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清介紹(附三清寶誥)
玉清元始天尊: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一,又名“玉清紫虛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玉清元始天尊“道場在昆侖玉清境(昆侖山與玉京山不同,昆侖山在玉清境,玉京山在大羅天,三界之上曰四民天.四民天之上曰三清圣境(太清道德天尊、上清靈寶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三清圣境之上曰大羅天(最高的無上天大羅天是由浮黎元始天尊統(tǒng)御,浮黎元始天尊又號道、太一、鐵師元陽上帝,浮黎元始天尊在民間亦稱為天公、天公祖、昊天上帝)?!稓v代神仙通鑒》稱元始天尊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宇宙)誕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為元始。在無量劫數(shù)來臨之時,用玄妙的大道來教化眾生,故而尊為元始天尊。
上清靈寶天尊:大羅靈寶天尊,又稱上清大帝、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等,全稱“一炁化三清上清居禹馀天真登上清境元氣所成日靈寶君靈寶天尊妙有上帝”由大道赤混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玄都七寶紫微宮、禹余天宮,與玉清圣境大羅元始天尊、太清仙境大羅道德天尊合稱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尊奉的最高神“三清”之第二位大天尊。大羅靈寶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陰陽初分、靈寶出法,隨世度人的道教第二個大世紀,道教稱洪元時期,故以陰生陽消、晝長夜短的夏至為誕辰。在道教官觀“三清殿”中,其塑像位于元始天尊左側(cè),大多手捧如意或者太極。
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chuàng)世與救贖教化的道德天尊?!暗兰抑?,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碧侠暇?,混沌之祖宗,大道之主宰,玄中萬法教主,歷代帝王之師,無始無終,無形無名,無邊無際,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jīng)·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變,誰能識真?”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著有震古爍今的萬經(jīng)之王《道德經(jīng)》。
三清寶誥
玉清寶誥:
三界之上,梵炁彌羅,上極無上,天中之天。郁羅蕭臺,玉山上京。渺渺金闕,森羅凈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寶珠之中,玄之又玄。開明三景,化生諸天。億萬天真,無鞅數(shù)眾。旋斗歷箕,回度五常。巍巍大范,萬道之宗。大羅玉清,虛無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上清寶誥:
居上清境,號靈寶君。祖劫化生,九萬九千余梵炁。赤書煥發(fā),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紀元洞玉歷而分五劫。天經(jīng)地緯,巍乎造化之宗。樞陰機陽,卓爾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太清寶誥:
隨方設(shè)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圣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炁?;薪窆?,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shù)。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希望能幫助到您,福生無量天尊
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著神態(tài)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
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個歷史過程。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道陵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nèi))創(chuàng)立無斗米道,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
后來寇謙之改革天師道,亦以“太上老君”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道德天尊”的名稱,以今所見,“三清”的名稱最早始見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靈位業(yè)圖》。該書排列神仙序位,分為七個層次,每一層設(shè)一個中位。
上第一中位,上合虛皇道君,應(yīng)號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
第三中位,太極金閥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
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其中較為明顯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稱,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確定,并且第三位為“金閥帝君”,太上老君卻居于第四中位。
以后“三清”神名逐漸流變發(fā)展,至唐代才成為定說?!兜啦亍ぬ讲俊と粗槟摇肪砥咭独暇ホE》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
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靈寶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極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
于是“三清”遂成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
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歷代神仙通鑒》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
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出現(xiàn)卻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無“元始天尊”的說法,《太平經(jīng)》《想爾注》等均無記載。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也無來歷可尋。根據(jù)道書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元始”之名的是晉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棍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游于其中。
后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jīng)數(shù)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jié)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農(nóng)皆苗裔也。
并曰:“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
此時,還只有有始天王的稱呼。直到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yè)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號。
該書第一階中位神為“上臺虛皇道君”,應(yīng)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但是書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
《隋書.經(jīng)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他“生于太元之先”。認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到天地初開,授以秘道,謂開劫度人。
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問相距經(jīng)四十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諸仙官”。隋代道士為天尊取名為“樂靜信”。
隋唐之時,遂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盤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說法。表明道教信徒對元始天尊的信仰。
關(guān)于元始天尊的名稱,《初學記》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際經(jīng)》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p>
《歷代神仙通鑒》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p>
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根據(jù)道經(jīng)的描述,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于宇宙萬物之前。
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臨人世間,傳授秘道,開劫度人。
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當新的天地開辟時,都有其年號,曰延康、赤明、龍漢、開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41億萬年。
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這種氣派顯然被人間帝王所效仿。
三清是道教對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天神的合稱。
這三位最高天神指:“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靈寶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qū)別,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統(tǒng)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元始天尊約在晉代才在道教神系中出現(xiàn)。它被說成是由赤混洞太無元的青氣化生的。
每到劫數(shù)終盡,天地初開,就出來傳授秘道,開劫度人。 靈寶天尊在道教神系中出現(xiàn),則晚于元始天尊,是南北朝時才有的。
它被說成是由混太無元玄黃之氣所化生,又稱太上道君,也隨劫運出法度人。 道德天尊即老子,又稱太上老君。
為了構(gòu)成三清尊神的等級序列,它被說成是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氣化生的。事實上,道教從創(chuàng)立之時起,就尊奉老子為教主,進而說他上處五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成了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降世,無世不存。
但在三清中,其地位處于最低層,顯然不合所有道教徒的信仰,所以到后來,又產(chǎn)生了老子一氣化三清的說法 為何出現(xiàn)“一氣化三清”之說?道教比起佛教來,道教興起的時間比較晚。 道教興盛時期,當時佛教早已傳入中國,影響很大。
道教徒們想壓倒佛教。當時道教初生時,最早抬出的祖師爺是老子,并把老子的《道德經(jīng)》作為主要經(jīng)典。
后來,道教覺得只有老君一個神不夠用,比不上佛教的“三世佛”、“三身佛”氣派,于是乎便造出了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形成“三清天尊”。 這“一氣化三清”,可以說是佛教“三世佛”的翻版。
換句話說,道教中的許多神祗從最高層到底層是跟佛教學習來的。 這三位天尊,在道教的較大宮殿中都有神像,叫“三清神像”。
元始天尊居中,靈寶天尊居左,道德天尊居右。元始天尊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征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混沌狀態(tài)時的“無極”;靈寶天尊雙手捧一半黑半白的圓形“陰陽鏡”,象征從“無極”狀態(tài)衍生出來的“太極”;道德天尊手拿一把畫有陰陽鏡的扇子,象征由“太極”分化出的天地“兩儀”(或陰陽“兩儀”)。
合起來,正是一幅道教的宇宙圖式,反映了道教的宇宙觀。 儒、釋、道三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舞臺上三支主要力量,也是造就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三大支柱。
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著神態(tài)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征。
《道德經(jīng)》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庇蔁o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
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
后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
從此三氣各生,”據(jù)《云簋七籖》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 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
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
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寶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保ā对企呋R》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jù)《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shù)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
”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jīng)”的神化。《云簋七籖》卷六《三洞經(jīng)教部》說:“《道門大論》云三洞者,洞言洞也。
通玄達妙,其統(tǒng)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
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备鶕?jù)《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guān)于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jīng)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經(jīng)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jīng)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個歷史過程。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道陵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nèi))創(chuàng)立無斗米道,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
后來寇謙之改革天師道,亦以“太上老君”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道德天尊”的名稱,以今所見,“三清”的名稱最早始見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靈位業(yè)圖》。 該書排列神仙序位,分為七個層次,每一層設(shè)一個中位。
上第一中位,上合虛皇道君,應(yīng)號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
第三中位,太極金閥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
當張?zhí)鞄焺?chuàng)立道教后,對于神靈的祭拜本來也是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那就是同時尊奉黃帝與老君,至于黃帝在道家的影響可以在莊子的文章中看到。
黃帝的崛起和道家黃老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經(jīng)過齊國與楚國的大力發(fā)展,到了漢代黃老道家鼎盛之時,黃帝正式確定為始祖神。但做為中華共祖的黃帝實在太敏感了,和黃老道家不同新興的道教無力控制這尊大神,于是在后來的宣傳中,黃帝一般是被做為人王成仙的楷模而宣傳的。對老君的信仰則被傳承了下來。
然而當時空轉(zhuǎn)到南北朝時,道士們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面對一個大敵,那就是佛教。
借助南北朝的亂世,佛教以“救苦救難”的旗號取得了大發(fā)展。這個宗教從思想領(lǐng)域看,遠比道教強大。這一點是中印兩國人民的民族性決定的。就拿本朝來說,面對殖民,印度甘地是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大祖直接拿槍桿子造反了。因此,在拒絕肉體暴力的思想領(lǐng)域,佛教一開始傳播就占了上風,把孱弱的本土宗教道教打得滿地找牙。
道士一看,這不行啊,得頂住,可好漢占不住人多,自己的主神就太上老君孤零零一個,而佛教橫三世佛豎三世佛不夠又來個五方佛、過去七佛。..光唾沫星子也能把太上老君淹死。拉幫手吧?問題是黃帝他老人家不樂意了:“你們把俺地位排那么低,我能出啥力?”
這的確是個問題,但不是還有句話嗎?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道教走上了創(chuàng)造新神的路子。當時江南有個著名道士陶弘景,他就動起了腦筋。
那個時代,道教的重要力量,在江南有三支,除了張?zhí)鞄煷淼奶鞄熣坏劳?,還有茅山派與靈寶派。茅山派這個名字聽起有點土鱉,但換成“上清派”立刻高大上了,供奉的祖師也不是張?zhí)鞄煟桥晌喝A存。陶弘景就是茅山一系的。靈寶派的代表人物是許遜、葛洪一系,這不去說他們。
三派的主神大家都明白了吧,上清派供元始、靈寶派就是供靈寶,而正一派還是供原汁原味的老君。為什么叫“原汁原味”呢?因為事實不是老君是元始天尊的化身,相反,元始天尊是老君的化身!
上清派這靈感是從佛教來的,當然,從道士的口中說出來與現(xiàn)在也沒啥區(qū)別,也就是元始分化出老君,老君下凡成為老子。區(qū)別就是先后有差別,次序被顛倒了,現(xiàn)實是老君化為元始,宗教上說是元始變成了老君。而靈寶,從他的另一個名字“太上大道君”,就可以知道其本來面目了。這就是“一氣化三清”的真相。
三清(太上老君(老子),靈寶天尊(通天教主),原始天尊(盤古)) 大弟子自來無名無姓,甚得鴻鈞老祖真?zhèn)鳌?/p>
后來盤古開天,女媧娘娘塑泥造人,須知女媧造人,所用者雖不過普通的黃土泥石,然宇宙造化,無不秉承天地精華、萬物靈氣,在那凡人間,便也出現(xiàn)了一些靈竅初開之人。這大弟子竟天才性的創(chuàng)出一門修行的法門,即在人間挑選合適之人,以自身元神化身其中,歷人間疾苦,做轉(zhuǎn)世之修。
忽一日,竟有一大弟子轉(zhuǎn)世之凡人,名喚老子,天縱奇才,仙心泛濫,有如江水滔滔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fā)而不可收拾,竟能一氣化三清,從其元神真身中分別修出“太玄清氣”、“玉玄清氣”和“上玄清氣”三種不同的境界,隱然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使“玄清氣”推陳出新、發(fā)揚光大。更創(chuàng)出一門派別——名喚道教,端的是大放異彩。
后人仰其無上道德,又兼大弟子自來無名無姓,遂以此老子為彼大弟子,尊其為道德天尊,也有人尊其為太上老君。 二弟子名喚盤古,那一日盤古與一眾師叔伯門人弟子們正玩耍作樂間,也不知抽的什么風,忽覺天地一片混沌,模糊難分,好生不爽,信手便是一斧頭,就此開出一個天地來(這位真可謂猛人是也?。?,更使法術(shù)化做那山川大地,江河湖海。
盤古不僅斧子使得好,更在鴻鈞老祖所傳的“玄清氣”中,修出“玉玄清氣”的境界,并一手創(chuàng)立出一個教派——名喚闡教,所收門人弟子無數(shù),其中尤以那“玉虛十二門人”為修行最圓通者,你道哪十二門人?分別是:廣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黃龍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懼留孫,玉鼎真人和云中子。
法力高強、出神入化。后世凡人感其開天辟地之功,皆尊盤古為元始天尊。
三弟子名喚通天,曾在“玄清氣”中,修出“上玄清氣”的境界。端的也是融匯圓通、異常了得。
也創(chuàng)立出一個教派——名喚截教,手下弟子能人無數(shù),后來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電母、普天星相幾乎都是他的門人,此是后話,表過不提。后人皆尊其為靈寶天尊,也有人尊其為通天教主。
三清的事不太多太上和元始和通天在成圣前的事只有只言片語 太上:盤古開天后太上修煉有成后決定去洪荒歷練他先去了不周山在不周山上找到了1棵混沌 靈樹古松太上就用一句“此物和該與我有緣”就搶了靈樹3大靈根之1來煉成了1根扁擔 太上帶著扁擔在洪荒大殺四方這根扁擔也是后來人族扁擔的原型 然后鴻鈞成圣開始講道太上占了1個位置得了1道鴻蒙紫氣后就躲起來煉化 之后就成圣了 再后來就在人族收了1個徒弟后就成立了人教在天庭當了一個煉丹的老頭 連封神的時候也因為只有1個徒弟而沒參加。
通天:鴻鈞講道前只是個小人物屬于沒出身 沒實力 沒后臺的那種人鴻鈞講道后就躲起來煉化鴻蒙紫氣成圣 成圣后大量招收沒出身的人和妖建立了截教 和重出身的闡教不同截教里都是些出身低微的人和妖所以2教一直不對付封神可以說就是2教的戰(zhàn)爭的體現(xiàn) 封神我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 封神后截教實力大減 過了1段時間后通天也死于元始的計謀 元始:元始的出身我不知道 只知道他的出身及其尊貴 不過他出世的時候沒天庭 沒人族 妖族當時又是最低賤的種族 我想不通元始到底是誰 有1說是元始是盤古的轉(zhuǎn)世 不過這100%是假的 因為盤古開天的時候 天道有感 開天后盤古就會有可以左右天道的力量 而3000混沌神魔都有威脅到天道的可能所以天道就騙另外2999個混沌神魔去殺盤古 盤古殺了2999個神魔后繼續(xù)開天 開天后力竭 本來是不會死的 天道又擺了盤古1到于是乎盤古只剩一縷殘魂附在心臟上 而心臟化為了巫族 所以說盤古的轉(zhuǎn)世是所有的巫族盤古的傳人則是12祖巫 八九玄功和九轉(zhuǎn)玄功是盤古修煉神念和肉體的功法 因為天道的詛咒所以巫族不能修煉精神導致了巫族的弱?。ㄏ鄬μ焱?3教來說) 扯遠了 元始在成圣后就成立了闡教 闡教只收有身份的人 所以闡教可以說就是洪荒中的太.子黨 這就是我了解的全部了 不給分你對得起我打的這么多字么? 就算不給分也采納一下吧。
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 南朝 梁 沈約《桐柏山金庭館碑》:“此蓋棲靈五岳,未駕夫三清者也。” 唐 呂巖 《七言》詩之四八:“津能充渴氣充糧,家住三清 玉帝 鄉(xiāng)?!?
道教對玄都太清太上道德天尊,玉虛上清元始天尊,碧游玉清通天教主的合稱鴻鈞道人也叫鴻鈞老祖,在小說《封神演義》中稱為鴻鈞道人,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師傅。
在小說中,鴻鈞道人為眾仙之祖,也稱“鴻元老祖”。鴻元指天地未開、虛空未分之際的宇宙本始狀態(tài)。有“先有鴻鈞后有天”之說。也有一說鴻鈞老祖便是盤古(另有部分道教徒稱元始天尊的前身是盤古)。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諸天界中最高者;也是道教對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合稱;。
三清,道教用語??偡Q謂是“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位于玉幾下三寶景陽宮。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qū)別,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統(tǒng)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一氣化三清”最早出自許仲琳著的《封神演義》,寫的是太上老君與通天教主斗法時,太上老君用一氣化出三個法身的故事。
道教三清原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全稱為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簡稱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是道教最早祟奉的至尊之神,或說化身老子,后因出現(xiàn)“一氣化三清”之說,由一尊神變?yōu)槿鹕?,以太上老君列三清第三位神。老子者,老君也?
三清的來歷:自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對不住對不住,扯到歌詞上去了。
自那時佛教傳入,道教的生存和發(fā)展被佛教嚴重威脅。于是到了南北朝時出現(xiàn)了一代名道——陶弘景,他弄了個《真靈位業(yè)圖》,比照佛教三世佛,“發(fā)明”了三清尊像。
道教的最高神是元始天尊。在傳說中,元始天尊是中國式的“上帝”,是中國遠古神話中的開天辟地的盤古,叫他為“盤古真人”,自號為“元始天王”,是主持天界之祖。
傳說元始天尊“一氣化三清”,“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既指三位大天尊,是元始天尊的三個化身,又指三位天尊的居所“三清天”、“三清境”。
這“三清天尊”,第一清是元始天尊,是道教第一大神,居住在最高三天界的最高層玉清仙境;第二清是靈寶天尊,是道教第二大神,居住在最高三天界的第二層上清仙境;第三清是道德天尊,又叫太上老君,即老子,是道教第三大神,居住在最高三天界的第三層太清仙境。 這三位天尊,在道教的較大宮殿中都有神像,叫“三清神像”。
元始天尊居中,靈寶天尊居左,道德天尊居右。元始天尊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征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混沌狀態(tài)時的“無極”;靈寶天尊雙手捧一半黑半白的圓形“陰陽鏡”,象征從“無極”狀態(tài)衍生出來的“太極”;道德天尊手拿一把畫有陰陽鏡的扇子,象征由“太極”分化出的天地“兩儀”(或陰陽“兩儀”)。
合起來,正是一幅道教的宇宙圖式,反映了道教的宇宙觀。 早期的道教是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東漢順帝時,江蘇豐縣人張陵自稱為天師,傳教濟世,創(chuàng)立五斗米道。東漢靈帝時,河北鉅鹿人張角創(chuàng)立太平道。
因其教義簡單,組織單純,被稱為原始道教,也稱為民間道教。到了南北朝時期,道教官方化后,受到統(tǒng)治階級的信奉和推崇,道教便步入它的昌盛時期。
唐代皇帝為了抬高自己出身的門第,自稱是老子的后裔,奉行“崇道”政策。規(guī)定了三教的次序是:道先,儒次,佛最后。
唐朝統(tǒng)治者的崇道政策對道教的興盛和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為何出現(xiàn)“一氣化三清”之說?道教比起佛教來,道教興起的時間比較晚。
道教興盛時期,當時佛教早已傳入中國,影響很大。道教徒們想壓倒佛教。
當時道教初生時,最早抬出的祖師爺是老子,并把老子的《道德經(jīng)》作為主要經(jīng)典。后來,道教覺得只有老君一個神不夠用,比不上佛教的“三世佛”、“三身佛”氣派,于是乎便造出了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形成“三清天尊”。
元始天尊當之無愧是中國道門第一尊神。他的全名有點長,一般有兩個全名,一是“上合虛道道君應(yīng)號元始天尊”,二是“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
其實最早的道教中并沒有元始天尊,只不過隨著佛道之爭愈演愈烈,只太上老君一個架不住佛門的三世佛“三打一”,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何況三世佛的“六手”。于是,葛洪道長率先提出了元始天尊。
據(jù)葛道長在《枕中書》中所記:“……混沌古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游乎其中。”這一來,盤古就是元始,當真是比佛教三世佛的來歷永遠多哩?。?靈寶天尊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
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yè)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于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
道經(jīng)說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tài)產(chǎn)生的元氣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后托胎三千七百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wèi),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shù)。
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他。 據(jù)《云笈七簽》引《洞真大洞真經(jīng)》,靈寶天尊系“玉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jié)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
《靈寶略記》則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綠那玉國,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于其國郁察山浮羅之岳丹玄之阿側(cè),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jīng)”。
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處受經(jīng)法以后,即輔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闕,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侍衛(wèi)。萬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圖。
據(jù)《洞玄本行經(jīng)》,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自元始開光,至于赤明元年,經(jīng)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
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欲見之,隨感而應(yīng),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道教宮觀里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cè)位,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 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多設(shè)有三清神位,以靈寶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
靈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nóng)歷五月中。民間于夏至日之供奉常以靈寶天尊為主神。
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天尊”之一,即道德天尊。他其實是被神化了的老子。
老子確有其人,是春秋時期著名的。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