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搜山圖歌》與《西游記》鐘 揚 明代作家吳承恩有《二郎搜山圖歌》云:李在唯聞畫山水,不謂兼能貌神鬼。
筆端變幻真駭人,意態(tài)如生狀奇詭。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揮部從揚靈風(fēng)。
星飛電掣各奉命,搜羅要使山林空。名鷹搏拏?cè)v嚙,大劍長刀瑩霜雪。
猴老難延欲斷魂,狐娘空灑嬌啼血。江翻海攪走六丁,紛紛水怪無留縱。
青鋒一下斷狂虺,金鏁交纏擒毒龍。神兵獵妖猶獵獸,探穴搗巢無逸寇。
平生氣焰安在哉,牙爪雖存敢馳驟。我聞古圣開鴻蒙,命官絕地天之通。
軒轅鑄鏡禹鑄鼎,四方民物俱昭融。后來羣魔出孔竅,白晝搏人繁聚嘯。
終南進(jìn)士老鍾馗,空向?qū)m闈啖虛耗。民災(zāi)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
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兇。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fēng)三嘆息。
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
這首詩見諸吳承恩詩文集《射陽先生存稿》卷一。胡適在《西游記考證》中指出:“這一篇《二郎搜山圖歌》很可以表示《西游記》的作者的胸襟和著書的態(tài)度了”。
《二郎搜山圖歌》是吳承恩的一首題畫詩,詩前有序云:“二郎搜山卷,吾鄉(xiāng)豸史吳公家物。失去五十年,今其裔孫醴泉子復(fù)于參知李公家得之,青氈再還,寶劍重合,真奇事也,為之作歌?!?/p>
那么這首題畫詩與《西游記》到底有何聯(lián)系呢?當(dāng)年胡適只是將之作為吳承恩是《西游記》作者內(nèi)證之一舉出,而未論述。我今則追其余緒,詮釋如次。
《二郎搜山圖歌》寫作在前,《西游記》寫作在后。小說融合詩意,有因循,有變異。
所謂因循有四:其一,二郎所用武器相似。詩云:“大劍長刀瑩霜雪”,“青鋒一下斷狂虺”;小說第六回“小圣施威降大圣”寫二郎神“腰掛彈弓新月樣,手執(zhí)三尖兩面三刃槍”,交戰(zhàn)時“兩個鋼刀有見機,一來一往無絲縫”,“那真君抖搜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只手舉著三尖兩刃神鋒,好便似華山頂上之鋒?!?/p>
其二,二郎伏“妖”方法相似。兩者都是于刀槍劍戟之類常規(guī)武器之外,借助鷹犬之力以伏“妖”,詩云:“名鷹搏拏?cè)v嚙”;小說中二郎奉旨降妖,“即點本部神兵,架鷹牽犬,踏弩張弓,縱狂風(fēng),霎時過了東洋大海,徑至花果山?!?/p>
在戰(zhàn)斗中是“縱著鷹犬,搭弩張弓,一齊掩殺”,擒拿孫悟空是上有老君暗算,下有細(xì)犬幫忙,才能勉強成功的:“猴王只顧苦戰(zhàn)七圣,卻不知天上墜下這兵器(老君之“金鋼套”),打中了天靈,立不穩(wěn)腳,跌了一跤,爬將起來就跑;被二郎爺爺?shù)募?xì)犬趕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急翻身爬不起來,被七圣一擁按住,即將繩索捆綁,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變化?!?/p>
其三,二郎戰(zhàn)斗的空間相似。詩中二郎搜山,或“江翻海攪”,或“探穴搗巢”,或“星飛電掣”;小說中二郎與悟空賭斗變化,或變飛禽,或變水族,也是在海、陸、空多維空間作戰(zhàn)。
其四,詩與小說的藝術(shù)精神相似。關(guān)于《西游記》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明人袁于令與近人魯迅都有過高見,袁云:“文不幻不文,幻不極不幻。
是知天下極幻之事,乃極真之事;極幻之理,乃極真之理”(《西游記題詞》);魯云:“雖述變幻恍惚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中國小說史略》)。稍加詮釋,則主要表現(xiàn)三點,一為充滿幻想色彩的變形藝術(shù):將人間變異,經(jīng)變形處理融入神魔世界;二為別具丘壑的象征圖畫:以變形化的神魔世界,紀(jì)人間變異;三為別具一格的怪誕風(fēng)格:寓真于幻,寓哀于嬉,寓莊于諧。
以此格之于《二郎搜山圖歌》,則是相通的,其就是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五鬼”、“四兇”(如嚴(yán)嵩之流)變形為種種妖魔鬼怪(詳蘇興《吳承恩年譜》);反之則其妖魔形象中有象征意義: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fēng)三嘆息——因而涉筆鬼神,著意人間,亦如吳氏《禹鼎志序》云:“蓋不專明鬼,時紀(jì)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二郎搜山圖歌》雖為題畫詩,卻通篇彌漫著一種怪誕風(fēng)格美。故云詩與小說之藝術(shù)方法、藝術(shù)風(fēng)格如出一轍。
就其大旨精神而言,《西游記》中那斬妖除魔,專救人間災(zāi)害的孫悟空,當(dāng)是《二郎搜山圖歌》“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那“天問”的形象化答案;孫悟空西天取經(jīng),歷經(jīng)九個人間國度,除玉華縣皆為妖魔橫行的黑暗王國,當(dāng)是“民災(zāi)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兇”詩句的形象展現(xiàn);小說所追求的君圣臣賢,政治清明,世間太平的社會理想,“愿愿主皇圖永固”(第13回)云云,與《二郎搜山圖歌》所云“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何其相似乃爾。
難怪胡適說:“這一篇《二郎搜山圖歌》,很可以表示《西游記》的作者的胸襟和著書的態(tài)度了”。所謂變異有三:其一為詩中二郎所搜獵的是包括“猴老”在內(nèi)的群妖;小說中二郎卻是奉旨專擒孫悟空。
其二,詩分兩段,前段敘事,后段言志,敘事部分著重寫二郎搜山過程;小說則著重寫二郎與孫悟空斗法,而“搜山”在第6回僅作側(cè)寫,一為戰(zhàn)斗之中:“撒放草頭神,向他那水簾洞外”,“一齊掩殺,可憐沖散的妖猴四健將,捉拿靈怪二。
錢化佛(1884-1964),名蘇漢,字玉齋,江蘇武進(jìn)人。早年留學(xué)日本,參加同盟會。宣統(tǒng)二年(1910年),自日本回國,留滬習(xí)英文,后在天津路創(chuàng)辦補救社,外面看為一民辦教育機關(guān),實質(zhì)多有全國革命志士入社為會員。1911年秋,武漢爆發(fā)辛亥革命,淞滬響應(yīng),錢君即奮力參于起事。民國成立,南北議和,許多同盟會員都成了民國大官,然錢君卻急流勇退,避謝一切官職解甲返滬,并組織新劇社,創(chuàng)辦某影片公司,力謀改進(jìn)社會教育。是時錢君開始用化佛之名,專繪佛像,亦取“萬佛樓”為其室名。
由于錢化佛早年參加同盟會,和同盟會會員相交甚篤,并獲民國勛章,所得民國元老墨寶甚多,其中有孫中山、林森、于右任等?;鹈坷L佛像必先焚香凈手,所繪佛像,無不神情逼真,栩栩欲話,幅幅精繪之佛像配以民國元老于右任、章炳麟或海上名人如康有為、王震、錢崇威、袁克文、姬覺彌等人的題跋,中外人士得之者,莫不珍如拱璧。民國期間幾次開過專題畫展,莫不振動海內(nèi)外。
錢化佛雖有心繪佛像數(shù)千上萬幅,然幅幅佛像均認(rèn)真創(chuàng)繪,并必先草稿勾勒再復(fù)繪渲染,其一生也僅創(chuàng)作幾百幅。其中最罕見最珍貴的是長卷《灌口搜山圖》,此手卷寬56cm,長1480cm,是化佛先生花幾年的精力所繪制的精品,現(xiàn)為筆者所藏,奉為拱璧?!豆嗫谒焉綀D》是描寫二郎神搜山驅(qū)魅的神話故事。古代傳說中二郎神是秦昭王時(公元前三世紀(jì))蜀守李冰之子,李冰鑿山開渠,治河防洪,蜀人感激他的功德,立崇德祠以祀。自五代以下,香火不絕,并衍生出許多神異故事。其子二郎神為灌口山之神,能搜山翻海,誅魅除魔。此幅長卷亦精繪二郎神率眾兵將搜捕水陸怪魅的故事,神情栩栩如生,是化佛先生精品中之精品。化佛先生不僅善繪佛像,并且精通戲劇,京劇串演丑角,參加演出《宗社黨》、《空谷蘭》,主演電影《春霄曲》等。化佛先生有收藏癖,不僅收藏辛亥革命人物墨寶甚多,亦收藏成扇數(shù)百柄,收藏歷代泉幣,名貴者居多,他也是收藏火花全國第一人,他和梅蘭芳交往甚密。有次梅蘭芳出訪他國,問錢君需帶回何物,錢曰,要火花,梅蘭芳回國時,帶回很多沙皇時代的珍貴火花給錢化佛,充實了他的火花收藏。
解放后,錢化佛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與鄭逸梅合集《三十年來上?!?,錢化佛所繪制佛像大多在民國期間。解放后所繪佛像甚為罕見,五十年代曾繪《陸羽煮茶圖》,豐子愷先生為此畫題跋??梢姇r代不同了,繪畫內(nèi)容也不同了。
三山五岳,五岳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瀛州、方丈三山,另以游旅勝地聞名的雁蕩山、廬山、黃山也有被合稱為三山之說。
三山五岳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顯得格外險峻。東、西、中三岳都位于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三山處于南方,相對于中原稍遠(yuǎn),繼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展和中原文化的傳播。
五岳是封建時代帝王加封的。 “史記集解”載:“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钡弁鮽?yōu)榱恕皥筇熘Α保R孕蹅ルU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shè)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第一個舉行大規(guī)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
東岳泰山
泰山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位于山東泰安,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岳之首,被視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獨尊”之說?!爸赜谔┥健薄疤┥奖倍贰?,泰山已成為我們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西岳華山
華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陜西省西安以東120千米,“自古華山一條路”,險居五岳之首。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北峰云臺、中峰玉女五峰環(huán)峙,高擎天空,“遠(yuǎn)而望之若花狀”,故有其名。
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海拔1300.2米。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岳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岳獨秀”的美稱。
北岳恒山
恒山,人稱北岳,亦名“太恒山”,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南10千米處,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山勢陡峭,溝谷深邃。深山藏寶,如著名的懸空寺便隱匿其中。
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全長60多千米,主體部分在河南登封境內(nèi),分東西兩部分,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兩山各有36峰,合稱嵩山72峰。嵩山少林寺名聞天下。
安徽黃山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徐霞客曾兩次游黃山,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嘆。“奇松”“怪石”“云?!薄皽厝北环Q為黃山四奇。
江西廬山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綿延的90余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fēng),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浙江雁蕩山
雁蕩山位于中國浙江省樂清市境內(nèi),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
傳說一:
天神楊戩從陜西擔(dān)了兩座山,準(zhǔn)備給神木城西和城北各放一座,作為屏障,以遮擋風(fēng)沙。過了黃河,太陽快要落山了,碰上一位老大娘,原指望接個好口氣。便問:“你老說我趕太陽落山前能到了神木城嗎?”
老大娘說:“唉!遠(yuǎn)著哩,到不了啦!”二郎神一氣之下便說:“人到不了,我的頭也要去!”于是便使了神威,其頭飛來神木城西北為二郎山,身軀化天臺山。
傳說二:
在很早以前,北方沙漠中有一只巨大的駱駝,它口渴了,來到神木芹河于窟野河的交匯處喝水,兩條河的水全被它喝完了。
還沒有將渴解了,最后被渴死了。它的身軀吸收陽光和大地的蒸汽,結(jié)果就化作為駝峰山了。駝峰山也就是今天的二郎山。
傳說三:
根據(jù)二郎山廟的碑文記載,在明正統(tǒng)年間,由于人們的生產(chǎn)條件還很落后,靠人民群眾的力量還治理不了窟野河,就像借助神的力量來治理。
這時,就想到了治水之神趙昱趙二郎。因此,人們就在山上修建了二郎廟,作為山上的一座主廟,從此,這座山一直就定名為二郎山了。
傳說四:
李冰的二兒子李二郎在治理都江堰時也立過大功,死后被封為治水之神,因此二郎山廟中的二郎廟是李二郎。
擴展資料:
二郎山,俗稱西山。二郎山呈南北走向,山勢蜿蜒,巍峨險峻。在前后1公里的山脊上,,因地就勢、錯落有致地分布著100多座殿、廟、亭、閣。
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廟、諸神殿、三教殿、玉皇閣、娘娘廟等。這些古建筑疏密相間,形體各異,布局合理,雖險若固。
其間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龍照壁和石刻卷頂一處,還有壁畫2幅、碑石10余通,以及石刻楹聯(lián)、題字等。這些石刻,都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性和史料價值。
據(jù)神木縣志記載:二郎山創(chuàng)建于明正統(tǒng)八年(1443),嘉靖年間重修[諸神殿頂梁上有“大明亮靖二十四年(1545)歲次乙卯五月十七日立”字樣],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
由山腳石窟地藏閣起,至北山頂山神廟止,計有廟群建筑90余間洞。兩峰斷處架1天橋(俗稱“斷橋”),依山勢起伏逶迤而造建,惟結(jié)構(gòu)布局獨具匠心,泥塑木雕、壁畫石刻比比皆是。
文人墨客,題詠精薈,山林別致,游人留連忘返。1959年神木縣政府重新整修,“文革”期間慘遭破壞,1983年再次修整,雖不能復(fù)原舊貌,但仍為人們休閑游樂的好地方。
二郎山有著亮麗的風(fēng)景,所以的它不僅是美麗的旅游勝地,更是成千上萬的親朋好友聚集的盛會??咭昂?、禿尾河會流于山前,雄偉的長城穿行于后。
西邊沙石相間,一片松林,東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常年有陜西、山西、內(nèi)蒙古等?。▍^(qū))的游客們來觀光拜佛。
每次攀登二郎山,就可以看到駱駝頭上“二郎山”三個金光燦燦的大字。沿著陡峭的三百六十多級石階拾級而上,登至三百二十多級便是山半月門牌樓。
正面刻有林則徐詩:“海到無邊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額“一山無峙”,背面是“欲上青天攬明月,更傾東海洗乾坤”,額“錦繡河山”。
過了山半月門牌樓,第一處建筑是八仙洞,洞內(nèi)原有八尊塑像,文化革命遭破壞,1984年重繪八仙圖,修復(fù)神像。
過了八仙洞,是地藏洞,沿著“駱駝頭上”的“之”字形曲徑再往上,便是浩然亭,此亭建于1937年,1939年仲秋抗日將領(lǐng)何柱國邀請熱血志士在此共誓抗日決心。
并親筆為亭額題寫“天地正氣”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順“駱駝頭”北上,有二郎廟、水母宮、諸神殿。一路憑欄遠(yuǎn)望,神木縣城全景盡收眼底。
諸神殿后有韋馱閣(護國寺)、三教殿。三教殿在二郎山第一峰顛,穿廊疊檐,別致典雅。殿前生有一樹,枝柯斜出。
殿內(nèi)供奉儒、佛、道三教始祖孔子、如來、老子,東西兩面墻上有九龍山(東山)和二郎山(西山)全景壁畫。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神木二郎山
錢化佛(1884-1964),名蘇漢,字玉齋,江蘇武進(jìn)人。
早年留學(xué)日本,參加同盟會。宣統(tǒng)二年(1910年),自日本回國,留滬習(xí)英文,后在天津路創(chuàng)辦補救社,外面看為一民辦教育機關(guān),實質(zhì)多有全國革命志士入社為會員。
1911年秋,武漢爆發(fā)辛亥革命,淞滬響應(yīng),錢君即奮力參于起事。民國成立,南北議和,許多同盟會員都成了民國大官,然錢君卻急流勇退,避謝一切官職解甲返滬,并組織新劇社,創(chuàng)辦某影片公司,力謀改進(jìn)社會教育。
是時錢君開始用化佛之名,專繪佛像,亦取“萬佛樓”為其室名。 由于錢化佛早年參加同盟會,和同盟會會員相交甚篤,并獲民國勛章,所得民國元老墨寶甚多,其中有孫中山、林森、于右任等。
化佛每繪佛像必先焚香凈手,所繪佛像,無不神情逼真,栩栩欲話,幅幅精繪之佛像配以民國元老于右任、章炳麟或海上名人如康有為、王震、錢崇威、袁克文、姬覺彌等人的題跋,中外人士得之者,莫不珍如拱璧。民國期間幾次開過專題畫展,莫不振動海內(nèi)外。
錢化佛雖有心繪佛像數(shù)千上萬幅,然幅幅佛像均認(rèn)真創(chuàng)繪,并必先草稿勾勒再復(fù)繪渲染,其一生也僅創(chuàng)作幾百幅。其中最罕見最珍貴的是長卷《灌口搜山圖》,此手卷寬56cm,長1480cm,是化佛先生花幾年的精力所繪制的精品,現(xiàn)為筆者所藏,奉為拱璧。
《灌口搜山圖》是描寫二郎神搜山驅(qū)魅的神話故事。古代傳說中二郎神是秦昭王時(公元前三世紀(jì))蜀守李冰之子,李冰鑿山開渠,治河防洪,蜀人感激他的功德,立崇德祠以祀。
自五代以下,香火不絕,并衍生出許多神異故事。其子二郎神為灌口山之神,能搜山翻海,誅魅除魔。
此幅長卷亦精繪二郎神率眾兵將搜捕水陸怪魅的故事,神情栩栩如生,是化佛先生精品中之精品?;鹣壬粌H善繪佛像,并且精通戲劇,京劇串演丑角,參加演出《宗社黨》、《空谷蘭》,主演電影《春霄曲》等。
化佛先生有收藏癖,不僅收藏辛亥革命人物墨寶甚多,亦收藏成扇數(shù)百柄,收藏歷代泉幣,名貴者居多,他也是收藏火花全國第一人,他和梅蘭芳交往甚密。有次梅蘭芳出訪他國,問錢君需帶回何物,錢曰,要火花,梅蘭芳回國時,帶回很多沙皇時代的珍貴火花給錢化佛,充實了他的火花收藏。
解放后,錢化佛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與鄭逸梅合集《三十年來上?!?,錢化佛所繪制佛像大多在民國期間。解放后所繪佛像甚為罕見,五十年代曾繪《陸羽煮茶圖》,豐子愷先生為此畫題跋。
可見時代不同了,繪畫內(nèi)容也不同了。
在搜孤救孤過程中,先后有韓厥、卜鳳、公孫杵臼、金剛(程嬰之子)獻(xiàn)出了生命,連同先前為救趙盾而死的鉅麋和秦繼明、替趙朔赴死的周堅、以及程嬰(一說是林輒),被后人尊稱為“八義”。
八義圖
《八義圖》戲劇的大致內(nèi)容是:
晉靈公寵任善于阿庾逢迎的大夫屠岸賈。靈公荒淫暴虐,胡作非為。
相國趙盾時時規(guī)勸,而被晉靈公懷恨在心。靈公與屠岸賈多次設(shè)計謀害趙盾,未遂。
及周定王三年趙盾卒,晉成公歿,晉景公繼位,趙盾的后人趙同、趙括、趙旃、趙朔等相繼居國為卿。
司寇屠岸賈見趙氏復(fù)盛,心中益恨?!叭找顾掩w氏之短,譖於景公”。
景公又如靈公時寵用屠岸賈,并聽信屠言,欲“聲靈公之冤,正趙氏之罪”,遂命屠岸賈誅滅趙氏之族。此次趙氏滅門之禍,只有趙朔之子趙武(戲劇“趙氏孤兒”)與趙旃之子趙勝(時在邯鄲)幸免于難。
八義圖【頭本】(一名:搜孤救孤) 劇本地址: /主要角色趙朔:老生 莊姬:旦 程嬰:老生 韓厥:武生 太后:老旦 屠岸賈:凈 晉景公:丑 禁子:丑 情節(jié)春秋時,晉國有佞臣屠岸賈,景公寵之。屠岸賈與趙氏不睦,誣趙盾以弒君之罪,將趙氏抄斬。趙朔之妻,公之庶妹也,懷孕走入宮中,得免。后生趙武,托門客程嬰、公孫杵臼,設(shè)法保護。屠岸賈為斬草除根計,嚴(yán)索孤兒。程嬰適生子,公孫杵臼請將嬰兒偽作孤兒,應(yīng)屠岸賈索。程嬰許之。公孫杵臼乃抱程嬰子藏于首陽山邊,囑程嬰出首。屠岸賈帶校尉搜山,果得公孫杵臼及孤兒,立將孤兒擲死,又命程嬰舉鞭擊公孫杵臼,以試虛實,以程嬰與公孫杵臼,同為趙氏家客也。程嬰忍淚痛擊公孫杵臼,屠岸賈乃信,殺公孫杵臼。后景公崩,成公立,趙武為上卿,將屠岸賈剮戮。以報昔日之仇。趙武既成立,程嬰乃自殺以報公孫杵臼。趙武感二客義俠,立位宗廟,配享祖先。
(1)據(jù)說: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態(tài),驗證書本記載,李時珍來到了蘄州城北的龍蜂山捕蛇(白花蛇為蘄州特產(chǎn)),只聽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誰叫爾能辟風(fēng)邪,上司索爾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時不得皮肉破”。隨著歌謠而來的是幾個肩背竹簍的捕蛇人,他們正朝著幾棵石楠藤走去,據(jù)說白花蛇愛吃石楠藤的葉,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盤纏在石楠藤上。捕蛇人發(fā)現(xiàn)白花蛇后,立即從地上撈起一把沙土,對準(zhǔn)白花蛇撒去,說來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樣,縮成了一團,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頸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體的后部,這時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來了。
李時珍定前去仔細(xì)觀察了白花蛇的形態(tài),只見蛇頭大似三角形,嘴里長著4只長牙,背上有24塊斜方格,腹部還有斑紋,與一般的蛇,確實不一樣。接著,捕蛇人將蛇掛在路旁的小樹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內(nèi)臟,盤曲后裝進(jìn)了竹簍筐,據(jù)說,將蛇烘干后,才能當(dāng)藥用。李時珍記錄了捕蛇過程中的每一個細(xì)節(jié)活動,不僅補充了本草書,也為后來編寫《白花蛇傳》,提供了重要材料。幾年后,李時珍又根據(jù)白花蛇的祛風(fēng)特性,制成了專治半身不遂中風(fēng)癥的“白花蛇酒”。據(jù)現(xiàn)代藥理分析,證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擴張血管和降壓作用。
(2)尖吻蝮舊時產(chǎn)于蘄州龍峰山、麒麟山、鳳凰山、雨湖一帶,蘄春、浠水交界的三角山亦偶爾有可得。據(jù)清初顧景星的《黃公說字》說:“謹(jǐn)按蘄地花蛇,有黃白黑三種,黃白二花可貨數(shù)十金。黑花不過數(shù)金而已。昔產(chǎn)龍峰山洞,今無有,惟三角山出,一歲不能多得,土人獲此物必食葷物方可。否則,其走如飛,牙利而毒,如人手足為口齒所創(chuàng),必以刀斷去,稍遲則不能救?!辈⒄f:“市肆所貨,皆浙蛇,非蘄蛇,花與指甲皆同,土人亦莫能辨。但三角山在二蘄交界之處,相傳蛇一逾界,則只一目,……?!碧I蛇名貴求之者多?!饵S州府志》載有民謠曰:“白花蛇,誰教爾能辟風(fēng)邪,上司索爾急如火,舟中大夫只逼我,一時不得皮肉破……”。蘄蛇性喜潮濕陰涼處,多穴居棲息在山谷溪澗巖石上,落葉間,竹林下,草叢中,外出往往伏于爛草枯葉之間,以便于發(fā)起進(jìn)攻、獵取食物和隱蔽自己。
(3)尖吻蝮系劇毒蛇。相傳人被咬傷,不出五步即死,故稱五步蛇。因其全身黑質(zhì)白花,故又名白花蛇,還因為吻鱗與鼻間鱗均向背方翹起,所以還名褰鼻蛇。頭呈三角形,背黑褐色,頭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數(shù)黑褐色斑點,稱“念珠斑”。尾部側(cè)扁,尾尖一枚鱗片尖長,稱角質(zhì)刺,尖吻蝮若被逼捕得它無路可走時,它就調(diào)轉(zhuǎn)“尾利鉤”,破腹自殺,“死而眼光不陷。”
(4)尖吻蝮雖毒,卻是中國的名貴傳統(tǒng)中藥,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進(jìn)貢的珍品,也是出口的珍貴藥材。關(guān)于它的習(xí)性和藥用價值,在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說道:“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巳大風(fēng)、攣、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彼吻f綽《雞肋編》載“白花蛇”條云:“今醫(yī)家所用,惟取蘄州蘄陽鎮(zhèn)山中者。去鎮(zhèn)五六里有靈峰寺,寺后有洞,洞是皆此蛇,而極難得。得之者以充貢。洞內(nèi)外財產(chǎn),雖枯兩目猶明;至黃梅諸縣雖鄰境,枯則止一目明;其舒州宿松縣又與黃梅為鄰,間亦有之,枯則兩目皆不明矣。”明大醫(yī)藥學(xué)家李時珍曾幾次上蘄州龍峰山,目睹五步蛇吃石南藤及其被捕情況,根據(jù)實地觀察,寫了《白花蛇傳》。他還在《本草綱目》中,對五步蛇的形態(tài)、習(xí)性、捕捉干制的方法和用途作了詳盡的記述。他說:“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蘄蛇擅名。然蘄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貨,官司取者,皆自江南興國州諸山中來?!睋?jù)他說:真正的蘄蛇,“龍頭虎口,黑質(zhì)白花,背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旁有念珠斑,尾尖有一佛指甲,多在石南滕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剖之置水中,自反尾滌其腹。“《爾雅·翼柴》亦有類似記載:蛇死后皆閉,惟蘄州花蛇開。如生舒、蘄兩界間者,則一開一閉,故人以此驗之?!?/p>
原文 息徒蘭圃。
秣馬華山。流磻平皋。
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
手揮五弦。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嘉彼釣叟。
得魚忘筌。郢人逝矣。
誰與盡言。 出處 魏晉時期 嵇康 《贈秀才入軍》 注釋 嘉彼釣叟。
得魚忘筌:典故出自《莊子》。莊子釣于濮水,得到了魚,卻忘記了捕魚的竹籠。
魏晉玄學(xué)發(fā)揮莊子的理論,崇尚領(lǐng)會事物本質(zhì)的同時,忽略其外在的形式,這里是指深得自然萬物奧妙的精神境界。 郢人逝矣。
誰與盡言:典故出自《莊子》。郢人死后,匠石再也找不到可以為他做模特的人了。
莊子用這則寓言來說明自己在惠施死后“無與言之”,失去了可以交流的好友。嵇康借來說由于分離,自己和兄長不能在一起談?wù)摰玫赖捏w會了。
譯文 在長滿蘭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長著花草的地方喂馬。在平坦的草澤地上射飛鳥,在長川垂釣。
一邊用手彈奏五弦的琴,一邊眼睛看著天邊的鴻雁。一舉一動都是自在滿足的,讓心靈在“太玄” 的境界中遨游。
稱贊莊子釣于濮水,得到了魚,卻忘記了捕魚的竹籠。(兄長參軍就像)郢人逝世,再也不能一起談?wù)摰玫赖捏w會了。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6.5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