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峰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
飛來峰上聳立著極高的寶塔,
我聽說雞叫時可以看見太陽升起。
不怕會有浮云遮住了遠望的視線,
只因為人已經(jīng)站在山的最高峰。
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峰在杭州西湖靈隱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尋之塔,足見其高。此句極寫登臨之高險。
承句寫目極之遼遠。承句用典,《玄中記》云:“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以此驗之,則“聞說雞鳴見日升”七字,不僅言其目極萬里,亦且言其聲聞遐邇,頗具氣勢。雖是鋪墊之筆,亦不可等閑視之,實景語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本是“先日出,后天雞鳴”,但王安石不說“聞說日升聽雞鳴”,而說“聞說雞鳴見日升”,則是“先雞鳴,后日升”。詩人用事,常有點化,此固不能以強求平仄,或用事失誤目之,恐意有另指。
轉句“不畏”二字作峻語,氣勢奪人?!备≡普谕邸?,用典。據(jù)吳小如教授考證,西漢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還有一首《讀史有感》的七律,頷聯(lián)云:“當時黯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庇删痛笫聵I(yè),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亂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敗于此。詩人良苦用心,于此詩已見端倪。
結句用“身在最高層”拔高詩境,有高瞻遠矚的氣概。轉、結二句,絕妙情語,亦千古名句;作者點睛之筆,正在結語。若就情境說,語序應是“因為身在最高層,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卻倒過來,先說果,后說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說明詩眼的轉換。這雖是作詩的常法,亦見出作者構思的精深。
飛來峰
傳說四川峨眉山上,從前有一座會飛的小山峰。它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飛西;飛到哪里,就在那里壓坍許多房子,壓死很多人。
那時,西湖靈隱寺里有一個和尚,因為他整天瘋瘋癲癲的,不守佛門的清規(guī),所以人們都叫他瘋和尚。有一天,瘋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飛山將飛落到靈隱寺前的村莊上來。他擔心山落下來會壓死很多人,就五更爬起身,奔進村莊,挨家挨戶地告訴說:“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飛到這村莊上來了,大家趕快搬場呀,遲了就來不及啦!”
老頭兒聽了直搖頭:“瘋和尚,你又來尋開心了,山是頂重的東西,誰見過會飛的山呀!”
當家人聽了嘆口氣:“我們窮佃戶往哪里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來,壓死也只好怨命啦!”
小伙子聽了哼鼻子:“別編謊話嚇人啦!山壓下來就拿肩膀頂著,我們不怕!”
小伢兒們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后面,指手劃腳看熱鬧。
瘋和尚這家進那家出,全村百十戶人家都關照過了。他說得嘴唇破、唾沫干,卻沒有人信他的話,更沒有一家人準備搬場的。
太陽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瘋和尚急得團團轉。這時,他忽地聽到“的的打,的的打”吹嗩吶的聲音,趕緊順著聲音奔過去。一看,好呀,原來有一家結婚,人進人出,熱鬧極了。瘋和尚搔搔頭皮想一想,就推開眾人,鉆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搶出大門往村外飛跑。
新娘子頭上的紅披巾還沒有揭掉,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著飛跑,也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只嚇得哇哇叫。瘋和尚搶新娘子,這還了得!人們抓門閂的抓門閂,掄扁擔的掄扁擔,揮鋤頭的揮鋤頭,舉釘耙的舉釘耙,沒命地追趕上來。一面追,一面喊:
“抓住瘋和尚!”
“前面快快攔住呀,別放他跑了!”
這一下,把全要都哄動了。也不管是親戚不是親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來。只有村東一家財主沒有動,倒反站在門前看熱鬧,講風涼話:
“出家人搶新媳婦,真是件新鮮事,嘻嘻!”
瘋和尚背著新娘子,一個勁住前奔。他跑得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幾里路,還未追上他。等到太陽當頭,瘋和尚站住腳,不跑啦。他從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座,搖著扇了扇風涼。人們趕到他跟前,剛要揪住打他,卻不料一霎時天昏地暗,伸手不見五指,大風刮得呼呼地響。突然“轟隆”一聲,人們都被震得跌一跤,大家爬起來一看,已經(jīng)風停云散,太陽剛照在頭頂上了,卻見一座山峰剛剛落在他們的村莊上。人們這才明白過來:瘋和尚搶新娘子,是為了救大家的性命。
村莊被壓在山底下,大家都無家可歸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頓腳,哇哇大哭起來。瘋和尚說:“哭什么!你們不知道,村里的財主已被壓死在山下了,今后你們各人種自己的田,還怕蓋不起房子!”
人們被說得高興起來,歡歡喜喜地正想散去,瘋和尚又講話了:“別走別走,大伙聽我說,這座山峰既然能從別處飛來,也就會從這兒飛走;飛到別的地方,以會害死許多人命脈。我們在山上鑿它五百尊石羅漢,就能把山鎮(zhèn)住,不讓它再飛往別處害人,你們看好不好?”
大家聽了,一齊說好,馬上就動起手來,錘的錘,鑿的鑿,“丁丁當當”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羅漢就鑿全了,山上山下布滿石龕佛像。只鑿了羅漢的身軀,卻來不及鑿出眉毛眼睛。瘋和尚說:“我有辦法,讓我來!”他不用錘了用鑿,只用他長長的手指甲到石羅漢臉上去劃。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羅漢統(tǒng)統(tǒng)都安上了眉眼。
從此,這座小山峰就再也不能飛到別處去,永遠留在靈隱寺前面啦!因為它是從別處飛來的,所以就叫做“飛來峰”。
蘇幕遮,是龜茲國每年都有盛大節(jié)日。
又名乞寒節(jié)。這個節(jié)日就是祈求冬天寒冷,天降大雪而來。
唐代傳入中原,成為唐時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每年七月初的時候開始。
編輯本段詞牌來源 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卷四十一《蘇莫遮冒》修:“‘蘇莫遮’西域胡語也,正云“颯磨遮”。
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p>
后用為詞調(diào)。曲辭原為七言絕句體(如張說的《蘇摩遮》五首),以配合《渾脫舞》。
近人考證,蘇幕遮是波斯語的譯音,原義為披在肩上的頭巾(俞平伯《唐宋詞選注釋》)《新唐書?宋務光傳》載呂元泰上唐中宗書曰:“比見坊邑相率為《渾脫隊》,駿馬胡服,名為《蘇莫遮》?!笨梢姶饲鱾髦袊性谔菩谥?。
后衍為長短句。敦煌曲子詞中有《蘇莫遮》,雙調(diào)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體。
《詞譜》卷十四謂“宋詞蓋因舊曲名另度新聲”,誤。此詞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三作“別恨”。
又名:《古調(diào)歌》、《鬢云松令》、《云霧斂》、《般涉調(diào)》等。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咀g文】飛來峰上聳立著極高的寶塔,我聽說雞叫時可以看見太陽升起。
不怕會有浮云遮住了遠望的視線,只因為人已經(jīng)站在山的最高峰。起句寫飛來峰的地勢。
峰在杭州西湖靈隱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尋之塔,足見其高。此句極寫登臨之高險。
承句寫目極之遼遠。承句用典,《玄中記》云:“桃都山有大樹,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
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皆隨之?!币源蓑炛?,則“聞說雞鳴見日升”七字,不僅言其目極萬里,亦且言其聲聞遐邇,頗具氣勢。
雖是鋪墊之筆,亦不可等閑視之,實景語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
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本是“先日出,后天雞鳴”,但王安石不說“聞說日升聽雞鳴”,而說“聞說雞鳴見日升”,則是“先雞鳴,后日升”。詩人用事,常有點化,此固不能以強求平仄,或用事失誤目之,恐意有另指。
轉句“不畏”二字作峻語,氣勢奪人。”浮云遮望眼”,用典。
據(jù)吳小如教授考證,西漢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語·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
他還有一首《讀史有感》的七律,頷聯(lián)云:“當時黯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庇删痛笫聵I(yè),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亂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敗于此。
詩人良苦用心,于此詩已見端倪。結句用“身在最高層”拔高詩境,有高瞻遠矚的氣概。
轉、結二句,絕妙情語,亦千古名句;作者點睛之筆,正在結語。若就情境說,語序應是“因為身在最高層,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卻倒過來,先說果,后說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說明詩眼的轉換。
這雖是作詩的常法,亦見出作者構思的精深。
一、名稱由來 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他在印度所聞僧人埋雁造塔的傳說,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
《大唐西域記》卷九載:在摩伽陀國的因陀羅勢羅婁河山中,有雁塔,相傳雁投身欲開悟小乘教徒,也許這一記事就是雁塔名稱的出處。相傳很久以前,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的一個寺院內(nèi)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可吃三凈肉。
一天,空中飛來一群雁。有位和尚見到群雁,信口說:“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 話音未落,一只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nèi)眾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
于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于629年至645年間,在印度游學時,瞻仰了這座雁塔。
回國后,在慈恩寺譯經(jīng)期間,為存放從印度帶回的經(jīng)書佛像,于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磚塔,這座塔就叫雁塔。名稱延續(xù)至今未變。
而塔名的來歷是這樣的: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襲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
二、大雁塔與玄奘 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nèi)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guī)模。玄奘是大慈恩寺第一任住持方丈,被尊稱為“三藏法師”。
玄奘與唐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fā),游學西域。他單人獨騎沿著“絲綢之路”,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經(jīng)過整整三年的艱難跋涉和五萬余里孤征,終于達到佛教圣地天竺,如愿以償?shù)鼐蛯W于著名的那爛陀寺拜戒賢長老為師。
后又用了五年時間在天竺佛國尋道,遍游全印眾國。當返回那爛陀寺時,已位居這座佛教最高學府的主講,僅次于恩師戒賢。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攜經(jīng)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載譽回到長安。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該寺首任主持,興建大雁塔,用于收藏從天竺帶回的舍利、佛像和經(jīng)卷,并專心致力于佛經(jīng)翻譯事業(yè)。
三、反清據(jù)點 辛亥革命前,同盟會陜西分會在西安的大雁塔有三次重大活動:1908年秋,同盟會與會黨及同情、支持革命的社會人士形成“大聯(lián)合”即形成反清聯(lián)盟的初期,在大雁塔秘密召集一次大會,會上多數(shù)人主張暫不宜主張“平均地權”因恐引起一般人的誤會,決議改為“主張土地國有”。這次會議,可認為是各派力量對革命綱領的協(xié)商和取得共識。
會議中決定是年重陽日,共同去秘祭黃帝陵,使得反清聯(lián)盟進一步鞏固。1910年7月井勿幕和一些同盟會會員跟新軍及哥老會成員,所謂“三十六弟兄”仿哥老會歃血為盟,形成了西安地區(qū)的反清聯(lián)盟。
1910年秋,三原的“勤公社”和西安的負責人以及刀客們(渭北民軍的主要力量)在大雁塔秘密召開一次大會,擬定臘月初八乘西安清廷各官員出城之日,舉行武裝起義。當時會議中分急進和緩進兩派,此計劃未能執(zhí)行。
擴展資料:簡介 大雁塔,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的大慈恩寺內(nèi),是一座7層方形佛塔。該塔是西安市內(nèi)著名古跡及標志性建筑,同時也是西安市市徽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該塔始建于唐朝永徽三年(652年),起初是玄奘為保存佛經(jīng)而建造的塔,后曾因年久失修和戰(zhàn)亂而多次遭到損毀,至五代后唐年間才成為現(xiàn)在的造型。清朝康熙年間時大雁塔開始出現(xiàn)傾斜,直至1996年時傾斜程度甚至達到1米左右,此后經(jīng)過保護才有所恢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雁塔得到了專門保護。1963年,大雁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時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的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
歷史 唐永徽三年(652年),為了保管從印度帶回來的數(shù)百部梵本佛經(jīng),玄奘在大慈恩寺的西院主持修建了一座西域風格的藏經(jīng)塔。這座塔最初名稱為慈恩寺塔,此后被改稱為雁塔,最終與薦福寺內(nèi)的小雁塔相區(qū)別而被改稱為大雁塔。
而關于“雁塔”這一名稱的來歷,流傳較廣的說法認為是根據(jù)“埋雁建塔”的典故來命名的。初建的大雁塔只有5層,塔身為外磚內(nèi)土結構。
到了武周長安年間時,塔身已經(jīng)因磚縫之間長滿雜草而毀壞,武則天和王公們遂于長安年間捐資,將原塔拆除之后改建7層方形樓閣式塔,大歷年間被改建為10層,此后由于戰(zhàn)火原因被毀,此后再次被改建為7層。五代后唐長興年間(930-933年),西京留守安重霸曾對大雁塔加以維修,大雁塔此時基本定型。
此后慈恩寺在戰(zhàn)火中荒廢,時至北宋時期慈恩寺僅剩一座大雁塔,其余已經(jīng)毀壞殆盡。明成化二年(1466年),包括大雁塔在內(nèi)的慈恩寺被重新整修,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時又專門對大雁塔進行修葺,塔內(nèi)各層被重新安裝了階梯,并且在唐代塔身外加砌一層塔身。
清朝康熙年間時,大雁塔已經(jīng)出現(xiàn)傾斜。參考資料:搜狗百科-大雁塔。
西安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0世紀左右,先后有13個朝代或政權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權,歷時1100余年。
1981年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 ※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
但是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人們對于什么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chǎn)生了分歧。
目前被官方采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shù)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以數(shù)量多少為序,主要有下列說法: *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 西周(前363年)、秦(統(tǒng)一后15年)、西漢(前210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后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
* 14朝—有兩種情形: 1.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 2. 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 17朝—分兩種情形: 1.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 2.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自公元前約11世紀至公元9世紀末,西安曾長期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中心,并歷來為地方行政機關----州、郡、府、路、省和長安、咸寧兩縣的治所。在多數(shù)朝代,西安屬于郡、府級建制-京兆府(郡)轄區(qū),元代改京兆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廢奉元路設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
1928年,在西安首次設市,1948年由省轄市改為國民政府行政院轄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西安市曾經(jīng)是陜甘寧邊區(qū)轄市、西北行政區(qū)轄市、中央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從1954年以來,一直為陜西省省會所在地,現(xiàn)屬副省級城市,轄九區(qū)、四縣。
西安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正式開辟了以長安為起點,聯(lián)結歐亞大陸的通道“絲綢之路”。
從此,中國的使臣、商賈和中亞、西亞、南亞各國的使節(jié)客商往來絡繹不絕,中外商業(yè)貿(mào)易迅速發(fā)展,文化交流日趨活躍,友好往來不斷加深。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跡遺存使西安享有“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稱。
全省境內(nèi)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54 處,其中陜西省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9 處,陵墓 8822 處,古遺址 5700 余處,文物點 2 萬 1 千 1 百余個。秦始皇兵馬俑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中國遺跡,西安古城墻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的古城墻遺址。
近年,漢陽陵的開發(fā)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轟動,其出土的裸體彩俑被譽為“東方維納斯”。市內(nèi)有 6000 多年歷史的半坡遺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塊、被譽為石質(zhì)歷史書庫的碑林博物館;文物儲藏量全國之最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師譯經(jīng)之地大雁塔;西北歷史最長的清真寺化覺巷大清真寺,以及西安周邊的華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黃帝陵;漢武帝劉徹之墓?jié)h茂陵;唐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釋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處法門寺,唐大明宮遺址等馳名中外的景點。
自然景觀峭拔險峻,獨具特色,境內(nèi)及附近有西岳華山、終南山、太白山、王順山、驪山、樓觀臺、輞川溶洞等風景名勝區(qū),更有周邊的森林公園十余個。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輝映,構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韻風姿。
相傳在很早以前,寺中和尚們住在一起,種菜、煮飯等事情都分工明確,那個最小的和尚專門負責清掃塔房,他每天把那兒打掃得干干凈凈。有一天,小和尚正在掃地時,突然感到自己的兩只腳慢慢離開了地面升到了空中,然后又徐徐落到地上。
以后,他每次去塔房清掃都要升空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升得高。小和尚心花怒放,以為自己已修成正果,成為得到西天古佛超度的出家人。因此,他每次騰空時都雙手合十,低首斂眉,默默感謝佛祖的恩典。當小和尚快升到最高一層塔棚的時候,他心想:我從小進寺,師父待我最好?,F(xiàn)在我比他先升天,應當跟他說一聲啊。于是找到師父把情況告訴了他。老和尚一聽,覺得挺蹊蹺,便說:“你在這兒升一下給我看看。”小和尚在師父面前又振臂又踮腳的,可就怎么也飛不起來,他只好說:“這兒不行。您若不信,明早跟我到塔房去看看好啦?!崩虾蜕懈X奇怪,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塔房,不一會兒,果然見小和尚兩腳慢慢離地,身體越升越高。小和尚開心得大叫:“師傅,快看!”老和尚卻沒吭聲,只是留神四處觀察。
當小和尚就快升到最高一層時,老和尚順眼一瞧,不禁大吃一驚。原來塔棚口上,一條巨蟒正張開血盆大口,把小和尚往肚子里吸呢!他大喝一聲:“黑蟒!”黑蟒受驚,一下子縮了頭,小和尚“撲通”一聲落在了地上。老和尚把嚇癱的小和尚往肩上一扛,背出塔房,回身急忙把塔門鎖上。老和尚招來眾和尚,把情況一說明,當下一合計,決定用火燒來除掉巨蟒以絕后患。大伙說干就干,不到半天工夫就到山里砍了許多柴來。他們打開塔門把柴火堆得老高,熊熊大火燒死了黑蟒,也燒掉了塔棚和木梯,從此嵩岳寺中便只剩下一座沒有塔棚和木梯的空塔了。
西漢的皇后趙飛燕愛穿裙裝,一天她2113穿了一件云英紫裙來到太液池邊,在笙歌鼓樂中翩翩起舞,突然間狂風大作,她像風箏一樣飄起5261來,宮女慌忙追趕去抓她的裙角,趙飛燕4102的裙子被出褶皺,趙飛燕穿上皺紋的裙子更漂亮了,從此,宮女們盛行穿折疊出褶皺的裙子,美名其曰留仙裙。關于“留仙裙”的典1653故,常入詩詞中。例如,張炎的《回疏影》:“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漫皺, 留仙裙褶。”又如朱彝尊《風懷二百韻》答:“留仙裙易皺,墮馬鬢交鬤?!?/p>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