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魚和泡泡坐標:
美人魚第一群島
15239.1924
17539.1859
14241.1823
13241.18737
2741.8237
5741.7236
5241.5237
3742.4737
2741.5237
氣泡坐標:
1439.1609
3127.1651
3013.2398
第三個是珍珠,推薦去四角燈塔釣魚獲取。左下燈塔,小蚯蚓釣珍珠出的多一點。
美人魚是古希臘神話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物,上半身是美女,下半身是魚尾,通過美妙的歌喉欺騙過往的船只,將船上迷失方向的人拖進海里吃掉。不只是西方,中國也有美人魚的傳說,先秦古籍《山海經(jīng)》提到“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這里的美人魚被叫做“陵魚”,比起西方的美人魚多了一雙腳,既可以在海里靠魚尾游動,又能夠在陸地用雙腳行走。
寓意就是好人有好報,忌諱就是不能過分相信別人
美國以前拍過兩部2006的《Aquamarine》,1984的《Splash》
印度有個電視劇忘了劇名是什么女主叫伊莎貝拉也是美人魚題材的,不曉得你說的是哪個
黑鱗鮫人生活在海底500~800米深處。
黑鱗鮫人,即傳說中的“美人魚”,世界上已經(jīng)有很多人發(fā)現(xiàn)人魚的尸骨了,美國海軍還曾捉到過一條活的。黑鱗鮫人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鮫人。鮫人主要以魚類為食,輔以海中可食植物。鮫人生活在海中,少數(shù)與海相通的大河大湖包括地下湖中也有少量鮫人,主要看水的深度與水質。鮫人不愿在不潔的水中生活。出處為《山海經(jīng)》,《述異記》等。
中國及很多國家的古籍和傳說中都流傳著海底人的故事。在國外,很多地方都流傳著美人魚的凄美傳說,也多次被拍成電影。河童的傳說在日本幾乎家喻戶曉。
?
現(xiàn)代中國人愛把兩廣和福建一帶的水上民族——疍族(也稱疍民、疍戶)指為傳說中的海底人。確實,數(shù)十代人一直水上生活,練就了疍民一身好水性,可“行水中三四十里,不遭特害”。體力勞動也造就了疍民獨有的健壯體格,一般疍民手臂粗壯、細腰臀大、腰桿硬且兩足內曲,另外古時疍民愛“繡面紋身,以象蛟龍”。也難怪他們會被沿海普通居民誤認為是海底人或是海怪了。
但我們今天說的跟疍民沒有太大關系。這些大多數(shù)是發(fā)生在國外的“海底人”或他們乘坐的不明潛水物的目擊事件。
?
最早在1902年人們就發(fā)現(xiàn)了不明潛水物。但是有報道說,英國一艘貨輪在幾內亞灣航行時,船員發(fā)現(xiàn)了一個漂浮在水中的不明物體。在探照燈下,船員可以清楚看到不明物體由金屬構成,中央部分寬約30米,長約200米,外形很像今天常見的航天飛機。它在眾目睽睽下潛入水中消失。
?
1992年夏,一群西班牙的采海帶工人反映,他們在海底見過一個龐大的透明圓頂建筑物。聯(lián)想起美國海軍上校湯姆在百慕大三角區(qū)水下深處發(fā)現(xiàn)的“金字塔”,以及美國探險家特諾那在巴哈馬群島周邊海域發(fā)現(xiàn)的“比密里水下建筑”,許多人認為這是海底人用于淡化海水的設施,甚至猜測是他們的發(fā)電廠。
?
1973年,大西洋斯特里海灣,丹得爾摩尼船長發(fā)現(xiàn)水下有一條類似雪茄的船,長約40~50米,以110-130公里/小時的速度直奔而來。船長大驚,指揮自己的船想躲開它,可是正逼近時,它卻悄然而過。之后半年,北約組織和挪威組織了一隊軍艦,在該海域搜索水下不明船只,使用各種武器進行攻擊,但卻全無效果。當神秘船只浮出水面時,該海域所有軍艦上的無線電通訊、雷達和聲納統(tǒng)統(tǒng)失靈,直到它大搖大擺的消失后才恢復正常。
1963年,美國海軍潛艇在波多黎各東海岸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奇怪的“水底船”,時速達280公里,這是人類科技所望塵莫及的。美國海軍立即派出潛艇、驅逐艦追蹤,但不到4個小時,這只怪船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1958年,美國海洋大氣局的科學家在大西洋4英里深的海底,拍到了一些類似人的奇妙足跡。
?
1938年,在東歐波羅的海愛沙尼亞的海灘上,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長著雞胸、扁扁嘴的“蛤蟆人”。當他發(fā)覺被人看見是,迅速跳進海中消失了。
無數(shù)目擊事件讓人們不得不開始懷疑,在大海深處真的有另一種人存在?
?
一種觀點認為"海底人"確實存在,它們極大可能是史前人類的另一分支,其理由是:人類起源于海洋,現(xiàn)代人類的許多習慣及身體器官明顯地保留著這方面的痕跡,如喜食鹽,身無毛,會游泳,海生胎記,愛吃魚腥等等,而這些特征則是陸上其它哺乳動物所不具備的。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很可能成了水中、陸上兩分支,上岸的被稱為"人類",下水的則被稱為"海底人"。
?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的一名婦女生了3個孩子,他們出生時就生有類似鰓的器官,可在水下呆10多分鐘。有醫(yī)學家認為,有些人生下來就是水下人。這種生理缺陷被稱之為“海?,F(xiàn)象”,指的是生下來的嬰兒兩條小腿長在一起,而腳底板長成了海牛似的“魚尾”。自然界中每6萬例妊娠中就有1例“人魚”,不過這種怪物很少有存活下來的。這些現(xiàn)象,也更讓人相信海底人是人類的另一分支。
1991年,俄羅斯塔斯社報道過一位秘魯婦女生了一個奇怪的嬰兒。小家伙全身披掛鱗片,沒有耳廓,鼻子也只有兩個小洞,加上嘴沒有嘴唇,看上去更像是一條魚??上诘?天死去——醫(yī)生們治不了他的壞血病和壞死癥。
?
第二種觀點認為海底人是棲息于水下的外星人,理由是它們的智慧和科技水平遠超人類。美國科學家尚德森首先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認為海底藏有高度文明:“我們隨時將外星人安置在宇宙間遙遠的角落,那為什么不到更近的地方,比如海洋深處去尋找他們呢?”看來這一假定還有一定的事實依據(jù)。但究竟神秘的海底人是什么,來自于哪里,還有待于科學家進一步來揭秘。
科學家們經(jīng)過廣泛深入的研究,認為傳說中的美人魚也許就是普普通通的海牛、儒艮或海豹。
海牛的身體是光溜溜的,雌海牛的胸部與人類女性很相像,海牛沒有后肥,臃腫的身體向后逐漸縮小成尾狀。
儒艮的體形和海牛相似,雌儒艮在為小儒艮喂乳時,上身露出水面,而且還用前肢一樣的鰭搖動小儒艮,就像母親給小孩喂奶時用手輕拍嬰兒似的。
這些特征和行為都像人們傳說的美人魚。
海豹除了有肢狀的前鰭和逐漸縮小的身體外,還有一雙溫柔的眼睛,海上航行的水手們也說,海豹看上去很像傳說中的美人魚。
不過這些推測并不能說服所有的人。
現(xiàn)在還有人聲稱見到過美人魚。
動物學家認為,除非見到真的美人魚或美人魚標本,否則只能把它當成是一種傳說或神話。
中國中國廣西、廣東、臺灣等省沿海都有瀕臨滅絕的美人魚。
美人魚”學名儒艮,屬于“瀕臨滅絕的海洋珍稀動物”,是中國目前僅有的兩種一級保護海洋類哺乳動物之一。它們以淺海海溝中的海藻、水草等為食,喜歡群體活動,無自衛(wèi)能力,其妊娠期一般為13至14個月,每胎只產(chǎn)一子。
儒艮目前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的大陸沿岸水域及島嶼間。在中國廣西、廣東、臺灣等省沿海,都有它們的蹤跡。而北部灣的廣西合浦縣沙田海域,是中國最主要的儒艮棲息地。
但是,1980年后,儒艮的生存遇到了危機:它們喜愛的食物海草被漁民拖網(wǎng)作業(yè)時破壞;淺海被養(yǎng)殖場割據(jù);海水也受到了污染,人們懷疑這里的儒艮可能已經(jīng)滅絕或者遷移。
1992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設立了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面積為350平方公里。今年,自然保護區(qū)所在地沙田鎮(zhèn)的居民又在附近海域看到了儒艮。
1、打開地圖之后可以看到地圖上有一些地方增加了美人魚標識,我們找一個區(qū)域前往。
2、一般美人魚都是在深海中的,所以大家是沒辦法直接釣上來的,玩家需要先搭建一個建筑才行,或者利用別人現(xiàn)成的建筑。
3、站在建筑上面大家才能開啟自己的釣魚功能,然后剩下來的就是運氣,美人魚還是比較稀有的,并且男女都有,釣上來什么就看玩家運氣。
需要注意的是,美人魚魚群在深海區(qū)域,要站在其他玩家搭建的建筑上才能垂釣哦,而且美人魚魚群有大量魚群特效,非常顯眼,旅者們不用擔心找不到哦。
在游戲中美人魚是可以養(yǎng)殖的,大家獲取到美人魚魚苗就可以。
普通的魚缸和新出的大魚缸都是可以進行養(yǎng)殖的,不過建議用大魚缸更好一點,因為大魚缸中的美人魚不會被餓死。
在航海史上曾經(jīng)有這樣的傳說:一天,一艘威尼斯商船正從印度返航,當天夜晚,皓月似銀,海平如鏡,水手們忽然看見水面遠處出現(xiàn)一個人身尾魚的美人,裸著胸懷,抱著恬靜吸奶的嬰兒,但等到他們駛近,卻什么也不見了。
這些遙遠的傳說和童話里的故事,相信的人畢竟不多。70年代,流傳著在阿拉伯西洋岸曾發(fā)現(xiàn)一種上半身是魚,下半身像人體的魚的說法,而且拍下了照片。有人卻不信,認為這是憑傳說和想象繪制后拍攝的偽造品。
按傳統(tǒng)說法,美人魚以腰部為界,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披著鱗片的漂亮的魚尾,整個軀體,既富有誘惑力,又便于迅速逃遁。她們沒有靈魂,像海水一樣無情;聲音通常像其外表一樣,具有欺騙性;一身兼有誘惑、虛榮、美麗、殘忍和絕望的愛情等多種特性。
歷史上,有不少自然歷史學家和探險家都深信她的存在。博物學家普利尼是最早對美人魚作出詳細記錄的人,他在公元1世紀所著的不朽名著《自然史》中寫道: “人們稱作‘海中仙女’的美人魚,決非寓言故事,她們同畫家筆下的美人魚完全相符,只是皮膚格外粗糙,全身上下長滿了鱗片,連那極像婦人的上半身也不例外?!?492年,哥倫布航海歸來,也提到美人魚。他描述了他的一個海員的故事:他看到了3個美人魚高高地挺立在海面上。不過,她們不像畫中那么漂亮,她們的臉有某些同人相似的方面。
但到18世紀初,人們對美人魚的傳說產(chǎn)生了越來越多的懷疑,博物學家們開始重新估價自己的見解。埃利克·蓬托皮丹在《挪威自然史》中認為,大多數(shù)關于美人魚的傳說純屬無稽之談。他指責一些人把虛構的故事同歷史混為一談:“顯然,稍有頭腦的人絕不會對這類奇談怪論感興趣,甚至會懷疑這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p>
然而,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美人魚的民間傳說,它那持久的生命力說明,美人魚的故事很可能以某種事實為依據(jù)。事實上,遠遠看去像美人魚的動物大概有這樣幾種:海牛、儒艮及各種海豹等海牛目動物,雖然它們其貌不揚,但同傳說中的美人魚卻有幾分相近。
海牛的軀體幾乎無毛,比人體略大,雌海牛突出的胸乳在某種程度上同女性的乳房相似。海牛沒有其它肢體,多脂肪的軀干末端有一個由兩個水平鰭組成的尾巴。儒艮的體形類似海牛,突出的口鼻上生著粗糙的胡須。據(jù)說它在哺乳時常常把上身探出海面,用一只鰭把幼仔抱在胸前。海豹不僅有類似海牛的前鰭和桶狀身體,而且它的眼睛格外溫柔,富有吸引力。海豹的跳躍和慣常姿態(tài)也很像傳說中的美人魚。
今天,美人魚仍以她那古老而又神奇的魅力吸引著我們。在世界一些遙遠的地區(qū),還不時傳來發(fā)現(xiàn)美人魚的報道。但總的說來,當今的美人魚主要存在于民間傳說、藝術和神秘動物學的范疇之內。誠如美國“史密森學會”的自然博物館脊椎動物館主任喬治·朱克所說的:“沒有一個真實的美人魚標本,一切結論都只能是猜想。
有關美人魚的傳說,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跨越了文化、地域和世紀,在全世界廣泛流傳著,許多國家都鑄有美人魚雕像。不過,丹麥這尊小美人魚雕像是歷史之最。
傳說很久以前,一位王子乘船經(jīng)過哥本哈根,因遇到風暴,船沉沒,王子被一位美人魚冒險救起,兩人一見鐘情,墜人愛河,并立誓永遠相愛。王子離別時答應有朝一日乘船來迎接美人魚姑娘進宮。自那以后,癡心的姑娘每天都坐在海邊的巖石上等候王子歸來:歲月流逝,好夢難圓,王子最終沒有歸來,可憐的美人魚姑娘就像長江邊上的望夫石那樣,變成了一尊雕像。
哥本哈根的美人魚雕像是丹麥的藝術珍品,名揚世界。據(jù)報道,每天有上萬名游客來游覽觀光,每天給人拍照多達5萬張,數(shù)目之大,可謂世界之最。由于世人愛她,常有人悄悄地給她戴上花環(huán)桂冠,有關部門收藏起來的花環(huán)桂冠就多達數(shù)萬件。每當天氣轉冷時,人們怕她凍著,總是給她披上各種毛衣花衫,盡管有關部門為了保持她婀娜的身姿,一千次地收掉衣衫,但還是一萬次地發(fā)現(xiàn)她身上披紅掛綠。為了滿足國內外游客的心愿,她被仿制成由各種材料制成的紀念品,被帶到世界各個角落。1983年,當她70歲大慶時,哥本哈根市長特意授給她一枚銀制榮譽勛章,表彰她對丹麥旅游業(yè)帶來的巨大貢獻。所以每當她遭到歹徒傷害時,消息一傳開,人們會從四面八方趕來看望她,忍不住流下眼淚。瑞士慕名美人魚的“引力”,于1965年在日內瓦城北的蕾夢湖畔,仿造了一尊美人魚雕像,作者大膽創(chuàng)新,美人魚姑娘居然拾起頭,瞪眼回顧,好像是剛躍出水面爬上巖石,驚奇所見到的一切,并隨時準備再躍回水中。這種具有異域風情的美人魚雕塑,使得到過哥本哈根的游客無不想一睹日內瓦美人魚姑娘的風采為快。
在波蘭,出??谠诒肆_的海的維斯瓦河,傳說也有美人魚。當時有一個名叫華爾的男青年和一個名叫沙娃的女青年結伴,順流乘舟來到現(xiàn)在的波蘭首都華沙開拓家園,當時河中的美人魚是他們的見證人和庇護者。這里逐漸發(fā)展成一座城市,后人為了紀念他們,便把他倆人的名字合稱“華沙”作為該城的名稱。同時,把美人魚形象作為華沙的城徽。
1936年波蘭著名雕刻家魯?shù)戮S卡·克拉科夫斯卡一一尼茨霍娃女士開始雕塑美人魚雕像,這尊雕像與其他美人魚一樣,上身為裸體妙齡女郎,下身為魚尾。不同的是華沙美人魚雕像高大,姑娘昂首挺胸,左手緊握盾牌右手高舉利劍。原來,當時歐洲戰(zhàn)爭風云密布。作者憂慮祖國命運,才決心塑造一個保護祖國的英雄形象。現(xiàn)在美人魚雕像前,終年花束不斷,表現(xiàn)了波蘭人民對祖國的熱愛
泰國南部濱海名城宋卡府,也有一尊美人魚雕像,這里瀕臨暹羅灣,不僅氣候宜人,風光特別旖旎,在玄黃錦緞般的金黃沙灘右側上的這尊美人魚雕像,雙手撩著飄逸的長發(fā),嬌娜多姿的體型特征,顯示出東方姑娘的風采,遠近看去很令人傾心。慕名來宋卡的游客,大都醉心于這尊美人魚的魅力,有的游客為了能坐在美人魚姑娘的膝蓋上拍張合影,不惜排長隊等候。她顯示了宋卡的特色,也成了該府的標志。
老普利尼是一位記述過“人魚”生物的自然科學家,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歷史》中寫到:“至于美人魚,也叫做尼厄麗德,這并非難以置信.她們是真實的,只不過身體粗糙,遍體有鱗,甚至象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鱗片?!?/p>
一些科學家正在竭力設法找到這一當今考古學最驚人的發(fā)現(xiàn),一個3000年前美人魚的木乃伊遺體的由來。一隊建筑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邊附近的一個放置寶物的墳墓里,發(fā)現(xiàn)了這一難以相信的生物。這一發(fā)現(xiàn)的消息是由俄羅斯考古學家耶里米亞博士在最近透露給西方的。她看起來像一個美麗的黑皮膚公主,下面有一條魚尾巴。這一驚人的生物從頭頂?shù)綆[的尾巴,計長有173厘米??茖W家相信她死時約有100多歲的年齡。
新加坡《聯(lián)合日報》發(fā)表了題為《南斯拉夫海岸發(fā)現(xiàn)1.2萬年前美人魚化石》的報道:科學家們最近發(fā)掘到世界首具完整的美人魚化石,證實了這種以往只在童話中出現(xiàn)的動物,的確曾在真實世界里存在過?;窃谀纤估蚝0栋l(fā)現(xiàn)的?;4娴煤芡暾?,能夠清楚見到這種動物擁有鋒利的牙齒,還有強壯的雙顎,足以撕肉碎骨,將獵物殺死?!斑@只動物是雌性的。大概1.2萬年前在附近海岸出現(xiàn)?!卑亓小W干尼博士說。奧干尼博士是一名來自美國加州的考古學家,在美人魚出現(xiàn)的海域工作了4年。奧干尼博士說:“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傾瀉時活埋,然后被周圍的石灰石所保護,而慢慢轉為化石?;@示,美人魚高160厘米,腰部以上像人類,頭部發(fā)達,腦體積相當大,雙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魚類一樣,無有眼簾.
關于對活人魚的發(fā)現(xiàn)也是有的。1962年曾發(fā)生過一起科學家活捉小人魚的事件。英國的《太陽報》,中國哈爾濱的《新晚報》及其它許多家報刊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前蘇聯(lián)列寧科學院維諾葛雷德博士講述了經(jīng)過:1962年,一艘載有科學家和軍事專家的探測船,在古巴外海捕獲一個能講人語的小孩,皮膚呈鱗狀,有鰓,頭似人,尾似魚。小人魚稱自己來自亞特蘭蒂斯市,還告訴研究人員在幾百萬年前,亞特蘭蒂斯大陸橫跨非洲和南美,后來沉入海底.現(xiàn)在留存下來的人居于海底,壽命達300歲。后來小人魚被送往黑海一處秘密研究機構里,供科學家們深入研究。
1958年,美國國家海洋學會的羅坦博士,在大西洋5公里深的海底,攝到一些類似人的海底足跡。1963年,在波多黎各東南海底,美國海軍潛艇演習時,發(fā)現(xiàn)了一條怪船,時速280公里,無法追蹤,人類現(xiàn)代科技望塵莫及。1968年,美國攝影師穆尼,在海底附近發(fā)現(xiàn)怪物,臉像猴子,脖子比人長四倍,眼睛像人但要大得多,腿部有快速“推進器”。
人魚,一般被認為是傳說的水生生物,通常人魚的樣貌是上半身或頭部為人,下半身是魚尾,歐洲傳說中的人魚與中國、日本傳說中的,在外形上和性質上是迥然不同的,有時也與“美人魚”外形有所分別。而
美人魚
即是有散發(fā)出美感成份的人魚,主要為雌性,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各地傳說與童話。
西洋的人魚
一般人們熟悉的西方人魚形象,源自德國傳說及詩歌中常提及的美麗人魚羅蕾萊。她經(jīng)常會在天色昏暗不明的時候出現(xiàn)在萊茵河畔,用她冷艷凄美的外表以及哀怨動人的歌聲,迷惑過往的船夫,使其分心而失去方向,最后沉入河底。以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最膾炙人口,由于夜霧中仿佛一個長著魚尾的美人,歐洲中世紀的漁民故此以訛傳訛產(chǎn)生了美人魚的傳說。
西洋的人魚以上半身是人(多為女性)下半身是魚的身體為基本的形態(tài)。當時的人們很可能看錯了,把現(xiàn)今生存于海洋的哺乳類動物儒艮和海??闯闪斯治铮虼藦V為流傳,但這種說法并沒有事實根據(jù)。不過在藝術、文學或繪畫上,作為一種隱喻的象征物,這點倒是比較具有可信度。人魚多半用來象征不幸的事,如安徒生童話中的美人魚。大部分的文學作品當中,人魚的下場都很凄慘,最后都得不到幸福。附帶一提,雖然今天大家所熟悉的人魚雕塑,下半身只有一條尾鰭,但古老的西方繪畫或璧飾上,不少人魚都是兩條尾鰭,也許是因為比較方便畫面的對稱而生。
日本的人魚
推古天皇二九年(西元917年),在近滋賀縣的蒲川被漁夫捕獲,江戶時代也發(fā)生過,尤其是寬政十二年(西元1800年),在大阪西堀附近河川釣起的人魚,多數(shù)人看過后造成轟動。這個人魚,身高一米多,發(fā)出嬰兒似的哭聲。從這件事來考慮,人魚也是傳說中的幻獸,可算是相當神秘的魚族,當時稱為鯪魚或發(fā)魚。就這點而言,日本人的人魚和西洋傳說中的人魚妖精,無論在形狀上和性質上都迥然不同。其姿態(tài),不見得很美形,不如說是奇形怪狀較多。出現(xiàn)于若狹灣、九州、四國近海,專挑暴風雨迫近時于海邊現(xiàn)形。
13世紀的《古今著聞集》里頭,寫道“頭部像猿猴,有著像魚一樣細細的牙齒”怎么看都覺得像是怪獸。前面提到過的《諸國里人談》記載著“有著人類的頭,胸前有著如雞冠一樣紅色的肉褶,下半身是魚的形狀?!豆沤衿嬲勢鋬浴妨碛小邦^部有像人臉一般,眉毛眼睛俱全,皮膚很白,頭發(fā)是紅色的,紅鰭之間有手,并且指間有蹼,下半身為魚形”這樣詳盡而驚人的記載。
此外,在江戶時代末期,西洋的人魚像輸入日本,研究荷蘭的學者大槻玄澤所寫的《六物新志》(1786年)附了人魚的圖片,上半人是人類的模樣,長得如美麗的婦人之姿,下半身是魚的形狀,覆有鱗片和魚尾,人魚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形象終于在此確立,這本書中也記載了人魚骨,可以入藥是貴重的珍品。還有傳出有人發(fā)現(xiàn)人魚木乃伊,足見當時的人們已經(jīng)相信人魚是實存的動物。
到了明治時期,身兼植物學與民俗學者的南方熊楠,將“儒艮”以及“海牛”等海洋動物的生態(tài)陸續(xù)寫成了專著發(fā)表,因此普遍認為人魚就是從這些海洋動物為基模幻想出來的動物,但是沖繩地方的人們依然相信人魚真的存在,也有人不敢捕捉“儒艮”,以食用“儒艮”的肉為禁忌,因為他們崇拜人魚,若食用人魚的肉,恐會招來噩運。
人魚的外形和特征
日本人對于人魚形象的確立,大約是在江戶時代從西方傳來的。主要是依據(jù)安徒生童話著名的“人魚公主”故事中的描述,使后人對于人魚的長相有了明確的印象。在此之前,人魚并沒有明確的記載究竟長得什么模樣。以前的人,就算是親眼目睹過人魚的出現(xiàn),也只是口耳相傳,繪聲繪影地描述,少有文字具體地形容。大致來說,人們相信人魚是住在海里的一種半人半魚的傳說生物,但是沒有人能斷定究竟看到了什么,因此與其說人魚,長得像童話中描述那么漂亮,還不如說是把它當作妖怪來看待。
那么出現(xiàn)在文獻記載上的人魚,到底長得是什么模樣呢?七世紀完成的《日本書紀》里,寫著“人間のような異形のもの”(像人一樣的異形之物)
八百比丘尼的傳說
江戶時代,人魚骨可以入藥,但更早以前,人們相信吃了人魚肉會長生不老。根據(jù)《古今著聞集》中記載,人魚肉味美且可食用。然而,在若挾國(今福井縣)流傳著很有名的八百比丘尼傳說,據(jù)說她吃了人魚肉而活到八百歲,此外,在小濱市青井的神明神社,也有自德川幕府時代就開始供奉的八百比丘尼像。
據(jù)說在若挾的小濱住著一位叫高橋的男子。某天他捕到一條人魚而且把人魚吃掉了。傳說中的這部分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也有人說是高橋是在山上或海上迷路誤闖異界,回家時帶回人魚肉。覺得既然帶回來了就嘗嘗看吧,不過大家覺得惡心都不敢吃,只有好奇心重的女兒吃了人魚肉。于是,她青春永駐活了好幾百年,最后有感于世事無常,出家為尼在各國旅行。據(jù)說她晚年回到故鄉(xiāng)若挾,住在草庵里,此時已活了八百歲,最后在后瀨山的洞穴絕食而亡。
中國的人魚
在中國最古的博物志《山海經(jīng):海內南經(jīng)》當中如此記載著:“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郁水南。注:離耳,鎪離其耳分令下垂以為飾,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雕題,黥涅其面,畫體為鱗采,即鮫人也?!?,其中的鮫人外表是人頭魚身,長著四只腳的魚,后來傳到了日本,成為人魚最原始的形象。山海經(jīng)里還有些描述看起來像是形容山椒魚、大鯢(娃娃魚)、鰻魚、鯰魚之類的水中生物,長得像人形,全身披覆著鱗片,感覺上比較接近人和動物的混合體。
在西漢司馬遷所著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中,有關于“人魚”的記載,其中提到: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p>
劉宋時裴骃所著之《集解》引述自古對于“人魚”的解釋為:
“徐廣曰:‘人魚似□,四腳?!x廣志云:‘魚聲如小兒啼,有四足,形如鱧,可以治牛,出伊水?!愇镏驹疲骸唆~似人形,長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鮫魚,鋸材木入。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魚膏為燭,即此魚也。出東海中,今臺州有之?!矗航竦弁跤闷釤糈V校瑒t火不滅。”
(按:□為古籍漏字。)
“鱧”是一種魚類的名稱,在現(xiàn)今臺灣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仍然有“七星鱧”、“月鱧”等品種,表面滑溜,喜歡棲息在河流、池塘或是沼澤中。
在搜神記與博物志里有記載南海鮫人。
類似人魚的傳說生物
和人魚相似的還有希臘神話中半魚半人的海妖賽蓮(Sirens)。她總是出現(xiàn)在狂風暴雨的海上,在岸邊唱著凄美動人的歌聲,媚惑往返海上的水手,使他們所駕駛的船,不由自主地駛向岸邊的礁石,撞個粉碎。希臘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在航經(jīng)該海域時,接受女巫瑟西(Circe)的建議,讓船員緊緊地塞住耳朵,以避免聽到那惑人的歌聲,又將沒有塞住耳朵的自己緊緊綁在船桅上,以免受到蠱惑而發(fā)狂。
日本的民間傳說里,還有一種類似人魚的妖怪,叫做“磯姬”。她的下半身是魚形,很像人魚,但臉部卻有很大的不同。口裂開至耳朵,有尖銳的牙,而且頭上長著二支像鹿角的東西,是相當可怕的海妖。藏匿在狂風巨浪的海岸邊,一有人靠近,就乘浪襲擊,將人的身體從頭開始扭轉。磯姬是身長約二十至三十米多的妖怪,所以一旦被她狙擊后,無論是多么有力道的男人都招架不住。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筆下的美人魚
陵魚
:
《山海經(jīng)》里有記載“陵魚”《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此諸沃之野…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貍(鯉)。
這段文字是說某塊肥沃的土地北邊,有一種叫作龍魚的生物,長得像鯉魚?!傲昃印本褪强梢缘疥懙厣仙畹囊馑迹硎具@種魚是水陸兩棲的。有人認為他就是書中別處所提到的陵魚,后來大家講的鰲魚,可能也是指這種魚類。
《山海經(jīng)·海內北經(jīng)》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
這里描述得很詳細,陵魚是半人半魚的姿態(tài),具有人的臉和手腳,和希臘神話下半身是魚尾的人魚不同。
文學作品中的人魚
安徒生的童話《海的女兒》中的美人魚形象最為人所熟知,小美人魚為愛犧牲的故事打動了全世界的讀者。1912年,丹麥雕塑家愛德華.埃里克森,根據(jù)安徒生童話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力,用紫銅雕塑了“海姑娘”的塑像,置放在哥本哈根港口海濱公園的沙灘上。至今那半魚半人的“海姑娘”的雕像成為丹麥的象征和驕傲。
曲亭馬琴(1814-1842)所著的長篇歷史奇幻小說《南總里見八犬傳》寫到人魚的油脂很有用,至于什么樣的用途,書中并沒有清楚的描述,不過當時刊行的古本上還繪有人魚上半身的插圖。
谷崎潤一郎的短篇小說〈人魚嘆息〉
卡夫卡的短篇小說《塞壬的沉默》
小川未明的童話作品《紅色蠟燭與美人魚》
唐娜.喬.娜波莉的奇幻小說《海妖悲歌》
夢枕貘的奇幻小說《陰陽師》中的短篇〈白比丘尼〉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6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