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心痛》《陸績懷橘》《臥冰求鯉》都是二十四孝圖的故事。
第一個是曾子的。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痹鴧⒂谑墙右娍腿耍远Y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yǎng)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第二個是當然就是陸績的故事了。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后,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jīng)》,撰寫《太玄經(jīng)注》。
第三個是一個叫王祥的人的故事。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nóng)、司空、太尉。
《替父從軍》當然指花木蘭了。流傳最廣的是《木蘭辭》,你也可查一下詳細的內(nèi)容或者譯文。就是可汗征兵,上面有花木蘭父親的名字,但是又沒有兒子代替?;咎m念及父親年邁,為盡孝心決心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歷經(jīng)十二年的艱辛,終于衣錦還鄉(xiāng),最后才讓戰(zhàn)友們知道木蘭
是女郎。
《二子學弈》是講的弈秋和他兩個徒弟的故事。是孟子的作品。原文是: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兩人隨之學棋,一人專心致志,一人下棋的時候總想著把天上的天鵝射下來。就是告誡后人學習要一心一意。
擺脫,趙,不要抄我的~??!耗子,是我的專利哦~~要我的
《咬指心痛》《陸績懷橘》《臥冰求鯉》都是二十四孝圖的故事。
第一個是曾子的。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
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p>
曾參于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yǎng)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第二個是當然就是陸績的故事了。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
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
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痹g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陸績成年后,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jīng)》,撰寫《太玄經(jīng)注》。第三個是一個叫王祥的人的故事。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
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nóng)、司空、太尉。
《替父從軍》當然指花木蘭了。流傳最廣的是《木蘭辭》,你也可查一下詳細的內(nèi)容或者譯文。
就是可汗征兵,上面有花木蘭父親的名字,但是又沒有兒子代替。花木蘭念及父親年邁,為盡孝心決心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歷經(jīng)十二年的艱辛,終于衣錦還鄉(xiāng),最后才讓戰(zhàn)友們知道木蘭是女郎?!抖訉W弈》是講的弈秋和他兩個徒弟的故事。
是孟子的作品。原文是: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兩人隨之學棋,一人專心致志,一人下棋的時候總想著把天上的天鵝射下來。
就是告誡后人學習要一心一意。
《咬指心痛》《陸績懷橘》《臥冰求鯉》都是二十四孝圖的故事。
第一個是曾子的。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
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p>
曾參于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yǎng)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第二個是當然就是陸績的故事了。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
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
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陸績成年后,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jīng)》,撰寫《太玄經(jīng)注》。第三個是一個叫王祥的人的故事。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
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nóng)、司空、太尉。
《替父從軍》當然指花木蘭了。流傳最廣的是《木蘭辭》,你也可查一下詳細的內(nèi)容或者譯文。
就是可汗征兵,上面有花木蘭父親的名字,但是又沒有兒子代替?;咎m念及父親年邁,為盡孝心決心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歷經(jīng)十二年的艱辛,終于衣錦還鄉(xiāng),最后才讓戰(zhàn)友們知道木蘭是女郎。《二子學弈》是講的弈秋和他兩個徒弟的故事。
是孟子的作品。原文是: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兩人隨之學棋,一人專心致志,一人下棋的時候總想著把天上的天鵝射下來。
就是告誡后人學習要一心一意。
一、弟子規(guī) 圣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易解】《弟子規(guī)》這本書,是依據(jù)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guī)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 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
《弟子規(guī)》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學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廣泛來講,“弟子”可以說是每一個人。人“活到老,學到老”,可 以說一輩子都在學習。
既然都在學習,理所當然就是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圣賢人的學生。
“規(guī)”就是規(guī)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guī)范。我們從這 三個字,就可以了解這本書的用意就是:教我們?nèi)绾巫鲆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故事】孔子講學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相傳,他最早創(chuàng)辦私塾,招收學生。
孔子有三千學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鬃咏虒W生,以儒家典籍《詩》、《書》、《禮》、《易》等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歷代的文獻、社會經(jīng)驗、對待別人要忠、與人交往要信)四項為課目,開設了六門課程,分別是:禮儀、音樂、射 箭、駕車、書法和數(shù)學這六藝。
教學的次第是: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培養(yǎng)了許許多多人才。作為我國歷史上最早創(chuàng)辦私學的教育家,孔子留下許多寶貴的教學 經(jīng)驗,對今天的教育者來說仍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其中“禮”也叫“禮法”或“禮制”。禮在古代主要有五種,即吉禮(祭祀天地人)、兇禮(喪葬)、賓禮(諸侯朝見天子)、軍禮(軍中的禮節(jié))、嘉禮(婚 禮、冠禮),其中含有一些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因素。
我國素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稱號,從一個國家到一個家庭,上上下下都特別注重禮節(jié)。在舉行各種禮儀的時 候,一般都要演奏音樂,這些音樂都是與各種禮儀相配的。
禮樂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上層建筑之一,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弟子規(guī)中的孝敬父母的經(jīng)典故事有《孟宗哭竹》。
《孟宗哭竹》,孟宗哭竹生筍是二十四孝故事之十六。晉孟宗,少喪父。
母老,病篤,冬日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
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shù)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愈。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shù)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y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shù)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來他官至司空。后人有詩云: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shù)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弟子規(guī)》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
其內(nèi)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
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兜茏右?guī)》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影響深遠,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擴展資料:白話解釋三國時候,吳國里有個孝子,他姓孟,單名是一個宗字,表字就叫做恭武,是江夏地方的人。他年紀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單單剩著一個母親,年紀已經(jīng)是很老了。
并且生的病癥,又是非常厲害,卻常想要鮮筍煮羹吃。這時候冬至節(jié)將要到了,筍還沒有生出來,孟宗沒有辦法可以得到這個鮮筍。
他就跑到竹林中,雙手抱著毛竹,不覺兩行眼淚簌簌的落下來,竟大大的哭起來了。哪里曉得他有了這樣的孝心,竟能夠感動了天地,一會兒地下就裂開了,尖尖的露出幾枝筍出來。
孟宗就拿回家里來,做了筍羹,給母親去吃。等到吃完,他母親的病癥,竟然完全好了,人家都說這是孟宗至孝的感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孟宗哭竹。
弟子規(guī)》包含了《孝經(jīng)》《禮》等傳統(tǒng)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guī)范。
所謂弟子規(guī)的規(guī),也就是規(guī)范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jīng)》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們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xiàn)在學習這本經(jīng)典也是恰當?shù)?。特別是現(xiàn)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jīng)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chǎn)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guī)》,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chǎn)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
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guī)》,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我記得老師曾經(jīng)說過:“你憤怒嗎?讀《弟子規(guī)》吧!你痛苦嗎?讀《弟子規(guī)》吧!……”大意如此。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難免產(chǎn)生幾分懷疑的心態(tài)。
是的,音樂可以使人平靜,放松;運動可以使人忘記煩惱,心胸開闊;閱讀能使人忘記現(xiàn)實,醉心于與先哲的時空中?!兜茏右?guī)》這一本小書,又有多大的能耐改變一個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規(guī)》的啟發(fā),改變了心態(tài)。
一個晚上熄燈后,同伴講靈異故事,我被嚇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結(jié)束后,一個上鋪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頭,猛的大叫一聲“啊……”。
我以為出了什么事,被嚇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來。過了幾秒鐘才發(fā)現(xiàn)是他惡作劇,我是憤怒的靈魂出竅了,忍不住罵了他幾句。
雖然馬上語氣緩和了下來,可我還是一直沒有睡著,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邊,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頭發(fā),摸摸我的腳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節(jié)也在我頭腦里閃個不聽,長發(fā)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魚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這個捉弄我的這個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規(guī)》的“泛愛眾”,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
我愛所有的人,即便他傷害我欺騙我,我都會原諒他,因為他是我的同類,因為我相信他身上殘留的人性”,這些我多年前寫給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來越平靜,后來就不知不覺的睡著了。
第二天,又看見這個兄弟,雖然依舊心理上有些障礙,但是敵意已經(jīng)沒有了?,F(xiàn)在,已經(jīng)好如當初了。
1、臥冰求鯉(入則孝,出則悌)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并不養(yǎng)他,常在其父面前數(shù)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
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于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shù)十只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wǎng)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xiāng)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2、楊時“程門立雪”(謹而信)
北宋的時候,有一個大學問家,他的名字叫做楊時。楊時這個人是一個非常有禮貌,也很謙虛好學的人。不管遇到什么的困難他都想辦法把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識從別人那里獲取。主要是和學習有關的事情,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價他也要做到。
那一年,楊時已經(jīng)四十歲了,有一次他和他的好朋友游酢提前約好了一起找程頤,程頤是當時很有名的一位大學問家。楊時和他的好朋友游酢走到程頤家的時候,得知程頤當時正好在家里面睡覺。由于楊時是一位很懂禮貌的人,于是他就覺得自己不應該在老師睡覺的時候去打擾老師,即便是自己很渴望馬上學到知識。
就這樣楊時和他的朋友兩個人就安安靜靜地站在老師的門口,等待老師醒來。過了一會兒,天空中漸漸地下起了鵝毛大雪。天氣也開始變得很冷。雪越下越大,天越來越冷,但是老師還在睡覺。他們依然很有禮貌,沒有打擾老師,而是在大雪中等待。
這時候,楊時的朋友游酢因為寒冷的冬雪天氣已經(jīng)堅持不住了。他有好幾次想要把程老師叫醒,但是楊時沒有讓他這么做。他們兩個人在大雪中堅持著,堅持站著等待著老是醒來,等待老師醒過來給他們講解問題。當程頤老師睡醒的時候,發(fā)現(xiàn)門外站著兩個“雪人”。
擴展資料:
1、《弟子規(guī)》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其內(nèi)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
2、2014年9月6日,海南省首開傳統(tǒng)文化改造犯人的先河,服刑人員每日誦讀和領悟《弟子規(guī)》、《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學一句,做一句”,潛移默化學會為人。中國司法部肯定海南經(jīng)驗,將海南司法廳編著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教材》納入服刑人員教育統(tǒng)編教材全國發(fā)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弟子規(guī)
百度百科-程門立雪
百度百科-臥冰求鯉
晏嬰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國,但長相很普通。
一次,齊王派他出使楚國,楚王聽說晏嬰來了,想羞辱他,于是就在城墻下開了一個又低又小的門。晏嬰知道這是楚國人故意羞辱他,就說:“我是前來訪問的,這是狗洞,不是國門,如果我訪問的是狗國,我就從這個門進去?!?/p>
楚國人一聽,馬上打開城門讓晏嬰進去了。晏嬰見到楚王,楚王故意問他:“齊國沒有人了嗎?怎么派你來了。”
晏嬰回答說:“我國派人出訪有一個規(guī)矩,上等國家派上等的人物,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國來了?!背趼牶螅X得晏嬰很了不起,對他肅然起敬,并馬上向他致歉。
齊桓公的教訓[不親仁無限害]齊桓公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但晚年開始生活腐化,寵信壞人。他寵信易牙、豎刁和開方三人。
易牙為了讓齊桓公嘗到人肉的味道,不惜把自己的兒子殺掉;而豎刁為了新近桓公,主動閹割自己成為宦官;開方為了討好桓公,15年不回家看父母。管仲對他們很反感,多次對桓公說:“像他們這樣殺死自己的兒子、自己閹割自己,背棄自己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p>
齊桓公卻聽不進去。后來,齊桓公病了,他們原形畢露,對病重的桓公不理不睬,最終桓公被餓死了。
紙上談兵[但學文不力行]趙括是戰(zhàn)國時期大將趙奢的兒子,從小熟讀兵法,講起戰(zhàn)術來十分在行,趙奢卻不以為然。這一年,秦國攻打趙國,趙國派大將軍廉頗前去抵擋。
廉頗很有經(jīng)驗,他根據(jù)敵強我弱的形勢,采取堅守不出,保存實力的策略,有效地阻止了秦國的進攻。秦國見廉頗難付,就采用了反間計,派人散布流言,挑撥趙王和廉頗的關系。
趙王中計,派只會空談兵法的趙括代替了廉頗。趙括沒有分析敵情,輕率地改變了老將廉頗的戰(zhàn)略,在泰軍的引誘下出兵迎戰(zhàn),結(jié)果使40萬大軍全軍覆沒。
嚙指痛心周朝的曾參夫子,表字叫子輿。他的奉養(yǎng)爺娘,和別人不同,最能夠養(yǎng)他父親母親的志向。
每逢吃飯的時候,必定有酒有肉。將要收去的時候,一定問過他父親,這個余下來的酒肉,送給哪個。
他的父親生平喜歡吃那羊棗子,后來他的父親死了,曾參就終身不吃羊棗子了。有一次,他在山里砍柴,不料家里忽然有客人來了。
他的母親因為曾參不在家里,又沒有錢可以備辦供客的東西,不知所措,就用牙齒咬破自己的指頭。當時曾參在山里砍柴,忽然心頭像小鹿撞的痛了一陣,就慌慌忙忙背了柴回到家里來。
(母子同心,無時不刻將親人的安危放在心里)。曾參在孔子門下受學,孔子傳了他一部《孝經(jīng)》,內(nèi)容共總有十八章。
戲彩娛親[親所好力為具]拾椹異器[親所好力為具]蔡順喪父,世亂歲荒。奉母,赤黑分筐漢朝有個蔡順,從小就沒有了父親,他服事母親非常孝順。
那時候正逢著王莽的變亂,年歲又荒。沒有飯吃了,他就拾了桑樹上結(jié)的果子,去供奉母親。
用一個器皿裝著黑的桑子,又用另一個器皿裝紅的桑子。赤眉賊見了很奇怪,就問他這是什么緣故。
蔡順說,黑的奉養(yǎng)母親,紅的自己吃。赤眉賊聽了,也很可憐他的孝順,就送他牛蹄和白米。
陸績懷橘六歲,作客歸來。母性所愛,懷橘三枚。
在我國東漢時,有一位年紀才六歲的小孩,名字叫陸績。有一次,在九江遇見當時的守袁術,袁太守認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請陸績吃。
陸績就多拿兩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告辭回家的時候,橘子突然掉出來。袁太守以為是陸績貪心,就問他原因。
陸績回答說:。
弟子規(guī)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易解】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妹,做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故事】“融四歲,能讓梨?!闭f的是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父親叫孔融他們七兄弟從最小的小弟開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個最大的,而孔融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給哥哥們吧?!备赣H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易解】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沖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故事】重 義 輕 財
卜式是西漢時期著名的賢士,他對自己的弟弟很好,照顧得很周到。父母去世后,兄弟倆分家,卜式把家中的財產(chǎn)都讓給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頭羊,后來繁殖到上千頭,他買了房屋,置辦了土地。而這時弟弟因經(jīng)營不善而破產(chǎn),卜式于是把自己的財產(chǎn)分了一半給弟弟。卜式不僅不貪圖財物,而且為了照顧弟弟,還把自己的財產(chǎn)讓給弟弟,這一行為感動了當時的人,大家都說他是個重親情、不愛財?shù)木印?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易解】路上遇見長輩,應向前問好,長輩沒有事時,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故事】懂 禮 的 子 路
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學識淵博,并以懂禮貌著稱。有一天,孔子走過庭院,要到門外去,恰好子路在庭院里讀書,子路看到老師,立刻放下手中的書,對老師行禮。那時的“禮”是要鞠躬的,孔子并沒有看到他,只是看到了庭院里的櫻花而停下腳步,子路就躬身站著,一直等到孔子看到他,那時他的身體已經(jīng)酸麻得失去了知覺??鬃臃Q贊他說:“子路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學生啊!”
我們現(xiàn)在雖然不能做到像子路一樣恭敬有禮,但生活中有些細節(jié)也應該注意,比如:我們放學回家,一定要同父母坐下來,給父母泡杯茶,坐10分鐘后,會感到心情很愉快,也許父母這時就會有感受要同你溝通,話就可以慢慢流露出來。假如坐10分、20分鐘父母無話,我們要跟父母交待一下,如果沒事,就告訴父母我要回房間去了,這叫“長無言,退恭立”。現(xiàn)在的孩子很卑慢,對長者的話聽不進去,更不會恭敬地向長者請教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無形當中給自己的德行造成了很大損失??鬃诱f過:“不學禮,無以立”,禮儀是一個人立足社會、成就事業(yè)、獲得美好人生的基礎。在21世紀的今天,禮儀已成為一個文明發(fā)達國家發(fā)展或民族進步、進程的衡量及體現(xiàn)。今天我們要做社會的文明人,必須學習和講究禮儀。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馀
【易解】古禮:不論騎馬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均應下馬或下車問候,并等到長者離去稍遠,約百步之后,才可以離開(敬老尊賢)。
【故事】粗 心 的 司 機
劉老師有一天看到一位老者的腳受了傷,就問他:“你的腳為什么受傷?”他說:“搭朋友的車子,腳還沒有放進車內(nèi),這個司機朋友在前面沒有看到我的腳還在外面,就用力關車門,結(jié)果腳受傷了。”這位長者的腳三個月才好??梢娢覀冊谶@一方面要特別的謹慎小心,如果老者乘坐交通工具時,我們要特別謹慎,保護他們的安全。送長輩離開,我們也要記得不是只有送出門就好了,而是要保證長者安全地離開,這是我們每一個做晚輩應盡的責任。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