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出發(fā),行駛1946.02公里,到都江堰。
環(huán)城北路 ——> 天目山路 ——> 紫金港路 ——> 杭長高速公路 ——> 泗安樞紐 ——> 滬渝高速公路 ——> 宣廣樞紐 ——> 宣銅高速公路 ——> 鐘鳴樞紐 ——> 滬渝高速公路 ——> 濟廣高速公路 ——> 滬渝高速公路 ——> 武漢繞城高速公路 ——> 滬渝高速公路 ——> 滬蓉高速公路 ——> 螺螄壩立交 ——> 成都繞城高速公路 ——> 犀浦鎮(zhèn)立交橋 ——> 成灌高速公路 ——> 迎賓路 ——> 彩虹大道 ——> 都江堰大道 ——> 終點
都江堰主要是左右兩條觀景路線,中間由安瀾索橋連接。從離堆公園進景區(qū),?路沿著左邊的路?到了魚嘴,從右邊的安瀾索橋過到對?,爬上秦堰樓可以看到?程的全景。之后下了?壘?,來到?王廟,沿著松茂古道可以到寶瓶?、城隍廟,出西街,到景區(qū)外的南橋。
景區(qū)內(nèi)有觀光車可以坐,?較節(jié)省時間,但是觀景相對粗略。不趕時間的話,推薦步?。進?景區(qū)后沿著主要游覽路線?就好。
都江堰每天還有?場放??化實景演出,學名叫《道解都江堰》,每天上午10:30開始,演出時長60分鐘,?勢磅礴,場?很壯觀。由都江堰景區(qū)北?門步?約5分鐘可達演出現(xiàn)場??處。當?shù)??中的“放??典”是每年清明節(jié)當天舉?的,規(guī)模和場??平時的?化演出更盛?、更壯觀。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自駕游一日游免費景點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免費景點
從成灌高速出口之后,直行進入迎賓路行駛1.0公里,右轉進入觀景路一段行駛2.0公里,直行進入觀景路二段,
沿觀景路行駛1.3公里,直行進入玉壘山隧道,行駛3.6公里,左轉進入龍池旅游路,行駛6.2公里,再左轉行駛5.2公里,到達終點龍池。
都江堰龍池該風景區(qū)位于成都西北部都江堰市境內(nèi),距成都市僅84公里,距都江堰30公里,是中國20個重點國家森林公園之一。
都江堰市融創(chuàng)晚上游玩的項目很多,主要以蜀文化為主題,包括6大主題游玩區(qū):一是卡通風格的中國風情小鎮(zhèn),能讓你重回古蜀商都,有彩虹風車、糖果旋轉杯、童年秋千、兒童攀爬車等奇趣又好玩的項目。二是蜀漢風云區(qū),讓你重回三國沙場,體驗蜀漢三國歷史文化。主要有極速狂飆、空中漫舞、海盜船等項目。三是藏羌秘境區(qū),能讓您體驗驚心動魄的天路歷險、驚濤駭浪的秘境漂流、穿越龍骨的家庭過山車等項目。四是星際傳奇區(qū),讓你走進神秘飛船基地,探索外星文明。五是奇遇花園區(qū),讓你穿越巨型三葉草連廊、紫藤蘿隧道,巨型昆蟲王國。六是萌寵小鎮(zhèn)區(qū),這里有各類萌寵。頭條萊垍
溫心提示:成都融創(chuàng)文旅城全面實行實名制預約入園,最好晚上7時前去是最佳的,燈光景色唯美。萊垍頭條
目前為止,成都市區(qū)到都江堰是沒有地鐵的,只有城際列車,也就是動車。目前是每天四班次到都江堰,在成都郫都區(qū)犀浦快鐵站乘坐,時間為9點55分犀浦到都江堰為10點23分,行程28分鐘。還有就是11點37,13點21分和18點43分的車,票價都是10元。
駕車路線:全程約79.2公里
起點:廣漢市
1.廣漢市內(nèi)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正南方向出發(fā),行駛80米,直行進入房湖路
2) 沿房湖路行駛40米,左轉進入漢口路二段
3) 沿漢口路二段行駛40米,過左側的駱駝約130米后,右轉進入武昌路南二段
4) 沿武昌路南二段行駛280米,左前方轉彎進入片馬巷
5) 沿片馬巷行駛120米,右轉進入南北大街南二段
6) 沿南北大街南二段行駛120米,朝金堂/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方向,直行進入南昌路一段
7) 沿南昌路一段行駛340米,右轉進入成都路東一段
8) 沿成都路東一段行駛1.1公里,稍向右轉進入成都路西段
9) 沿成都路西段行駛1.2公里,朝成都方向,稍向右轉進入京昆線
10) 沿京昆線行駛4.3公里,左轉上匝道
2.沿匝道行駛1.6公里,直行進入成都第二繞城高速
3.沿成都第二繞城高速行駛43.7公里,朝成都城區(qū)/郫縣/都江堰/汶川方向,稍向右轉進入成都第二繞城高速
4.沿成都第二繞城高速行駛470米,過友愛高架橋約650米后,直行進入成灌高速
5.沿成灌高速行駛21.7公里,直行進入成灌高速
6.沿成灌高速行駛20米,稍向左轉進入成灌高速
7.都江堰市內(nèi)駕車方案
1) 沿成灌高速行駛1.3公里,進入彩虹大道南段
2) 沿彩虹大道南段行駛1.4公里,左轉進入都江堰大道
3) 沿都江堰大道行駛180米,過右側的美的(都江堰旗艦店)約240米后,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都江堰市
四川省人民渠流經(jīng)都江堰、彭州、什邡、綿竹、德陽、中江等地。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于中國大陸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國”之美譽,是中國西部門戶,大熊貓故鄉(xiāng)。四川今與重慶、貴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肅、陜西諸省市交界。四川東部為川東平行嶺谷和川中丘陵,中部為成都平原,西部為川西高原。四川轄1個副省級市、17個地級市,3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州,15個縣級市。四川是中國重要的經(jīng)濟、工業(yè)、農(nóng)業(yè)、軍事、旅游、文化大省。省會成都在19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西南地區(qū)的科技、商貿(mào)、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第四大航空港。四川現(xiàn)擁有已探明儲量的礦產(chǎn)資源132種,占全國資源種數(shù)的70%,為全國的資源、能源大省,是川氣東送的起點。因物產(chǎn)豐富,資源富集而被譽為“天府之國”。四川是“中國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中國西部經(jīng)濟發(fā)展高地”。
都江堰的主要旅游景點有:建福宮、青城山洞經(jīng)音樂、天然圖畫、天師洞、上清宮、朝陽洞、擲筆槽、千年銀杏、青城山后山、金鞭巖、青城武術;
都江堰水利工程景點:飛沙堰、寶瓶口、魚嘴、安瀾索橋;
二王廟景點:二王廟、秦堰樓、東苑、;
離堆古園景點:離堆古園、堰功道、青城山都江堰自然與文化陳列館;清溪園、都江堰水利博物館、伏龍觀玉壘山景點:玉壘山、松茂古道、玉壘關、斗犀臺、城隍廟??梢允謾C安裝騰訊地圖。導航--選擇起點您的位置到終點站--到的景點??!
直接搜索就可以選擇路線就可以了,非常簡單的!
都江堰景區(qū)由離堆公園、三大主體水利工程,即寶瓶口、飛沙堰、魚嘴,以及二王廟、秦堰樓、松茂古道幾大部分組成。
為了能夠讓您暢游都江堰,我們特別為您制作了下面的游覽攻略。
都江堰景區(qū)最重要的入口是秦堰樓入口,因此我們向您特別推薦的游覽線路是從秦堰樓進入景區(qū),從離堆公園離開。
這條線路有兩個好處:
第一,這條線路是從高到低游覽,可以節(jié)省您的體力和時間,
第二,您在秦堰樓上俯瞰都江堰,對整個水利工程和岷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后,再順著岷江水流的方向依次參觀三大水利工程,可以讓您更好地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髓。
那我們從秦堰樓入口進入景區(qū)后,先在高處對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一個鳥瞰,再往下到二王廟,在這里,您可以了解到一些關于李冰父子的故事。
出了二王廟有兩條路,一條是通往安瀾索橋的,一條是通往松茂古道的。
在這里,我要給您提個醒了,我向您推薦的線路是直接到安瀾索橋,但如果您的時間還充裕,體力也好的話,可以先去松茂古道上走一走,古道全長大概有1500米,沿途有玉壘關、斗犀臺、城隍廟等景點,風景還不錯,但是您記住一定要再返回到二王廟。
過了安瀾索橋,您可以近距離地參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個水利設施--魚嘴。接著,沿著金剛堤到飛沙堰,這段路程大概有1.5公里,您可以選擇步行或者在魚嘴乘坐觀光車抵達。參觀完飛沙堰后,接著去伏龍觀,并在伏龍觀俯瞰寶瓶口。伏龍觀廣場的右側是都江堰博覽館,里面除了供游人休息以外,還有一個放映廳,您可以觀看關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的影片。
最后游覽離堆公園,結束后從離堆公園門口走出景區(qū),在景區(qū)收費處旁邊,您還可以參觀都江堰市著名的南橋。您可以在南橋稍作休息,看著滔滔的岷江水從你的腳下流過。到此,我們的游覽就全部結束了。
當然,如果您是從離堆公園入口進入景區(qū)的,那您就只能逆著水流的方向先參觀水利工程了,然后參觀二王廟和秦堰樓,如果您有興趣,先不從秦堰樓離開,而是沿著松茂古道到玉壘山公園出口。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現(xiàn)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這項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魚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動排沙(魚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進水流量(寶瓶口與飛沙堰)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1998年灌溉面積達到到66.87萬公頃,灌溉面積已達40余縣。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xié)調(diào)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魚嘴分水堤:“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nèi)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nèi)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飛沙堰:“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nèi)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余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 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nèi)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qū)。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寶瓶口:寶瓶口起"節(jié)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nèi)江進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成控制內(nèi)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巖的一部分。由于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都江堰是由渠首樞紐、灌區(qū)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tǒng),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qū)7市(地)36縣(市、區(qū))1003萬余畝農(nóng)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點企業(yè)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fā)電、漂水、水產(chǎn)、養(yǎng)殖、林果、旅游、環(huán)保等多項目標綜合服務,是四川省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礎設施,其灌區(qū)規(guī)模居全國之冠。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間,蜀郡郡守李冰率領蜀地各族人民創(chuàng)建了都江堰這項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shù)匚鞅备?、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jù)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fā)揮。
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jīng)久不衰,而且發(fā)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chuàng)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xié)合統(tǒng)一。都江堰工程至今猶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灌區(qū)范圍的擴大,從1936年開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漿砌卵石技術對渠首工程進行維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設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灘、低作堰","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沒有改變,都江堰以其“歷史跨度大、工程規(guī)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區(qū)范圍大、社會經(jīng)濟效益大”的特點享譽中外、名播遐方,在 政治上、經(jīng)濟上、文化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成為世界最佳水資源利用的典范。
都江堰渠首三大主體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處。這里群山環(huán)抱,大江中流,氣勢恢宏,景色絕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濟;文人墨客,多會與此。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巖寺等。
都江堰灌區(qū)是四川省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也是四川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地帶?!拔锶A天寶,地杰人靈”,歷史上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灌區(qū)內(nèi)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都市華彩及城鎮(zhèn)風光,異彩紛呈,美不勝收。灌區(qū)水利,星羅密布,各展風韻,各具特色,令人賞心悅目,“人民渠、東風渠、三合堰、通濟堰,碧水蕩伯;黑龍灘、三岔湖、魯班水庫,湖光漣滟;龍泉洞穿,天工開物,靈水泉涌”。全灌區(qū)呈現(xiàn)出“長龍地上走,銀河天際流;彩虹起深谷,高峽出平湖”的壯麗圖景。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jīng)久不衰,而且發(fā)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chuàng)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xié)合統(tǒng)一。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然連續(xù)使用,仍發(fā)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寶瓶口”引水口 自行調(diào)控的節(jié)制問,是自流灌溉渠系的總開關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fā)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區(qū)。每當春夏山洪暴發(fā)之時,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當于現(xiàn)在的專員,或大于專員,小于省長),他為民造福,排除洪災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體工程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達到了引水灌田、變害為利。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協(xié)助下,邀集有治水經(jīng)驗的農(nóng)民,對岷水東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決心鑿穿玉壘山引水。在無火藥(火藥發(fā)明于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間)不能爆破的情況下,他以火燒石,使巖石爆裂(熱漲冷縮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終于在玉壘山鑿出了一個寬20公尺,高40公尺,長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狀酷似瓶口,故取名“寶瓶口”,把開鑿玉壘山分離的石堆叫“離堆”。
寶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雖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李冰父子率眾又在離玉壘山不遠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裝滿卵石的大竹籠放在江心堆成一個狹長的小島,形如魚嘴,岷江流經(jīng)魚嘴,被分為內(nèi)外兩江。外江仍循原流,內(nèi)江經(jīng)人工造渠,通過寶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為了進一步起到分洪和減災的作用,在分水堰與離堆之間,又修建了一條長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證內(nèi)江無災害,溢洪道前修有彎道,江水形成環(huán)流,江水超過堰頂時洪水中夾帶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這樣便不會淤塞內(nèi)江和寶瓶口水道,故名“飛沙堰”。飛沙堰的設計運用了回旋流的理論。 為了觀測和控制內(nèi)江水量,又雕刻了三個石樁人像,放于水中,讓人們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過肩”。還鑿制石馬置于江心,以此作為每年最小水量時淘灘的標準。
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
提起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得不提起紫坪鋪水利工程
紫坪鋪水利工程位于岷江上游,都江堰市西北9公里處。岷江是長江一級支流,源于四川與甘肅接壤的岷山南麓,流經(jīng)茂縣、汶川、都江堰市、成都平原南部,在樂山接納大渡河、青衣江,于宜賓匯入長江。岷江全長711公里,流域面積135881平方公里。岷江上游水源豐富,徑流主要有降雨形成,也有地下水和高山溶雪水補給,流域汛期每年的6到9月。
岷江流域內(nèi)先后建成有魚子溪一、二級電站、映秀灣、太平驛和福堂壩引水式電站。但上述電站只有單一的發(fā)電作用,沒有供水功能,為了充分開發(fā)利用岷江水利資源,緩解成都平原供水供電不足的矛盾,促進四川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2003年3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批準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全國人大九屆三次會議將其列為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的十大標志性工程;2000年12月,水利部批準工程初步設計報告;2001年2月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批準工程開工建設并將其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紫坪鋪水利樞紐是以灌溉和供水為主,兼有發(fā)電、防洪、環(huán)境保護、旅游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其永久建筑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工程于2002年11月下旬截流;2005年11月01日第一臺機組發(fā)電;2006年12月工程完工。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靜態(tài)總投資64.33億元,總投資69.76億元。
樞紐建筑物主要由擋水大壩(大壩是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156米)、溢洪道、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沖砂放空洞、1#泄洪排砂洞、2#泄洪排砂洞組成。水庫總庫容11.12億立方米,具有不完全年調(diào)節(jié)功能,庫區(qū)面積18.16平方公里,回水長26.5公里。電站裝機4臺單機190MW的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760MW,提高枯水期都江堰灌區(qū)1008萬 農(nóng)田灌溉供水保證率,每年枯水期增加灌溉供水量4.37億立方米,可為遠景毗鄰灌區(qū)的314萬 農(nóng)田灌溉提供用水。工程建成后,除保證向成都市提供20立方米/秒的環(huán)境用水外,還將向成都市的供水量由目前的28立方米/秒增加至50立方米/秒,年還增加供水量3億立方米。利用水庫的蓄水滯洪調(diào)節(jié)作用,可將岷江上游100年一遇洪水消減至10年一遇下瀉,基本解除金馬河段洪水威脅。紫坪鋪電站年發(fā)電量34.17億千瓦/時,為川西電網(wǎng)提供比較經(jīng)濟的調(diào)峰調(diào)頻電能。同時實現(xiàn)防洪、攔沙等效益,保護都江堰工程不受損壞。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的修建,可以有效調(diào)節(jié)岷江水量,發(fā)展都江堰灌區(qū)面積,提高灌溉用水保證率,緩解包括成都市在內(nèi)的成都平原供水供電不足的狀況,提高岷江中游和成都平原的防洪標準,從而對這一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與汶川縣交界處,由四座長年被冰雪覆蓋的山峰組成。其中幺妹身材苗條、體態(tài)婀娜,常說的“四姑娘”就是指這座最高最美的雪峰,四姑娘山被列為我國十大登山名山之一。
四姑娘山由四座連綿不斷的山峰組成,它們從北到南分別為四姑娘山、巴郎山和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等幾部分,距成都220公里。景區(qū)內(nèi)自然生態(tài)保護良好,植被茂盛,生物種類繁多,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近年來四姑娘山已成為中外登山者常來的旅游勝地。
(二)自駕游路線
1:都江堰—映秀—臥龍—巴郎山—日隆鎮(zhèn),(都江堰)汶(汶川)高速至映秀,再經(jīng)省道303線(二級生態(tài)公路)經(jīng)過臥龍熊貓園,翻越熊貓王國之巔巴郎山道四姑娘山全程約170余公里;3個半小時左右。地震之后這條路線的映秀至耿達段損毀嚴重,一直在重建中,且映秀至耿達的20多公里路況很差,自駕最好是越野車。
2:都江堰一成都—雅安(成雅高速多營出口)—飛仙觀—蘆山縣—寶興縣—夾金山—達維—日隆鎮(zhèn)經(jīng)成雅高速到達雅安(139公里),經(jīng)寶興翻越夾金山到達四姑娘山(山嶺重丘四級公路)全程約361公里;3:經(jīng)過成雅高速到達雅安,經(jīng)過瀘定到達丹巴,由丹巴抵達小金縣,后到達四姑娘山(山嶺重丘四級公路)全程約554余公里。
交通路況
都江堰通往四姑娘山有三條路線路況尚佳。
目前,都江堰--映秀--耿達--臥龍--巴郎山--日隆此路一直處于通暢狀態(tài),是四川雅安蘆山地震的救災應急通道,在512地震的時候映秀-耿達路段毀壞嚴重,至目前為止,映秀到耿達現(xiàn)在處于通暢狀態(tài),都江堰出發(fā)-日隆(4-5小時)則能到達四姑娘山;
臥龍到四姑娘山:全程生態(tài)二級公路,路況良好,車輛暢行。彎多坡陡,請小心駕駛。如遇山上大霧,請減速慢行,不占道,勤摁喇叭,開雙閃,不開大燈,映秀到臥龍:共計近20KM土路,正在進行平整作業(yè)。有部分已整治的路面經(jīng)雨水浸泡和重車輾壓,又產(chǎn)生坑洼。轎車需擇路緩行。建議越野車通行。
從都江堰景區(qū)到復興街,行駛10米
右轉,進入復興街,行駛230米
左轉,進入康復路上街,行駛560米
右轉,從康復路上街到青城路,行駛2.0公里
右轉,進入青城路,行駛500米
請直行,進入趙公路,行駛530米
左轉,從趙公路到都汶高速,行駛960米
請直行,進入都汶高速,行駛15.3公里
向右前方行駛,從都汶高速到成那線,行駛480米
左前方轉彎,進入成那線,行駛660米
請直行,進入中國熊貓大道,行駛119.5公里
右轉,從中國熊貓大道到四姑娘山景區(qū),行駛370米
四姑娘山。
都江堰景區(qū)由離堆公園、三大主體水利工程,即寶瓶口、飛沙堰、魚嘴,以及二王廟、秦堰樓、松茂古道幾大部分組成。
為了能夠讓您暢游都江堰,我們特別為您制作了下面的游覽攻略。
都江堰景區(qū)最重要的入口是秦堰樓入口,因此我們向您特別推薦的游覽線路是從秦堰樓進入景區(qū),從離堆公園離開。
這條線路有兩個好處:
第一,這條線路是從高到低游覽,可以節(jié)省您的體力和時間,
第二,您在秦堰樓上俯瞰都江堰,對整個水利工程和岷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后,再順著岷江水流的方向依次參觀三大水利工程,可以讓您更好地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髓。
那我們從秦堰樓入口進入景區(qū)后,先在高處對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一個鳥瞰,再往下到二王廟,在這里,您可以了解到一些關于李冰父子的故事。
出了二王廟有兩條路,一條是通往安瀾索橋的,一條是通往松茂古道的。
在這里,我要給您提個醒了,我向您推薦的線路是直接到安瀾索橋,但如果您的時間還充裕,體力也好的話,可以先去松茂古道上走一走,古道全長大概有1500米,沿途有玉壘關、斗犀臺、城隍廟等景點,風景還不錯,但是您記住一定要再返回到二王廟。
過了安瀾索橋,您可以近距離地參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個水利設施--魚嘴。接著,沿著金剛堤到飛沙堰,這段路程大概有1.5公里,您可以選擇步行或者在魚嘴乘坐觀光車抵達。參觀完飛沙堰后,接著去伏龍觀,并在伏龍觀俯瞰寶瓶口。伏龍觀廣場的右側是都江堰博覽館,里面除了供游人休息以外,還有一個放映廳,您可以觀看關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的影片。
最后游覽離堆公園,結束后從離堆公園門口走出景區(qū),在景區(qū)收費處旁邊,您還可以參觀都江堰市著名的南橋。您可以在南橋稍作休息,看著滔滔的岷江水從你的腳下流過。到此,我們的游覽就全部結束了。
當然,如果您是從離堆公園入口進入景區(qū)的,那您就只能逆著水流的方向先參觀水利工程了,然后參觀二王廟和秦堰樓,如果您有興趣,先不從秦堰樓離開,而是沿著松茂古道到玉壘山公園出口。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現(xiàn)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這項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魚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動排沙(魚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進水流量(寶瓶口與飛沙堰)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1998年灌溉面積達到到66.87萬公頃,灌溉面積已達40余縣。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xié)調(diào)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魚嘴分水堤:“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nèi)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nèi)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飛沙堰:“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nèi)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余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 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nèi)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qū)。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寶瓶口:寶瓶口起"節(jié)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nèi)江進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成控制內(nèi)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巖的一部分。由于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都江堰是由渠首樞紐、灌區(qū)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tǒng),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qū)7市(地)36縣(市、區(qū))1003萬余畝農(nóng)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點企業(yè)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fā)電、漂水、水產(chǎn)、養(yǎng)殖、林果、旅游、環(huán)保等多項目標綜合服務,是四川省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礎設施,其灌區(qū)規(guī)模居全國之冠。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間,蜀郡郡守李冰率領蜀地各族人民創(chuàng)建了都江堰這項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shù)匚鞅备?、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jù)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fā)揮。
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jīng)久不衰,而且發(fā)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chuàng)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xié)合統(tǒng)一。都江堰工程至今猶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灌區(qū)范圍的擴大,從1936年開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漿砌卵石技術對渠首工程進行維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設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灘、低作堰","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沒有改變,都江堰以其“歷史跨度大、工程規(guī)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區(qū)范圍大、社會經(jīng)濟效益大”的特點享譽中外、名播遐方,在 政治上、經(jīng)濟上、文化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成為世界最佳水資源利用的典范。
都江堰渠首三大主體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處。這里群山環(huán)抱,大江中流,氣勢恢宏,景色絕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濟;文人墨客,多會與此。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巖寺等。
都江堰灌區(qū)是四川省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也是四川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地帶?!拔锶A天寶,地杰人靈”,歷史上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灌區(qū)內(nèi)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都市華彩及城鎮(zhèn)風光,異彩紛呈,美不勝收。灌區(qū)水利,星羅密布,各展風韻,各具特色,令人賞心悅目,“人民渠、東風渠、三合堰、通濟堰,碧水蕩伯;黑龍灘、三岔湖、魯班水庫,湖光漣滟;龍泉洞穿,天工開物,靈水泉涌”。全灌區(qū)呈現(xiàn)出“長龍地上走,銀河天際流;彩虹起深谷,高峽出平湖”的壯麗圖景。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jīng)久不衰,而且發(fā)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chuàng)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xié)合統(tǒng)一。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然連續(xù)使用,仍發(fā)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寶瓶口”引水口 自行調(diào)控的節(jié)制問,是自流灌溉渠系的總開關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fā)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區(qū)。每當春夏山洪暴發(fā)之時,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當于現(xiàn)在的專員,或大于專員,小于省長),他為民造福,排除洪災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體工程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達到了引水灌田、變害為利。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協(xié)助下,邀集有治水經(jīng)驗的農(nóng)民,對岷水東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決心鑿穿玉壘山引水。在無火藥(火藥發(fā)明于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間)不能爆破的情況下,他以火燒石,使巖石爆裂(熱漲冷縮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終于在玉壘山鑿出了一個寬20公尺,高40公尺,長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狀酷似瓶口,故取名“寶瓶口”,把開鑿玉壘山分離的石堆叫“離堆”。
寶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雖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李冰父子率眾又在離玉壘山不遠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裝滿卵石的大竹籠放在江心堆成一個狹長的小島,形如魚嘴,岷江流經(jīng)魚嘴,被分為內(nèi)外兩江。外江仍循原流,內(nèi)江經(jīng)人工造渠,通過寶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為了進一步起到分洪和減災的作用,在分水堰與離堆之間,又修建了一條長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證內(nèi)江無災害,溢洪道前修有彎道,江水形成環(huán)流,江水超過堰頂時洪水中夾帶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這樣便不會淤塞內(nèi)江和寶瓶口水道,故名“飛沙堰”。飛沙堰的設計運用了回旋流的理論。 為了觀測和控制內(nèi)江水量,又雕刻了三個石樁人像,放于水中,讓人們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過肩”。還鑿制石馬置于江心,以此作為每年最小水量時淘灘的標準。
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
提起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得不提起紫坪鋪水利工程
紫坪鋪水利工程位于岷江上游,都江堰市西北9公里處。岷江是長江一級支流,源于四川與甘肅接壤的岷山南麓,流經(jīng)茂縣、汶川、都江堰市、成都平原南部,在樂山接納大渡河、青衣江,于宜賓匯入長江。岷江全長711公里,流域面積135881平方公里。岷江上游水源豐富,徑流主要有降雨形成,也有地下水和高山溶雪水補給,流域汛期每年的6到9月。
岷江流域內(nèi)先后建成有魚子溪一、二級電站、映秀灣、太平驛和福堂壩引水式電站。但上述電站只有單一的發(fā)電作用,沒有供水功能,為了充分開發(fā)利用岷江水利資源,緩解成都平原供水供電不足的矛盾,促進四川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2003年3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批準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全國人大九屆三次會議將其列為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的十大標志性工程;2000年12月,水利部批準工程初步設計報告;2001年2月國家發(fā)展計劃委員會批準工程開工建設并將其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紫坪鋪水利樞紐是以灌溉和供水為主,兼有發(fā)電、防洪、環(huán)境保護、旅游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其永久建筑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工程于2002年11月下旬截流;2005年11月01日第一臺機組發(fā)電;2006年12月工程完工。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靜態(tài)總投資64.33億元,總投資69.76億元。
樞紐建筑物主要由擋水大壩(大壩是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156米)、溢洪道、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沖砂放空洞、1#泄洪排砂洞、2#泄洪排砂洞組成。水庫總庫容11.12億立方米,具有不完全年調(diào)節(jié)功能,庫區(qū)面積18.16平方公里,回水長26.5公里。電站裝機4臺單機190MW的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760MW,提高枯水期都江堰灌區(qū)1008萬 農(nóng)田灌溉供水保證率,每年枯水期增加灌溉供水量4.37億立方米,可為遠景毗鄰灌區(qū)的314萬 農(nóng)田灌溉提供用水。工程建成后,除保證向成都市提供20立方米/秒的環(huán)境用水外,還將向成都市的供水量由目前的28立方米/秒增加至50立方米/秒,年還增加供水量3億立方米。利用水庫的蓄水滯洪調(diào)節(jié)作用,可將岷江上游100年一遇洪水消減至10年一遇下瀉,基本解除金馬河段洪水威脅。紫坪鋪電站年發(fā)電量34.17億千瓦/時,為川西電網(wǎng)提供比較經(jīng)濟的調(diào)峰調(diào)頻電能。同時實現(xiàn)防洪、攔沙等效益,保護都江堰工程不受損壞。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的修建,可以有效調(diào)節(jié)岷江水量,發(fā)展都江堰灌區(qū)面積,提高灌溉用水保證率,緩解包括成都市在內(nèi)的成都平原供水供電不足的狀況,提高岷江中游和成都平原的防洪標準,從而對這一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