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日文假名:しこく;英文:Shikoku),又稱四國島,是日本的行政區(qū)劃概念。在古代隸屬南海道,被稱為伊予之二名島(伊予二名洲),后簡稱為伊予島(伊予洲)或二名島(二名洲)。按照日本的行政區(qū)劃,四國包括德島縣(阿波)、香川縣(贊岐)、愛媛縣(伊予)和高知縣(土佐),均屬于歷史上五畿七道區(qū)劃的南海道,由于分有四個國,所以近代便稱之為四國島。
本州島,九州,四國,北海道島
日本四大島嶼中面積最大的是本州島 其總面積為230,500平方公里,占日本總面積的60%, 其他諸島面積: 北海道島——83,453.57平方公里 九州島——36,749.82平方公里 四國島——18,806平方公里
日本共有47個都道府縣,每個都有一個首府。具體如下。札幌,青森,秋田,山形,盛岡,仙臺,新瀉,福島,水戶,宇都宮,前橋,琦玉市,東京,千葉,橫濱,甲府,長野,富山,金澤,福井,靜岡,名古屋,岐阜,大津,津,京都,奈良,大阪,和歌山,神戶,岡山,鳥取,廣島,松江,山口,高松,德島,愛媛,高知,福岡,佐賀,長崎,熊本,大分,宮崎,鹿兒島,那霸。
四國島原與本州島相連,第四世紀初由于陸地沉降形成了瀨戶內(nèi)海而與本州分離。地勢多山,山地約占全境面積80%。分南北兩帶。北部稱內(nèi)帶,山勢較低緩(1000米左右);南部為外帶,四國山地橫亙,最高點石錘山,海拔為1982米。平原狹小,零散分布于各河下游或沿海,北部有淡岐平原,吉野川兩岸有狹長的德島平原以及南部的高知平原等。
河流短小,中上游水流湍急,富水力;較長河流為吉野川、四萬十川和仁淀川等。
四國(日文假名:しこく;英文:Shikoku),又稱四國島,是日本的行政區(qū)劃概念。在古代隸屬南海道,被稱為伊予之二名島(伊予二名洲),后簡稱為伊予島(伊予洲)或二名島(二名洲)。按照日本的行政區(qū)劃,四國包括德島縣(阿波)、香川縣(贊岐)、愛媛縣(伊予)和高知縣(土佐),均屬于歷史上五畿七道區(qū)劃的南海道,由于分有四個國,所以近代便稱之為四國島。
四國島位于本州西南部中國地方的南方,九州的東北方,與本州之間以瀨戶內(nèi)海相隔。
北臨瀨戶內(nèi)海,南瀕太平洋,東隔鳴門海峽、紀伊水道與本州的近畿地方為鄰,西隔豐予海峽、豐后水道與九州相望。連同屬島面積約18800平方公里,人口425萬(1986)。包括德島、香川、愛媛、高知4縣。
是島嶼。四國(しこく)(shikoku) 日本列島的四大島之一。 在南海道六國中,四國島在古時是由阿波(あわ)、贊岐(さぬき)、伊予、土佐等四個國家構(gòu)成的,所以稱為“四國”。
日本國的四大島嶼。由北向南排列是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由大到小就是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最小的是四國島。
日本的四國不是四國國家,是日本四島其中的一個
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千米。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
本州也稱本州島,是日本最大的一個島嶼,位于日本列島的中部,向北它與北海道島隔津輕海峽相望,向南它與四國島隔瀨戶內(nèi)海相對,向西南它與九州島隔關(guān)門海峽和豐后水道。本州是世界上第七大島。
北海道又稱北海道島,是日本列島的一部分,位于日本北部,是日本第二大島,與本州島隔津輕海峽相望,四面環(huán)海,被太平洋、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所環(huán)抱;幅員遼闊,約占日本總面積的22%。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有火山分布。自然資源豐富,擁有豐富的資源如煤礦等,擁有遼闊的森林、巍峨的山川等,氣候寒冷,因櫻花和雪景,以及薰衣草花海享譽全球。
四國,又稱四國島,在古代被稱為伊予之二名島(伊予二名洲)后簡稱為伊予島(伊予洲)、二名島(二名洲)。按照日本的行政區(qū)劃包括德島縣(阿波)、香川縣(贊岐)、愛媛縣(伊予)和高知縣(土佐)。(均屬于五畿七道區(qū)劃的南海道),由于分有四個國,所以近代便稱之為四國島。
九州,又稱為九州島,是日本第三大島,位于日本西南端,東北隔關(guān)門海峽與本州島相對,東隔豐予海峽和豐后水道與四國島相望,東南臨太平洋,西北隔朝鮮海峽與韓國為鄰,西隔黃海、東海與中國遙對。舊為筑前、筑后、豐前、豐后、肥前、肥后、日向、薩摩、大隅,共九國,遂稱九州。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