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即為商品進銷差價。商品進銷差價是“庫存商品”的備抵科目,類似材料成本差異。
1、采購時:庫存商品按售價記賬,差價記入“商品進銷差價”賬戶。
借:庫存商品 150(售價金額)
借:應交稅金_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
貸:銀行存款 117
貸:商品進銷差價 50
2、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 175.5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50(售價金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
所謂商品進銷差價是指從事商品流通的小企業(yè)采用售價核算的情況下,其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即為商品進銷差價。
計算方法:
期末對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按以下方法計算: 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100%。
委托代銷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資可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小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月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分攤月已銷商品應負擔的進銷差價,并應于年度終了,對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企業(yè)采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
本科目可按商品類別或實物管理負責人進行明細核算。 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yè)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資”等科目,按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例」2007年8月4日,企業(yè)購入商品一批,進價為70 000元(不含增值稅),銷售價為100 000元,增值稅稅率為17%,貨款已支付,商品已驗收入庫,該企業(yè)采用售價核算庫存商品,則賬務處理為: 借:庫存商品 1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1 900 貸:銀行存款 81 900 商品進銷差價 30 000 「例」A公司采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2007年5月3日,公司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銷售商品一批給乙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的貨款為1 200 000元,稅額204 000元,貨已發(fā)出,該批貨物成本為1 000 000元。
假設當月該批貨物因質量不符合要求,被全部退回。則應作會計處理如下: ①產(chǎn)品銷售時: 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1 404 0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 2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 000 ②發(fā)生退回時: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1 200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 000 貸:應收賬款——乙公司 1 404 000 假設該批貨物發(fā)生退回的時間是6月份,則該公司應沖減當期(6月份)的主營業(yè)務收入,分錄同“②”,同時沖減成本: 借:庫存商品 1 200 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1 000 000 商品進銷差價 200 000 (2)期(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
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公式計算: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商品進銷差價”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庫存商品的商品進銷差價。 「例」某企業(yè)采用售價法進行庫存商品的日常核算。
2007年3月末的庫存商品余額為10 000元,委托代銷商品的余額為5 000元,發(fā)出商品的余額為8 000元,主營業(yè)務收入的貸方余額為50 000元,分攤前的商品進銷差價的余額為10 950元。計算3月份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并作相應的賬務處理: 計算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100% =10 950÷(10 000+5 000+8 000+50 000)*100% =15% 3月份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50 000*15% =7 500(元) 做賬務處理: 借:商品進銷差價 7 5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7 500 企業(yè)商品進銷差價的會計分錄 1.采購時:庫存商品按售價記賬,差價記入“商品進銷差價”賬戶 借:庫存商品 150 借:應交稅金_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 貸:銀行存款 117 貸:商品進銷差價 50 2.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 175.5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5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50 貸:庫存商品 150 注:由于收入和成本都是售價反映,沒有利潤,所以用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毛利)調主營業(yè)務成本,調為進價成本。
借:商品進銷差價 5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50。
商品進銷差價是指從事商品流通的小企業(yè)采用售價核算的情況下,其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即為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yè)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資”等科目,按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本科目。
(二)期(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本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公式計算: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企業(yè)采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
本科目可按商品類別或實物管理負責人進行明細核算。 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yè)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資”等科目,按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例」2007年8月4日,企業(yè)購入商品一批,進價為70 000元(不含增值稅),銷售價為100 000元,增值稅稅率為17%,貨款已支付,商品已驗收入庫,該企業(yè)采用售價核算庫存商品,則賬務處理為: 借:庫存商品 1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1 900 貸:銀行存款 81 900 商品進銷差價 30 000 「例」A公司采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2007年5月3日,公司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銷售商品一批給乙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的貨款為1 200 000元,稅額204 000元,貨已發(fā)出,該批貨物成本為1 000 000元。
假設當月該批貨物因質量不符合要求,被全部退回。則應作會計處理如下: ①產(chǎn)品銷售時: 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1 404 0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 2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 000 ②發(fā)生退回時: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1 200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 000 貸:應收賬款——乙公司 1 404 000 假設該批貨物發(fā)生退回的時間是6月份,則該公司應沖減當期(6月份)的主營業(yè)務收入,分錄同“②”,同時沖減成本: 借:庫存商品 1 200 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1 000 000 商品進銷差價 200 000 (2)期(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
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公式計算: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商品進銷差價”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庫存商品的商品進銷差價。 「例」某企業(yè)采用售價法進行庫存商品的日常核算。
2007年3月末的庫存商品余額為10 000元,委托代銷商品的余額為5 000元,發(fā)出商品的余額為8 000元,主營業(yè)務收入的貸方余額為50 000元,分攤前的商品進銷差價的余額為10 950元。計算3月份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并作相應的賬務處理: 計算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100% =10 950÷(10 000+5 000+8 000+50 000)*100% =15% 3月份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50 000*15% =7 500(元) 做賬務處理: 借:商品進銷差價 7 5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7 500 企業(yè)商品進銷差價的會計分錄 1.采購時:庫存商品按售價記賬,差價記入“商品進銷差價”賬戶 借:庫存商品 150 借:應交稅金_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 貸:銀行存款 117 貸:商品進銷差價 50 2.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 175.5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5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50 貸:庫存商品 150 注:由于收入和成本都是售價反映,沒有利潤,所以用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毛利)調主營業(yè)務成本,調為進價成本。
借:商品進銷差價 5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50。
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即為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是“庫存商品”的備抵科目,類似材料成本差異。1、采購時:庫存商品按售價記賬,差價記入“商品進銷差價”賬戶。
借:庫存商品 150(售價金額)借:應交稅金_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貸:銀行存款 117貸:商品進銷差價 502、銷售時借:銀行存款 175.5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50(售價金額)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所謂商品進銷差價是指從事商品流通的小企業(yè)采用售價核算的情況下,其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即為商品進銷差價。計算方法:期末對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按以下方法計算: 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100%。
委托代銷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資可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小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月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分攤月已銷商品應負擔的進銷差價,并應于年度終了,對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