱有詩云:“栟櫚百里遠沙溪,水石稱為小武夷”,故又有“小武夷”之稱。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已辟為游覽區(qū),筑亭臺樓閣10余座。
1987年,與鱗隱石林一起被評為首批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1994年,又一起被評為第三批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
桃源洞景區(qū)以桃源洞口為軸心分為桃源洞、百丈巖、葛里、修竹灣、栟櫚潭等5個旅游景區(qū),73處旅游景點。
邵陽到長沙有雙峰曾國藩故居,湘潭水府廟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4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