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解釋:原指作戰(zhàn)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zhàn)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后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出處:《孫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示例:若我不先發(fā)制人,終必為人所制,~,等死耳,不如速發(fā)難。 ★孫中山《訓練革命軍人之演講》
近義詞:背水一戰(zhàn)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于軍事或決策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軍攻打趙國,趙王劉歇和大將陳余率20萬大軍在井陘口迎戰(zhàn)。陳余不聽謀士李左車的建議,與韓信硬拼,韓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河邊列陣,士兵們背水一戰(zhàn),越戰(zhàn)越勇,然后派兵輕取趙軍大營,殺死陳余,活捉劉歇
簡化而言:。“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這是戰(zhàn)后韓信親口所言,他把王侯之間爭霸天下的戰(zhàn)爭,簡化為極其簡單的士兵保命哲學.
中國歷史的典故有很多,其中比較出名的,也是人們常說的典故有:謝安高潔,王導(dǎo)公忠。
匡衡鑿壁,孫敬閉戶。郅都蒼鷹,寧成乳虎。
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髯參,王珣短簿。
伏波標柱,博望尋河。李陵初詩,田橫感歌。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桓譚非讖,王商止訛。
嵇呂命駕,程孔傾蓋。劇孟一敵,周處三害。
胡廣補闕,袁安倚賴。黃霸政殊,梁習治最。
墨子悲絲,楊朱泣岐。朱博烏集,蕭芝雉隨。
杜后生齒,靈王出髭。賈誼忌鵩,莊周畏犧。
燕昭筑臺,鄭莊置驛。瓘靖二妙,岳湛連璧。
郄詵一枝,戴馮重席。鄒陽長裾,王符逢掖。
鳴鶴日下,士龍云間。晉宣狼顧,漢祖龍顏。
鮑靚記井,羊祜識環(huán)。仲容青云,叔夜玉山。
毛義捧檄,子路負米。江革忠孝,王覽友弟。
蕭何定律,叔孫制禮。葛豐刺舉,息躬歷詆。
管寧割席,和嶠專車。時苗留犢,羊續(xù)懸魚。
樊噲排闥,辛毗引裾。孫楚漱石,郝隆曬書。
枚皋詣闕,充國自贊。王衍風鑒,許劭月旦。
賀循儒宗,孫綽才冠。太叔辨洽,摯仲辭翰。
山濤識量,毛玠公方。袁盎卻座,衛(wèi)瓘撫床。
于公高門,曹參趣裝。庶女振風,鄒衍降霜。
范丹生塵,晏嬰脫粟。詰汾興魏,鱉靈王蜀。
不疑誣金,卞和泣玉。檀卿沐猴,謝尚鴝鵒。
泰初日月,季野陽秋。荀陳德星,李郭仙舟。
王忳繡被,張氏銅鉤。丁公遽戮,雍齒先侯。
陳雷膠漆,范張雞黍。周侯山嶷,會稽霞舉。
季布一諾,阮瞻三語。郭文游山,袁宏泊渚。
黃琬對日,秦宓論天。孟軻養(yǎng)素,揚雄草玄。
向秀聞笛,伯牙絕弦。郭槐自屈,南郡猶憐。
魯恭馴雉,宋均去獸。廣客蛇影,殷師牛斗。
元禮模楷,季彥領(lǐng)袖。魯褒錢神,崔烈銅臭。
梁竦廟食,趙溫雄飛。枚乘蒲輪,鄭均白衣。
陵母伏劍,軻親斷機。齊后破環(huán),謝女解圍。
鑿齒尺牘,荀勖音律。胡威推縑,陸績懷橘。
羅含吞鳥,江淹夢筆。李廞清貞,劉驎高率。
蔣詡?cè)龔剑S由一瓢。楊仆移關(guān),杜預(yù)建橋。
壽王議鼎,杜林駁堯。西施捧心,孫壽折腰。
靈輒扶輪,魏顆結(jié)草。逸少傾寫,平子絕倒。
澹臺毀璧,子罕辭寶。東平為善,司馬稱好。
公超霧市,魯般云梯。田單火牛,江逌爇雞。
蔡裔殞盜,張遼止啼。陳平多轍,李廣成蹊。
陳遵投轄,山簡倒載。淵客泣珠,交甫解佩。
龔勝不屈,孫寶自劾。呂安題鳳,子猷訪戴。
董宣強項,翟璜直言,紀昌貫虱,養(yǎng)由號猿。馮衍歸里,張昭塞門。
蘇韶鬼靈,盧充幽婚。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柳下直道,叔敖陰德。張湯巧詆,杜周深刻。
三王尹京,二鮑糾慝。孫康映雪,車胤聚螢。
李充四部,井春五經(jīng)。谷永筆札,顧愷丹青。
戴逵破琴,謝敷應(yīng)星。阮宣杖頭,畢卓甕下。
文伯羞鱉,孟宗寄鲊。史丹青蒲,張湛白馬。
隱之感鄰,王修輟社。阮放八雋,江臮四兇。
華歆忤旨,陳群蹙容。王浚懸刀,丁固生松。
姜維膽斗,盧植音鐘。桓溫奇骨,鄧艾大志。
楊修捷對,羅友默記。杜康造酒,蒼頡制字。
樗里智囊,邊韶經(jīng)笥。滕公佳城,王果石崖。
買妻恥醮,澤室犯齋。馬后大練,孟光荊釵。
顏叔秉燭,宋弘不諧。鄧通銅山,郭況金穴。
秦彭樊轅,侯霸臥轍。淳于炙輠,彥國吐屑。
太真玉臺,武子金埒。巫馬戴星,宓賤彈琴。
郝廉留錢,雷義送金。逢萌掛冠,胡昭投簪。
王喬雙鳧,華佗五禽。程邈隸書,史籀大篆。
王承魚盜,丙吉牛喘。賈琮褰帷,郭賀露冕。
馮媛當熊,班女辭輦。王充閱市,董生下帷。
平叔傅粉,弘治凝脂。楊生黃雀,毛子白龜。
宿瘤采桑,漆室憂葵。韋賢滿籝,夏侯拾芥。
阮簡曠達,袁耽俊邁。蘇武持節(jié),鄭眾不拜。
郭巨將坑,董永自賣。仲連蹈海,范蠡泛湖。
文寶緝柳,溫舒截蒲。伯道無兒,嵇紹不孤。
綠珠墜樓,文君當壚。伊尹負鼎,甯戚叩角。
趙壹坎壈,顏駟蹇剝。龔遂勸農(nóng),文翁興學。
晏御揚揚,五鹿岳岳。蕭朱結(jié)綬,王貢彈冠。
龐統(tǒng)展驥,仇覽棲鷹。葛亮顧廬,韓信升壇。
王褒柏慘,閔損衣單。蒙恬制筆,蔡倫造紙。
孔伋缊袍,祭遵布被。周公握發(fā),蔡邕倒屣。
王敦傾室,紀瞻出妓。暴勝持斧,張綱埋輪。
靈運曲笠,林宗折巾。屈原澤畔,漁父江濱。
魏勃掃門,潘岳望塵。京房推律,翼奉觀性。
甘寧奢侈,陸凱貴盛。干木富義,於陵辭聘。
元凱傳癖,伯英草圣。馮異大樹,千秋小車。
漂母進食,孫鐘設(shè)瓜。壺公謫天,薊訓歷家。
劉玄刮席,晉惠聞蟆。伊籍一拜,酈生長揖。
馬安四至,應(yīng)璩三入。郭解借交,朱家脫急。
虞延克期,盛吉垂泣。豫讓吞炭,鉏麑觸槐。
阮孚蠟屐,祖約好財。初平起石,左慈擲杯。
武陵桃源,劉阮天臺。王儉墜車,褚淵落水。
季倫錦障,春申珠履。甄后出拜,劉楨平視。
胡嬪爭摴,晉武傷指。石慶數(shù)馬,孔光溫樹。
翟湯隱操,許詢勝具。優(yōu)旃滑稽,落下歷數(shù)。
曼容自免,子平畢娶。師曠清耳,離婁明目。
仲文照鏡,臨江折軸。欒巴噀酒,偃師舞木。
德潤傭書,君平賣卜。叔寶玉潤,彥輔冰清。
衛(wèi)后發(fā)鬒,飛燕體輕。玄石沈湎,劉伶解酲。
趙勝謝客,楚莊絕纓。惡來多力,飛廉善走。
趙孟疵面,田駢天口。張憑理窟,裴頠談藪。
仲宣獨步,子建八斗。廣漢鉤距,弘羊心計。
衛(wèi)青拜幕,去病辭第。酈寄賣友,紀信詐帝。
濟叔不癡,周兄無慧。虞卿擔簦,蘇章負笈。
南風擲孕,商受斮涉。廣德從橋,君章拒獵。
應(yīng)奉五行,安世三篋。
完璧歸趙 戰(zhàn)國的時候,趙惠文王有一塊叫做「楚和氏璧」的寶玉,被秦昭襄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趙國來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們秦國愿意以十五個城池,和趙國換取這塊「楚和氏璧」的寶玉。”
惠文王一聽:“這該如何是好呀?秦國這么強大,如果把寶玉交給秦昭王,他要是耍賴,不把十五個城池給我們;如果不給,秦昭王會不會一氣之下派兵來打我們,到底該怎么辦才好?”大家看到惠文王這么煩惱,就有人提議:“我們?nèi)フ堉怯码p全的藺相如來,他一定會想到好辦法的。” 退避三舍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
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時候,晉國國君獻公宏愛妃子驪姬。
驪姬借機讓晉獻公封自己為夫人,還要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但獻公原來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為太子了,驪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殺重耳。
重耳在楚國國君幫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問重耳說:“你將來若能回國當了國君,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你什么貴重東西、奴隸、美好都有了,我能給你什么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晉國君王,萬一日后同你在戰(zhàn)場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為回報吧。”
后來重耳果然做了晉國國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戰(zhàn)場相遇了,重耳沒食言,確實退避三會以報楚王! 多行不義必自斃 〖解釋〗壞事干多了,結(jié)果是自己找死。 〖出處〗《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春秋時,鄭武公死,長子莊公繼位。其弟共叔段圖謀篡位,在封地內(nèi)招兵買馬,修整軍備。
鄭大夫祭仲深表不安。諫莊公早除共叔段,以絕后患。
莊公答曰:“‘多行不義必自斃’,汝可拭目以待。”不久,果如其言,共叔段狂妄自大,蠶食邊邑,且欲攻鄭都。
莊公見時機成熟,便出兵攻共叔段,逐出鄭國。 知音 : 相傳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
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diào)時,鐘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diào)時,鐘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以為沒有人能像鐘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
后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 苛政猛于虎 〖解釋〗政:政治。指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可怕。
〖出處〗《禮記·檀弓下》:“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路過泰山的一側(cè),有一個在墳?zāi)骨翱薜膵D人看上去十分憂傷。
孔子立起身來靠在橫木上,派遣子路去問訊那個婦人。孔子說:“你哭得那么傷心,好像有很傷心的事。”
那個婦人說:“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現(xiàn)在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問:“那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呢?”婦人回答說:“這里沒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說:“學生們記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 一鳴驚人 〖釋義〗鳴:鳥叫。
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處〗《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然后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 臥薪嘗膽 〖解釋〗薪:柴草。
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
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fù)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 〖解釋〗老馬認識路。
比喻有經(jīng)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
遂得道。”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yīng)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
在回國途中,因假向?qū)б朊怨龋过R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藺相如來了之后,惠文王第一句話就問他:“秦國要用十五個城來交換我的楚和氏璧,你看我應(yīng)不應(yīng)該答應(yīng)他呢?”藺相如毫不遲疑的說:“秦國強,趙國弱,我認為您不答應(yīng)也不行呀!”“可是,假如秦國拿了我的璧玉,卻不把城池給我,那我該怎么辦?”惠文王憂心地問。藺相如馬上接口說:“秦國要拿十五個城池來交換趙國的楚和氏璧,假如趙國不答應(yīng),那當然是趙國的錯;反過來,若秦國得到了璧玉,卻不把城池給趙國,那錯就在于秦國了。
因此,照我的看法,還是派人將璧玉送到秦國去比較好。” 趙惠文王覺得藺相如說的很有道理:“依你看,派什么人去好呢?”藺相如自告奮勇的說:“假如大王實在找不出。
蘇武牧羊,歷史典故之一。
匈奴單于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饑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單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蘇武更是不為所動,依舊手持漢朝符節(jié),牧羊為生,表現(xiàn)了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氣節(jié)。
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的歷史典故:王寶釧本是唐懿宗時期朝中宰相王允的女兒。三姊妹中她才貌最為出眾,但尋覓許久終是無法找到合心順意的,眾人以為是千金小姐心高氣傲,實則王寶釧心中自有一套擇夫標準,她一不慕權(quán)貴,二不貪虛名,一心只求嫁個有才有德的如意郎。
無奈那些豪門之后,不是花花公子,就是酒囊飯袋,怎么能讓她看上眼。 十八年古井無波,為從來烈婦貞媛,別開生面; 千余歲寒窯向日,看此處曲江流水,想見冰心。
愚公移 山的歷史典故: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謀日: “吾與汝畢力平險, 指通豫南, 達于漢陰, 可乎尸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 “以君之力,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日: “投諸渤海之尾, 隱士之北。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丈, 叩石墾壤,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齬;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jié),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甚矣! 汝之不慧。
以殘年余力,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 “汝心之固, 固不可徹。 曾不若孀妻弱子。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增加,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典故一:孔子有位得意門生叫顏回,孔子對他非常欣賞.顏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處處學習孔子,有顏回自己的話說:"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
由這個典故引出的成語是亦步亦趨 亦步亦弛原意是說,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張,或為了討好,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
典故二:子貢有一次問他的老師孔子:"子張和子夏,哪一個更賢能?"孔子說:"子張做事過頭,子夏做事不及."子貢說:"這樣說來,是子張勝過子夏了?"孔子說道:"超過和達不到的后果是一樣的,都不好."引出的成語是過猶不及它的意思是:過分和達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
典故三:
結(jié)草
[repay fovars received even after one's death] 受人大恩,死后也要報答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李密《陳情表》
結(jié)草銜環(huán)
[feel deeply grateful till death] 結(jié)草與銜環(huán)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說。前者講一個士大夫?qū)⑵涓傅膼坻硇屑奕耍皇寡吃幔瑦坻阉廊サ母赣H為替女兒報恩,將地上野草纏成亂結(jié),絆倒恩人的敵手而取勝;后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黃雀的性命,黃雀銜來白環(huán)四枚,聲言此環(huán)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潔白,身居高位。后將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當厚報,生死不渝。也說“銜環(huán)結(jié)草”
【銜環(huán)結(jié)草】 《左傳·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 顆(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jié)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又《后漢書·楊震傳》“楊震字伯起……父寶”李賢注引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華陰黃雀》:“寶(楊寶)年九歲時,至華陰山北,見一黃雀為鴟梟所搏,墜於樹下,為螻蟻所困。寶取之以歸,置巾箱中,唯食黃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飛去。其夜有黃衣童子向?qū)氃侔菰唬骸椅魍跄甘拐撸蕫劬日瑢嵏谐蓾!园篆h(huán)四枚與寶:‘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huán)矣。’”后以“銜環(huán)結(jié)草”為感恩報德的典故。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七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酢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獨給自己的那一個是最小的。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卻分到小的,為什么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yīng)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yīng)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中國。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
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yīng)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
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因為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jié),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huán)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