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見載于《壇經(jīng)》,因為是以菩提為題所以稱為菩提偈。
菩提偈在《壇經(jīng)》第四節(jié)至第八節(jié),有明確的記載:五祖弘忍“一日喚門人盡來”,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說“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稟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門前寫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弘忍知道后,“遂喚秀上座于堂內”,說是“汝作此偈,見即未到”,“若覓無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
而“秀上座去數(shù)日,作不得?!被菽艿馁收Z,即針對神秀的《無相偈》而發(fā)。據(jù)《壇經(jīng)》所載,惠能本不識字,他先“請人一讀”神秀的偈語,然后作此歌偈,“請得一解書人于西間壁上題著”。
擴展資料
菩提偈同神秀的那一首,在修行方法上具有原則的區(qū)別。神秀的那首無相偈,使他失去作為弘忍繼承人的資格,卻成了北宗一派的開山祖。
由于神秀強調“時時勤拂拭”,后人以其主張“拂塵看凈”,稱之為“漸修派”。而惠能的這一首,是對神秀偈的徹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見性成佛”的關鍵,被稱為“頓悟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菩提偈
在家里,我犯錯了,卻常常有理由為我自己開脫“罪名”,是家中的一個“小律師”!可爸媽卻說我是“王婆買瓜,自賣自夸”!給了我一個“常有理”的綽號。下面就讓我這個“常有理的小律師”為大家分析分析我是如何開脫罪名的吧!
在小學里,我每天都不準時回家,在路上和朋友們玩耍,嬉戲。明知回家要矮打,挨罵的,可我卻偏偏要“明知山要虎,偏向虎山行!”最多不過是吃一餐“竹筍炒肉”,只是還未知這道“菜”好不好吃,合不合我的胃口罷了。
果然,回到家,爸媽老早就備好另了“武器”,只聽妹妹這個通風報信著悄悄給我報了個信:“姐,你死定了!‘老虎’可不好惹哦!你小心為妙,小妹已經(jīng)盡力而為了!”
“說!到底去哪里鬼混了?”真是“老虎不發(fā)威,當我是病貓了”。三十六計,如今哪一計最好用呢?管他三七二十一的,逃為上上之策。“嗖”的一聲,我把書包扔了就跑,比劉翔還要快呢!
躲到哪里呢?哈,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先用聲東擊西法引開“老虎”,畢竟兩只“老虎”聯(lián)合起來就不好斗了。施法成功!進行第二計:躲入虎穴——家里。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