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地大物博,自古就是一片富饒的地方,因此出現(xiàn)很多歷史文化名城,像洛陽、開封、安陽、鄭州等等,如今時過境遷,原有的著名城市被新興的大型城市代替,只留下鄭州作為河南省的省會蓬勃發(fā)展。垍頭條萊
要說鄭州在十年前是沒什么發(fā)展的,經(jīng)濟發(fā)展緩慢,年復一年,而如今看到的新景象是在這幾年新開發(fā)的,有一點特別的是,最開始東區(qū)被稱為“荒涼”區(qū)域,如今卻成為了鄭州最現(xiàn)代化的地區(qū)。那么鄭州這座城的發(fā)展,必然帶動了這座城的知名度,另外河南大地有很多歷史文化,吸引很多人前來旅游,所以鄭州就成為了首選地方。萊垍頭條
接下來說一下鄭州以及周邊的旅游地方。萊垍頭條
一、嵩山少林寺萊垍頭條
相信少林寺在全國都是眾人皆知,不管是學歷史還是看影視劇,少林寺都是經(jīng)常談起的名氣,與這個寺廟相對應的還有中國功夫,少林寺作為中國功夫的代表地區(qū),也是吸引很多國外友人前來學習,足可見其知名程度。不僅如此,如今的少林寺開辦武術學院,前來游覽少林寺的游客可以在夜場觀看少林武術表演,對于表演只能用震撼,華麗等詞語形容,在觀看表演的同時還能學習知識,是游玩的絕佳方式垍頭條萊
二、清明上河園條萊垍頭
作為北宋的首都開封“汴京”,是中國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當時的北宋雖然一直被外族侵擾,但是其經(jīng)濟和發(fā)展穩(wěn)居世界第一,當時的汴京也是國際化的大都市,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就可以略知一二,市井繁榮景象歷歷在目,如果你對宋朝向往,不妨前來親身感受宋朝文化,而這首選地方就是清明上河園。萊垍頭條
三、黃河風景名勝區(qū)萊垍頭條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炎黃二帝”的塑像,屹立于整個山頭,遠望黃河,雄偉壯觀。這是為了紀念炎黃二帝所建,同時也是為了整個中華兒女所建,因為我們都是炎黃二帝的子孫,同時也是為了我們的母親河所建,景區(qū)緊鄰黃河,常聞古時候黃河之水泛濫,因此在此建立炎黃二帝塑像可謂是一語雙關,寓意非凡。萊垍頭條
四、云臺山風景區(qū)萊垍頭條
上面說了歷史文化,現(xiàn)在來說一下河南的山水,說起河南山水最美麗的地方,大概就是云臺山了??赡芎芏嘤慰腿ミ^就可以感受到里面的風光,去過兩次每次都有一種感覺:良辰美景唯獨缺少佳人陪伴,因為對于好的事物更愿意與人分享,共度這美好時光。云臺山是歷經(jīng)億萬年的地質(zhì)運動行成,最出名的就是里面的紅石峽,可見石頭都是紅色的,紅石綠水別樣景致。并且,因景區(qū)風景秀麗,環(huán)境優(yōu)越還被評為避暑勝地,炎炎夏日來這里避暑也是很好的選擇。萊垍頭條
山西因居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山西。簡稱:晉,又稱三晉。古稱河東,省會太原市。一個被柳宗元稱之為“ 表里山河”地方,那么準備在假期去山西旅游的你,知道山西有哪些景點適合在假期去走走么?接下來本文為大家盤點了山西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的名單,告訴大家去山西旅游除了去五臺山、喬家大院、雁門關、平遙古城等熱門景點外,還可以去哪些人少又好玩的景點走走。
歌從黃河來播出時間每周六 21:05山西衛(wèi)視
簡介:山西衛(wèi)視《歌從黃河來》欄目,是全國首檔民歌風情音樂節(jié)目,其前身為《愛唱老情歌》。2014年山西衛(wèi)視《歌從黃河來》與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聯(lián)手打造新版節(jié)目,依靠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的影響力、選手資
山西省太原市33家A級景區(qū)全。其中,4A級景區(qū)11家,包括晉祠博物館、汾河景區(qū)、蒙山大佛景區(qū)、東湖醋園、動物園、森林公園、中國煤炭博物館“煤海探秘游”、寶源老醋坊、臺駘山滑世界、紫林醋文化工業(yè)園區(qū)、六味齋云夢塢等。3A級景區(qū)21家,包括食品街、紅豆山莊、高君宇故居、蒙牛工業(yè)園、青草坡等。2A級景區(qū)1家,為碑林公園。
大同市古城墻內(nèi)寺廟除華嚴寺,其它基本上全免。
凡是太原市居民及常住人口,以及在并大中專學校(技校)學生。均可從2009年4月23日起,至2012年4月23日在全市中國郵政各網(wǎng)點購買到。全程活動截止日期為2013年4月23日。旅游“一卡通”每卡價格為50元。
太原市居民持本人身份證(戶口簿)辦理;在并的大中專(技校)學生憑本人身份證和學生證辦理;太原市常住人口憑本人身份證和居住證辦理。
20個納入旅游“一卡通”的收費景區(qū)(點),分別是:晉祠博物館、天龍山景區(qū)、雙塔寺、中國煤炭博物館、蒙山景區(qū)、竇大夫祠、多福寺、凈因寺、龍山景區(qū)、太山景區(qū)、省民俗博物館、省藝術博物館、太原動物園、碑林公園、蓮花臺土雕群、市森林公園百鳥園、店頭古堡、龍池山莊、中華傅山園以及青年宮演藝中心《唱享山西》。
特色嗩吶、舞臺情景劇、鑼鼓表演、祭祀舞蹈、魁星點斗、移民動態(tài)表演
1、民間剪紙
民間剪紙:民間剪紙在山西是-種很普遍的群眾藝術,剪紙就是這樣-種扎根民眾之間,與人民生活緊密關聯(lián),為千家萬戶增色添喜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代代相傳,年深久,逐漸形成一套在審美意味 上、藝術表現(xiàn)上較為完整、成熟的程序。
2、山西民間社火
民間社火是中國傳統(tǒng)大年一春節(jié)期間的民間自演自娛活動, 由來久、源自上咕時期人們對土地與火的崇湃。社,即土地神;火為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由此民間產(chǎn)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并組年年歲歲流傳至今。
3、威風鑼鼓
威風鑼鼓:威風鑼鼓起源于堯舜時代,興盛于隋唐。相傳公元六-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霍州大戰(zhàn)劉武周部將尉遲恭,以威風鑼鼓演兵布陣,- -舉大獲全勝,繼而便流傳于民間,肝喜慶典禮、集會、社火、迎神祛邪。
4、民歌
民歌: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唐風》和《魏風》,大都是產(chǎn)生在山西地區(qū)的古老民歌。
有的,就在山西喬家堡,院子龐大整潔院套院,房套房,進去就像是捉迷藏,所以,當你看到實際情況后,你就會深刻體會到喬家大院的輝煌宏偉的建筑群,轉(zhuǎn)過頭再來看喬家大院這部電影,你就會深深體會到,喬家在這個過程中經(jīng)歷了幾代人努力結(jié)果,你可以好好的欣賞欣賞。
1、威風鑼鼓:
晉南威風鑼鼓是臨汾一帶由鑼、鼓、鐃、镲四種樂器共同演奏的一種地方傳統(tǒng)打擊樂藝術形式。威風鑼鼓主要分布在山西晉南地區(qū),尤其是在臨汾市的汾西縣、洪洞縣、霍州市等地流傳最廣。由于其鼓聲如雷,鈸音清脆,鑼鳴鏜鏜,威風凜凜,所以叫做威風鑼鼓。其中,汾西縣的下團柏村更是威風鑼鼓之村,下團柏村威風鑼鼓有著“華夏第一鼓”的美譽
2、晉南花鼓:
晉南花鼓起源于萬榮縣,后來流行于整個晉南地區(qū)。據(jù)說晉南花鼓是在明朝時期由安徽鳳陽逃荒的人們將它帶到了萬榮縣。萬榮花鼓表演有三種形式:高鼓(鼓置于胸前),低鼓(鼓置于腰間)和多鼓(身體攜帶多面鼓)。表演者邊敲邊舞,通常還伴有大鑼和鐃鈸。象木偶戲一樣,皮影戲也常常演出一段民間故事。戲中人物和道具由皮革制成,它們的輪廓被投影到屏幕上。表演者在幕后為戲中的人物配音和演唱。
3、炕畫
山西有在炕周圍墻上作畫的習俗。這些畫用來裝飾房間和保護粉刷的墻壁。 炕畫內(nèi)容豐富,從風景,花鳥,野獸到歷史和傳說故事。在原平發(fā)掘的宋代古墓中發(fā)現(xiàn)了與現(xiàn)代炕畫相似的壁畫,證明了炕畫這種民間藝術至少已有800年的歷史了。
4、刺繡
山西農(nóng)村的這種手工作品十分普及。各地的刺繡都有它們獨特的形式:有的華麗精美,有的莊嚴清晰,有的簡單精制。 刺繡作品有三種,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禮裝飾。在傳統(tǒng)衣服上,刺繡通常用來裝飾領子、袖子和童鞋、圍兜和童帽。日常用品中,一種典型的刺繡作品是枕頭,有的設計成兩只虎頭、一只人臉虎頭、一只魚尾虎頭或一只青蛙?,F(xiàn)在,刺繡更廣泛地作在墊子、鞋墊、錢包和旅游紀念品。用于典禮的刺繡作品主要有掛在廟宇上的垂簾和殉葬衣服。
5、平陽木板年畫
源于宋朝平陽(古臨汾)的木板年畫藝術在元、明、清時期得到廣泛發(fā)展。宋朝滅亡以后,元代統(tǒng)治者強迫許多印刷工人從南方遷到平陽,使這里成為印刷工業(yè)的中心,從而產(chǎn)生了平陽木板年畫。大部分平陽木板畫是由有此嗜好的農(nóng)民在業(yè)余時間雕刻印制而成的。取材于當?shù)氐牧曀缀蛡髡f故事,木板畫的內(nèi)容主要是些花、鳥、魚和歷史人物。
采用夸張生動的描寫手法和鮮明的顏色,畫面充滿當?shù)氐娘L味,反映了當?shù)厝嗣窠】?、勇敢、浪漫的性格。平陽年畫根?jù)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種類。有的懸掛在臥室,有的貼在門窗上,有的則用來裝飾廚房或桌子。
6、霍州面塑
當?shù)厝朔Q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節(jié)來臨前,農(nóng)家婦女會捏制小貓、小狗、小虎、玉兔、雞、鴨、魚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制品,以象征吉祥如意、福壽榮華。在寒食節(jié)時,上墳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盤盤”。據(jù)說,吃掉“蛇頭”便能“減毒頭,免災禍”。
00:10誰是高手雙升
02:15夜黃河劇場
05:00早間劇場
06:00早間劇場
07:00山西新聞聯(lián)播
07:25匯通天下分集劇情演員表
07:501890
10:55黃河大交通
11:30黃河新聞
午間節(jié)目
12:15黃河一撥就靈
12:55誰是高手雙升
14:25民生大劇場
17:20真相解碼
17:50匯通天下分集劇情演員表
晚間節(jié)目
18:18黃河大交通
18:50黃河新聞
19:401890
20:25真相解碼
20:55黃河大劇場
23:20真相解碼
分類有:蒲劇、晉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
1、晉劇
又稱“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晉劇,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劇種。它和蒲州梆子,北咯梆子、上黨梆子合稱山西“四大梆子”。流傳在山西中部、河北北部,以及內(nèi)蒙、陜北等廣大地區(qū)。
晉劇是在清代道光,咸豐年間,在晉中秧歌的基礎上,吸收蒲劇、昆曲、河北梆子等劇種的音樂成份,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逐步發(fā)展并盛行起來的。它的唱腔既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獷,而又圓潤工細。經(jīng)常用大沒唱詞來表現(xiàn)戲劇情節(jié),用對唱代替對白。
2、蒲劇
又稱蒲州梆子,也稱"亂彈"、"晉腔"、"山陜梆子腔"等,與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并稱為我省四大梆子。清嘉慶、道光年間,蒲州梆子慢慢形成了南路、西路兩個流派。南路派以芮城為中心,演唱風格大彎大調(diào),基本不使用假嗓;西路派以蒲州為中心,演唱風格大都粗獷火爆,在特技上有一定功夫,且唱詞較多,戲文通俗易懂,劇目豐實。
3、北路梆子
是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流行于晉北、內(nèi)蒙及冀西北一帶地區(qū)。淵源于蒲州梆子,清同治、光緒年間即已盛:七七事變后,由于日寇摧殘,班社解散,藝人改業(yè),幾乎瀕于絕滅,迄至一九五四年山西第一屆戲曲會演才重新恢復起來。
北路梆子的唱腔、曲調(diào),念白均同蒲劇相近,但音凋更為高亢,富有塞外山野味。特別它的“彎調(diào)(即花腔)”,唱起來千變?nèi)f化,婉轉(zhuǎn)動聽。
4、上黨梆子
由于其產(chǎn)生并主要流傳于秦漢時期的上黨地區(qū)而得名。關于上黨梆子的起源,說法很多,一般認為它形成于澤州府(今山西晉城)。雖名為梆子,實為昆(昆曲)、梆(梆子)、羅(羅羅腔)、卷(卷戲)、簧(皮簧)5種聲腔同臺演出的劇種。在其形成過程中曾受到蒲劇的影響,但與以上3大梆子迥然不同。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