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慢·淮左名都
揚州慢·淮左名都
?
姜夔 〔宋代〕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慘淡,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慨嘆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白叟認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傍晚,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當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厚意。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注釋】
①至日:冬至這一天。
②維揚:揚州的別號?!渡袝び碡暋酚小盎春>S揚州”,后來因而借維揚指揚州。
③霽 (ji):天由雪放晴。④薺麥:野生的麥子。⑤彌望:滿眼。
⑥戌角:守城士兵的號角聲。⑦愴然:悲傷的姿態(tài)。
⑧千巖白叟:指作者的叔岳父蕭德藻,字東夫,號千巖白叟。福建閩清人,在其時頗有詩名。
⑨《黍離》之悲:國家論亡的悲痛?!妒螂x》,《詩經(jīng)·王風》中的篇名,是周人緬懷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國之思。
⑩淮左:即淮東。宋時在淮河下流的區(qū)域設淮南東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聞名城市。
①竹西:亭名,在揚州北門外五里,禪智寺左側。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詩:“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br />
?解鞍少駐初程:完成旅程的開始階段后,在揚州停留,稍事歇息。 B春風十里: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兒用其意,指舊日揚州的富貴街道。
四胡馬窺江:指金兵南侵至長江。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和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兩次南侵,窺伺欲渡長江,揚州兩次都遭到焚掠。
?廢池:被戰(zhàn)役破壞而未恢復的城池。⑩喬木:古老巨大的樹木。
?杜郎俊賞,算當今,重到須驚:意思是,當年那樣贊許揚州的杜牧要是看到現(xiàn)在的殘缺現(xiàn)象,也必定會感到吃驚的。杜郎,指唐代詩人杜牧??≠p,眼光很高的鑒賞。算,意料。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厚意:縱然有像杜牧那樣能寫出像“豆蔻”“青樓”這些夸姣詩句的才華,也很難寫出面對揚州殘缺現(xiàn)象時的悲痛之情。豆蔻,指杜牧《贈別》詩中有“豆蔻梢頭二月初”之句。青樓夢好,杜牧《遣懷》詩中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青樓,指歌伎寓居之處。
四二十四橋:唐代揚州有二十四座橋,北宋時僅殘存八座。沈括《夢溪筆談》卷三中曾記下二十四橋的名稱。這兒泛指揚州的名橋,非實指。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2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橋邊的芍藥花盡管怒放,卻無人賞識,花又是為誰而生的呢?紅藥,芍藥花。揚州以產(chǎn)芍藥出名。宋代王觀《揚州芍藥譜》稱:“揚之芍藥甲天下?!睋?jù)《揚州畫舫錄》,二十四橋一名紅藥橋。
相關翻譯
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我路過揚州。雪剛停,蕎麥成片,無邊無際。進城之后,一片慘淡,寒水碧綠,暮色漸起,遠處傳來了守城的號角聲。此情此景讓我悲愴感傷,生出無限慨嘆。所以,我自創(chuàng)了這首詞曲,我的叔岳父蕭德藻認為這首詞曲有《黍離》之悲。
揚州是淮東聞名的都會,這兒的竹西亭風景秀麗。我在揚州稍事歇息。自從金兵南侵退去之后,這廢棄的城池和老樹,都厭惡了戰(zhàn)役。到傍晚,凄清的號角吹響,這兒似乎是一座無人的空城。
當年的大文人杜牧,從前在這兒觀賞美景,假如讓他現(xiàn)在舊地重游,必定會感到吃驚??v然他能寫出“豆蔻”“青樓”這樣的佳句,恐怕也難以寫盡揚州此刻的殘缺和衰敗。揚州的二十四橋還在,波心依然蕩漾著冷月的光影,悄然無聲。那二十四橋邊的芍藥花,盡管怒放,卻無人賞識,那花為誰而生呢?
相關賞析
【內(nèi)容解析】
金兵南侵以來,富貴的揚州屢遭兵熨,成為一座空城,淳熙三年,年輕詞人初到揚州觸景生情,感傷時勢,寫下此詞。
詞前小序交代了詞作的時間、眼前所見揚州的風光、寫作的緣由和他人的評價,為全詞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黍離之悲
詞的上片,先寫詞人“解鞍少駐”的揚州的地理位置,坐落淮水之南,是歷史上心曠神往的“名都”,風景優(yōu)美。接著,選取兩組畫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來寫金兵鐵蹄蹂躪之后,現(xiàn)在揚州的一片慘淡。“廢池喬木,猶厭言兵”兩句,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方法,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漸傍晚,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作者筆鋒一轉,由所見轉寫所聞。日落傍晚,清角之聲悠然而起,打破了傍晚的沉寂。作者不言天寒,而說“吹寒”,把角聲的凄清與氣候的冰冷聯(lián)系起來,省略發(fā)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突出人為的感情顏色,似乎是角聲把寒意吹散在這座空城里,更顯悲涼。
詞的下片運用典故,深化了“黍離之悲”的主題。舊日揚州的富貴在杜牧詩里,今天的衰敗就在作者眼前。假如多情的杜牧重游故地,必定感到吃驚。杜牧有才有情,可是,面對眼前的凋殘缺敗現(xiàn)象,他必定寫不出舊日的厚意來。最后,詞人帶著疑問作結。揚州的名勝二十四橋依然存在,水波蕩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靜無聲。那橋邊的芍藥花年年如期盛放,為誰而生呢?移情入景,昔盛當今衰,國家消亡之悲涌上心頭,讓人淚目。
詩詞鑒賞:
詞人姜夔二十二歲時沿江東下流維揚時作,今為編年詞第一首,為甫登詞壇即與眾不同的名篇。
宋高宗建炎三年、紹興三十年三十一年,金兵屢次南侵,最近一次隆興二年,距白石作此詞時只十來年。焚掠蹂躪災害之沉重,詞人記憶猶新,歌吹十里富貴揚州的荒蕪殘缺,痕跡也非常明顯。“閭里都非,江山略是,(劉克莊)“任紅樓蹤跡,茅屋染蒼苔。”(趙希邁)白石所描繪的空城四顧慘淡,是其時使人心靈蜷縮抽搐的可怖實景。白石用詩的言語作了激烈比照,永久駐留了歷史時空的凄涼一幕。姑望
空青上下片規(guī)矩相類,均是榮枯、富貴式微的比照。如主旋律的重復(貝多芬《命運交響樂》命運的陰沉重復”),表現(xiàn)金人屢次南侵和宋民積壓的悲憤,作用甚佳。但非單純重復,下片形象、意境都較上片有深化,說見下。上片記白石所實景及實際感觸。起筆飄灑輕捷旅游“淮左名都”二韻的“春風十里”都屬虛筆反襯,如《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樂景寫哀。實白石過揚州是冬至雨雪時,季節(jié)上也底子談不到“春風十里",不要說屢次戰(zhàn)禍的破壞了?!按猴L十里"與“薺麥(野麥)青青”,一虛一實鮮明比照。以下便過渡到“廢池喬木”和傍晚空城“清角吹寒”(守兵吹號角)的凄涼實景與感觸。,回個整
代十下片深化,主要在形象、感觸和意境的擴展。晚唐杜牧,是一位有志向、有氣節(jié)的天才詩人,白石一生甚尊敬之。杜曾高歌“明月滿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在揚盡情游賞。這兒白石說杜牧“重到須驚”,傷心慘目的殘缺現(xiàn)象定使他無心勾欄尋夢,這就溝通了唐宋兩個年代和空間,詞意更顯沉重。唐代揚州有“二十四轎”,白石作詞時當然已不復存在,而偏說其在,又是反襯和樂景寫哀。“波心蕩、冷月無聲”或無上三下四間之逗,則可念成“波心蕩冷--月無聲”,是蕩冷之波心如糜爛投降之朝廷及眈眈虎視之金國,而萬民及有識有為之士只好如被森冷圍困的水月無聲了。憂國憂民的深浮感情,擴展及于宇宙。結尾,橋邊紅茍藥年年慘紅凄綠,莫非此恨就無盡期么?
小序末“千巖白叟”指老詩人蕭德藻。蕭欣賞此詞是晚些年的事,故小序末句是后加的?!笆螂x”是《詩·王風》篇名,周大夫經(jīng)西周舊都,見已曠費作了莊稼地長了禾黍,故作詩吊之。首句“彼黍離離”,“離離”指莊稼茂盛也指心情憂傷。
轉機處多用去聲字,添加跌宕激情。
我們是專業(yè)的WordPress網(wǎng)站建設團隊,提供高品質(zhì)的WordPress主題。新主題微信公眾號:www-xintheme-com,歡迎熱愛WordPress的每一位朋友關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5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