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成裘的成語典故
墨子,戰(zhàn)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jié)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zhàn)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張舉拔賢人,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要治國,先要萃集精英、廣納賢士,因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里的水,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只狐貍腋下的白毛積成的。狐貍雖不見有純白者,然將一只只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聚集起來之后,便可縫制成一件純白狐裘,輕柔難得,至為珍貴。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所以國君應(yīng)該親近人才,尊重人才,將人才聚集,并加以重用,國家才能強盛不衰。
后來「集腋成裘」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用集腋成裘造句
1) 生命之樹的綠意,由春的期待,夏的狂放,到秋的誠實,冬的淡泊,一葉、一葉地飄落;人生之書的頁碼,卻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頁、一頁地豐隆。
2) 每天改變一點點,我們的每一次小小的努力雖然看不出有明顯的變化,但是,“積土成山,集腋成裘”,量變的過程中必定會迎來質(zhì)的飛躍。
3) 我們平日里只要多觀察,時間久了,寫作的素材也就自然集腋成裘了。
4) 哦!也許是吧!反正我一刻也沒閑著,每天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積銖累寸,積少成多,積年累月的如此這樣,就能積沙成塔,集腋成裘了。
5) 第一次修煉霸體訣,已經(jīng)初見了成效,雖然這些光點不是很多,每一種顏色的光點只有幾十個而已,但是積少成多,集腋成裘的道理,陸青峰還是明白的。
6)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幾秒鐘雖然不長,卻構(gòu)成永恒長河中的偉大時代。
7) 積少成多,集腋成裘,螞蟻多了也是肉。
恩德武威同時并用,是古來將帥、君王所重視的統(tǒng)御謀略之一?!栋賾?zhàn)奇法·愛戰(zhàn)》云:“凡與敵戰(zhàn),士卒寧進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將恩惠使然也。”《孫子兵法·地形篇》云:“視士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睂O武認為,統(tǒng)御部卒,必須用恩威并施之謀。“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p>
典故1:李靖是唐初杰出的軍事家。當初李淵任隋朝官員鎮(zhèn)守太原時,與李靖有矛盾,李淵準備起兵反隋時,李靖曾想告發(fā)他。后來,李淵占領(lǐng)長安捉住了李靖,差點把他殺了,因李世民求情才得以免死,可見李淵與李靖之間存在恩怨瓜葛。616年,李淵令李靖征討蕭銑,李靖初戰(zhàn)有功,李淵不計前嫌,論功行賞,使李靖深為感動。后來李靖在戰(zhàn)爭中又有失利,李淵大怒,嚴斥李靖貽誤戰(zhàn)機,要將他處斬,這時,又有人為之求情,李淵又放了他一馬,使李靖對李淵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李靖決心戴罪立功,620年,李靖率800精銳大敗開州(今四川開縣)蠻族首領(lǐng)冉肇則,俘5000多人,乘勝收復開州、通州,為李淵奪取西南立下了汗馬功勞。
典故2: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也是運用恩威并施策略的典范。蜀后主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領(lǐng)兵聲討南中(今云南曲靖一帶),馬謖對諸葛亮說,南中一帶的軍民倚仗地勢險阻,一直不服蜀漢統(tǒng)治,我們現(xiàn)在攻破南中易如反掌,但是在我們離開之后,他們還是會叛變,所以,我們不如攻心為上,以心戰(zhàn)治之。諸葛亮采納了馬謖的建議,當年5月份渡瀘水(今云南保山縣西北),擒拿了孟獲,為了徹底征服孟獲的心,諸葛亮故意把自己排兵布陣的方略擺給孟獲看,孟獲不以為然,說初次與諸葛亮打交道,不明虛實,只要像這樣的陣勢,我肯定能取勝,于是諸葛亮放了孟獲,孟獲不久又領(lǐng)兵來戰(zhàn),又戰(zhàn)敗而歸,被諸葛亮俘住,就這樣擒了放,放了擒,連續(xù)七次,直到第七次再放孟獲時,他卻不肯離去,說諸葛亮是天威,南中不再反了,孟獲的心被攻下了。然后,諸葛亮把南中各地的首領(lǐng)召集起來,宣布南中各地繼續(xù)為他們管轄,蜀軍不設(shè)官,不留兵,并將隨軍的衣物、糧草捐獻給了當?shù)毓俦?,以補償連年戰(zhàn)爭給百姓造成的損失,得到了南中軍民的擁護。從此,夷漢相安無事。
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學)。這個成語表面上的意思是在與鄰居相隔的墻上鑿開一個洞,偷偷地借鄰舍的燭光讀書。而現(xiàn)在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十分刻苦的樣子。
白話典故
西漢時候,有個農(nóng)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里窮,沒錢上學。后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锖饩驮谵r(nóng)忙的時節(jié),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锖夂苤保睦锵耄喊滋旆N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里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后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啟示
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它贊揚了匡衡勇于戰(zhàn)勝艱苦的決心,勤奮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
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如果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見《三國志·陳登傳》)“怕應(yīng)羞見”的“怕應(yīng)”二字,是辛棄疾為許汜設(shè)想,表示懷疑:象你(指許汜)那樣的瑣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見象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這二層的大意是說,既不學為吃鱸魚膾而還鄉(xiāng)的張季鷹,也不學求田問舍的許汜。
作者登臨遠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xiāng)之情,作者自知身為游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xiāng)但卻絕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xiāng)當是收復河山之時。
(1)據(jù)說: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態(tài),驗證書本記載,李時珍來到了蘄州城北的龍蜂山捕蛇(白花蛇為蘄州特產(chǎn)),只聽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誰叫爾能辟風邪,上司索爾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時不得皮肉破”。隨著歌謠而來的是幾個肩背竹簍的捕蛇人,他們正朝著幾棵石楠藤走去,據(jù)說白花蛇愛吃石楠藤的葉,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盤纏在石楠藤上。捕蛇人發(fā)現(xiàn)白花蛇后,立即從地上撈起一把沙土,對準白花蛇撒去,說來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樣,縮成了一團,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頸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體的后部,這時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來了。
李時珍定前去仔細觀察了白花蛇的形態(tài),只見蛇頭大似三角形,嘴里長著4只長牙,背上有24塊斜方格,腹部還有斑紋,與一般的蛇,確實不一樣。接著,捕蛇人將蛇掛在路旁的小樹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內(nèi)臟,盤曲后裝進了竹簍筐,據(jù)說,將蛇烘干后,才能當藥用。李時珍記錄了捕蛇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活動,不僅補充了本草書,也為后來編寫《白花蛇傳》,提供了重要材料。幾年后,李時珍又根據(jù)白花蛇的祛風特性,制成了專治半身不遂中風癥的“白花蛇酒”。據(jù)現(xiàn)代藥理分析,證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擴張血管和降壓作用。
(2)尖吻蝮舊時產(chǎn)于蘄州龍峰山、麒麟山、鳳凰山、雨湖一帶,蘄春、浠水交界的三角山亦偶爾有可得。據(jù)清初顧景星的《黃公說字》說:“謹按蘄地花蛇,有黃白黑三種,黃白二花可貨數(shù)十金。黑花不過數(shù)金而已。昔產(chǎn)龍峰山洞,今無有,惟三角山出,一歲不能多得,土人獲此物必食葷物方可。否則,其走如飛,牙利而毒,如人手足為口齒所創(chuàng),必以刀斷去,稍遲則不能救?!辈⒄f:“市肆所貨,皆浙蛇,非蘄蛇,花與指甲皆同,土人亦莫能辨。但三角山在二蘄交界之處,相傳蛇一逾界,則只一目,……?!碧I蛇名貴求之者多?!饵S州府志》載有民謠曰:“白花蛇,誰教爾能辟風邪,上司索爾急如火,舟中大夫只逼我,一時不得皮肉破……”。蘄蛇性喜潮濕陰涼處,多穴居棲息在山谷溪澗巖石上,落葉間,竹林下,草叢中,外出往往伏于爛草枯葉之間,以便于發(fā)起進攻、獵取食物和隱蔽自己。
(3)尖吻蝮系劇毒蛇。相傳人被咬傷,不出五步即死,故稱五步蛇。因其全身黑質(zhì)白花,故又名白花蛇,還因為吻鱗與鼻間鱗均向背方翹起,所以還名褰鼻蛇。頭呈三角形,背黑褐色,頭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數(shù)黑褐色斑點,稱“念珠斑”。尾部側(cè)扁,尾尖一枚鱗片尖長,稱角質(zhì)刺,尖吻蝮若被逼捕得它無路可走時,它就調(diào)轉(zhuǎn)“尾利鉤”,破腹自殺,“死而眼光不陷?!?/p>
(4)尖吻蝮雖毒,卻是中國的名貴傳統(tǒng)中藥,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進貢的珍品,也是出口的珍貴藥材。關(guān)于它的習性和藥用價值,在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說道:“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巳大風、攣、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彼吻f綽《雞肋編》載“白花蛇”條云:“今醫(yī)家所用,惟取蘄州蘄陽鎮(zhèn)山中者。去鎮(zhèn)五六里有靈峰寺,寺后有洞,洞是皆此蛇,而極難得。得之者以充貢。洞內(nèi)外財產(chǎn),雖枯兩目猶明;至黃梅諸縣雖鄰境,枯則止一目明;其舒州宿松縣又與黃梅為鄰,間亦有之,枯則兩目皆不明矣?!泵鞔筢t(yī)藥學家李時珍曾幾次上蘄州龍峰山,目睹五步蛇吃石南藤及其被捕情況,根據(jù)實地觀察,寫了《白花蛇傳》。他還在《本草綱目》中,對五步蛇的形態(tài)、習性、捕捉干制的方法和用途作了詳盡的記述。他說:“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蘄蛇擅名。然蘄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貨,官司取者,皆自江南興國州諸山中來。”據(jù)他說:真正的蘄蛇,“龍頭虎口,黑質(zhì)白花,背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旁有念珠斑,尾尖有一佛指甲,多在石南滕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剖之置水中,自反尾滌其腹?!啊稜栄拧ひ聿瘛芬嘤蓄愃朴涊d:蛇死后皆閉,惟蘄州花蛇開。如生舒、蘄兩界間者,則一開一閉,故人以此驗之。”
1、裝病拒曹
曹操當時剛打敗袁紹不久,急需人才,聽說司馬懿很有才干,便征聘他出來做官。司馬懿得知消息后,覺得曹操是宦官之后,不愿意屈節(jié)侍奉他。
但他又不敢公開拒絕曹操,便假說自己患有風痹病,起居不便。曹操懷疑司馬懿是有意推諉,秘密派人在夜間查看。司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
夜靜更深時,那人潛入司馬懿臥室,然見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馬懿揮去。
眼見利刀奪命,司馬懿只是睜大眼睛看著那人,身體依然堅臥不動。那人這才相信司馬懿果真得了風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稟報了曹操。
曹操當了丞相急于網(wǎng)羅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馬懿,決定再次征聘他。他對使者說,如果司馬懿再不應(yīng)召,就把他抓起來。
司馬懿知道,曹操雖然愛才,但對恃才傲物、不肯親附自己的人,卻是不能容忍的。司馬懿害怕被殺,只得乖乖離家應(yīng)召。
2、三馬同槽
司馬懿還在做曹操的謀臣時,曹操對他極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里吃食,醒來后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為是馬超一家便殺了馬超的父親。
司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正意味著司馬氏要吃掉曹氏。曹操感到這是一個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來,對他說:“司馬懿不是個甘做人臣的人,將來必定會干預我們的朝政家事?!?/p>
但曹丕后來十分信任司馬懿,并沒有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后來,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馬氏父子三人相繼專嬗曹魏朝政。
3、老妻拒食
司馬懿晚年寵愛柏夫人,連張春華都很難有機會見到司馬懿。司馬懿生病臥床,張春華前去探望病情。
司馬懿說:“老東西真討厭,哪用得著煩勞你出來呢!”張春華因此羞慚怨恨,于是拒絕進食,想要自殺,她的幾個孩子也都不吃飯。
司馬懿驚恐而賠禮道歉,張春華才停止絕食。司馬懿出來后對別人說:“老東西不值得可惜,只是擔心苦了我的好兒子們罷了?!?/p>
4、紅裝促戰(zhàn)
青龍二年(234年),諸葛亮發(fā)起第五次北伐,派兵在魏軍營前叫陣、辱罵、挑釁,但任憑你花招用盡,司馬懿決心不動,仍然堅守不戰(zhàn)。
蜀軍叫陣無效,情急之中,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裳以示侮辱,意思是說,你司馬懿如此小心謹慎,只配作女人而不配作將帥。
如此羞辱魏軍將帥,魏將確實被激怒了,他們火冒三丈,堅決要求出戰(zhàn)。司馬懿見勸說或下令以不足以制止眾將求戰(zhàn),只好告訴眾將,致書表奏朝廷請戰(zhàn),皇帝允許,就立即出戰(zhàn)。
于是,司馬懿給魏明帝送上請戰(zhàn)書,明帝深知司馬懿的用意,立即派衛(wèi)尉辛毗為軍師,持詔到陣前,宣稱皇帝有令,只準堅守,不準出戰(zhàn)。
5、對策征遼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馬懿,命他率兵討伐。曹叡問他估計公孫淵有什么對策,司馬懿說:“棄城而走為上計。憑遼水抗拒我軍為中計。坐守襄平那他就必成俘虜了?!?/p>
曹叡又問:“公孫淵會采用哪種策略?”司馬懿回答:“只有聰明人能正確估量彼此實力。預先棄城,不是公孫淵所能做到的。他定會認為我們這次孤軍遠征不能持久,先在遼水抗拒,再退守襄平,這是中計和下計”。
魏明帝問:“往還需要多少時間?”司馬懿說:“去百日,回百日,攻戰(zhàn)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時間足夠了?!?/p>
伯夷叔齊的典故:伯夷叔齊是商代小國孤竹國的公子,他們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決定不吃周朝的糧食,在首陽山上采摘薇菜充饑,最后餓死在首陽山。
《詩經(jīng)》里的《采薇》:選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之什》,寫一位被遣戍邊的兵士從出征到回家的詩歌,開頭四句是“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詩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是名句。
魯迅《故事新編》里的《采薇》:創(chuàng)作于1935年12月,故事取材于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齊二人不食周粟的故事,小說《采薇》中的主人公叔齊和伯夷很明顯是以他們?yōu)樵?,不過魯迅把他們用在小說中不是取他們的骨氣,而是用他們的不知變通來諷刺世人,他們認為周攻入商滅了紂王是改了文王的規(guī)矩,便決定不吃周家的糧食而去山上采薇草吃,最后知道薇草也是周朝的,便也不吃,直至餓死…… 同時還有一首歌也叫《采薇》 如果我的回答令您滿意,請點擊采納。謝謝!。
為女殉葬
吳王闔閭的女兒滕玉因?qū)λ性箽舛詺?,吳王闔閭非常悲痛,在閶門外為女兒大造墳墓,又制作雕刻精美的石槨,并用金鼎、銀樽、珠玉待珍寶作為隨葬品。到了為女兒送葬那一天,吳王闔閭令人一路舞著白鶴,吸引成千上萬的市民跟隨觀看,到了墓地,吳王闔閭下令將跟隨觀看的男女全部趕進地宮,然后塞上墓門。這些觀鶴的百姓就這樣被埋進墳墓,成了吳王闔閭女兒的殉葬品。[24]
愛吃咸魚
吳王闔閭帶兵渡海攻打越國時,船上沒糧了。正張皇的時候,無數(shù)金色大魚游了過來,它們自投羅網(wǎng),成了吳軍的口糧,而且數(shù)目如此之多,直到吳軍班師,還沒吃完。吳王闔閭回來問那些魚還在么?身邊的人回答說都腌成了魚干。于是吳王闔閭就大吃特吃起來,不覺得咸,反而覺得味美,還當場寫下了一個字,上面是美,下面是魚,這字后來演變成了“鲞”,專指魚干。
關(guān)于春秋五霸,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說以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為春秋五霸。此說見之于《白虎道·號篇》。
一說以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此說見于王褒《四子講德文》,曰:“五伯以下,各自取友:齊桓以管鮑隰寧,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晉文有舅犯趙衰,取威定霸,以尊天子;秦穆王由五羖,攘卻西戎,始開帝緒;楚莊有孫叔子反,兼定江淮。威震諸夏;勾踐有種蠡泄庸??藴鐝妳?,雪會稽之恥?!?/p>
一說以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此說最早見于《墨子·所染》曰:“齊桓染于管仲、鮑叔,晉文染于舅犯、高偃,楚莊染于孫叔、沈尹,吳闔閭?cè)居谖閱T、文義,越勾踐染于范蠡、大夫種。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入后世。關(guān)于春秋五霸,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說以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為春秋五霸。此說見之于《白虎道·號篇》。
一說以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此說見于王褒《四子講德文》,曰:“五伯以下,各自取友:齊桓以管鮑隰寧,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晉文有舅犯趙衰,取威定霸,以尊天子;秦穆王由五羖,攘卻西戎,始開帝緒;楚莊有孫叔子反,兼定江淮。威震諸夏;勾踐有種蠡泄庸??藴鐝妳牵異u?!?/p>
一說以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此說最早見于《墨子·所染》曰:“齊桓染于管仲、鮑叔,晉文染于舅犯、高偃,楚莊染于孫叔、沈尹,吳闔閭?cè)居谖閱T、文義,越勾踐染于范蠡、大夫種。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入后世。”到了荀子,則明確將這五人稱為五霸了。……齊桓、晉文、楚莊、吳闔閭、越勾踐,是皆僻陋之國也,威動天下,強殆中國,無故它焉。略信也, 是所謂信立而霸也。
一說以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吳王夫差為春秋五霸,此說見之于《漢書·諸侯王表》“衰則五霸扶其弱”,顏師古注“此五霸謂齊桓、宋襄、晉文、秦穆、吳夫差也?!?/p>
一說以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為春秋五霸,此說見之于《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趙岐注:“五霸者,大國秉直道以率諸侯,齊桓、晉文、秦繆、宋襄、楚莊是也?!边@是自漢以來最為流行的說法。
總的看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比較固定。不好確定的是勾踐、闔閭(或夫差)、秦穆公、宋襄公幾人。這可能是取舍標準不一造成的。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