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
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保ㄟ@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2.晏殊信譽的樹立: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
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实壅僖娏怂?,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fā)現(xiàn)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
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p>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3.烽火戲諸候的的故事: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
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4.《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
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5.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郭汲在并州任職時,一次下去考察,途經美稷縣,當?shù)氐暮⒆觽兟動嵑?,自發(fā)地聚集到一起夾道歡迎他。
郭汲不知情,就問:“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們回答說:“聽說您要來,我們特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一一答謝。在美稷縣辦完事后,孩子們又聞訊趕來送郭汲,并問他什么時候返回。
郭汲立即讓隨從計算返程的日期,告訴了他們。由于事情辦得十分順利,返回美稷縣的日子比預期早了一天,但為了不失信于孩子們,郭汲下令在縣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6.曾參殺豬示誠信: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
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yǎng)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
曾參的妻子不愿帶兒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里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眱鹤勇犃耍浅8吲d,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
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后,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里的一頭豬殺了。
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后,氣憤地對丈夫說:“我是哄兒子說著玩的,你怎么就真把豬殺了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學。你現(xiàn)在哄騙他,等于是在潛移默化地教他學會欺騙。
再說,你現(xiàn)在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還怎么教育孩子?” 7.卓公行千里如期:卓恕,字公行,浙江上虞人。他為人篤實講信義,答應辦的事就立即去辦;與人約會,縱然遇到暴風疾雨、雷電冰雪,也都沒有不如期到達的。
有一次,卓公行從建業(yè)回會稽(今浙江紹興)探家,去向太傅諸葛恪告辭,諸葛恪問道:“你什么時候返回呢?”卓公行回答說:“某日當再來親自拜見?!钡搅四翘欤T葛恪想做東宴請一些賓客,不停地飲酒品菜,以便等候卓公行。
當時,赴宴的賓客都以為,從會稽到建業(yè)相去千余里,路途之上又很難說不會遇到風波之險,怎么一定能如期到達呢。
1.曾子殺豬 是講古時一個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騙孩子說在媽媽集市回來后殺豬給兒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將豬殺了。
故事告訴我們?yōu)槿艘\信,答應的事一定要做到。 2.郭汲守信: 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
他一貫注重恩德,在當時聲譽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職時,一次下去考察,途經美稷縣,當?shù)氐暮⒆觽兟動嵑?,自發(fā)地聚集到一起夾道歡迎他。
郭汲不知情,就問:“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們回答說:“聽說您要來,我們特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一一答謝。在美稷縣辦完事后,孩子們又聞訊趕來送郭汲,并問他什么時候返回。
郭汲立即讓隨從計算返程的日期,告訴了他們。 由于事情辦得十分順利,返回美稷縣的日子比預期早了一天,但為了不失信于孩子們,郭汲下令在縣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3.尾生抱柱,又稱柱下期信: 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與一女子相愛,情深意切。
一日,兩人相約在某橋下相會。后來,恰遇泛潮,江水上漲,那女子還沒有到來。
尾生卻始終堅守諾言,死守在橋下,抱著橋柱不放,最后被江水淹沒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為守信的代詞。
1、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
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2、立木為信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zhàn)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
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
3、食言而肥春秋時,魯國大夫孟武伯,說話一貫無信,魯哀公對他很不滿。有一次,魯哀公在五梧舉行宴會,孟武伯照例參加,有個名叫郭重的大臣也在座。
這郭重長得很肥胖,平時頗受哀公寵愛,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譏辱。這次孟武伯借著向哀公敬酒的機會,又向郭重道:“你吃了什么東西這樣肥胖啊?”魯哀公聽了,很覺厭惡,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無肥乎!”這句話分明是反過來諷刺孟武伯慣于說話不算數(shù),而且在宴會上當著群臣之面,出于國君之口,孟武伯頓時面紅耳赤,感到萬分難堪。
4、齊襄公言而無信春秋時,齊襄公派大將連稱、管至父去守衛(wèi)葵丘。連稱問齊襄公:“我們何時能回來?”當時正是西瓜上市季節(jié),齊莊公一邊吃瓜一邊說:“明年吃瓜時派人替換你們?!?/p>
一年之后,齊襄公卻忘了約定。管至父只好送回一瓜,并提出按時替換的要求。
齊襄公十分振怒,平靜下來之后,對送瓜的人說:“他們要想回來,在等一次瓜熟吧?!边B稱、管至父見齊襄公言而無信,又氣又恨。
后來,他們二人參加叛亂,殺死齊襄公。齊襄公言而無信,最終落得被人推翻,死于非命的下場。
告訴我們人是要講信用的,既然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兌現(xiàn)承諾。言而無信,必然失信。
5、曾子殺豬一個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畢,換上一身干凈整潔的藍布新衣,準備去集市買一些東西。她出了家門沒走多遠,兒子就哭喊著從身后攆了上來,吵著鬧著要跟著去。
孩子不大,集市離家又遠,帶著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回去在家等著,我買了東西一會兒就回來。
你不是愛吃醬汁燒的蹄子、豬腸燉的湯嗎?我回來以后殺了豬就給你做。”這話倒也靈驗。
她兒子一聽,立即安靜下來,乖乖地望著媽媽一個人遠去。曾子的妻子從集市回來時,還沒跨進家門就聽見院子里捉豬的聲音。
她進門一看,原來是曾子正準備殺豬給兒子做好吃的東西。她急忙上前攔住丈夫,說道:“家里只養(yǎng)了這幾頭豬,都是逢年過節(jié)時才殺的。
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話當真呢?”曾子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經常從父母那里學習知識,聽取教誨。
如果我們現(xiàn)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騙別人。雖然做母親的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后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媽媽的話。
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痹拥钠拮佑X得丈夫的話很有道理,于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去毛、剔骨切肉。
沒過多久,曾子的妻子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周幽王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立木為信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齊襄公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食言而肥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曾子殺豬。
原發(fā)布者:三一作文
三一文庫()〔關于誠信的成語及其故事〕▲徒木立信商鞅立木建信法的條令已經完備,還沒有公布,商鞅擔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國都集市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招募能把它遷移到北門的人給他十金。民眾認為奇怪,沒有一個敢去搬的,商鞅又說:“能搬的人給他五十金?!?。有一個人搬遷了那根木頭,商鞅就給了他五十金。商鞅用這個來表明自己不欺騙民眾,終于公布了法令。▲退避三舍晉文公即位以后,整頓內政,發(fā)展生產,把晉國治理得漸漸強盛起來。他便向中原擴大自己的勢力,爭奪霸主地位。這時,齊國國勢已大不如以前,南方的楚國乘機把中原黃河以南的地方都變成了自己的地盤,大有替代齊桓公成為霸主之勢。這樣,晉楚兩國之間發(fā)生了利害沖突。公元前632年,晉文公采納了中軍元帥先軫的計謀,離間了楚國與齊、秦的關系后,又離間了曹、衛(wèi)與楚的關系。楚成王被激怒,立即令成得臣率軍北上,征伐晉國。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立刻命令將士們退避三舍。將士們大惑不解,他們認為,晉軍的統(tǒng)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道理。晉臣狐偃解釋說:“楚王曾經有恩與國王,他這樣做,是為了實現(xiàn)他當年的諾言,國王曾在楚王面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zhàn),晉國情愿退避三舍。如果今天國王言而無信,我們就理屈了?!睍x軍一口氣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才停下來,布置好了陣勢。楚國有些將軍見晉軍后撤,想停止進攻??墒浅傻贸紖s不答應,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晉
曾子殺豬是講古時有一個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騙孩子說在媽媽集市回來后殺豬給兒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將豬殺了。
故事告訴我們?yōu)槿艘\信,答應的事一定要做到。尾生抱柱,又稱柱下期信: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與一女子相愛,情深意切。
一日,兩人相約在某橋下相會。后來,恰遇泛潮,江水上漲,那女子還沒有到來。
尾生卻始終堅守諾言,死守在橋下,抱著橋柱不放,最后被江水淹沒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為守信的代詞。
商鞅立信商鞅在變法前,派人在離南門不遠的地方放了一根木頭,向百姓宣布:“能把木頭移往南門者,賞五十金?!比巳褐谐鰜硪粋€漢子,扛起木頭就走,很快就到了南門。
商鞅當場就賞了他五十金子。消息傳出,百姓們無不信服。
共2條回答課文你來說福州莫等待貿易有限公司企劃總監(jiān)2019-11-10【一諾千金】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
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立木為信】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
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驹託㈠椤坑幸淮危鴧⒌钠拮右郊猩限k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
曾參的妻子不愿帶兒子去,便對他說回來就殺豬給他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
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后,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里的一頭豬殺了。
【尾生抱柱】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揪又s/童叟無欺】孔子東游的時候與一個叫項橐的小兒比試,各出一題,互為應對,勝者為師。
孔子輸后,果真拜項橐為師。這就是君子之約和童叟無欺的典故。
關于誠信的名人名言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艾琳·卡瑟 ●民無信不立。 ——孔子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西塞羅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大仲馬 ●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德萊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都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 ●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時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寧愿以誠摯獲得一百名敵人的攻擊,也不愿以偽善獲得十個朋友的贊揚。
——裴多菲 ●誠實的人從來討厭虛偽的人,而虛偽的人卻常常以誠實的面目出現(xiàn)。 ——斯賓諾莎 ●沒有誠信,何來尊嚴? ——西塞羅 ●失信就是失敗。
——左拉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無信不立 ————孔子 沒有誠實哪來尊嚴 ————西塞羅 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敗 ————左拉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 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生命不再搖擺不定,天平立即穩(wěn)穩(wěn)地傾向一端。 誠信是一輪朗耀的明月,惟有與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淀出對待生命的真正態(tài)度。
誠信是一道山巔的流水,能夠洗盡浮華,洗盡躁動,洗盡虛假,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大仲馬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 ————莎士比亞 人類最不道德訂戶,是不誠實與懦弱 ————高爾基 隱瞞真實,就是騙自己。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坦誠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諾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說話,一言為定。 我要求別人誠實,我自己就得誠實。
兩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 ————《淮南子·繆稱訓》 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
————喬叟 實話可能令人傷心,但勝過謊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羅素 金錢比起一分純潔的良心來,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莎士比亞 真誠與樸實是天才的寶貴品質。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裝飾對于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 盧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 盧梭 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鳩 一份誠信,一腔熱血,一片流云心事 一曲誠信,一闋高歌,一劍笑看風云 希望能幫上忙呢。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