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騅馬 出自于《西漢演義》中霸王項羽的座駕。
烏騅是一匹黑馬,通體黑緞子一樣,油光放亮,唯有四個馬蹄子部位白得賽雪,烏騅背長腰短而平直,四肢關節(jié)筋腱發(fā)育壯實,這樣的馬有個講頭,名喚“踢云烏騅”。項羽的烏騅應該是屬于中國名馬的河曲馬系列,河曲馬作為我國最優(yōu)良的軍用馬種,顏色以黑色、青色為主,當然也有別的顏色。
有了這匹馬,項羽巨鹿之戰(zhàn),九戰(zhàn)九捷,以少勝多;力戰(zhàn)六十多員漢將,霸王槍未點地,馬未倒退半步,霸王身經百戰(zhàn)無有敗績?!皵的暌詠?,(烏騅)所向無敵,嘗一日行千里。”
可嘆烏騅寶馬隨霸王死在垓下大戰(zhàn)中,當時“遂命小卒牽馬渡江。那馬咆哮跳躍,回顧霸王,戀戀不欲上船,霸王見馬留連不舍,遂涕泣不能言。
眾軍士攬轡牽馬上船,那馬長嘶數聲,望大江波心一躍,不知所往。”請注意引文中的最后一句,本來馬跳到大江中不見了,那肯定是淹死了,但是文中說“不知所往”,可見這匹馬的義氣不知道打動了多少人的心。
后來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先生還專門寫了一首詩來歌頌烏騅馬,“傳聞有馬號烏騅,慷慨項王施首后,負箭滿身猶急馳,不知遺革裹誰尸?” 后世還流傳出美麗的傳說,安徽馬鞍山也是由此傳說而得地名。 傳楚漢戰(zhàn)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后,自刎而亡。
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有“江東第一山”的美譽。所以叫烏騅馬。
隋末唐初名將尉遲恭的坐駕名喚:“踏雪烏騅馬”。
求千里馬
傳說古代有一個非常喜愛駿馬的國君,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騎,曾許以一千金的代價買一匹千里馬。普天之下,可以拉車套犁、載人馱物的騾、馬、驢、牛多的是,而千里馬則十分罕見。派去買馬的人走鎮(zhèn)串鄉(xiāng),像大海里撈針一樣,三年的時間過去了,連個千里馬的影子也沒有見到。
一個宦宮看到國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里馬而怏怏不樂,便自告奮勇地對國君說:“您把買馬的任務交給我吧!只須您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屆時定會如愿以償。”國君見他態(tài)度誠懇、語氣堅定、仿佛有取勝的秘訣,因此答應了他的請求。這個宦官東奔西走,用了3個月時間,總算打聽到千里馬的蹤跡??墒钱敾鹿僖姷侥瞧ヱR時,馬卻死了。
雖然這是一件令人非常遺憾的事,但是宦官并不灰心。馬雖然死了,但它卻能證明千里馬是存在的;既然世上的確有千里馬,就用不著擔心找不到第二匹、第三匹,甚至更多的千里馬。想到這里,宦官更增添了找千里馬的信心。他當即用500金買下了那匹死馬的頭,興沖沖地帶著馬頭回去面見國君。宦官見了國君,開口就說:“我已經為您找到了千里馬!”國君聽了大喜。他迫不及待地問道:“馬在哪里?快牽來給我看!”宦官從容地打開包裹,把馬頭獻到國君面前。看上去雖說是一匹氣度非凡的駿馬的頭,然而畢竟是死馬!那馬慘淡無神的面容和散發(fā)的腥臭使國君禁不住一陣惡心。猛然間,國君的臉色陰沉下來。他憤怒地說道:“我要的是能載我馳騁沙場、云游四方、日行千里的活馬,而你卻花500金的大價錢買一個死馬的頭。你拿死馬的頭獻給我,到底居心何在?!”宦官不慌不忙地說:“請國君不要生氣,聽我細說分明。世上的千里馬數量稀少,不是在養(yǎng)馬場和馬市上輕易見得到的。我花了3個月時間,好不容易才遇見一匹這樣的馬,用500金買下死馬的頭,僅僅是為了抓住一次難得的機會。這馬頭可以向大家證明千里馬并不是子虛烏有,只要我們有決心去找,就一定能找到;用500金買一匹死馬的頭,等于向天下發(fā)出一個信號。這可以向人們昭示國君買千里馬的誠意和決心。如果這一消息傳揚開去,即使有千里馬藏匿于深山密林、海角天涯,養(yǎng)馬人聽到了君王是真心買馬,必定會主動牽馬紛至沓來?!?/p>
果然不出宦官所料,此后不到一年的時間,接連有好幾個人領著千里馬來見國君。
這則寓言通過價值500金的馬頭使國君眾望所歸,招至賣馬人紛至沓來的故事,說明為了做成一件大事,首先必須要有誠意和耐心。而一個人謀事的決心,不僅僅是反映在口頭上,更重要的是應該用實際行動來體現。
黔驢技窮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后卻沒有什么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只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著,后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懼。然而,老虎反復觀察以后,覺得驢并沒有什么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后,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非常高興。于是老虎騰空撲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喉管,啃完了驢的肉,才離去了。
唉!那驢的軀體高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顯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雖然兇猛,也會存有疑慮畏懼的心理,終究不敢攻擊它?,F在落得如此下場,不是很可悲嗎?
黔驢技窮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⒁娭?,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應應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⒁蛳玻嬛唬骸凹贾勾硕?!”因跳踉大喊,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出自】: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成語故事]
很久以前,在中國貴州沒有驢子這種動物,大家都不知道驢子長什么樣子。有一天,有一個人從別的地方運了一頭驢子到貴州,他把驢子放在山腳下,山里的老虎遠遠看到驢子在叫,心想:“這是哪來的怪物呀!看它的樣子好像很厲害,我還是離他遠一點比較安全!”過了一段時間,老虎看到驢子每天就是走來走去、偶而叫幾聲!老虎心里又想:“這個家伙個子是很大,不曉得會些什么,我來試試它!”老虎就偷偷地走到驢子身邊,故意碰了驢子一下,驢子被碰了以后非常生氣:“你干嘛碰我呀!”說完就舉起腳來踢老虎,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沒踢中,老虎這才發(fā)現:“這個驢子只會用腳踢人,根本沒什么本事嘛!”于是,老虎就張大嘴要把驢子吃掉,驢子嚇的大叫:“你不要靠過來喔!我會踢人喔!”老虎大笑說:“你會的不過就是踢人,我還會吃人呢!”老虎說完就把驢子給吃到肚子里去了!后來,大家就把這只貴州的驢子被老虎吃掉的事變成“黔驢之技”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的點子、方法都很普通,沒有特殊的地方!另外,也有人把這句成語說成“黔驢技窮”!
秦始皇七匹名馬 《古今注》:一曰追風,二曰白兔,三曰躡景,四曰追電,五曰飛翩,六曰銅爵,七曰晨鳧
周穆王八駿 《拾遺記》:
一名 絕地,足不踐土。二名 翻羽,行越飛禽。三名 奔宵,野行萬里。四名 越影,逐日而行。五名 逾輝,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一形十影。七名 騰霧,乘云而奔。八名 挾翼,身有肉翅。
驊騮、綠耳、盜驪、騏驥、纖離。
《水注經》: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馬。造父于此得驊騮、綠耳、盜驪、騏驥、纖離。乘以獻周穆王,使之馭以見西王母。
雷首良馬
《穆天子傳》:壬戍天子至雷首,犬戍觴天子雷首之阿,乃獻良馬四六。
翠龍
揚雄《河東賦》注:詩古曰:“翠龍,穆天子所乘馬也”。
玉馬
《瑞應圖》:玉馬者,王朝清明尊賢則至。
(馬肅)(馬霜)。括號內字為合字。鍵盤上打不出來。骦
《左傳》:唐成公有兩骕骦馬。一云骕骦,馬色如霜紈。
沙丘馬
伯樂對秦穆公曰:“臣有所與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馬
《古今注》:一曰追風,二曰白兔,三曰躡景,四曰追電,五曰飛翩,六曰銅爵,七曰晨鳧。
楚騅
《史記》:項王駿馬名騅,常騎日行千里。及敗至烏江,謂亭長曰:“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以贈公?!?
九逸
《西京雜記》:漢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駿足也。名曰浮云、赤電、絕群、逸群、紫燕騮、祿螭驄、龍子、嶙駒、絕塵,號九逸。有來宣能御。
烏孫、天馬
《張騫轉》:元狩中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
宛天馬
宛王蟬封與漢約,歲獻天馬二匹。孟康曰:“言大宛國有高山,其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馬置其下,與集生駒皆汗血,因號天馬子。
蕭稍
《神異經》:大宛有良馬,鬣至膝尾垂于地,名曰蕭稍。
象龍
《馮奉世轉》:宣帝時至大宛,得名馬象龍而還。
步景
《洞冥記》:東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神馬高九尺,股有旋毛如日月之狀;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晝光,毛色隨四時之變。
西王母稅此于芝田,因食芝田之草。東王公棄之清津,因其而返,繞日三匝,入漢關,馬上睡眼不覺而至,名步景。
黃門四駿
《西域贊》:蒲稍、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注:孟康曰:“四駿馬名”。
大驪
光武以所乘大驪贈孝忠。
赤兔
《曹操傳》:呂布有駿馬名赤兔,常騎乘之。時人為之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的盧
《馬政論》曰:“顙上有白毛謂之的盧?!庇衷唬骸吧嫌行鞍酌?,謂之的吻,兇?!彼自频谋R非也。劉備避樊城之難,過檀溪,謂所乘馬的盧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馬達備意,一躍三丈。又庚亮所乘馬名的盧,殷浩以為不利主,勸市之。亮曰:“豈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
絕影
《后漢書》:曹公所乘馬名絕影。
白鶴
《拾遺記》:曹洪與魏武所乘之馬名曰白鶴。時人諺曰:“憑空虛躍,曹家白鶴?!?
紫(馬辛)。xin.括號內為合字。
《魏志》陳思王表文帝曰:“臣于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馬一匹,教令習拜。
驚帆
《古今注》:曹今有名馬名驚帆,言其馳驟烈風舉帆之疾也。
古時候有一位能工巧匠魯班;他用一夜時間,在趙州城南郊河上建成了一座大石橋。這振奮人心的消息,被當地百姓很快傳向四面八方,而且越傳越遠,一直傳到了天上,被仙人張果老聽說了、好奇的張果老不相信魯班有如此大的本領,他就騎上毛驢直奔趙州郊河而來,想看個究竟。半路上,張果老又碰見柴王爺推車、趙匡胤拉車,于是,邀他二人同去趙州。 三人來到趙州郊河畔,仔細一看,心中不由的暗暗驚嘆,你看哪,趙州猶如蒼龍飛架,新月出云,又似長虹飲澗,玉環(huán)半沉,太妙了。三人贊嘆道:“魯班造橋果然名不虛傳,真是天下奇工??!” 這時,好動心計的張果老,拍了一下柴王爺的肩膀,悄悄地說:“咱們這次來不能白跑一趟,應該考驗、考驗魯班,不讓他由此產生驕傲情緒”。
柴王爺和趙匡胤一聽,非常贊同,連聲說:“好主意,好注意!”說話之間,魯班前三位仙人迎面而來,連忙招呼道:“歡迎三位貴客光臨!多多指教!” 張果老問道:“魯班先生,聽說你造的這座橋不錯,而名揚天下,能讓我騎上毛驢過一趟嗎?” 魯班聽了,毫不在意地說;“自從這座橋建成以后,千軍萬馬都過得去,你這小小的毛驢不在話下?!?/p>
張果老接著說:“如果,我騎毛驢能平安走一進,我從 此以后倒騎毛驢?!痹僬f“如果,你建的大橋經不住我走一趟,請你遠走高飛,不要在此逞能,體稱天下匠師?!?魯班苦笑著說:‘好吧,答應你的條件?!庇谑牵瑩P揚手讓張果老過橋。 這時,柴王爺和趙匡胤也拍著胸脯問道:“你看我們倆個呢?” 魯班用目光掃了他二人一眼,滿不在乎地說:“大車小輛從早到晚在橋上過,就憑你們這輛破獨輪車,還能把大橋軋壞?太可笑了!”于是又讓二位過橋。 三位仙人見魯班如此傲氣,很不是滋味,心想:“好你個魯班,竟如此目中無人,今天考驗你,是考對了,非讓你嘗一嘗我們三位的厲害不可?!?眨眼間,三人走上橋,張果老轉身一施法術,聚來星辰日月,順手裝進身上的褡褳里。柴王爺和趙匡胤施用法術聚來了五岳名山,輕輕地放在了獨輪車上。由于載重猛增,小毛驢被壓的呼呼呼味直端粗氣,小車被壓的吱嚀吱嚀直響。三人還沒有走上橋頂,大橋就經受不住了,開始搖晃起來,魯班一看,情況不妙!急忙跳下河去,舉起一只手,用盡全身力氣托住橋身,大橋才轉危為安紋絲不動了。 三人平安地走過趙州橋,張果老過橋后,向魯班當面認輸,從此以后倒騎毛驢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瘑栕笥?,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原文
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蓖踉唬骸柏┫嗾`也,以鹿為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問群臣?!背及胙月?,半言馬。當此之時秦王不能自信自而從邪臣之說。(漢·陸賈《新語·辨惑》)
譯文
秦二世的時候,趙高駕著一頭鹿隨從二世出行,二世問他說:“丞相為什么駕著一頭鹿呢?”趙高說:“這是一匹馬啊!”二世說:“丞相錯了,把鹿當做馬了?!壁w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ㄈ绻┍菹抡J為我的話不對,希望(陛下允許我)問一問群臣?!比撼贾幸话胝f是鹿,一半說是馬。這時,秦王不相信自己,卻相信奸臣的話。
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
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yōu)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
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延續(xù)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干里的駿馬。
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fā)現中意的良馬。
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
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
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
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
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zhàn)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yǎng)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
只要精心喂養(yǎng),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
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
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老馬識途 公元前679年,齊桓公約會諸侯共同訂立盟約。
盟約上要緊的有三條:第一條是尊重周厘(xī)王;第二條是抵御外族向中原進攻;第三條是幫助弱小的和有困難的諸侯。十多個中原諸侯國參加大會,訂立了盟約。
強者為王,大伙兒都尊齊桓公為霸主??墒悄戏接袀€大國叫楚國(在今湖北一帶),不但不參加中原的聯盟,還把鄭國拉過去也不叫鄭國參加。
齊桓公火了,正跟管仲商議著怎么去討伐楚國,沒想到北方的燕國(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到齊國來討救兵,說北邊的山戎打進來了,燕國打了幾個敗仗,眼瞧著老百姓都要給山戎殺了,央求霸主發(fā)兵去救。管仲對齊桓公說:“主公要征伐楚國,得先打退山戎,才能夠專心對付南方?!?/p>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率領大隊人馬到了燕國。山戎早已逃走了。
管仲說:“山戎沒打就走,等到咱們一走,他們準又進來搶劫。要安定北方,非打敗山戎不可?!?/p>
齊桓公就決定再向前進軍,但地形不熟悉,得有人帶路。燕國的國君燕莊公對齊桓公說:“不妨請無終國(在今河北玉田西北)出兵幫我們帶路?!?/p>
齊桓公立刻派使者去,無終國答應做向導,派了一位大將帶著一隊人馬來支援。齊桓公打敗了山戎,救出了不少被山戎擄去的青年男女,山戎的老百姓也歸順了齊國。
可是山戎的大王密盧逃到孤竹國(今河北盧龍東南)借兵去了。齊桓公和管仲決定去攻打孤竹國。
大軍到了孤竹國附近,碰到了山戎的大王密盧和孤竹國的大將黃花。他們被齊國大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這時天色不早了,齊軍就安營下寨。到了頭更天時,士兵們帶著孤竹國的大將黃花來見齊桓公。
齊桓公一看,他跪在地下,雙手捧著一顆人頭,耷(d?。├X袋說:“乘我們的大王答里呵被您打敗親自到沙漠去討救兵時,我殺了山戎的頭子密盧來向您投降。孤竹國沒有指望了,請讓我?guī)プ汾s答里呵吧!”齊桓公和管仲把那顆人頭仔細瞧了一陣子,又叫將士們認了認,真是山戎大王密盧的腦袋,就把黃花留下了。
第二天,黃花把齊桓公和燕莊公領進了孤竹國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他們更加相信了黃花。
齊桓公叫燕莊公帶著燕國人馬守住孤竹國的都城,自己率領全部人馬由黃花帶路去追答里呵。黃花在前頭帶路,到了掌燈時分,來到了當地人把它叫做迷谷的地方。
只見平沙一片,就跟大海一樣,一眼望去沒邊沒沿,分不出東南西北來,大伙兒全迷了路。齊桓公和管仲急得團團轉,趕緊去問黃花,哪兒還有他的影兒!這才知道中了黃花的詭計。
原來,黃花殺了山戎的頭子密盧倒是真的,投降可是假的。管仲說:“恐怕這兒叫旱海,不可再走了?!?/p>
齊桓公下令收軍。天越來越黑,又碰上冬天,西北風一個勁兒地刮著,大伙兒凍得直打哆嗦,都在這沒邊沒沿、黑咕隆咚的迷谷里凍了一夜。
好容易盼到天亮,眼前還是黃澄澄的一片平沙,罩著灰撲撲的一層霧氣,道路在哪兒呢?這塊鬼地方連一滴水都沒有,要是走不出去,渴也得把人渴死。 大伙兒正在不知道怎么辦時,管仲想出了個主意,他向齊桓公說:“馬也許認得路。
咱們挑幾匹當。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