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APP的底部,有一個樊登講書欄目,里面匯集了樊登從創(chuàng)辦至今講的全部書籍。從2013年首講的《高效演講》再到最新一期的《巴黎:現(xiàn)代城市的發(fā)明》,可以看出樊登所講的書目主題很廣,受眾也很多。每周一部的更新速度,可以覆蓋很多不同的知識分類,例如心理學、管理學、歷史、職場、家庭與親密關(guān)系、中西哲學等等諸多方面。
講書本身也有它自身獨特的魅力,人的聲音是有溫度的,而以聲音的方式承載的知識更容易進入聽者的記憶中;此外,讀書需要師長的正確引導,而樊登講書則是基于自身的大量閱讀,結(jié)合時代需要,精挑細選每一本要講的書。而且,比起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樊登的講書不光聲音有溫度,還會結(jié)合實際生活中的情景,讓理論變得血肉豐滿,從而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對于上班族來說,每日的通勤或睡前時間,也可以通過聽書的方式,得到有效的利用。
在樊登講書欄目里,最喜歡的便是他講論語的幾部:《樊登講論語:學而》、《樊登講論語:先進》。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今有樊登從職場、家庭、為人處世等方面切入《論語》,讓這本千年古書重新煥發(fā)生機。它不只是一部治世寶典,更可作為普通人生活的行為準則,而且在樊登的講書中,他不光就《論語》談《論語》,更是結(jié)合古今中外幾十本好書作為延展,旁征博引,每次聽講都能收獲匪淺。
樊登原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主持人,各種學歷于一身,這個軟件我自己也聽過一段時間,是以提供形式多樣的精華解讀,也就是他給你找到精華說出來,以視頻,音頻,圖文的形式呈現(xiàn),以文字解讀視音頻講解的形式,幫助那些沒時間讀書,不知道讀那些書,讀書效率低的人使用!講解方式新穎,由其自己的觀點,一語中的,但必須知道現(xiàn)在知識付費的年代,想要簡單快捷了解要付費,沒有免費的午餐!也可以說是一種APP推廣,推廣可以獲得代理費,還有推薦好友免費兌換積分,試聽,線下代理,眾籌等模式!這個讀書會,抓住了很多了痛點,安不下心去讀書,想要快速的取得,會滿足大多數(shù)人學習虛榮心跟知識焦慮癥!聽過一段時間天天電話騷擾,直接卸載。
人們常常說“一問三不知”這句俗語,而且都知道它是指問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但是你知道“三不知”的來歷嗎?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軍隊攻打鄭國,而當時占據(jù)霸主地位的是齊國。齊國不希望有別的國家可以和它相提并論,當然就不希望晉國擴張自己的領土,于是就派遣了陳成子帶兵去援救鄭國。陳成子下面有個部將叫茍寅。齊軍出發(fā)前,茍寅就對主帥陳成子說:“一個剛從晉國回來的朋友告訴我說,他們國家的軍隊將會派出大批的人馬來襲擊我們,而且揚言要把我軍統(tǒng)統(tǒng)消滅?!币话愕膶㈩I聽了這句話肯定會對茍寅非常感謝的,但是陳成子則不然,他對茍寅說:“咱們的軍隊在臨行的時候,國君就對我說:‘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情況,要記住千萬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現(xiàn)在你聽說晉軍要來打我們,我對你說,即使他們來的人再多,我也不會害怕,也不能避而不戰(zhàn)。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貒院螅遣皇窍胱屛野涯愕脑拡蟾娼o國君?。俊?茍寅便知難而退,感慨而道:“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一定要對事情的開始、發(fā)展、結(jié)果這三方面有個整體上的把握,然后才向上報告;但是這次我對晉軍的人數(shù)、行動時間等都不了解就向上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了蹄子上。
“一問三不知”即來源于此。
這來自一個佛教典故 神秀和慧能原本在同一個寺中修行,后來方丈要選擇接替他的人,就把這兩個人叫來,讓他們各作一首偈子(就是佛教里的詩)。
神秀做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你所說的正是后來慧能的偈子。
顯然慧能的領悟比神秀高了一層,因為菩提樹和明鏡臺本身也是凡塵俗物,以此自比說明還沒有徹底的超脫,而慧能的偈子可以表現(xiàn)出他對佛角教義更深的領悟。方丈也打算把位置傳給慧能。
但這個事情后來被神秀知道后就迫害慧能,迫使他逃到南方。于是兩個人開創(chuàng)了“南宗”和“北宗”,也就是所謂的“頓宗”(認為頓悟得道)和“漸宗”(認為漸悟得道)從此中國佛教兩大派系就產(chǎn)生了。
不過從影響來看慧能更深遠些。
出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
秦末漢初時,陳留高陽鄉(xiāng)(今河南杞縣)有一個叫酈食其的人。他家境貧窮,又沒有職業(yè),只好在鄉(xiāng)里做了里監(jiān)門(相當于地保)。當劉邦率軍路過陳留的時候,酈食其碰見了一位老鄉(xiāng),是劉邦手下的一個騎兵。他讓這個人向劉邦推薦自己,說可以幫助劉邦成就大事業(yè)。這個小兵真的向劉邦推薦酈食其,劉邦就讓酈食其到驛舍里去見面。
這天,酈食其來了。門衛(wèi)進去通報說,酈食其來了,劉邦問:是個什么樣的人?門衛(wèi)回答:看他的舉止打扮,像個儒生。劉邦歷來對讀書人有一種偏見,曾經(jīng)往讀書人的帽子里尿過尿。這次聽說酈食其是個儒生,便說:我正忙著天下大事,沒有時間見讀書人。門衛(wèi)把劉邦的話傳給了酈食其。酈食其十分生氣,瞪著大眼按著寶劍說:“你再告訴劉邦,我是高陽酒徒,不是什么儒生。”
劉邦見酈食其非同一般之人,便召見了他。兩人邊喝酒邊攀談,談得挺投機。后來,酈食其設計攻克了陳留,為劉邦的軍隊解決了糧草供應,被劉邦封為廣野君。酈食其又將其弟酈商薦歸劉邦,被劉邦封為將軍。楚漢戰(zhàn)爭中,酈食其說齊王田廣歸漢,韓信乘機襲擊了齊國。齊王以為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烹死了。
根據(jù)這個故事,后人將“高陽酒徒”引為成語,指好飲酒而狂放不羈的人。
知足常樂,語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币馑际钦f: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欲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
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是覺得滿足的快樂的。 有一個民間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
他的家境很貧困,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 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談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zhàn)爭兵禍。又慶幸我們?nèi)胰硕寄苡酗埑?,有衣穿,不至于挨餓受凍。
第三慶幸的是家里床上沒有病人,監(jiān)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甚么?。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