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年。歷代均為滇西的政治軍事重鎮(zhèn)和納西漢藏等族經(jīng)濟文化交往的樞紐。元初,忽必烈南征進入麗江,曾在大研一帶駐軍整訓(xùn),至今仍留下許多遺跡。元初大研居民已有千余戶。明初大研建設(shè)和集市貿(mào)易初具規(guī)模,至明末已呈繁榮景象。大旅行家徐霞客記述大研“居廬駢集,榮坡帶谷”,“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梢姰敃r大研已是一座規(guī)模較大的高原集鎮(zhèn)。由于大研處于滇川康藏交通要沖,是歷史上茶馬古道的重鎮(zhèn)。自清初以來,商旅云集,各路馬幫往來不斷,大研古鎮(zhèn)成為重要的貿(mào)易中轉(zhuǎn)站。周邊客商匯集于此,交換各種土特產(chǎn)品及日用品,曾一度成為內(nèi)地通達印度的重要集鎮(zhèn)。因麗江世襲土司為木姓,木字若加框則成“困”字,木府便因忌諱而在大研鎮(zhèn)不設(shè)城墻。
如今的大研古樸、典雅、幽靜。納西風格的民居鱗次櫛比,清清的溪流穿城過巷,座座小橋如彩虹橫跨清溪,排排垂柳在微風中搖曳。數(shù)不清的小巷縱橫交錯,彎彎曲曲,晃若迷宮。大街小巷中店鋪林立,各式商品引著眾多的游客。
虎跳峽是金沙江中的一段峽谷。金沙江夾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穿峽而過,有7道瀑坎,18處險灘,水聲如龍吟虎嘯,此段峽谷即令人神往的虎跳峽?;⑻鴯{長約20公里,落差213米,江面與玉龍雪山高差3900米,峽谷最窄處僅30多米,一入峽中,天如縫,江如龍,浪飛濺,濤如雷,令人膽顫心驚。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是三姐妹,大姐怒江愛發(fā)怒,二姐瀾滄江愛著急,三妹金沙江沉穩(wěn)嫻靜。父母要把三姐妹嫁往西方,金沙江暗約兩個姐姐往南逃去。來到麗江石鼓鎮(zhèn),兩個姐姐執(zhí)意繼續(xù)南游,金沙江姑娘卻立志去太陽升起的東方,就告別姐姐,毅然轉(zhuǎn)身東去,于是形成了“長江第一灣”(圖:俯視長江第一灣)。父母派玉龍、哈巴兩兄弟追截出逃的三姐妹。兩兄弟來到麗江白沙,面對面坐著擋住去東方的路。兩人跑累了,約定輪流守候,誰放走姐妹就按家法問斬。輪到哈巴守候的時候,玉龍睡著了。金沙江姑娘見狀,就放輕腳步,唱起了優(yōu)美的催眠歌。她一連唱了十八支,哈巴聽著聽著也睡著了。金沙江姑娘乘機從他們的腳掌間溜了過去。玉龍醒來,見金沙江姑娘早跑到東方去了,而哈巴還在酣睡,只好按家法砍下哈巴的頭,隨即轉(zhuǎn)過背去痛哭。兩兄弟從此化成了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哈巴的頭變成一塊巨石落在江中,形成了虎跳峽,而金沙姑娘唱的十八支歌變成了虎跳峽的十八灘。
說起麗江古城獨特的風景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我也有幸去領(lǐng)略了一下。
今年五一節(ji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美麗的麗江,走進麗江彩石鋪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鎮(zhèn)北商業(yè)中心四方街,便見河渠流水宗宗,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門前架橋,或屋后有溪,街頭巷尾無數(shù)涓涓細流,穿墻繞戶蜿蜒而去。這股股清流都是來自北象山腳下的玉泉。
一條河流下面有一群在水里歡快地玩耍的小魚,那些魚可不是一般的小魚,那些小魚大部份是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我最喜歡的是從日本運來的那條魚,那條魚是紅白相間的,可愛極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些用木頭做的房屋里賣的小飾品,那些小飾品可愛極了,像什么項鏈、手機掛鏈、手鐲……都是羊、牛、馬的身體做出來的,雖然可愛,但是都是動物的身體做出來的,這也太殘忍了吧。
麗江的晚上是最美的時侯,繽紛的燈光照耀著麗江古城,別說那景色有多美。 朋友們,想知道更多關(guān)于麗江古城的故事,就來麗江古城吧。
麗江又名“麗水”,因萬里長江蜿蜒流過而得名,麗江有很多悠久的傳說,包括虎跳峽、玉龍雪山、老君山等等。
一、麗江虎跳峽的傳說
傳說那時候麗江統(tǒng)治者--木老爺富極一時,身邊有不少能人才子。其中有一個特能算命。一天,替木老爺算算,據(jù)說木老爺生時大富大貴,但是死后卻無棺材可用。木老爺大驚,從此在他所要經(jīng)過的任何地方,每隔十里地就放置一口棺材以和命運作抗爭。
一天,天氣極好,木老爺心情極佳,于是騎著自己的坐騎——一頭老虎,沿金沙江邊走去。江水洶涌澎湃,江岸風景如畫。人虎到了一個較狹窄地段,老虎縱身一躍,往江中間的一塊大石頭上跳去。
老虎著落了,人卻再也沒有和虎同時著落,而是早已掉入了滾滾江水中。時間早已流逝,木老爺和他的老虎已早已不知何處去,但是卻為后人留下了虎跳峽,虎跳石這些充滿想象的名字。
二、麗江玉龍雪山的“三多神”傳說
有個很能干的獵人,天天帶著獵犬上玉雪龍山打獵。有年二月初八恰好屬羊,她在雪山看見一塊怪異的雪石,那雪石很大,像魁梧的武將,但又非常輕,一只手便能把它托起。獵人十分驚奇,順便把它背下山來。
走到山麓,獵人放下雪石,抽袋煙又背,可是哪里背得動,好像生了根似的,任怎么使力也紋絲不動,人們以為是神的化身,便就地建祠供奉。
從此后,人們屢見一位穿白甲、戴白盔、執(zhí)白矛、跨白馬的神將顯圣:打仗時,他帶領(lǐng)兵馬助戰(zhàn);有火災(zāi),他從云霧里降雪滅火;瘟疫流行,他乘風驅(qū)散瘴氣;發(fā)生水患,他在夜間帶著白衣人來疏導(dǎo),于是把他尊為保護神“阿普三朵”,每年一次祭,求他佑護。
三多神也成為了納西族的最高保護神、戰(zhàn)神、天神,玉龍雪山的化身。
擴展資料
麗江除漢族外,還有納西、彝、傈僳、普米、白、藏等十多個世居少數(shù)民族。各兄弟民族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展現(xiàn)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寧蒗永寧摩梭母系大家庭是惟一存活世間的母系氏族活化石。
小涼山彝族同胞的節(jié)日火把,牽引著人們走進遠古神奇的傳說,感受崇拜火民族那一副火熱的心腸。蛙形“披星戴月”羊皮披肩,既象征著納西婦女晝夜辛勤勞作,又與納西族早期的圖騰崇拜有關(guān),在祖國56個民族中獨樹一幟。
永勝縣他留人浪漫的“青春棚”堪稱民族奇葩。玉龍縣黎明的傈僳族歌舞,熱情奔放,“上刀山、下火?!北硌萘钊梭@奇。寧蒗普米族喪葬中“給羊子”習俗,將生命尋根意識滲透進了古羌人后裔的文化肌體中。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為麗江之旅大大加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虎跳峽
參考資料來源:麗江市政府-麗江旅游五大奇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多神
參考資料來源:中紀委-【家規(guī)·文化地理】悠悠古城八百年
麗江古鎮(zhèn)叫大堰古鎮(zhèn) 傳說似乎是這樣 其實現(xiàn)實就是傳說。
.身處其竟,就感覺象傳說。 它的古老,.神秘就是傳說。
只是.1996年2月3日,麗江地區(qū)發(fā)生7.0級地震,造成嚴重破壞和損失。主震發(fā)生后又發(fā)生余震2529次,最大的一次為6級. 之后很快進行的重建. 現(xiàn)在的古城..其實就是新重建的。
民間.到?jīng)]什么特別的傳說 這個是導(dǎo)游給游客的介紹. 麗江古城又叫大堰鎮(zhèn),它由大研、白沙、束河三部分組成,大研古城是它們的集中代表,所以人們常常把它叫作大研古城或大研鎮(zhèn)。而且大研古城位于麗江盆地的中心,古城的西南角聳立著酷似書天巨筆的文筆鋒,麗江盆地則象一方碧玉做成的大硯臺,古時“研”和“硯”相通,所以古城叫大研。
說話間我們便到了古城,城口最引人注意的應(yīng)該是一雙水車吧,有人說它是子母水車,也有人說它是情人水車。過去古城里就有水車,今天在一些偏遠之地也在使用。
古城形成于南宋后期,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三萬人,1986年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麗江古城除了同蘇州古城一樣具有“小橋流水人家”的特色外,還在古城選址、街道和房屋布局、納西民居等方面別具一格。
元十三年,建麗江路,麗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麗江(金沙江古名) 灣而得名。1961年成立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所以麗江的傳說很大程度上是納西族的一些神話傳說。
金沙江的傳說在麗江地區(qū)民間傳說中,麗江金沙江是一位聰明善良、美麗動人、追求理想的姑娘。
麗江金沙江上游由北而南,到石鼓突轉(zhuǎn)東北向,到麗江奉科又折頭南下,復(fù)轉(zhuǎn)東去。對于這三折三曲,有一個傳說: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三姐妹結(jié)伴出游,半途發(fā)生爭執(zhí),大姐、二姐固執(zhí)地往南走了,麗江金沙江姑娘立志到太陽升起的東方尋找光明和愛情,到石鼓后,告別兩個姐姐,毅然轉(zhuǎn)身東去,這便是“長江第一灣”的由來。另一個傳說是:麗江金沙江姑娘隨玉龍老人去會東海王子, 老人走得快,先到麗江睡一覺,姑娘趕來,搔搔老人的腳底板,不想他不但不醒,反而把腳一伸伸到奉科,擋住了去路,她只得繞大彎子走,經(jīng)歷千辛萬苦,終于到了東海。在另外一些傳說中,如《金沙江姑娘的出世》中說,麗江姑娘的父親是天神雷公,母親是馬頭山姆,懷胎九千九百九十九年后出生,由月亮用金漿洗過,接著走向自己的前程。當她來到麗江納西族居住的地方“依古”,人們給她取名“依布”,從此她和麗江納西人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都t石巖》中,她是要去東邊的大海找媽媽的小姑娘,即將到麗江石鼓的時候,被兇惡的石巖擋住,她一次次地猛推,石巖不讓,水淹了麗江田園和村落,她不忍心, 又一口將洪水吸干。天帝見她如此善良,派大將把石巖射開,辟下一條道路,她才依依不舍而去。有的傳說還賦予她以美麗的愛情。如《金沙女神與石鼓青年》說,天神派三個女兒劈地引河,大姐引怒江,二姐引瀾滄江,引金沙江的三妹來到麗江石鼓,與一個英俊多情的小伙子相愛,流連良久,但為了完成引江使命,又辭別情人速速東去,過三千三百三十九年后才返回,欲與愛人相聚,可是小伙子已化為石人,她傷心地一步一回頭地返回麗江米麗達吉海,這段江流便形成了無數(shù)的曲曲彎彎。
一米陽光的故事
來源于麗江納西族的殉情文化。在以前,納西族的戀愛是自由的,但是婚姻卻不自由,是由父母決定的,所以導(dǎo)致結(jié)婚對象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意中人。但是,男女雙方卻無從選擇,唯一可以選擇的便是殉情。而且納西族信仰東巴教,在這個宗教里的經(jīng)典里描述了一個“玉龍第三國”,很美好的一個世界,就在玉龍雪山上,在那里,一切美好如天堂。所以,在以前,納西族男女如果不能在一起,就會相約到玉龍雪山上殉情。他們相信,殉情后可以到達玉龍第三國,在那里,可以和心愛的人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麗江古城,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年。
歷代均為滇西的政治軍事重鎮(zhèn)和納西漢藏等族經(jīng)濟文化交往的樞紐。元初,忽必烈南征進入麗江,曾在大研一帶駐軍整訓(xùn),至今仍留下許多遺跡。
元初大研居民已有千余戶。明初大研建設(shè)和集市貿(mào)易初具規(guī)模,至明末已呈繁榮景象。
大旅行家徐霞客記述大研“居廬駢集,榮坡帶谷”,“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梢姰敃r大研已是一座規(guī)模較大的高原集鎮(zhèn)。
由于大研處于滇川康藏交通要沖,是歷史上茶馬古道的重鎮(zhèn)。自清初以來,商旅云集,各路馬幫往來不斷,大研古鎮(zhèn)成為重要的貿(mào)易中轉(zhuǎn)站。
周邊客商匯集于此,交換各種土特產(chǎn)品及日用品,曾一度成為內(nèi)地通達印度的重要集鎮(zhèn)。因麗江世襲土司為木姓,木字若加框則成“困”字,木府便因忌諱而在大研鎮(zhèn)不設(shè)城墻。
如今的大研古樸、典雅、幽靜。納西風格的民居鱗次櫛比,清清的溪流穿城過巷,座座小橋如彩虹橫跨清溪,排排垂柳在微風中搖曳。
數(shù)不清的小巷縱橫交錯,彎彎曲曲,晃若迷宮。大街小巷中店鋪林立,各式商品引著眾多的游客。
虎跳峽是金沙江中的一段峽谷。金沙江夾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間穿峽而過,有7道瀑坎,18處險灘,水聲如龍吟虎嘯,此段峽谷即令人神往的虎跳峽。
虎跳峽長約20公里,落差213米,江面與玉龍雪山高差3900米,峽谷最窄處僅30多米,一入峽中,天如縫,江如龍,浪飛濺,濤如雷,令人膽顫心驚。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是三姐妹,大姐怒江愛發(fā)怒,二姐瀾滄江愛著急,三妹金沙江沉穩(wěn)嫻靜。父母要把三姐妹嫁往西方,金沙江暗約兩個姐姐往南逃去。
來到麗江石鼓鎮(zhèn),兩個姐姐執(zhí)意繼續(xù)南游,金沙江姑娘卻立志去太陽升起的東方,就告別姐姐,毅然轉(zhuǎn)身東去,于是形成了“長江第一灣”(圖:俯視長江第一灣)。父母派玉龍、哈巴兩兄弟追截出逃的三姐妹。
兩兄弟來到麗江白沙,面對面坐著擋住去東方的路。兩人跑累了,約定輪流守候,誰放走姐妹就按家法問斬。
輪到哈巴守候的時候,玉龍睡著了。金沙江姑娘見狀,就放輕腳步,唱起了優(yōu)美的催眠歌。
她一連唱了十八支,哈巴聽著聽著也睡著了。金沙江姑娘乘機從他們的腳掌間溜了過去。
玉龍醒來,見金沙江姑娘早跑到東方去了,而哈巴還在酣睡,只好按家法砍下哈巴的頭,隨即轉(zhuǎn)過背去痛哭。兩兄弟從此化成了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哈巴的頭變成一塊巨石落在江中,形成了虎跳峽,而金沙姑娘唱的十八支歌變成了虎跳峽的十八灘。
黑龍?zhí)秱髡f老君山龍?zhí)兜睦淆埻跤袛?shù)不清的金銀,僅有一個姑娘。公主該婚配時,老龍王想著招個姑爺入贅。
其他大小龍王一個個心懷甜蜜的希望,爭先恐后登門求婚,公主一個也看不上,把他們都打發(fā)走了。老龍王對姑娘說:“囡呀,花開有季節(jié),結(jié)果也有節(jié)令,過了時令,花樹也會枯萎。
阿爸膝下只有你這塊心頭肉,還是招個上門郎了卻終身大事吧。”老龍王從女兒羞答的媚態(tài)里,知道了女兒答應(yīng)了阿爸的要求。
老龍王樂滋滋,卻又被女兒的話收住了腳步。女兒說:“相郎的事情得由女兒做主。”
老龍王說:“我還以為是什么天大的大事情,行,阿爸答應(yīng)你的要求?!丙惤邶?zhí)兜凝埻?,是一個野性放蕩的花花公子,他經(jīng)常丟下治水的事情去尋姑娘。
聽說老龍王有一個美貌女兒,就來到了老君山龍?zhí)独淆埻醯募胰デ蠡?。姑娘看見登門求婚的小伙子閃著威武的英氣,弄得眼睛眩迷住了。
但她看出求婚的小伙子是個看見鮮花就迷神的輕浮公子,恐怕日后不忠于愛情。要試試他到底是一砣金子,還是一砣銹銅?姑娘就對著小伙子唱起了考情歌。
對歌后,姑娘很滿意,他們便手牽手來到了老龍王的家里。姑娘和小伙子在老龍王的火塘邊熱戀,不知不覺冬天過去了,春天笑著來到了人間。
突然一個奴仆氣喘吁吁跑來,對小伙子說:“美利東阿普到我們家里來了,他催你趕快回家?!毙』镒訃槈牧耍话淹崎_姑娘,慌慌張張回到家里。
天上的善神美利東阿普責怪黑龍?zhí)洱埻跣傅≈嗡?,收回封賜的神旨,叫他改邪歸正,戴罪立功。但是黑龍?zhí)缎』镒幽钅畈煌暇矫烂驳凝埮?,每年一到春神踏破冰雪的時候,黑龍?zhí)洱埻醣銇G下治水的事,悄悄離開家,偷偷來到老君山與情人幽會,所以每逢到了這個時候,麗江黑龍?zhí)兜乃蜁侣?,有時還會干涸。
瓦、藏族的繪畫、白族的雕刻四個民族的特點,被譽為“民居的博物館”。在與自然界的和諧相處過程中,能夠巧妙地將自然界的生靈裝飾在古樸的六合門、窗上,使之有了鮮活的生命,納西語稱“四季博古”,漢語為“福包四季”之意。
古城倚玉龍雪山雪水、黑龍?zhí)朵迦?,依山傍勢,環(huán)繞古城的三大水系從玉龍橋穿街過巷,入院穿墻,流布全城,形成“家家流水、戶戶垂楊”的江南景色,被譽為“東方威尼斯”,“高原的姑蘇”,既有山城之容,又有水城之貌。水是古城的靈魂,建筑就是古城肌膚,而密布古城大大小小的354座古石橋、木石橋,又形成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從而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1997年12月4日,麗江古城以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風格、燦爛的文化被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首批受全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城市。
古城還有納西人滴滴汗水滲透的五彩石路,它向世人述說著這座茶馬古道上重鎮(zhèn)驛站的漫長歷史。
麗江納西人歷來重教尚文,許多人擅長詩琴書畫。在古城多彩的節(jié)慶活動中,除了通宵達旦的民族歌舞和鄉(xiāng)土戲曲,業(yè)余演奏的“納西古樂”最為著名。其中,《白沙細樂》為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大型古典音樂套曲,被譽為“活的音樂化石”;另一部麗江《洞經(jīng)音樂》則源自古老的道教音樂,它保留著許多早已失傳的中原辭曲音韻。麗江納西古樂曾應(yīng)邀赴歐洲多國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贊譽。由于樂隊成員多是來自民間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納西壽星樂團”的美譽。
古城里還有以宣科先生為首的古老樂隊,那古老洞經(jīng)音樂的傳承融合了納西音樂的結(jié)晶。古老的樂曲、古老的樂隊,使你在欣賞中產(chǎn)生一種夢入天國的幻想。
古曲《白沙細樂》是納西先民以民間古典故事為主題材、《龍女樹》樂章為主的樂舞,它是源于納西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樂舞。納西族《白沙細樂》是玉龍雪山賦予的靈性,是東巴文化培植的慧根。它源于民間,流傳于民間,是納西人在生產(chǎn)、生活中與自然界產(chǎn)生的親切吶喊,被譽為“音樂活化石”。如今建立《白沙細樂》傳承研究基地,并成立納西古樂院,集聚了以《白沙細樂》第八代傳人為首的麗江所有樂師把它完整地展現(xiàn)給人們,它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麗江古城增添了亮麗的民族之花,它給你——遠方來的尊貴客人,在夜游古城時帶走對納西人的又一依戀。
聞名于世的麗江壁畫,分布在古城及周圍15座寺廟內(nèi),這些明清壁畫,具有多種宗教及各教派內(nèi)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點。遺存于麗江白沙村大寶積宮的大型壁畫《無量壽如來會》,把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繪在一起,反映了納西族宗教文化的特點。
麗江一帶迄今流傳著一種圖畫象形文字“東巴文”。這種納西族先民用來記錄東巴教經(jīng)文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圖畫象形文。如今分別收藏在中國以及歐美一些國家圖書館、博物館中的20000多卷東巴經(jīng)古籍,記錄著納西族千百年輝煌的歷史文化。其中稱作《磋?!返臇|巴舞譜,包括數(shù)十種古樂舞的舞蹈藝術(shù)中,是極為罕見的珍貴文獻。被譽為古代納西族“百科全書”的東巴經(jīng),對研究納西族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以上這些被譽為稀世三寶,這些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在這古老的名城中深深融合于這古老的民族和這方水土中。所以中國麗江古城不僅屬于麗江人、中國人,而且它屬于全世界人民。
麗江古城經(jīng)由歷代木氏先祖主持建設(shè)。
追溯“麗江人”的建筑史,從古代的 洞穴居、樹巢居、井干式的木楞房發(fā)展到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 馬轉(zhuǎn)閣樓”的古城民居模式。古城民居的平面特點是以院子為中心,內(nèi)向的庭院 組合,廈子(外廊)是納西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元1254年麗江木氏先祖歸附元世祖忽必烈,在古城設(shè)三賧管民官,其建制隸屬于茶罕章管民官,公元1276年,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shè)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并封為 世襲知府。麗江古城、麗江軍民府(木家院),其建設(shè)別具一格,氣勢恢弘,亦是 當時木氏家族政治、經(jīng)濟、權(quán)力的象征。
中國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麗江游 記中寫道“宮室之麗,擬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櫛比”。就是對當年麗江 古城之繁盛景觀的真實寫照納西民族是一個善于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民族,由于麗江處在南絲綢之路 的口岸及茶馬古道上。
是滇藏貿(mào)易的集散地。從公元1253年,忽必烈駐軍麗江帶 進了外來文化,后期受中原文化影響,如藏傳佛教、道教,直到20世紀初,又受到基督教文化影響,加上納西民族古老的東巴教、東巴經(jīng)、東巴象形文字、東巴 繪畫及被稱為元人遺音的納西洞經(jīng)古樂等。
凡此種種,都能兼收并蓄,共存發(fā)展。 這些文化影響更增添了麗江古城的內(nèi)涵。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