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枳殼(包括枳實)原植物種類較多,主要有:1。
酸橙枳殼:為蕓香科植物酸橙及其變種未成熟果實(枳實為幼果)。2。
香圓枳殼:為蕓香科植物香圓的未成熟果實。3。
代代花枳殼:為蕓香科植物代代花CnwauramumL。var。
amaraEngl。的未成熟果實。
4。綠衣積殼:又名枸橘。
為蕓香科植物積的果實。5。
酸橙:系常綠小喬木,莖枝三棱形,光滑,具長刺,葉退化成單葉狀,互生,革質(zhì),葉柄有狹長形或倒心臟形的翼,葉長橢圓形,長6-l0cm,寬2。5-5。
5cm,先端鈍,全緣或具不明顯波狀鋸齒。4-5月葉腋單生或簇生白色花,排列成總狀花序。
柑果扁圓球形,熟時橙黃色,果皮粗糙。6。
香圓:系常綠喬木,分枝很密,有短刺,莖枝有棱,光滑無毛。葉互生,退化為單葉,革質(zhì),葉柄有闊翼而形成倒心臟形,葉片長橢圓形,長6-12cm,寬2-4。
6cm,先端短而鈍漸尖,微凹,基部鈍圓,葉全緣或有波狀鋸齒。 夏日,開白色花,單生或簇生,也有成總狀花序。
柑果圓形、長圓或扁圓形,果底中心有金錢環(huán)。多栽培于丘陵山地氣候溫暖,陽光、雨量充足的地方。
代代花枳殼、綠衣枳殼植物形態(tài)略。
枳殼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7月果皮尚綠時采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或低溫干燥。枳殼性苦、辛、酸、溫,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nèi)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等病癥。枳殼在我國多地都有生產(chǎn),以湖南和江西的產(chǎn)品為佳。其中江西省新干縣的枳殼又名商洲枳殼、三湖枳殼,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數(shù)較多”的特點,其藥用的有效成分優(yōu)于其他品種,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biāo)志保護產(chǎn)品。
---------------百度百科
瀉、破氣行痰. 苦酸微寒.皆能破氣.氣順則痰行喘止.痞脹消.(脾無積血、心下不痞、濁氣在上、則生脹、東垣曰∶枳實治下而主血、枳殼治上而主氣.)刺痛息.后重除.治胸痹結(jié)胸.食積五膈.痰癖癥結(jié).嘔逆咳嗽.水腫脅脹.瀉痢淋閉.痔腫腸風(fēng).所主略同.但枳實利胸膈. 枳殼寬腸胃.枳實力猛.(丹溪曰∶枳實瀉痰、能沖墻倒壁.)枳殼力緩為少異.(時珍曰∶殼實、上世未分、魏晉始分用、潔古東垣始分殼治上、實治下、海藏始分殼主氣、實主血、然仲景治上焦胸痹痞滿、用枳實、古方治下血痢痔、腸秘后重、用枳殼、則實不獨治下、而殼不獨治上也、蓋自飛門至魄門、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氣而已.)大損真元.脹滿因于邪實者可用.若因土虛不能制水.肺虛不能行氣.而誤用之.則禍不旋踵.氣弱脾虛.以致停食痞滿.法當(dāng)補中益氣.則食自化痞自消.若再用此破氣.是抱薪救火矣.孕婦虛者尤忌.(元素曰∶枳殼泄氣、走大腸、損胸中至高之氣.昔湖陽公主難產(chǎn)、方士進瘦胎飲、用枳殼四兩、甘草二兩、五月后日服一錢、潔古改以枳術(shù)、名束胎丸、寇宗 明其不然、蓋孕婦全賴血氣以養(yǎng)胎、血氣充實、胎乃易生、彼公主奉養(yǎng)太過、氣實有余、故可服之、若概施則誤矣.呂用晦曰∶瘦胎束胎名目、亦啟粗工攻伐之門.時珍曰∶八九月胎氣盛、壅滯用枳殼蘇梗以順氣、胎前無滯、則產(chǎn)后無虛也、氣弱者、大非所宜矣.)皮濃而小為枳實. 殼薄虛大為枳殼.陳者良.麩炒用.(今人于六七月采小香欒、偽為枳實枳殼、又有采枸橘偽為者.)。
枳殼性味苦;酸;性微寒?歸經(jīng):肺;脾;肝;胃;大腸經(jīng),枳殼治胸隔痞滿;脅肋脹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枳殼。 1、枳殼治五積六聚,不拘男婦老幼,但是氣積,并皆治之:枳殼三斤,去穰,每個入巴豆仁一個。
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湯減再加熱湯,勿用冷水,待時足汁盡去巴豆,切片曬干,勿炒,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隨病湯使。
(《秘傳經(jīng)驗方》) 2、枳殼治小兒軟癤:次枳殼一個,去白,磨口平,以面糊抹邊,合癤上,自出膿血盡,更無疤痕也。 (《世醫(yī)得效方》) 3、枳殼治傷寒呃噫:枳殼25克(去穰,麩炒黃),木香5克。
上細末。每服5克,白湯調(diào)下。
未知,再與。(《本事方》) 4、枳殼治牙齒疼痛:枳殼浸酒含漱。
(《圣惠方》) 5、枳殼順氣止?。焊什荩ㄖ耍?0克,枳殼(炒)120克。 上為細末。
每服5克,空心沸湯點服。(《嬰童百問》寬腸枳殼散) 6、枳殼治風(fēng)疹癢不止:枳殼150克,麩炒微黃,去瓤為末。
每服10克,非時,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服。(《經(jīng)驗后方》) 7、枳殼治遠年近日腸風(fēng)下血不止:枳殼(燒成黑灰存性,為細末)25克,羊脛炭(為細末)15克。
和令勻,用米飲一中盞,調(diào)下,空心腹,再服見效。(《博濟方》烏金散) 8、枳殼治小兒秘澀:枳殼(煨,去穰)、甘草各5克。
以水煎服。(《全幼心鑒》) 9、枳殼治大便下血:枳殼10克,烏梅肉15克,川黃連2。
5克。共研細末,飯前開水沖下,分二次服。
(《青海省中醫(yī)驗方匯編》) 10、枳殼治小兒因驚氣吐逆作搐,痰涎塑塞,手足掣?,眼睛斜視:枳殼(去穰,麩炒)、淡豆豉等分。為末,每服一字,甚者2。
5克,急驚,薄荷自然汁下,慢驚,荊芥湯入酒三、五點下;日三服。(《小兒痘疹方論》不驚丸) 11、枳殼治直腸脫垂:十歲以下小兒,每日用枳殼50克,甘草5~15克。
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成人每日用枳殼50~100克,升麻15克,炙甘草10~20克,臺參、生黃芪,據(jù)身體強弱,適當(dāng)增減,水煎分二次服。(《山東醫(yī)刊》(11):9,1962) 12、枳殼治子宮脫垂:一枳殼25克,蓖麻根25克。
水煎兌雞湯服,每日二次。 二枳殼25克,升麻5克。
水煎服。(《草醫(y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13、枳殼治產(chǎn)后生腸不收:枳殼100克。
去穰煎湯,溫浸良久即入。(《經(jīng)驗方》)。
枳殼味苦酸,性微寒,屬理氣藥范疇。功效與枳實相近似。但枳實主入脾胃,枳殼主入脾肺。機殼力緩,偏于理氣消脹。枳實力強,偏于破氣消積。枳實破降下行之力強,枳殼開胸寬腸之力強。枳殼配桔梗,可寬胸消脹,配檳榔,可使胸中結(jié)逆之氣下行,配荊芥、防風(fēng)、紅花、赤芍,能治遍身肌膚麻庠。用量一般為一至三錢。脾胃虛、氣虛者慎用。
據(jù)近代研究報導(dǎo),機實,枳殼煎劑,可使胃腸,子宮平滑肌興奮性增強,并可使胃腸蠕動規(guī)律化。對胃擴張、胃下垂,消化不良,脫肛、疝氣,子宮脫垂等有效。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8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