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人楊震是個頗得稱贊的清官。
他做過荊州刺史,后調(diào)任為東萊太守。當(dāng)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冒邑。
冒邑縣令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吏任內(nèi)薦舉的官員,聽到楊震到來,晚上悄悄去拜訪楊震,并帶金十斤作為禮物。 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薦舉表示感謝,二是想通過賄賂請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關(guān)照。
可是楊震當(dāng)場拒絕了這份禮物,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說:“幕夜無知者?!币馑际钦f晚上又有誰能知道呢?楊震立即生氣了,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無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帶著禮物,狼狽而回。
然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句話以后卻被人們反其意用之,成為訂立攻守同盟時的常用語了。這種現(xiàn)象被稱作詞義反向引申。
行尸走肉、
金蟬脫殼、
百里挑一、
金玉滿堂、
背水一戰(zhàn)、
霸王別姬、
天上人間、
不吐不快、
海闊天空、
情非得已、
滿腹經(jīng)綸、
兵臨城下、
春暖花開、
插翅難逃、
黃道吉日、
天下無雙、
偷天換日、
兩小無猜、
臥虎藏龍、
珠光寶氣、
簪纓世族、
花花公子、
繪聲繪影、
國色天香、
相親相愛、
八仙過海、
金玉良緣、
掌上明珠、
皆大歡喜、
逍遙法外
生財有道、
極樂世界、
情不自禁、
愚公移山、
魑魅魍魎、
龍生九子、
精衛(wèi)填海、
海市蜃樓、
高山流水、
臥薪嘗膽、
壯志凌云、
金枝玉葉、
四海一家、
穿針引線、
無憂無慮、
無地自容、
三位一體、
落葉歸根、
相見恨晚、
驚天動地、
滔滔不絕、
相濡以沫、
長生不死、
原來如此、
女媧補天、
三皇五帝、
萬箭穿心、
水木清華、
窈窕淑女、
破釜沉舟、
天涯海角、
牛郎織女、
傾國傾城、
飄飄欲仙、
福星高照、
妄自菲薄、
永無止境、
學(xué)富五車、
飲食男女、
英雄豪杰、
國士無雙、
塞翁失馬、
萬家燈火、
石破天驚、
精忠報國、
養(yǎng)生之道、
覆雨翻云、
六道輪回、
鷹擊長空、
日日夜夜、
厚德載物、
亡羊補牢、
萬里長城、
黃金時代、
出生入死、
一路順風(fēng)、
隨遇而安、
千軍萬馬、
鄭人買履、
棋逢對手
葉公好龍、
后會無期、
守株待兔、
鳳凰于飛、
一生一世、
花好月圓、
世外桃源、
韜光養(yǎng)晦、
畫蛇添足、
青梅竹馬、
風(fēng)花雪月、
濫竽充數(shù)、
沒完沒了、
總而言之、
欣欣向榮、
時光荏苒、
差強(qiáng)人意、
好好先生、
無懈可擊、
隨波逐流、
袖手旁觀、
群雄逐鹿、
血戰(zhàn)到底、
唯我獨尊、
買櫝還珠、
龍馬精神、
一見鐘情、
喜聞樂見、
負(fù)荊請罪、
三人成虎
河?xùn)|獅吼、
程門立雪、
金戈鐵馬、
笑逐顏開、
千鈞一發(fā)、
紙上談兵、
風(fēng)和日麗、
邯鄲學(xué)步、
大器晚成、
庖丁解牛、
甜言蜜語、
雷霆萬鈞、
浮生若夢、
大開眼界、
汗牛充棟、
百鳥朝鳳、
白駒過隙、
難兄難弟、
鬼哭神嚎、
聲色犬馬、
指鹿為馬、
龍爭虎斗、
霧里看花、
男大當(dāng)婚、
未雨綢繆、
南轅北轍、
三從四德、
一絲不掛、
高屋建瓴、
我給你找了150個,挑好的用哈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典故)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洛陽城外有個窮書生叫呂蒙正。
因為窮得上無片瓦,地?zé)o一垅。只好住在破窯里。
他雖貧窮,卻日夜不忘刻苦攻讀。那一日,他遇見陜西華陰來的書生寇準(zhǔn),二人一見如故,結(jié)伴進(jìn)城,來到東大街一家門前看見許多人仰著臉兒朝一座懸燈結(jié)彩的臺上看。
仔細(xì)—打聽,原來這是萬貫家財?shù)膭T外要為女兒拋球擇婿,憑天匹配。他倆不敢妄想,只是停住腳兒想看看熱鬧。
沒有多大功夫,只見幾個丫環(huán),簇?fù)碇晃皇甙藲q的少女走上臺來。她抬起眼皮向四下望了望,接過丫環(huán)遞給她的繡球,嘴里不知咕噥了句什么,把繡球向臺下一拋,那繡球便像風(fēng)吹似地在人群里滾來滾去。
臺下的人,像發(fā)了瘋似地你擠我擁,都想把那繡球搶到手。豈知這球落下來,正好投在呂蒙正的懷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呂蒙正連忙撩起他的破青衫,裹住那繡球。
不多時,劉員外的家人來了,一直把呂蒙正請到劉府的客廳。劉員外一見是個衣服破爛的窮書生,對他上下左右端詳了一陣,漸漸皺起眉頭,回身對女兒月娥說:“多少官宦人家子弟、富室兒郎你不打,怎么打中一個叫化子似的人?不如給他點銀子,打發(fā)他走吧!' 不曾想,女兒月娥低著頭,輕聲地說:“爹爹的話有欠思量。
繡球招婿,全憑天意,怎能講貧賤?既然他接一球,想到我命該如此,任憑受苦受罪,女兒我情愿嫁他?!?劉員外聽了女兒的話,不覺動了心思,假意發(fā)怒道:“你這丫頭,真?zhèn)€不識好歹,既然不怕一文錢也不給,你要不后悔,就立時隨他走!” 劉月娥也不含糊,一聽他爹這么說,立即摘下頭上的金銀首飾,脫下身上的綢緞衣服,不論娘和哥嫂怎樣勸告,頭也不回地隨著呂蒙正離家出城去了。
這天晚上,她和呂蒙正在寒窯里草草成了親,只有寇準(zhǔn)和幾個窮苦鄉(xiāng)鄰來賀喜。呂蒙正過去一個人吃飯好對付,如今成了家,就不那么簡單了,左思右想,沒有主意。
后來,想了個拙計,每天到城里幫人寫信,或者抄寫掙幾個錢。掙了錢,就買些米面捎回去,叫妻子摻些野菜做飯吃。
他自己一天兩頓飯,卻要到龍門寺里去趕齋。 有一天,他聽到龍門寺飯鐘打響,趕到廟里時,和尚們卻都開過了飯。
老和尚說:“秀才呀!說句不好聽的話,和尚是吃十八方的,你可是吃十九方呀!廟里有句老話,‘滿堂僧不厭,一個俗人多’。你可不是出家人哪!” 呂蒙正聽了滿臉通紅,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一句話。
不防老和尚并不罷休,接著又說:“秀才呀,你枉有滿腹才華,何不上京應(yīng)試,去搏個一官半職,成天和尚廟里吃齋飯,也不是常事呀!快走吧!以后別再到廟里來了?!?呂蒙正又羞又惱地回到了寒窯,一看,滿地破鍋爛瓦兒,他妻子也不像以前那樣高高興興迎接他,而是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在嗚嗚哭泣。
一問才知道,原來從沒來過他家的老丈人劉員外破天荒地來了,要把女兒接回家去,妻子不走,他發(fā)了火,盛怒之下,把一口破砂鍋、兩個吃飯碗砸了個稀巴爛。 兩口子正愁眉對苦跟,無計可施,忽聽窯門外有人說話:“呂賢弟在家嗎?”說著,只見寇準(zhǔn)走了進(jìn)來。
見他倆這副模樣,寇準(zhǔn)問:“兄弟和弟妹吵架了?” 呂蒙正說:“沒有。廟里不叫我再去趕齋了,老丈人又要接他女兒回去,你弟妹不肯走,他就發(fā)起火來,把鍋碗都砸了,我們正在為今后日子發(fā)愁呢!” 寇準(zhǔn)說:“唉呀,有事好說好講嘛,砸東西干啥!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兄弟也不要為這事發(fā)愁,我剛才在大街上遇見一位好友,他如今發(fā)了財。
聽說我窮困撩倒,給了我一百兩銀子?!笨軠?zhǔn)說著從懷里掏出白花花的銀子。
“今年又是大比之年,我看留下二十兩給弟妹在家用,咱兄弟二人上京趕考去吧!如能得個一官半職,這苦日子就算熬到頭了?!?呂蒙正一聽,喜出望外,對寇準(zhǔn)謝了又謝。
他留下二十兩銀子安頓了劉月娥,便與寇準(zhǔn)進(jìn)京去了。 呂蒙正和寇準(zhǔn)一路上省吃儉用,風(fēng)塵仆仆來到京城。
為了省錢,找了個廟宇住下,不分晝夜,只是一味刻苦攻讀。那一天,進(jìn)了考場,一來他們有真才實學(xué),二來也是時來運轉(zhuǎn),三場過后,二人雙雙得中,呂蒙正還中了頭名狀元。
于是,他倆又一同衣錦榮歸,各自回家修墳祭祖,一個回陜西華陰,一個回洛陽。 這時已今非昔比,不是親來也是親。
三里五村,城里關(guān)外,聽說當(dāng)年在大街上賣字、廟里趕齋的窮秀才呂蒙正中了狀元,哪個不來巴結(jié)? 這一天,呂蒙正帶了夫人劉月娥要去龍門寺里降香。老和尚聽說狀元公要來,早已把廟院里打掃得一千二凈,一塵不染,一直站在寺門外恭候,許多鄉(xiāng)鄰一聽說呂蒙正到廟里 降香,也紛紛趕來湊熱鬧。
他夫妻二人來到廟里,燒了香,拜了佛,在寺內(nèi)各處游玩了一番。 呂蒙正對在身旁陪同的老和尚說:“想當(dāng)初,說了慚愧。
若不是你敲飯后鐘,絕了我的吃飯門路,我不進(jìn)京應(yīng)試,哪里會有今天?” 老和尚見提起舊事,立刻驚恐地說:“這事不怪老僧呀!這是……”說到這兒,忽然下人來報說:“寇大人到。”呂蒙正想,這寇準(zhǔn)回歸故里,修墳祭祖,為何來得這般快?連忙出迎。
兩人在大廳坐下就攀談起來,說得好不愜意??軠?zhǔn)說;“可曾與劉員外會過?近況如何?” 呂蒙正問:“哪個劉員外?' “東大街劉促實。
來歷:《后漢書》〈四知〉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德才兼?zhèn)渚驼髡偎e薦他為“茂才”。
經(jīng)過四次的升遷,做了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dāng)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昌邑,原來由楊震所推薦為茂才的王密現(xiàn)任昌邑縣的縣令,(為了感謝楊震的知遇之恩)前來拜見,深夜帶著十斤黃金用來贈送給楊震。楊震說:“老朋友我了解你是怎么樣的人,你不了解老朋友我,為什么呢?”王密說:“深夜,不會有知道的人,(您就放心收下吧)?!?/p>
楊震(嚴(yán)肅地)說:“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怎么能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
后來調(diào)動為涿州太守。品性公正廉潔,不接受私下的拜見。
子孫常常只食用蔬食,出行步行,以前的長輩有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產(chǎn)業(yè),楊震不肯,說:“使后世的人稱他們?yōu)榍灏坠倮舻淖訉O,把這個節(jié)操留給他們,不是很寶貴的財富嗎!”。
集腋成裘的成語典故
墨子,戰(zhàn)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用等學(xué)說,主張消弭戰(zhàn)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張舉拔賢人,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要治國,先要萃集精英、廣納賢士,因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里的水,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只狐貍腋下的白毛積成的。狐貍雖不見有純白者,然將一只只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聚集起來之后,便可縫制成一件純白狐裘,輕柔難得,至為珍貴。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影響到國家的強(qiáng)弱興衰,所以國君應(yīng)該親近人才,尊重人才,將人才聚集,并加以重用,國家才能強(qiáng)盛不衰。
后來「集腋成裘」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用集腋成裘造句
1) 生命之樹的綠意,由春的期待,夏的狂放,到秋的誠實,冬的淡泊,一葉、一葉地飄落;人生之書的頁碼,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頁、一頁地豐隆。
2) 每天改變一點點,我們的每一次小小的努力雖然看不出有明顯的變化,但是,“積土成山,集腋成裘”,量變的過程中必定會迎來質(zhì)的飛躍。
3) 我們平日里只要多觀察,時間久了,寫作的素材也就自然集腋成裘了。
4) 哦!也許是吧!反正我一刻也沒閑著,每天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積銖累寸,積少成多,積年累月的如此這樣,就能積沙成塔,集腋成裘了。
5) 第一次修煉霸體訣,已經(jīng)初見了成效,雖然這些光點不是很多,每一種顏色的光點只有幾十個而已,但是積少成多,集腋成裘的道理,陸青峰還是明白的。
6)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幾秒鐘雖然不長,卻構(gòu)成永恒長河中的偉大時代。
7) 積少成多,集腋成裘,螞蟻多了也是肉。
1、知音 相傳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
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diào)時,鐘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diào)時,鐘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后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2、汗青 原意是青竹出汗的工序,漸漸成了竹簡的代名詞。從出土的古代竹簡來看,長的竹簡常用于書寫儒家經(jīng)典;短的竹簡常用其記載諸子事跡及史傳。
因此“汗青”代稱竹簡再演變,人們便地一步又將其代稱竹簡所記載的“史冊”了。3、桃李 據(jù)漢朝《韓詩外傳》記載,春秋時,魏國有個叫子質(zhì)的大臣向簡子埋怨自己過去培養(yǎng)的人在危難時不肯幫助他。
簡子笑著說:春天種了桃樹和李樹,到夏天可在樹下納涼休息,秋天還可吃到可口的果實。可是,如果你春天種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葉子,而秋天它長出來的刺倒要扎傷人。
所以君子培養(yǎng)人才,就象種樹一樣,應(yīng)先選好對象,然后再培植?。『喿佑帽扔髋u子質(zhì)培養(yǎng)人才不當(dāng)。故后人就把培養(yǎng)人才叫做“樹人”;把提拔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叫做“桃李”。
因老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xué)生很多,就被譽為:“桃李滿天下”了。4、古稀 是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
它源于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嘆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十分稀少。
5、孩提2~3歲的兒童。幼兒時期。
指幼兒始知發(fā)笑尚在襁褓中。顏師古注:“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
孩者,小兒笑也。孩提即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p>
6、桃園 《三國演義》第一回《桃園結(jié)義》中的一個場景,涿郡張飛莊后花開正盛的桃園,劉關(guān)張?zhí)覉@三結(jié)義。桃園亦作為后人仿效結(jié)拜的地方。
7、替罪羊 舶來品。英語里專門有“SCAPE-GOAT”(替罪羊) 用羊替罪來自古猶太教。
8、一字師 有些好詩文,經(jīng)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一字師來源于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yīng)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一字師’”。
9、三不知 典故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茍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為防止晉國強(qiáng)大,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
有個名叫茍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zhàn)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了,罵他說:“出發(fā)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
’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zhàn)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zhàn)。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fēng)滅自己志氣的話 回國以后,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
茍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此話意思是說: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fā)展、結(jié)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后才向上報告。
現(xiàn)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蹄子上。10、東道主 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
鄭文公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向老臣燭之武請教,設(shè)法解圍。當(dāng)夜,燭之武乘著天黑叫人用粗繩子把他從城頭上吊下去,私下會見秦穆公。
晉國和秦國是兩個大國,他們之間本不和諧,常常明爭暗斗。燭之武巧妙地利用他們的矛盾,對秦穆公說:“秦晉聯(lián)軍攻打鄭國,鄭國怕是保不住了。
但鄭國滅亡了,對貴國也許并無一點好處。因為從地理位置上講,秦國和咱鄭國之間隔著一個晉國,貴國要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恐怕是難于做到的吧?到頭來得到好處的還是晉國。
晉國的實力增加一分,就是秦國的實力相應(yīng)地削弱一分??!” 秦穆公覺得燭之武說得有理,燭之武于是進(jìn)一步說:“要是你能把鄭國留下,讓他作為你們東方道路的主人。你們使者來往經(jīng)過鄭國,萬一缺少點什么,鄭國一定供應(yīng),作好充分的安排,這有什么不好?” 秦穆公終于被說服了,他單方面跟鄭國簽訂了和約,晉文公無奈,也只得退兵了。
秦國在西,鄭國在東,所以鄭國對秦國來說自稱“東道主”。11、一言堂 舊時商店表示不二價的匾。
現(xiàn)比喻領(lǐng)導(dǎo)缺乏民主作風(fēng),獨斷專行,一個人說了算。出處: 艾蕪《漫談科學(xué)和文學(xué)》:“要設(shè)法制止‘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的不民主現(xiàn)象。”
1、伯牙絕弦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琴聲。
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鐘子期去世后,此認(rèn)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鐘子期的思念。2、知我者鮑子也 管夷吾字仲,是穎上人。
年輕時常常和鮑子交往,鮑子知道他很能干。管仲很貧困,常常欺騙鮑子,鮑子始終好好地對待他,不當(dāng)一回事。
不久,鮑子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登上諸侯王的位置,成為齊桓公時,公子糾死了,管仲也被囚禁了。
鮑子就進(jìn)薦了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齊國掌管政事,齊桓公因此稱霸聯(lián)合各方諸侯,匡正了天下,這都是管仲的謀略。
管仲說:我起初窮困時,曾經(jīng)和鮑子一起做生意,分紅利時,大多給自己,鮑子不認(rèn)為我貪婪,知道我是貧窮的緣故。我曾經(jīng)替鮑子做事,卻使境況更困苦了,鮑子不認(rèn)為我愚蠢,他知道做事常會遇上不利的時機(jī)。
我曾經(jīng)多次做官多次被國君驅(qū)逐,鮑子不認(rèn)為我不能干,知道我沒有遇上好時機(jī)。我曾經(jīng)多次作戰(zhàn)多次逃跑,鮑子不認(rèn)為我膽怯,知道我有老母親要贍養(yǎng)。
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他而死,我被關(guān)押、受辱卻不自殺,鮑子不認(rèn)為我不知廉恥,知道我不以小節(jié)為羞恥、而以聲名不能顯揚于天下為羞恥。生養(yǎng)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子啊。
鮑子進(jìn)薦了管仲后,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孫在齊國世世代代享受俸祿,有封地的子孫有十幾代,子孫常常成為著名的大夫。
天下人不贊美管仲的能干,卻贊美鮑子能夠了解人。3、刎頸之交 戰(zhàn)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fā)出使秦國。
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后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
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并設(shè)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zhàn)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rèn)為自己英勇善戰(zhàn),為趙國拼殺于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
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后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
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么,他們說:“我們?yōu)槟鍪?,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xiàn)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頗呢?秦國現(xiàn)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于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hù)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后,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府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4、如魚得水 三國時期前,曹操的實力很強(qiáng)大。劉備在還沒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親戚劉表的軍隊陣容,并且駐守新野這地方。
可是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長久寄人籬下,只做別人的軍師。正好這個時候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是個難得的好人才,徐庶勸劉備一定要網(wǎng)羅諸葛亮。
為了請諸葛亮協(xié)助自己獲得天下,劉備曾經(jīng)三次親自到他住的茅廬(今襄陽古隆中,)拜訪他,諸葛亮看到劉備非常誠懇,最后才同意與劉備見面。劉備向他請教許多治理國家的方法,諸葛亮仔細(xì)分析了當(dāng)時的情勢,建議劉備先占據(jù)荊州,這樣才能有機(jī)會和曹操、孫權(quán)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劉備很欣賞諸葛亮的見解,而且和諸葛亮的感情逐漸加深,高興的劉備甚至對結(jié)拜兄弟關(guān)羽及張飛兩人說:“我得到諸葛亮的輔助,就好像魚得了水一樣?!?、桃園結(jié)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zāi)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guān)羽又愿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yè)。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后一桃園。
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zhǔn)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rèn)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guān)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
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jié)義”。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刎頸之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知我者鮑子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伯牙絕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如魚得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桃園三結(jié)義。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