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出處】: 唐·柳宗元《柳河?xùn)|集·黔之驢》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xí)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譯文
黔地(這里的黔指貴州)這個地方本來沒有驢,有一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一頭驢)進入這個地方。運到后卻沒有什么用處,就把它放置在山腳下。老虎看到它是個龐然大物,把它作為神(來對待),躲藏在樹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小心地出來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老虎十分害怕,遠(yuǎn)遠(yuǎn)地逃走,認(rèn)為(驢)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來來回回地觀察它,覺得它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lǐng)。(老虎)漸漸地熟悉了驢的叫聲,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終不與它搏斗。(老虎)漸漸地靠近驢子,態(tài)度更加親切而不莊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驢非常生氣,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興,盤算這件事說:“驢的技藝僅僅只是這樣罷了!”于是跳起來大吼了一聲,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才離開。
唉!外形龐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當(dāng)初(如果說)看不出驢的本領(lǐng),老虎即使兇猛,(但)多疑、畏懼,終究不敢獵取驢子 。如今像這樣的下場,可悲??!
楚國,又稱荊、荊楚,中國歷史上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羋姓(普通話拼音讀作mǐ),熊氏。最早興起於古荊州之地的楚部落,滅於秦國。轄地大致為現(xiàn)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慶、河南、江蘇、江西部分地方。
黔川是貴州、四川的簡稱。
唇齒、咽喉都是強調(diào)常德位置的險要、關(guān)鍵。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長江中游洞庭湖尾閭,東臨長沙,西連川黔,南接粵廣,北抵三峽,由于地理位置險要,歷來為軍事要塞、兵家必爭之地,史稱“西楚唇齒”、“黔川咽喉,云貴門戶”。
黔中道這個地方原本沒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后卻沒有什么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把它當(dāng)作神奇的東西。于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十分小心謹(jǐn)慎,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
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非常害怕,遠(yuǎn)遠(yuǎn)地逃走;認(rèn)為驢子將要咬自己,非??謶?。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好像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lǐng)似的;漸漸地習(xí)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tài)度更為隨便,碰擦倚靠、沖撞冒犯它。驢非常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lǐng)只不過如此罷了!”于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后來,大家就把這只驢子在黔地被老虎吃掉的這個故事演變成“黔驢之技”這句成語,比喻人有限的一點本領(lǐng)已經(jīng)用完。也說“黔驢技窮”
黔驢技窮
qián lǘ jì qióng
解 釋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lǐng)也已經(jīng)用完了。
出 處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示 例 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了
近義詞 無計可施、束手無策、黔驢技盡
反義詞 神通廣大、力大無窮
【典故原文】黔無驢①,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②,以為神。蔽林間窺之③,稍出,近之,憗憗然莫相知④。他日,驢一鳴,虎大駭⑤,遠(yuǎn)遁⑥,以為且噬己也⑦,甚恐。然往來視之⑧,覺無異能者⑨,益習(xí)其聲⑩。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11)。稍近,益狎(12),蕩倚沖冒(13),驢不勝怒(14),蹄之?;⒁蛳?,計之曰(15),“技止此耳!”因跳踉大#92;(16),斷其喉,盡其肉,乃去?!读?xùn)|集》
[注釋]
①黔(qiǎn)——貴州省的別稱。
②龐然大物——形容體積大而笨重的東西。
③蔽——躲藏。窺(kuī)——偷看。
④憗憗(yìnyìn)然——小心謹(jǐn)慎的樣子。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
⑤駭(hài)——害怕。
⑥遁(dùn)——逃避。
⑦——將。噬(shì)——咬。
⑧往來——來來回回地。
⑨異能——特別的本領(lǐng)。
⑩益習(xí)其聲——更加習(xí)慣它的叫聲。益,更加,進一步。
(11)搏——捕捉,這里指老虎抓驢。
(12)押(xiǎ)——戲弄。這里有親熱、熟習(xí)的意思。
(13)蕩——晃悠。倚——挨近。沖——碰撞。冒——冒犯。
(14)不勝(shēng)——禁不住。
(15)計——心里盤算。
(16)跳踉(liáng)——騰躍跳動。大#92;(hǎn)——大聲吼叫。
【譯文】很久以前,在中國貴州沒有驢子這種動物,大家都不知道驢子長什么樣子。有一天,有一個人從別的地方運了一頭驢子到貴州,他把驢子放在山腳下,山里的老虎遠(yuǎn)遠(yuǎn)看到驢子在叫,心想:“這是哪來的怪物呀!看它的樣子好像很厲害,我還是離他遠(yuǎn)一點比較安全!”過了一段時間,老虎看到驢子每天就是走來走去、偶而叫幾聲!老虎心里又想:“這個家伙個子是很大,不曉得會些什么,我來試試它!”老虎就偷偷地走到驢子身邊,故意碰了驢子一下,驢子被碰了以后非常生氣:“你干嘛碰我呀!”說完就舉起腳來踢老虎,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沒踢中,老虎這才發(fā)現(xiàn):“這個驢子只會用腳踢人,根本沒什么本事嘛!” 于是,老虎就張大嘴要把驢子吃掉,驢子嚇的大叫:“你不要靠過來喔!我會踢人喔!”老虎大笑說:“你會的不過就是踢人,我還會吃人呢!”老虎說完就把驢子給吃到肚子里去了! 后來,大家就把這只貴州的驢子被老虎吃掉的事變成“黔驢之技”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的點子、方法都很普通,沒有特殊的地方!另外,也有人把這句成語說成“黔驢技窮”!
【評點】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世界上有很多東西貌似強大,樣子很可怕,但其實沒有什么可怕的。從而說明,革命人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敵人所嚇倒,而要充分想念自己的力量,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奪取勝利。
出 處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釋義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lǐng)也已經(jīng)用完了〖原文〗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憗憗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xí)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⒁蛳?,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柳河?xùn)|集》黔(qián)——貴州省的別稱〖譯文〗 黔這個地方?jīng)]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入黔地。運到后卻沒有什么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以為是神。于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地窺探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很小心謹(jǐn)慎,不了解它是什么東西。 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非常害怕,遠(yuǎn)遠(yuǎn)地逃走;認(rèn)為驢子將要咬自己,非??謶?。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好像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lǐng)似的;漸漸地習(xí)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tài)度更為隨便,碰擦倚靠、沖撞冒犯它。驢發(fā)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lǐng)只不過如此罷了!”于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 后來,大家就把這只貴州的驢子被老虎吃掉的事變成“黔驢之技”這句成語,比喻人有限的一點本領(lǐng)已經(jīng)用完。也說“黔驢技窮” 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世界上有很多東西貌似強大,樣子很可怕,但其實沒有什么可怕的。從而說明,革命人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敵人所嚇倒,而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奪取勝利。
原文 息徒蘭圃。
秣馬華山。流磻平皋。
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
手揮五弦。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嘉彼釣叟。
得魚忘筌。郢人逝矣。
誰與盡言。 出處 魏晉時期 嵇康 《贈秀才入軍》 注釋 嘉彼釣叟。
得魚忘筌:典故出自《莊子》。莊子釣于濮水,得到了魚,卻忘記了捕魚的竹籠。
魏晉玄學(xué)發(fā)揮莊子的理論,崇尚領(lǐng)會事物本質(zhì)的同時,忽略其外在的形式,這里是指深得自然萬物奧妙的精神境界。 郢人逝矣。
誰與盡言:典故出自《莊子》。郢人死后,匠石再也找不到可以為他做模特的人了。
莊子用這則寓言來說明自己在惠施死后“無與言之”,失去了可以交流的好友。嵇康借來說由于分離,自己和兄長不能在一起談?wù)摰玫赖捏w會了。
譯文 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長著花草的地方喂馬。在平坦的草澤地上射飛鳥,在長川垂釣。
一邊用手彈奏五弦的琴,一邊眼睛看著天邊的鴻雁。一舉一動都是自在滿足的,讓心靈在“太玄” 的境界中遨游。
稱贊莊子釣于濮水,得到了魚,卻忘記了捕魚的竹籠。(兄長參軍就像)郢人逝世,再也不能一起談?wù)摰玫赖捏w會了。
關(guān)于吳棠的傳說中,流傳最廣的便是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中一個故事:道光年間,湖南道員劉某謝世,其子扶棺回籍。喪船抵達(dá)清河縣(今江蘇淮陰)地界時,派人上岸向劉父故交、清河縣令吳棠報信。吳棠得信后,立即派人捎帶三百兩白銀,去船上送給劉某的兒子。仆役來到河邊,看見一艘喪船停在那兒,上前一問,果是某道員之靈,便呈上三百兩白銀作為祭禮。船上的姐妹兩人,接過銀錢,千恩萬謝。但此船的靈主是安徽皖南道惠征。他的兩個女兒也是扶柩還鄉(xiāng),船停在清河碼頭。且川資不夠,正處困頓之中。吳棠聽了仆役稟報,覺得很不對勁,便派人再去打聽,原來碼頭上停著兩艘喪船,仆役送錯了地方。但送出去的祭禮又不好要回來,吳棠干脆來個將錯就錯,送個順?biāo)饲樗懔?。于是,他第二天又封了三百兩銀子,親自送到劉某船上。祭拜之后,再到另一艘喪船上,祭拜惠征。兩個少女見到素昧平生的吳縣令如此仗義,頓時,感激涕零。姐姐對妹妹說:“千萬要記住咱們的恩人,他日若能富貴,一定報答這個賢良的人!”并將吳的名帖珍藏在妝盒中。這位姐姐后來被選入宮,成為咸豐皇帝的貴妃。咸豐死后,即為垂簾聽政,集中國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的慈禧太后。于是,吳棠官運亨通,由一個小小的縣令,在幾年內(nèi)數(shù)次被破格提拔,先后出任兩廣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
當(dāng)然,這只是傳說,吳棠的官運亨通,完全是他個人出色的才能,吳棠在任知縣時,就以勤政化民,治水賑災(zāi),親剿捻患,政聲卓著,波及朝野。早在咸豐初年河道總督楊以增就因吳棠在桃源、邳州、清河任上治河有功,特別是整治豐口漫堤一事,多次上書朝廷保薦;同時,戶部左侍郎、太常寺少卿王茂蔭亦上疏舉薦吳棠,獲得咸豐帝全面贊同,咸豐帝降旨河督楊以增察看,后楊又上書贊揚吳棠勤政為民之實才,使“天子知其名”,開升遷之坦途。
輝政是一個很少說話、比較沉默寡言的人物。據(jù)說家康命令展開岐阜城攻略時,和福島正則激烈爭斗功名的表現(xiàn)相比,輝政干脆讓功,同時攻陷城。
娶回家康的女兒督姬的時候,到伏見的德川家拜訪。家康召出在長久手之戰(zhàn)中的殺了恒興的永井直勝(據(jù)說本來家康不愿答應(yīng),但在輝政的百般請求下,家康讓輝政承諾不會殺永井的條件后,才命人把永井伝八郎直勝找來),由他向輝政講述了恒興的最后時刻。但是,輝政知道直勝只領(lǐng)5000石時就不高興了,發(fā)出了“父親的脖子,只有五千石?”的嘆息。聽到女婿這么說,德川家康連忙承諾日后會再給永井加封,后來果真讓永井成為下總國古河城主領(lǐng)七萬兩千石。 (此是后話,直勝后來是逐步加封到72000石,其原因更重要的應(yīng)該是此后的戰(zhàn)功)
通稱三左衛(wèi)門,源自姬路城的三左衛(wèi)門堀(外堀川)、姬路市內(nèi)的地名中三左衛(wèi)門堀東町和三左衛(wèi)門堀西町的。另外,為人所知的名字是“輝政”,不過,這是他慶長14年(1609年)左右改的名字,在那之前的名字是“照政”。 孫子光政十分尊敬祖父輝政。
江郎才盡
出處《南史·江淹傳》
嘗宿守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 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玉色彩筆以授之;爾后為詩,絕無美句, 時人謂之才盡。
釋義“江郎”,指南朝文學(xué)家江淹,年輕時很有才氣,到晚年文思 漸漸衰退?!氨M”,完,沒了。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
故事 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xué) 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dāng)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dāng)他年紀(jì)漸漸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 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哦好久,依 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nèi)容 平淡得一無可取。 于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 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采了。 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 那兒已經(jīng)很久了,現(xiàn)在應(yīng)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里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jù)說從此以 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黔驢盡技
解 釋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lǐng)也已經(jīng)用完了。
出 處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示 例 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了
近義詞 無計可施、束手無策、黔驢技盡
反義詞 神通廣大、力大無窮
【典故原文】黔無驢①,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龐然大物也②,以為神。蔽林間窺之③,稍出,近之,憗憗然莫相知④。他日,驢一鳴,虎大駭⑤,遠(yuǎn)遁⑥,以為且噬己也⑦,甚恐。然往來視之⑧,覺無異能者⑨,益習(xí)其聲⑩。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11)。稍近,益狎(12),蕩倚沖冒(13),驢不勝怒(14),蹄之?;⒁蛳?,計之曰(15),“技止此耳!”因跳踉大?(16),斷其喉,盡其肉,乃去?!读?xùn)|集》
【譯文】很久以前,在中國貴州沒有驢子這種動物,大家都不知道驢子長什么樣子。有一天,有一個人從別的地方運了一頭驢子到貴州,他把驢子放在山腳下,山里的老虎遠(yuǎn)遠(yuǎn)看到驢子在叫,心想:“這是哪來的怪物呀!看它的樣子好像很厲害,我還是離他遠(yuǎn)一點比較安全!”過了一段時間,老虎看到驢子每天就是走來走去、偶爾叫幾聲!老虎心里又想:“這個家伙個子是很大,不曉得會些什么,我來試試它!”老虎就偷偷地走到驢子身邊,故意碰了驢子一下,驢子被碰了以后非常生氣:“你干嘛碰我呀!”說完就舉起腳來踢老虎,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沒踢中,老虎這才發(fā)現(xiàn):“這個驢子只會用腳踢人,根本沒什么本事嘛!” 于是,老虎就張大嘴要把驢子吃掉,驢子嚇的大叫:“你不要靠過來喔!我會踢人喔!”老虎大笑說:“你會的不過就是踢人,我還會吃人呢!”老虎說完就把驢子給吃到肚子里去了! 后來,大家就把這只貴州的驢子被老虎吃掉的事變成“黔驢之技”這句成語,比喻人有限的一點本領(lǐng)已經(jīng)用完。也說“黔驢技窮”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