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蘇州園林的歷史故事如下:1、建于元代的古典名園獅子林有個景點叫立雪堂,蘊含的典故是大家熟知的程門立雪。
“北宋兄弟二程”之一的程頤是著名的理學家和思想家,二十四歲便在開封收徒講學。一次,他的學生楊時和游酢去河南程府拜訪并求教老師。
時正隆冬,只見程頤老師正在廳堂內(nèi)閉目養(yǎng)神,其實是佯睡觀察。兩位弟子見此情形,悄然退出,在院中靜候。
不期,天始降雪,兩人冒雪靜待,等了好長時間,程頤才睜開雙眼,只見大雪已埋沒學生的腳背。典故提倡和渲染的是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思想。
2、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中部水池東側(cè)有座建筑名為曲溪樓,在罕見的八角門洞上,鐫有“曲溪”兩字,為文徵明所書。曲溪源于曲水流觴的典故。
東晉永和九年,書圣王羲之偕親朋好友共42人,在浙江紹興蘭亭(蘭溪畔的亭子)做“曲水流觴”的游戲,其中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一篇,十一人交白卷,各罰酒三觥。王羲之將這些詩集結(jié)一起,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計28行、324個字,即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文中,王羲之既描繪了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又抒發(fā)了與朋友相聚的歡快心情,而書法更是遒勁舒展、變化無窮,二十多個“之”字,無一雷同。3、怡園有個景點叫拜石軒,是著名典故米芾拜石的寫照。
北宋書法家、畫家米芾愛石竟至如癡如癲的地步。他任無為州監(jiān)軍,忽見衙署院內(nèi)有一奇特之石,驚叫失聲:此足以當吾拜。
便立即換了官服,手握笏板,整冠而拜,并尊稱此石為石丈。4、獅子林西部靠墻的山巔有座建筑名為問梅閣。
就字面而言,源自唐代王維詩句: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但就內(nèi)容而言,恐怕與佛教典故有關(guān)。一次,僧號為“梅”的佛徒問其師父馬祖,何為佛?馬祖說:即心即佛。
意思就是佛不遠人,即心而證,佛是自性,莫向身外求。最通俗的解釋就是:你的自心就是佛。
徒弟陡然大悟,便去別處佛寺為主持,并一直銘記“即心即佛”四個字,不懈鉆研佛學,佛理越來越淵博。馬祖派人打聽“梅”事,聞此,連聲說:梅子熟了,梅子熟了。
5、網(wǎng)師園“藻耀高翔”磚雕門樓被譽為江南第一門樓,在其東側(cè)的兜肚上刻有“文王訪賢”的立體戲文圖。當然與著名的周文王訪賢的典故有關(guān)。
周文王為結(jié)束商紂王作惡多端的罪孽,求賢若渴,親臨渭水畔,單膝而跪,請求端坐眼前的姜太公出山助政,旁邊文武大臣林立,場面甚為隆重。6、拙政園中部有處景點為小滄浪,其反映的典故是屈原與漁父的對歌。
當年屈原被楚懷王放逐后,漁父問他為何得罪楚懷王。屈原說:世人皆濁吾獨清,世人皆醉吾獨醒,是以見放。
于是,漁父為安慰屈原,放聲唱出歌謠: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意思是,如果當朝英明惜才,你就洗凈帽纓去為他治國;相反,如果其昏庸無道,你就隱居起來,以濯足自娛自樂。
7、獅子林假山群之西的水池邊,有一峰湖石,形似袈裟披身的僧人,浮水而行,這就是佛教初祖的化身達摩,表達的就是禪宗著名典故——一葦渡江。老祖在與梁武帝一番對話后,少時,后者似有所悟,達摩卻已飄然離去。
后悔之下,梁武帝忙派人火速而追。及至江邊,見無舟無船,追兵以為大功告成,料想老僧無法過江。
不期,只見達摩“嗖”地拔起一根蘆葦,投之入江,立即化為一只小船,達摩從容乘舟而去。擴展資料 發(fā)展歷史 蘇州地處水鄉(xiāng),湖溝塘堰星羅棋布,極利因水就勢造園,附近又盛產(chǎn)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可謂得天獨厚;蘇州地區(qū)歷代百業(yè)興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條件追求高質(zhì)量的居住環(huán)境;加之蘇州民風歷來崇尚藝術(shù),追求完美,千古傳承,長盛不衰,無論是鄉(xiāng)野民居,還是官衙賈第,其設(shè)計建造皆一絲不茍,獨運匠心。
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進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發(fā)展。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于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當時號稱“吳中第一”。
以后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至明代建園之風尤盛,清末時城內(nèi)外有園林170多處,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qū)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nèi)外 。
在16~18世紀的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余處,保存尚好的有數(shù)十處,并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明清時期,蘇州封建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達到鼎盛階段,造園藝術(shù)也趨于成熟,出現(xiàn)了一批園林藝術(shù)家,使造園活動達到高潮。
最盛時期,蘇州的私家園林和庭院達到280余處。1997年12月4日,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準了以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環(huán)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2000年11月30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第24屆會議批準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增補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03年,蘇州古典園林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創(chuàng)建文明行業(yè)工作先進單位。
2017年5月30日,“世界遺產(chǎn)——蘇州古典園林”旅游文化推介會30日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處舉行,通過旅游宣傳片、圖片展、VR(虛擬現(xiàn)實技術(shù))體驗等多種形式向。
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人間天堂,園林之城"的美譽。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 蘇州古典園林"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 1985年,蘇州園林即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作為舉世矚目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吳文化底韻。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當?shù)夭孔遄蕴枴肮磪恰?,蘇州稱“吳”。公元前514 年吳王闔閭建都于此,其規(guī)模位置迄今未變,為世界少有。
既有湖光山色、煙波浩淼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的詩韻——素有“江南魚米之鄉(xiāng)”之稱的蘇州富饒美麗,是中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蘇州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觀獨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勝地。聞名遐邇的蘇州園林采用縮景的手法,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shù)效果,為蘇州贏得“園林之城”的美譽。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于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qū),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nèi)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余處,現(xiàn)在保存尚好的有數(shù)十處,并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和環(huán)秀山莊,產(chǎn)生于蘇州私家園林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深遠、構(gòu)筑精致、藝術(shù)高雅、文化內(nèi)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范和代表。蘇州以園林見長讓人感嘆園藝的巧奪天工.以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環(huán)秀山莊為代表的古典園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名錄”。 2000年增補滄浪亭
獅子林,耦園,藝圃,退思園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shù)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
蘇州園林傳說—獅子林 清乾隆年間,蘇州獅子林附近,出了個狀元叫黃熙,黃熙從小喜歡到獅子林里玩。
那時,獅子林是獅林禪寺的后花園,寺內(nèi)主持見黃熙聰明伶俐,也很喜歡他。便和黃熙開玩笑:“你不是很喜歡這座花園嗎?那你要好好讀書,將來中了狀元,我就把這座花園送給你?!?/p>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后來黃熙果然考中了狀元,只是尚未派到官職。
這時候,老和尚送花園的事,當然也不提起了。不過,黃熙心里一直記著這件事。
這在這前后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了蘇州,聽說城北有座出名的獅林禪寺。寺里的假山堆得曲曲彎彎,,很是出奇,便叫地方官陪著到獅林禪寺游玩。
主持聽說皇上要駕到,一時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接駕。老主持急中生智,想起隔壁黃熙。
黃熙書讀得多,方才好,又見過世面,讓他過來接待龍駕,準不會出差錯。 主意已定,老主持叫小和尚請黃熙過來。
黃熙到了寺里,老和尚說盡好話,把接駕的事托付給他,黃熙滿口應承下來。 不一會兒,只聽得鳴鑼開道,乾隆皇帝駕到。
黃熙和主持帶著那班小和尚,都俯首貼地跪在山門接駕。 乾隆一下轎,黃熙就山呼萬歲,趕上去恭恭敬敬地帶路。
穿過彎彎曲曲的幾處殿宇走廊,把乾隆引進了后花園。 乾隆見園中的作壁上觀山,重重疊疊,峰回路轉(zhuǎn),十分奇妙。
獅子,又名狻猊,據(jù)說是佛國之獸。這里的假山,堆得有的像大獅子,有的像小獅子;有的像公獅,有的像母獅;有的像獅子滾繡球,有的像雙獅在嬉鬧,真是千變?nèi)f化。
這假山還有許多好聽的名字,比如:含暉、吐月、春玉、昂霄……最高的一層假山叫獅子峰。 黃熙對獅子林特別熟悉,向皇帝介紹起來,倒也十分生動。
乾隆越聽越高興,連連點頭,還興致勃勃鉆進了假山。這假山設(shè)計得也巧妙,鉆到里面就像走進深山,半天也繞不出來。
好比諸葛亮擺下的八卦圖,奧妙無窮。 園里的樹木疏疏密密,連枝交柯,也非常秀麗;一池清水,游魚歷歷可數(shù)。
所見景致無處不精,無處 不秀。乾隆越看越有趣。
穿過假山,在一個亭子里坐下來,便問亭子叫什么名字。 黃熙知道機會來了,連忙回稟道:“這個亭子尚未取名,請圣上為它起個名字吧?!?/p>
乾隆是喜歡到處題名留字的人,黃熙的話正中下懷。不覺得心里一熱,手頭發(fā)癢,叫手下人取來了文房四寶。
他想了好久,收腸刮肚的也騅下筆,一著急,就胡亂寫下三個字:“真有趣”。 黃熙在一旁看著,見圣上題出這樣粗俗、不倫不類的字句,將來掛了出去,不是要被人笑話嗎?他靈機一動,上前奏道:“臣見圣上御題,筆筆鐵劃銀鉤,字字龍飛鳳舞,其中這個‘有’字更是百媚千態(tài),臥冒味該死,望乞圣上將個‘有’字賜給小臣吧”。
皇上題了“真有趣”三字,自己想想也有點俗氣,正想改一改,聽黃熙一說,省了這個“有”字,剩下“真趣”,倒也來得風雅,就點頭應允。并在“有”字旁題了一行小字:“御賜黃熙有”,當場就裁了下來,賞給黃熙,把“真趣”兩字留下來做了那座亭子的匾額。
從此,那座亭子就叫做“真趣亭”了。 黃狀元得到這個御書的“有”字,心中暗自高興。
乾隆走后,他就把這個“有”字貼在園門上。馬上叫家人搬找籠,把家具都搬到園里來。
獅林禪寺的主持和尚一看十分奇怪,攔住黃熙問道:“你怎么把家私搬到園子里來啦?”黃熙兩眼一瞪:“‘御賜黃熙有’這幾個大字你還沒看見嗎?可是有意要違抗圣命?” 主持一看,全明白了,中了黃熙的奸計。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從這兒以后,這個花園就同獅林禪寺分了家,就黃家的私家花園了。
沒有神話故事。
蘇州園林又稱“蘇州古典園林”,世界文化遺產(chǎn),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素有“園林之城”,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nèi)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代表。
蘇州園林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現(xiàn)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園林有19處,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怡園等園林。
蘇州園林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shù)手法,蘊含濃厚的漢族傳統(tǒng)思想和文化內(nèi)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shù)典范。
留園在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園始建于明代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為太仆寺少卿徐泰時的私家園林,時人稱東園,其時東園“宏麗軒舉,前樓后廳,皆可醉客”。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疊山大師周時臣所堆之石屏,玲瓏峭削“如一幅山水橫披畫”。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黃石疊石,似為當年遺物。
泰時去世后,“東園”漸廢,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園為吳縣東山劉恕所得,在“東園”故址改建,經(jīng)修建于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園內(nèi)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莊”,
俗稱“劉園”劉恕喜好法書名畫,他將自己撰寫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園中廊壁。后代園主多承襲此風,逐漸形成今日留園多“書條石”的特色。劉恕愛石,治園時,他搜尋了十二名峰移入園內(nèi),并撰文多篇,記尋石經(jīng)過,抒仰石之情。嘉慶七年(1802),著名畫家王學浩繪《寒碧莊十二峰圖》。
咸豐十年(1860),蘇州閶門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毀圮殆盡,惟寒碧莊幸存下來。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園為常州盛康(旭人)購得,繕修加筑,于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時園內(nèi)“嘉樹榮而佳卉茁,奇石顯而清流通,涼臺燠館,風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邐相屬”(俞樾作《留園記》)。比昔盛時更增雄麗,因前園主姓劉而俗稱劉園,盛康乃仿隨園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園。盛康歿后,園歸其子盛宣懷,在他的經(jīng)營下,留園聲名愈振,成為吳中著名園林,俞樾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
30年代以后,留園漸見荒蕪。1953年蘇州市人民政府決定修復留園,并廷請了一批學識淵博的園林專家和技藝高超的古建工人。經(jīng)過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園重現(xiàn)光彩。90年代安,又修復了盛家祠堂和部分住宅,使原來宅、園相連的風貌進一步趨向完整。
留園為我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占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筑藝術(shù)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云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
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月,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經(jīng)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留園與拙政園、網(wǎng)師園、環(huán)秀山莊共同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10年4月留園榮膺國家“5A”等級旅游景區(qū)稱號。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于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當時號稱“吳中第一”。
以后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至明代建園之風尤盛,清末時城內(nèi)外有園林170多處,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qū)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nèi)外。
在16~18世紀的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余處,保存尚好的有數(shù)十處,并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明清時期,蘇州封建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達到鼎盛階段,造園藝術(shù)也趨于成熟,出現(xiàn)了一批園林藝術(shù)家,使造園活動達到高潮。
最盛時期,蘇州的私家園林和庭院達到280余處。蘇州地處水鄉(xiāng),湖溝塘堰星羅棋布,極利因水就勢造園,附近又盛產(chǎn)太湖石,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可謂得天獨厚;蘇州地區(qū)歷代百業(yè)興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條件追求高質(zhì)量的居住環(huán)境;加之蘇州民風歷來崇尚藝術(shù),追求完美,千古傳承,長盛不衰,無論是鄉(xiāng)野民居,還是官衙賈第,其設(shè)計建造皆一絲不茍,獨運匠心。
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進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發(fā)展。擴展資料:中國的造園藝術(shù)與中國的文學和繪畫藝術(shù)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特別受到唐宋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是文人寫意山水模擬的典范。
中國園林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內(nèi)的兩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帶,后者則以蘇州為代表。由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兩者在規(guī)模、布局、體量、風格、色彩等方面有明顯差別,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古典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寫意見長。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藝術(shù)的和諧統(tǒng)一,因而發(fā)展到晚期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chuàng)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內(nèi)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蘇州的造園家運用獨特的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里,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額、楹聯(lián)、書畫、雕刻、碑石、家具陳設(shè)和各式擺件等來反映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shù)境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蘇州園林。
我來介紹一下蘇州留園和拙政園的歷史傳說:留園位于蘇州市閶門外,蘇州四大古名園(滄浪亭、拙政園、獅子林和留園)之一。
明朝中期(約公元1460年)開始建筑,最初屬當時官僚徐時泰所有。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在明徐時泰東園舊址上筑寒碧山莊,因園主姓劉,又稱“劉園”。
清光緒初年(公元1880年),留園歸大官僚盛旭人所有。他以為留園雖在蘇州城外,但未受歷次兵燹之禍,園中建筑花木幸運地“留”下來了;再說“留”與“劉”同音,故稱為“留園”。
拙政園既是蘇州四大名園(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之一,也是全國四大名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和留園)之一。拙政園坐落在江蘇省蘇州市婁門內(nèi),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時為大宏寺。
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1521年),御史王獻臣不滿權(quán)貴弄權(quán),辭職回鄉(xiāng),買下寺產(chǎn),改建成此園。王獻臣以晉代潘岳自比。
潘岳的《閑居賦》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庶浮云之志,筑室種樹,逍遙自得,池沼足以漁釣,春稅足以代耕,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酩,以立矣伏臘之費,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蓖醌I臣取其中“拙政”二字為園名,借以發(fā)泄胸中之郁憤。
他在《拙政園圖詠跋》中曾說:“余自筮仕抵今,余四十年,同時之人或起家至八坐,登三事,而吾僅以一郡倅老退林下,其為政殆有拙于岳者,園所以識也?!鄙昝髁恕白菊@”名稱的寓意。
王獻臣死后,其子在賭博中,一夜之間便將拙政園輸?shù)袅恕:髞?,拙政園曾幾易其主。
清乾隆時(公元1744年),拙政園為蔣誦先所有,并大加修葺,改名為“復園”。1860年-1864年,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攻入蘇州,拙政園曾為忠王府建筑的范圍。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撥專款修復了拙政園,1952年對外開放。
蘇州古典園林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現(xiàn)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有19處,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怡園等園林。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于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當時號稱“吳中第一”。以后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至明代建園之風尤盛,清末時城內(nèi)外有園林170多處,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
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qū)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nèi)外。在16~18世紀的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余處,保存尚好的有數(shù)十處,并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明清時期,蘇州封建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達到鼎盛階段,造園藝術(shù)也趨于成熟,出現(xiàn)了一批園林藝術(shù)家,使造園活動達到高潮。最盛時期,蘇州的私家園林和庭院達到280余處。
1997年12月4日,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準了以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環(huán)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擴展資料:
蘇州的造園家運用獨特的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里,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額、楹聯(lián)、書畫、雕刻、碑石、家具陳設(shè)和各式擺件等來反映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shù)境地。
歷代園林各具自然的、歷史的、文化的、藝術(shù)的特色。從宋代起經(jīng)元、明、清的千余年來,蘇州作為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著許多獨樹一幟的私家園林。所有這些古典園林,其建筑布局、結(jié)構(gòu)、造型及風格,都巧妙地運用了對比、襯托、對景、借景遺跡尺度變換、層次配合和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等種種造園藝術(shù)技巧和手法。
將亭、臺、樓、閣、泉、石、花、木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創(chuàng)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的居住環(huán)境。構(gòu)成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總體特色?,F(xiàn)存名園十余處,聞名遐爾的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怡園等。
蘇州古典園林占地面積小,采用變換無窮、不拘一格的藝術(shù)手法,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臺樓閣、池塘小橋,使蘇州古典園林以景取勝,景因園異,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shù)效果。拙政園享有“江南名園精華”的盛譽。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蘇州園林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