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筆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透徹。成語出自唐朝張懷瓘的《書斷》:“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功力很深,博采眾長,卻自成一家,數代人都稱譽他為“書圣”(書法圣賢),至今有不少他的書法真跡和拓本流傳世間。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后人又稱他為王右軍。說到書法,通?!靶沱愺w”以秀美見長卻不免筆力柔軟;而“蒼勁體”筆力雄渾卻常顯粗硬。而王羲之的書法卻脫俗得既秀麗又蒼勁,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F(xiàn)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于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里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摹著字的結構、間架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套终甙涯景逑髁艘粚佑忠粚樱l(fā)現(xiàn)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雖然這個傳說本身有些夸張,但是用以比喻書法功力好和分析問題透徹卻十分貼切!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后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后人尊為“書圣”。
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少從叔父,后又從衛(wèi)夫人學書,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采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
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瑫浴饵S庭經》、《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等為最。
唐太宗視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體,其書法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其字被譽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后世尊稱為“書圣”。
據傳說其行書真跡《蘭亭序》隨葬李世民?,F(xiàn)傳世均為臨摹本。
他認為養(yǎng)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tài)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zhí)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游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tài)。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
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yǎng)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
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
來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于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
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解說】
王羲之(321~379或303~361年),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屬山東)人,東晉著名書法家,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為王敦、王導的從子,深為二王所器重。后托病辭官,精于書法,史稱“書圣”。傳見《晉書》卷80。
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為三月三日)到水邊“修禊,以消除不詳。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有“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人們集會于曲水之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直到停止流動,在誰面前,誰則取而飲之,叫做“流觴”。
王羲之素有“書圣”之贊譽。他最為后人所稱道的作品是《蘭亭集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
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當時名士41人集會于會稽山陰的蘭亭,修祓禊之禮,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王羲之揮毫書寫詩序,即著名的《蘭亭集序》?!稌x書·王羲之傳》:“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
王羲之適逢酒酣,乘興揮筆,意氣飛揚,瀟灑自如,寫下這絕代書法佳品。酒醒之后,“更書數十百本,終不及之”??梢娫诰频膸椭率顾麑懗隽撕笫罆宜y以企求的藝術珍品,博得一代名君唐太宗的異常珍愛,推為王書第一,死后又殉葬昭陵,可見其有振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蘭亭流觴”后成為膾炙人口的酒典和風雅之事。
王羲之寫字換鵝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
他出身士 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 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 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 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 劃破了。
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 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 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
那種 竹扇很簡陋,沒有什 么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 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 字,當然賣不出去。
我給你題上字,怎么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
老 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
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 法,都搶著買。
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yǎng)鳥。
但是王羲之卻有他 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墒撬劳?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
后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yǎng)了 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
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 里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 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舍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 賣給他。
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 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p>
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于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圣"。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fā)現(xiàn)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后再傳授。
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xiàn)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于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
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fā)現(xiàn)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xiàn)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贊許。傳說,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
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鑒是好朋友,稀鑒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一日,稀鑒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
王導當即表示同意,并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
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著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床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
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后,回去向稀鑒回票說:"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么。
"郡鑒聽后,高興地說:“東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yè),正是我意中的女婿?!?/p>
于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床快婿”,從此 "東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后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后人尊為“書圣”。
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少從叔父,后又從衛(wèi)夫人學書,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采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
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瑫浴饵S庭經》、《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等為最。
唐太宗視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體,其書法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其字被譽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后世尊稱為“書圣”。
據傳說其行書真跡《蘭亭序》隨葬李世民?,F(xiàn)傳世均為臨摹本。
他認為養(yǎng)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tài)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zhí)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游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tài)。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
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yǎng)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
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
來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于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
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入木三分 【解釋】: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fā)現(xiàn)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xiàn)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出處】:唐·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將軍名號最濫的時期。
曹魏在大將軍下設“中領軍將軍”來統(tǒng)帥中央軍集群,又將護軍都尉改為護軍將軍,來主持武官的選拔委派。以后這兩種級別最高的將軍也逐漸增設。
其他有左、右衛(wèi)將軍,驍騎將軍、游擊將軍等。實行九品官制后,凡大將軍或開府將軍都列一品,驃騎、車騎、領軍、護軍等將軍為二品,左、右衛(wèi)以及前、后、左、右將軍為三品,校尉為四品。
在將軍府擔任參謀工作的長史、司馬、主簿、參軍等武官為五、六品?;拒姽賱t仍然是以“尉”為名,最低的塞尉為九品。
到了后來將軍越封越多,晉代將軍僅名號就有40種,而將軍名號與所承擔的指揮職務完全無關,甚至習慣上前、后、左、右將軍是授予文官的稱號,比如東晉時王羲之就是“右軍將軍”。而南梁的將軍名號居然多達240種,在區(qū)分品級外又分成44班。
北魏有60多號將軍,都是用來“褒賞勛庸”,并沒有軍事指揮職權。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