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我國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傳,有一次,他讓廚師做道魚肴開開鮮。廚師送來后,只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東坡食欲大開,正欲舉筷子品嘗忽見窗外閃過一人影,原來是好友佛印和尚來了。東坡心想:“好個趕飯的和尚,我偏不讓你吃,看怎么辦?”于是順手將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佛印和尚其實早已看見,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睎|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來請教一個字?”“何字?”“姓蘇的‘蘇’怎么寫?”蘇東坡知道佛印學問好,這里面一定有名堂,便裝著認真地回答:“‘蘇’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邊左是‘魚’,右是‘禾’字?!狈鹩∮謫枺骸安蓊^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呢?”“那還念‘蘇’啊?!薄澳敲呆~擱在草頭上邊呢?”蘇東坡急忙說:“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說:“那就把魚拿下來吧?!碧K東坡這才恍然大悟,佛印說來說去還要吃他的那盤五柳魚。后來有一次,佛印聽說蘇東坡要來,就照樣蒸了一盤五柳魚,心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日我也難難你。于是就順手將魚放在旁的馨里。
不料蘇東坡早已看見,只是裝著不知道。說道:“有件事請教:我想寫副對聯(lián),誰知寫好了上聯(lián),下聯(lián)一時想不出好句子?!狈鹩枺骸安恢下?lián)是什么?”蘇東坡回答說:“上聯(lián)是‘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蘇東坡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幾乎不假思索地說:“下聯(lián)乃‘積善人家慶有余’?!碧K東坡聽完,佯裝驚嘆道:“高才,高才!”原一你專罄(慶)里有魚(余)呀!快拿出來一同分享吧。佛印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蘇東坡的“當”。但他還想“戲弄”一下蘇東坡一看,一條清蒸的西湖鮮魚,身上劃了5刀。便笑咪咪地說:“五柳魚唄?!狈鹩⌒π卮鹫f:“這條‘五柳魚’算給你‘釣’到了,不如叫‘東坡魚’算了。”
從此以后,人們把“五柳魚”又叫“東坡魚”,而且這道西湖名菜名氣也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今天。
蘇軾、蘇轍兄弟少年時在家鄉(xiāng)今四川省眉縣天慶觀讀書,他們的啟蒙老師是道士張易簡。 當時張易簡道長收的學生有幾百人,蘇軾是倍受張道長青睞的學生之一,另一個是后來載入《仙鑒》的知名道士陳太初。 據(jù)東坡《志林》記載,在蘇軾被貶黃州時,他的老同學陳太初在漢中羽化仙去。
由于蘇軾自小受道教的啟蒙教育,他的一生對道教情有獨鐘,常穿道袍,游訪道士。如《放鶴亭記》對道人張?zhí)祗K大加贊賞,而《后赤壁賦》又以道人入夢結(jié)尾。在他被貶時,仍給許多道觀、道堂撰文,于是有了《眾妙堂記》、《觀妙堂記》、《莊子祠堂記》等等美文。在《眾妙堂記》文中他講述了夢中見到自己的小學老師張易簡道長并深受教誨之事,可見道教對其影響之深。
蘇軾之弟蘇轍在《龍川略志》 開篇即言夢見小學時讀書天慶觀之事,夢中的蘇轍通過與老子像的對話,泄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天道報應現(xiàn)象:不殺生可以長壽。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并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贊賞,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jié)果試卷拆封后才發(fā)現(xiàn)該文為蘇軾所作。到了禮部復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
關于《刑賞忠厚之至論》中的內(nèi)容:“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歐陽脩問蘇軾出于何典。蘇軾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蘇軾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兹谠疲骸粗芪渫醴ゼq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睔W陽修聽畢恍然大悟。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馬光去世,大臣們正舉行明堂祭拜大典,趕不及奠祭,儀式一完成,大臣們希望趕去吊喪,程頤卻攔住大家,說孔子“是日哭則不歌”,參加明堂典禮之后,不該又吊喪家。大家覺得這不近人情,反駁說,“哭則不歌”不代表“歌則不哭”。蘇軾嘲笑程頤說:“這是枉死市上的叔孫通制訂的禮法?!边@是蘇軾、程頤兩人結(jié)怨的開始。
有一次國家忌日,眾大臣到相國寺禱佛,程頤要求食素,蘇軾責問說:“正叔(程頤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嗎?為什么要吃素食?”程頤說:“禮法:守喪不可飲酒吃肉;忌日,是喪事的延續(xù)?!碧K軾唱反調(diào):“支持劉家的人露出左臂來罷!”(用史記典故,蘇軾自比為漢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頤比為呂氏亂黨,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觀、黃庭堅等則吃肉。 廣東雷州西湖原名羅湖,始建于北宋,自從大文豪蘇軾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羅湖更名為西湖。
宋紹圣七年蘇軾從惠州貶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經(jīng)雷州,有幸與其貶雷的胞弟蘇轍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擇日游羅湖泛舟,被羅湖秀麗的風光吸引,戀不思歸,游罷到湖濱天寧禪寺憩休,蘇城游趣尚濃,“萬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時此地寫就的。
1、雷州西湖
廣東雷州西湖原名羅湖,始建于北宋,自從大文豪蘇軾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羅湖更名為西湖。宋紹圣七年蘇軾從惠州貶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經(jīng)雷州,有幸與其貶雷的胞弟蘇轍邂逅,悲喜交加。
兄弟擇日游羅湖泛舟,被羅湖秀麗的風光吸引,戀不思歸,游罷到湖濱天寧禪寺憩休,蘇城游趣尚濃,“萬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時此地寫就的。
2、程蘇結(jié)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馬光去世,大臣們正舉行明堂祭拜大典,趕不及奠祭,儀式一完成,大臣們希望趕去吊喪,程頤卻攔住大家,說孔子“是日哭則不歌”,參加明堂典禮之后,不該又吊喪家。大家覺得這不近人情,反駁說,“哭則不歌”不代表“歌則不哭”。
蘇軾嘲笑程頤說:“這是枉死市上的叔孫通制訂的禮法。”這是蘇軾、程頤兩人結(jié)怨的開始。有一次國家忌日,眾大臣到相國寺禱佛,程頤要求食素,蘇軾責問說:“正叔(程頤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嗎?為什么要吃素食?”
程頤說:“禮法:守喪不可飲酒吃肉;忌日,是喪事的延續(xù)。”蘇軾唱反調(diào):“支持劉家的人露出左臂來罷!”(用史記典故,蘇軾自比為漢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頤比為呂氏亂黨,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觀、黃庭堅等則吃肉。
3、筑建蘇堤
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崶臺平湖久蕪漫,人經(jīng)豐歲尚凋疏”,湖水逐漸干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
動用民工二十余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并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筑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六橋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
蘇軾一生筑過三條長堤。蘇軾被貶潁州(今安徽阜陽)時,對潁州西湖也進行了疏浚,并筑堤。紹圣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jié)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年近六旬的蘇軾,日夜奔馳,千里迢迢赴貶所,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
4、蘇軾煉字
蘇軾與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lián)有趣: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词撬淖致?lián),中間卻各空一字,一人建議為中間加字成為五言聯(lián)句。黃庭堅搶對為:輕風舞細柳 , 淡月隱梅花。蘇軾略一思索,立即響應,填字使之成為:輕風扶細柳 ,淡月失梅花。
縱觀二人對聯(lián),蘇軾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之態(tài),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diào)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5、皛飯與毳飯
蘇軾復官后,曾跟黃庭堅亂侃:“我在牢里時,每天吃的是三白飯,照樣很香甜,世間美味不過如此!”。黃庭堅奇問什么叫三白飯,蘇軾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米飯,這就是‘三白’?!贝耸抡f過蘇軾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黃庭堅請?zhí)K軾去他家吃皛(jiǎo)飯。
蘇軾欣然應約,并對夫人道:“黃庭堅乃當世學士,讀書甚多,他這皛飯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蘇軾到了地方發(fā)現(xiàn)桌上只有鹽、蘿卜、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被黃庭堅戲弄了。又過了幾天,黃庭堅也接到蘇軾請?zhí)?,邀他去吃毳(cuì)飯。
黃庭堅知道蘇軾要報復,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飯到底是什么,最終還是去了。蘇軾陪著黃庭堅從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黃庭堅餓得前胸貼后背。實在忍不住催問毳飯呢?
蘇軾慢吞吞地答:“鹽也毛(沒,音mǎo, “沒有”的意思),蘿卜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其實你一直在享用著啊?!?黃庭堅驚愕之后,兩人同時大笑。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蘇軾
《憶舊》一首為例:
長記鳴琴子賤堂,朱顏綠發(fā)映垂楊。如今秋鬢數(shù)莖霜。聚散交游如夢寐,升沉閑事莫思量。仲卿終不避桐鄉(xiāng)。
此詞寫于熙寧七年(1074)十月,蘇軾由杭州通判改知密州赴任途中路過海州時而作。此詞別本有小序云:“贈陳海州。陳嘗為眉令,有聲?!盵3](p70)據(jù)序可知,此詞雖是一首酬贈之作,即贈送給一個姓陳的現(xiàn)任海州知州的人,但這個陳海州以前曾任蘇軾的家鄉(xiāng)眉山縣的長官,而且有很好的政績和名聲,那時候蘇軾還是“朱顏綠發(fā)”的青年,如今異地重逢,蘇軾已是“秋鬢數(shù)莖霜”的中年人了(實為39歲),自有一番別樣的人生感懷。詞的首句“長記鳴琴子賤堂”,即用《呂氏春秋·察賢》中的一個典故:“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边@里用子賤彈琴治單父,比喻陳海州在作眉州知縣時政清刑簡,抒發(fā)了蘇軾對曾經(jīng)任家鄉(xiāng)父母官的陳海州的一片感激之情。詞的末句“仲卿終不避桐鄉(xiāng)”(“避”一作“忘”),此句又用漢代朱邑之典?!稘h書》卷89《循吏傳》:“朱邑字仲卿,廬江舒人也。少時為舒桐鄉(xiāng)嗇夫,廉平不苛,以愛利為行,未嘗笞辱人。存問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愛敬焉……初邑病且死,囑其子曰:‘我故為桐鄉(xiāng)吏,其民愛我。必葬我桐鄉(xiāng),后世子孫奉嘗我,不如桐鄉(xiāng)民?!八溃渥釉嶂┼l(xiāng)西郭外,民果共為邑起冢立祠,歲時祠祭,至今不絕。”這里用朱邑得桐鄉(xiāng)人民的愛戴而思念桐鄉(xiāng),比喻陳海州得眉山百姓的愛戴,也不忘眉山。這兩個典故都屬于古代賢臣循吏的事典范圍,既表達了詞人對前任父母官的敬愛頌揚之情,也塑造了一個清明廉政而又重情有義的宋代中下層官吏的可敬形象。
我們再來看其融化前人詩詞的情況。宋人喜愛融化(又稱化用、點化)前人詩、文人詩,風氣所致,亦浸染于詞的創(chuàng)作。在北宋詞壇上,蘇軾雖不能與賀鑄、周邦彥等擅長融化的高手相比,但他也堪稱是倡開融化之風氣的代表性詞人。僅就《浣溪沙》的創(chuàng)作而論,蘇軾也有約20余處融化前人詩詞文人詞的例子。如:“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仔細更重看!”——化用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詩句;“共挽朱@⑧留半日,強揉青蕊作重陽。不知明日為誰黃?”——化用杜甫《嘆庭前甘菊花》“庭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盡醉醒,殘花爛漫開何益”詩意;“暫時流轉(zhuǎn)為風光”——化用杜甫《曲江》“傳語風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詩句;“小槽春酒凍真珠”——化用李賀《將進酒》“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詩句;“愿為同社宴春秋”——化用韓愈《南溪始泛》“愿為同社人,雞豚宴春秋”詩句;“炙手無人傍屋頭”——化用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白居易《放言》五首“昨日屋頭堪炙手”詩意;“似君須向古人求”——用杜甫《相從行贈嚴二別駕》“垂老遇君未恨晚,似君須向古人求”之成句;“老魚跳檻識清謳”——化用李賀《李憑箜篌引》“老魚跳波瘦蛟泣”詩意;“風卷珠簾自上鉤”——化用杜甫《月》“風簾自上鉤”詩句;“缺月向人舒窈窕”——化用《詩經(jīng)·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詩意;“無可奈何新白發(fā),不如歸去舊青山”——也有從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脫胎的痕跡,等等。融化前人詩詞入詞,也屬于用典中的語典的范疇,只不過比一般的語典更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能引人產(chǎn)生更豐富的審美聯(lián)想。
蘇詞的藝術(shù)風貌既有豪放雄奇的一面,也有婉約清逸的一面;既有自然真率的一面,也有細膩精致的一面;既有莊重威嚴的一面,也有詼諧俳調(diào)的一面。蘇詞藝術(shù)風貌和審美特征的多面性和豐富性,既是他深厚的藝術(shù)修養(yǎng)和豐富的人生體驗的外化,也與他的駕馭語言藝術(shù)的能力和才華是分不開的?!朵较场返挠玫浜腿诨?,也從兩個側(cè)面反映了蘇軾在語言運用上的天賦及其成就。
蘇幕遮,是龜茲國每年都有盛大節(jié)日。
又名乞寒節(jié)。這個節(jié)日就是祈求冬天寒冷,天降大雪而來。
唐代傳入中原,成為唐時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每年七月初的時候開始。
編輯本段詞牌來源 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卷四十一《蘇莫遮冒》修:“‘蘇莫遮’西域胡語也,正云“颯磨遮”。
此戲本出西龜茲國,至今猶有此曲。此國渾脫、大面、撥頭之類也。”
后用為詞調(diào)。曲辭原為七言絕句體(如張說的《蘇摩遮》五首),以配合《渾脫舞》。
近人考證,蘇幕遮是波斯語的譯音,原義為披在肩上的頭巾(俞平伯《唐宋詞選注釋》)《新唐書?宋務光傳》載呂元泰上唐中宗書曰:“比見坊邑相率為《渾脫隊》,駿馬胡服,名為《蘇莫遮》?!笨梢姶饲鱾髦袊性谔菩谥啊?/p>
后衍為長短句。敦煌曲子詞中有《蘇莫遮》,雙調(diào)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體。
《詞譜》卷十四謂“宋詞蓋因舊曲名另度新聲”,誤。此詞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三作“別恨”。
又名:《古調(diào)歌》、《鬢云松令》、《云霧斂》、《般涉調(diào)》等。
田忌賽馬 田與姚本一家 田橫王留大名 典故就這些了
歷史名人:
田單
臨淄(今屬山東淄博)人,戰(zhàn)國名將。樂毅伐齊,齊國岌岌可
田單
危,只存二城,田單用火牛陣大敗樂毅而復國。
田因齊
戰(zhàn)國時齊國開明國君,史稱威王。他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招納學者,百家爭鳴,便齊國極一時之盛。
田贊
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夫,他因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去拜見楚王而被記載于《呂氏春秋》。因譏諷楚王楚王窮兵默武而出名。
田文
山東滕州人,戰(zhàn)國時齊國名臣,他輕財下士,門客三千,號孟嘗君,為“戰(zhàn)國四君子”之一。
田駢
戰(zhàn)國時思想家,齊國人,他治學黃老,借道明法,講學稷下,善于雄辯,與慎到齊名。
田忌
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因以“下對上、上對中、中對下”的完美戰(zhàn)術(shù)賽過齊王,因而被人贊不絕口,名亦留青史。
田橫
狄縣(今山東高青東南)人,是齊王田榮的弟弟,秦末從兄起兵,重建齊國。楚漢戰(zhàn)爭中,自立為齊王,兵敗奔彭越。漢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島,因不愿稱臣于漢,全部自殺。此島后稱“田橫島”。
田何
臨淄人,西漢著名學者、今文易學的開創(chuàng)者,號杜田生,專治《周易》。
田承嗣
平州盧龍(今屬河北)人,唐末時軍閥,為河北割據(jù)勢力,也曾兩度叛亂,死后由其侄田悅繼位,曾一度自稱魏王。
田汝成
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文學家。他博學、工文、尤善敘述,撰寫有《炎徼紀聞》、《西湖游覽者》、《遼記》、《田叔禾集》。
田應揚
河北雞澤人,明代廉吏。萬歷間任廣昌令,存心愛民,自奉儉約,時稱“廉吏第一”。
田文鏡
漢軍正黃旗人,清代大臣,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歷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撫、河南總督、兵部尚書,后又兼領山東,稱河東總督。
田興恕
今湖南鳳凰人,清代將領。行伍出身,因鎮(zhèn)壓太平軍、貴州苗民起義,而歷任青州鎮(zhèn)總兵、貴州提督、貴州巡撫、欽差大臣等職。后因恃功驕橫及斬殺洋人傳教士而被罷職。
田光
燕國著名的俠士,他結(jié)識燕太子丹后,曾把荊軻推薦給 太子丹以謀刺秦王政,太子丹要田光保證不泄密,田光便抽刀自盡,讓太子放心,又激勵了荊軻。
田九成
明初農(nóng)民起義軍首領,他在陜西勉縣,以白蓮教組織農(nóng)民起義。
田氏
田氏(?—1630年),女,今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龍?zhí)端距l(xiāng)人,系明末龍?zhí)锻了景矒崾怪?,唐崖土司安撫使覃鼎之妻?/p>
明萬歷年間,唐崖、龍?zhí)秲赏了疽蜻吔鐮幎?,?jīng)常彼此攻戰(zhàn),結(jié)下了家族恩怨;后來,兩土司停止爭戰(zhàn),坐下言和。龍?zhí)栋矒崾箤⑴畠涸S配給唐崖宣撫使覃鼎為妻;田氏名門閨秀,天生麗質(zhì),深明大義。她以大局為重,不計家仇族恨,毅然應允許親;田、覃和親后,兩司化干戈為玉帛,互不侵犯,和睦相處;自此兩土司土民安居樂業(yè)。
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田氏率奴婢百余人上四川峨嵋山朝奉時,打破土司陳規(guī),沿途將她們擇配許人,此義舉受到土民的贊揚。
1630年,田氏病故,葬于司城后山。[3]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