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孔子絕糧于陳,學生就向老師建議,向對面那個有錢人借一點米來吃吧!孔子心里很難受,好嘛!你們堅持要這樣,你們?nèi)ソ璋?!誰去呀?子路向來是最沖動的人,子路就去了。
敲開門,那個人問,你是對面那一批落難的人嗎?你既然是孔子的學生,一定認得中國字,我寫個字給你認,認對了,不要借,送米給你們吃,不認得,就不借,有錢也不賣。他寫了一個真假的「真」字,子路說,這個字你還拿來考我,這是「真」嘛!這個人把門一關說,你認不得,不借。
子路吃了閉門羹,回去告訴老師,孔子說:我們到這一步,飯都吃不上的時候,你還認「真」個什么!不應該認「真」了。這一句話講完,子貢說:老師呀!我去借。
子貢當然比子路高明得多,又去敲門,老頭子出來又是寫這個「真」字。子貢想到剛才子路為了認真吃癟了,他就說這個是「假」字,老頭子更生氣,「碰!」把門一關。
子貢跑回來跟孔子一報告,孔子說:唉呀!有時候還是要認「真」的??!所以這個人很難做,認真不認真之間,很難拿準火候;所以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就是這個道理,就是講做人行為。
厄于陳蔡,是為夫子平生大事。
見于《論語·衛(wèi)靈公》篇“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史記·孔子世家》“於是乃相與發(fā)徒役圍孔子於野。不得行,絕糧。
從者病,莫能興”;《孟子·盡心下》篇“君子之厄于陳、蔡之間,無上下之交也”;及《荀子·宥坐》篇、莊子·讓王》篇、《呂氏春秋·慎人》篇、《孔子家語》、《孔子集語》等咸有記焉?!赌蛽]犀》乃以還引載。
此書系《四庫全書·子部·小說家類》,舊題宋彭乘所撰。然據(jù)余嘉錫四庫提要辯正》考,當為后人之作。
在下不曾讀過,不知竟也有記載此事,此書內(nèi)容記宋代朝野佚事,以及詩話、文評?;蛴幸?,也未可知。
典故為:君子固窮。
春秋后期,魯國大夫成子和衛(wèi)國的大夫右宰谷臣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
那年,郈成子作為使節(jié),訪問晉國。右宰谷臣聽說好朋友要路過衛(wèi)國,早早地就在半路上等候,右宰谷臣熱情地把好朋友接到家里,設宴招待他。
宴席上,郈成子看出了右宰谷臣是在強言歡笑。右宰谷臣幾次欲言又止,好像有什么難言之隱。
酒過三巡,右宰谷臣還送給成子一塊璧玉。 等到郈成子從晉國回來,路過衛(wèi)國時,他沒向右宰谷臣辭行。
隨從問他:“來的時候,右宰谷臣那樣盛情地招待你,如今回來你為何不去向他辭行呢?” 郈成子說:“他設家宴招待我,是要我快樂,而他自己卻沒笑容,他這是告訴我,他有憂愁呀。他定是料想自己要落難了,但周圍耳目眾多,不能直說呀。
他酒到濃時送給我璧玉,說明他對我有重要的寄托呀,我一定不能辜負他。” 山頂上住著一位智者,山下的人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大年紀,但都很尊敬他。
每逢遇到什么解不開的疙瘩,都前來討教。智者從來都不直接說出自己的忠告,而是巧妙地引導,讓咨詢者自己領悟。
這天,有一個女人來求教。她一見到智者就抱怨道:“我丈夫不愛聽我的話。
我是他老婆,怎么會害他呢?那都是忠告啊,可就是說不到他耳朵里去,真是氣死我了。” 智者笑瞇瞇地聽完,拿來兩塊小木板,一根直釘,一根螺釘,還有一把錘子,一把鉗子,一把改錐。
智者讓這個女人把釘子釘?shù)侥緱l上去。 女人不假思索地拿起一根直釘一把錘子,用錘子向木板上釘直釘。
可是,由于木板很硬,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釘不進去,反而把釘子敲彎了,還差點弄傷她的手,木板也變得坑坑洼洼的了。 女人看到還有一把鉗子,于是她用鉗子夾住釘子,再用錘子用力地敲打,釘子總算進去了,可是木板被劈成了兩半。
女人又開始試著拿起螺釘,用錘子往木板上輕輕一敲,固定住,之后用改錐擰了起來,不費吹灰之力,螺釘就都鉆進木板里了。 看著女人長舒一口氣,智者說:“硬碰硬有什么好處呢?說者火冒三丈,聽者怒火中燒,最后傷了和氣,好心辦了壞事,生活也變得不和諧了?!?/p>
接下來智者又說:“當需要給別人,尤其是跟你越親近的人提忠告的時候,不妨像螺釘一樣婉轉曲折地表達,這樣更能收到成效?!?。
朱元璋論功行賞畢,已是晚秋天氣,戰(zhàn)事稍歇。
元璋吩咐李善長起草文書,分馳各處,催促鎮(zhèn)守將官趁閑修造兵器,訓練士卒;州府官員認真撫安百姓,獎勵農(nóng)耕。文書一到,大家小戶,都道朱元璋以仁德治天下,必能位登龍廷。
這一日,朱元璋忽然想到:“太平府地界,久為陳友諒所擾,今日未知百姓生計如何?!北銕Я耸畞韨€將佐,青衣小帽,出了府第,悄悄往太平府而去。
太平地方本來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元璋一路走來,卻看到農(nóng)田荒蕪,許多難民衣衫襤褸沿途行乞。他不禁想起當年出外化緣時節(jié)的苦楚。
于是問道:“既有許多土地,何不耕種?瓜菜豆麥也可果腹?!?一位老者答道:“這位客官看來是位富紳,農(nóng)家的事不大知曉。
戰(zhàn)亂多年,青壯男丁都去從軍,家中僅留老弱病殘、兒童婦女,如何勞作?” 將佐正要喝斥老者,元璋止住,強作和藹說道:“春種一粒,秋收萬顆。撒下種子總比讓土地荒蕪強吧!” 老者答道:“不瞞客官,附近土地多數(shù)屬田主所有,租種田地,田租差不多要交收成的一半,大好年景,我們還可略有剩余。
遇到災害交了田租,所剩無幾,秋糧吃不到來春,家家戶戶都要出去逃荒。若是自己有地,雖然不用交租,但官府征收賦稅、軍糧,也很厲害,賦稅一年多過一年,陳友諒的兵來了收一遍,朱元璋的兵來了又要收一遍,把明后年的賦稅都收去了?!?/p>
元璋問道:“你們沒有糧食了,要交田賦怎么辦!” 老者道:“只要縣衙來收田賦,就有許多交不起的被抓到縣里下大牢拷打,甚至上大刑,下水牢、受火烙。上天怎么不顯顯靈,讓雷公打死那些害人精!”話音未落,身旁一位年輕人趕快將他止住。
朱元璋假裝并未聽清,又問道:“近來吳國公不是下令減少百姓的田賦捐稅么!” 老者答道:“減賦不減租田主得好處,佃戶照樣窮。” 原來那時的賦稅分為田賦和捐稅兩類,田賦按照所有的土地多少交納,捐稅則按人頭交納。
出租土地的田賦,本由田主交納,與佃戶無關。然而佃戶如不交田租,田主告到官府那里說聲“租收不上來,沒法交田賦”,官府就來捉人催租。
官府減了田賦只是減了地主和自耕農(nóng)的負擔,佃戶并未得到什么好處。 元璋聽了默默無言,眾人又陪著走了幾處,天已黃昏。
見不遠處古樹參天,修竹掩映著小廟一座,朱元璋便要到廟中借宿。眾人不敢違拗,到了廟前,抬頭一看,匾額上寫著“不惹庵”三字。
眾人擁著元璋走了進去,一個老僧問道:“善哉,善哉,客官何來,尊居何處?”元璋也不應答。那老僧又問道:“尊官何以不說居處姓名?”元璋心里不悅,看見桌上放有筆硯,便取筆飽蘸濃墨,揮毫在墻上涂寫: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前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漢,只顧嘵嘵(1)問姓名。 元璋寫完,把筆一扔,拉長馬臉,園瞪怪眼,重重地坐到椅子上。
老僧看了連叫“罪過,罪過?!毕氲溃骸按巳吮厥呛谏沸窍路?,如果能夠將他點化,也是一件功德?!?/p>
于是一傍待立,聽候吩咐。 那老僧法名普濟,出家前在元廷當過一任知縣,只因生性清高,不肯逢迎,不容于官場,便棄官到此當了和尚。
普濟能詩善文,常與地方一班遁世文人喝酒聊天。文人聽普濟談論佛理禪機頭頭是道,詩文詞話了如指掌,很是佩服。
普濟唯獨不肯議論朝政。一日太平府一位儒生前來作客,儒生與普濟相交深厚,但有些放蕩,想找普濟開心,戲說道:“古人常以僧對鳥,如:‘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時聞啄木鳥,疑是叩門僧。
’”是否因僧與鳥相當之故!宋元以來這一鳥字常用作罵人,只因極像男人小便處。什么“鳥人”“鳥官”,逢鳥必是罵人。
哪知普濟老僧詼諧一笑,說道:“今日老僧與相公相對,相公非鳥而何!”那人呆了一會,恍然大悟,哈哈大笑。此事在儒生中傳開,都說普濟聰慧過人。
普濟一傍伺候,過了一會,元璋問道:“寶剎取名為‘不惹庵’,不知作何解釋,愿聞其詳?!?普濟道:“佛家倡言行善積德,普渡眾生。
脫出三界以外,不問世事,不惹惡人,不惹強梁,不惹是非,是為三不惹也?!?元璋道:“強梁殺伐,惡人虐民,不因不惹而不為。
世界乃是強者世界,老天不憫庸人?!?普濟道:“天生萬物本是機緣,蕓蕓眾生乃是兄弟。
人生苦短,不過百年,怨怨相報,以暴易暴實是易刀槍而自戕。惡人為惡,當力勸之,勸之不從,自有惡報。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朱元璋鼻子里哼了一聲,這種因果報應之說只能騙騙愚夫愚婦而已。
但他仍假意問道:“為惡為善,上天如何得知?” 普濟道:“有三臺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壽數(shù)。又有三尸神君,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壽,小則奪算。
其過大小,有數(shù)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元璋詰問道:“顏回賢而早亡,盜拓惡而長壽,又作何解?!?/p>
普濟道:“佛家所求并非今生,而是來生,惡人今生榮華長壽,死后皆入地獄。賢人蒙難,可以涅盤,進入西方極樂世界?!?/p>
元璋問道:“何謂涅盤,如何才能涅盤? 普濟答道:“涅盤者死而未死,死而再生之說也。為求涅盤,需根本去除煩惱,通過戒、定、慧三法,長期修得?!?/p>
元璋又。
一個年輕力壯的流浪漢經(jīng)常哀嘆自己貧窮。
富翁對他說:“請把您的兩只眼睛給我,我給你一筆財富?!?/p>
流浪漢一想,如果雙目失明,怎么能生存呢?就搖搖頭拒絕了。
富翁又說:“那么,請把您的雙手給我,我給你一筆財富?!?/p>
流浪者一想,沒了雙手什么都干不成了。吃東西用什么去拿?也搖搖頭拒絕了
富翁又說:“那么,把您的雙腿給我,我也給你一筆財富?!?/p>
流浪者一想,沒有了雙腿今后怎么走路,便也搖頭拒絕了。
富翁這才對流浪漢說:“你自身就是一個寶藏,健康就是你最大的財富。你擁有最大的財富,不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在街上流浪這不是拿著金飯碗討飯嗎?”
流浪者終于明白了自身的價值。他再也不抱怨貧窮了。
朱元璋一路討飯,在陳塘埂受了氣,好在那姓高的中年漢子給了他一鍋玉米面餅子。
他舍不得一次吃飽,餓急了才吃一個。雖是金秋剛過,但由于春旱夏澇,秋也沒收多少,濠州界內(nèi)草木凋零,早不聞雞鳴、夜不聽犬叫,一片荒涼景象。
0^,s YR*?(]Su 朱元璋懷里的幾塊玉米餅子,兩天就吃光了。由于走的勞累,又無吃無喝,這天朱元璋病倒了,睡在一個頂見星月,墻透風的破廟里,發(fā)了一夜燒,頭痛、嘴干、腿打軟、渾身無力,曲蜷在墻角打哼哼。
這時一個討飯的婆子路過破廟,聽到有人呻吟,進廟一看是一個討飯的孩子,小臉蠟黃。這婆子伸手摸摸朱元璋的頭,感覺還有點低燒,放心多了。
她對睡在地上的朱元璋說:"孩子,我給你弄點水來。要餓你還得忍著點,到中飯時,我進村要點,運氣要好,你就能吃飽。
"朱元璋苦笑了笑,算是感謝了。討飯婆子在山腳下妥半瓦罐水,朱元璋捧過瓦罐喝了一肚子。
1u l t6Xh!m N 日頭剛偏西,那討飯婆子就回來了,高興地說:"孩子,你是有福之人,我今天討的比哪一天都多,夠我們吃個飽。"朱元璋一聽說有吃的,也來了精神,雙手一撐地坐了起來,眼巴巴地看著婆子的討飯罐子,婆子看著朱元璋那饞勁說:"別急、別急,你還沒好,等我找把柴燒熱了吃。
"討飯婆子用石塊在墻角將瓦罐支起來,找來干柴點上火。不一會兒瓦罐冒出熱氣,朱元璋聞著流口水,問:"大娘,你燒的什么?這么香。
"討飯婆子嘿嘿笑著說:"是珍珠翡翠白玉湯。"朱元璋默默地記在心里頭。
燒好了,婆子滿滿盛了碗遞給朱元璋,朱元璋端著熱騰騰的湯,也沒客氣兩句,便"咕嚕、咕嚕"一口氣喝了下去。喝完了,伸出舌頭舔舔嘴,情不自禁地說:"真香、真鮮、真好吃。
"討飯婆子又盛了一碗端過來。朱元璋這回有點不好意思了,推辭道:"大娘,您吃吧。
"討飯婆子說:"吃吧,你放心,還多呢,就這一個碗,要不我們就一塊吃。"朱元璋接過碗大口小口地又吃完了。
第二天,那討飯婆子又高高興興地拎回滿滿一瓦罐子,煮了后,朱元璋又吃了兩碗。吃完后問那婆子道:"大娘,今天的珍珠翡翠白玉湯怎么比昨天的還好吃?"大娘笑道:"明天的珍珠翡翠白玉湯比今天的會更好吃。
"到了第三天,那討飯婆子又高高興興地拎了一滿罐,一進廟門就高興地說:"真是怪氣,這一連三天都討這么多,好像是人家事先準備好似的。"朱元璋吃了果然又比前兩天好吃。
望著婆婆那高興勁兒,朱元璋感激地說:"大娘,這一連三天難為你了,我病好得差不多了,明天我自己要吧。"討飯婆子翻了個白眼:"明天再說吧。
" )tpDtFtdP 太陽已登上女兒山頂了,討飯婆子終于來了,朱元璋要和討飯婆分手了。他拉著婆子的手千恩萬謝后問道:"大娘,你老貴姓?我朱元璋不是忘恩負義之人,將來我一定報幕答你。
"那婆子說:"孩子,我不圖報答,天下窮人是一家,我姓王,是石村王大楞的媽。" 7PV\ G.y%n 日后,朱元璋當了皇帝,整天吃的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時間一長覺得沒滋沒味。
他想起小時討飯婆子的那"珍珠翡翠白玉湯",命御膳師做來,結果一連殺了七八個御膳師,都沒人能做出來。最后派人到鳳陽府石村尋找當年的討飯婆子。
王婆婆已經(jīng)70多歲了,久病臥床不起,她聽說當年被救的小要飯孩子如今成了皇帝,還想著她,還記得當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王婆婆激動得老淚縱橫。差人一看這婆子病臥床上,年歲已高,心想不如要得配方回京復命,那婆婆笑道:"哪有什么配方,那時討飯,誰家給什么就要什么,都倒在瓦罐里,有青菜湯、剩稀飯、剩干飯、糊鍋巴,那珍珠翡翠白玉湯的名字是我順口瞎謅的。
" ^r n}W/?!C6I 差人返回京復命,將王婆婆近況和當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的實情一一如實稟報。朱元璋恍然大悟,自言自語道:"饑不擇食、寒不擇衣,饑時苦笑也香甜,足食佳肴淡無味。
"隨后降旨,王婆婆由盱眙知縣養(yǎng)老送終,所用銀兩從稅銀中扣支。
朱元璋少時家貧,從沒吃飽過肚子,17歲那年他又因父母雙死于瘟疫,無家可歸,被迫到家鄉(xiāng)黃覺寺當了一名小和尚,以圖有口飯吃。
但是,不久家鄉(xiāng)就鬧了災荒,寺中香火冷落,他只好外出化緣。在這其間他歷盡人問滄桑,常常一整天討不到一口飯吃。
有一次,他一連三日沒討到東西,又餓又氣,在街上昏倒了,后為一位路過的老婆婆救起帶回家,將家里僅有的一塊豆腐和一小撮菠菜,紅根綠葉放在一起,澆上一碗剩粥一煮,喂給朱元津吃了。朱元璋食后,精神大振,問老婆婆剛才吃的是什么,那老婆婆苦中求樂,開玩笑說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湯”。
后來,朱元璋投奔了紅巾軍,當上了皇帝,嘗盡了天下美味佳肴。突然有一天他生了病,什么也吃不下,于是便想起了當年在家鄉(xiāng)乞討時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當即下令御廚做給他吃。
那御廚無奈,只得用珍珠、翡翠和白玉入在一起,煮成湯獻上,朱元津嘗后,覺得根本不對味,一氣之下便把御廚殺了,又讓人找來一位他家鄉(xiāng)的廚師去做。這位廚師很聰明,他暗想:皇上既然對真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不感興趣,我不妨來個仿制品碰碰運氣。
因此,他便以魚龍代珍珠,以紅柿子椒切條代翡(翡為紅玉),以菠菜代翠(翠為綠玉),以豆腐加餡代白玉,并澆以魚骨湯。將此菜獻上之后,朱元璋一吃感覺味道好極了,與當年老婆婆給他吃的一樣,于是下令重賞那位廚師。
那廚師得賞錢后,便告病回家了,并且把這道朱皇帝喜歡的菜傳給了鳳陽父老。
至今村中極少用蚊帳者。
羅隱游罷石橋返石城山瞻拜大佛,適逢錢王修石佛。路經(jīng)小寺岙,忽遇暴雨,巖石坍下。
同游者乃協(xié)助修寺之魯班,用木尺一擋跳出,尺竟被折成直角。至今木匠尚沿用角尺。
回首見羅隱被壓巖下,急呼“羅隱秀才!”“羅隱秀才:“羅隱芹塘宿,蚊蟲去叮竹?!闭Z出即應驗。
查看更多答案>,蚊子果飛向竹林唐末五代時江東才子羅隱每言成讖,民間稱“討飯骨頭圣旨口”!”巖里只傳回聲“哎”、“哎”。此后,游人至處,每呼“羅隱秀才”,急與同游者躲路旁巖下。
抬頭見危巖搖搖欲墜,不覺驚呼;>。某日過石城沃洲訪石橋,借宿芹塘村。
入夜聚蚊成雷,既鬧又癢,人皆不能寐。隱暗祝道:“巖頭掉下來,羅隱出不來!”果然,“轟隆”一聲,即能聽到清晰回聲。
后遂名此巖壁為“羅隱秀才”巖。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