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的是春秋時期,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可是年近四十,仍然功不成名不就。聽說楚王“招賢納士”,他就冒著嚴寒風雪奔向楚國,途中求宿于羊角哀家,受到羊角哀熱情接待。當夜,兩人抵足而眠,共談胸中學問,談得十分投機。
第二天,他們就結(jié)為兄弟,并決定結(jié)伴一同前往楚國求功名。誰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陰雨做難,后風雪又來攔路,他們盤纏用盡,身上衣服單薄,所帶干糧又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左伯桃想,如果兩個人都去楚國,那就都去不成,一個人單獨去,那還有希望。
于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脫給羊角哀,逼他獨自走。羊角哀堅決不肯,也要脫下衣服給左伯桃,讓左伯桃獨自去楚。兩人爭執(zhí)不下,左伯桃以自殺來勸,最后羊角哀懷著無限悲痛,取了衣糧,悲傷哭泣著離去。
在楚國得官之后,羊角哀立刻回到左伯桃凍死之處,埋葬了左伯桃的尸體。左伯桃的陵墓臨近荊軻墓,夜夜受其侵擾。感于左伯桃的勢單力孤,想到“脫衣共糧”的真情往事,羊角哀決定自刎而死,葬于左伯桃的墓旁,并幫助他解除了荊軻陰魂的襲擾。
這就是人們所稱道的“羊左之交”,也稱“舍命之交”,八拜之交之一。
擴展資料
中國的“八拜之交”
1、知音之交——俞伯牙與鐘子期
說的是俞伯牙認定鐘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鐘子期死后為鐘子期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絕弦,再也不彈琴了。
2、刎頸之交──廉頗與藺相如
秦王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并設(shè)巧計使趙王免受屈辱,安全回到趙國。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廉頗很是不服氣,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
廉頗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并得意的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因此給不服氣的門客講解說,他連秦王都不怕,只是不想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廉頗聽說后,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3、舍命之交──角哀與伯桃
4、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合作關(guān)系,開始的時候管仲并不得志,無論是做買賣還是做事,鮑叔牙始終相信他,并給了他竭盡所能的照顧。而且在小白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時,鮑叔牙卻極力推薦管仲,到最后管仲封侯拜相,管仲對周圍的人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這才是我的好朋友??!
5、膠膝之交──陳重與雷義
陳重和雷義兩兄弟,是東漢年間豫章郡遠近聞名的兩位謙謙君子。很快得到了太守張云的賞識,舉薦陳重為孝廉,推薦他做官,但陳重認為雷義更適合當官,于是再三請求把功名讓給雷義。太守沒有應(yīng)允,但沒過多久,雷義也憑借自己的能力成功進入到了仕途,兩人一起到郡府就職。
恰逢奸臣當?shù)?,民不聊生,雷義因代屬下受罪而被免官。陳重于是棄官不做,來到京城為雷義擊鼓鳴冤。雷義回鄉(xiāng)后居然又被舉薦,多次推辭,想把功名讓給陳重,又不被同意。這次東漢三府強行征召二人為官。陳重被征召為侍御史,雷義被征召為灌謁太守。
后人把他們的形影不離和深厚友誼用膠漆來比喻。如膠似漆起初并不僅僅代表愛情,更是形容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6、雞黍之交——元伯與巨卿
范式少時與元伯為友,二人讀書后,同歸鄉(xiāng)里。范式對元伯說,他兩年后回來拜訪,兩人約定了拜見的日期。日期將至之時,元伯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
母親不相信他們約定的具體日期,元伯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钡搅思s定的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7、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guān)羽
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起打天下,義字為先——這就是著名的“桃園結(jié)義”。劉備、張飛和關(guān)羽三人在桃園結(jié)為生死之交。
8、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說的是建安時期孔融和禰衡兩個不同代人之間的故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舍命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xiāng)(今山東金鄉(xiāng) 縣)人。
一名范汜。他和汝南人張劭是朋 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在太學(朝廷最高 學府)學習。
后來范式要回到鄉(xiāng)里,他對張 劭說:"二年后我還回來,將經(jīng)過你家拜見你 父母,見見小孩。"于是兩人約定日期。
后來 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事情詳細地告 訴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酒菜等待范式。張劭 的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雖然約定了日期, 但是遠隔千里,你怎么就確信無疑呢?"張劭 說:"范式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
"母 親說:"如果是這樣,我為你釀酒。"到了約定 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
拜見張劭的母親,范、張二人對飲,盡歡之后才告別而去。 后來,張劭得了病,非常嚴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 征日夜探視他。
張劭臨終時,嘆息說:"遺憾 的是沒有見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征說:"我 和郅君章,都盡心和你交友,如果我們稱不上 是你的生死之交,誰還能算的上?"張劭說: "你們兩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陽的范巨卿,是 我的死之交。
"張劭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夢見了張劭,帶著黑色的帽 子,穿著袍子,倉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 死去,在某天埋葬,永遠回到黃泉之下。
你 沒有忘記我,怎么能不來?"范式恍然睡醒, 悲嘆落淚,于是穿著喪友的喪服,騎著馬要 在張劭埋葬的那天,趕到祭奠。還沒有到達 那邊已經(jīng)發(fā)喪了。
到了墳穴,將要落下棺 材,但是靈柩不肯進去。張劭的母親撫摸著 棺材說:"張劭啊,難道你還有愿望?"于是停 止埋葬。
沒一會,就看見白車白馬,號哭而 來。張劭的母親看到說:"這一定是范巨 卿。
"范式到了之后,吊 唁說:"走了元伯,死生 異路,從此永別。"參加 葬禮的上千人,都為之 落淚。
范式親自拉著 牽引靈柩的大繩,靈柩 于是才前進了。范式 于是住在墳?zāi)古员悖瑸?他種植了墳樹,然后才 離開。
(一)雞黍之約
秀才張劭,字元伯,乃漢明帝時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奮志讀書。有弟張勤同在家務(wù)農(nóng)耕種,以供六旬老母。時到東都洛陽應(yīng)舉,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時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陽人氏,年四十歲。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際,二人結(jié)成生死之交,式為兄,伯為弟。
二人已誤考期,時值重陽節(jié),臨別,相約于明年今日,巨卿到元伯家相會,元伯言設(shè)以雞黍相待。
到明年,巨卿因家中衣食所累,忙苦之中,到日鄰舍俸酒插萸,方想起雞黍之約。其心慌極已碎,蓋因相隔千里之遙,非一日可至。聞‘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行千里’之說,特以死而赴。元伯是日終日佇立而待,至夜半方迎來巨卿,乃魂魄也!后元伯急赴山陽,半月至。見兄棺,亦自刎而求同葬,以死相報耳。
蓋義約之重,過生死也!
(二)生死之交
春秋時,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賢納士,天下賢人聞其風而歸者,不可勝計。時有左伯桃,乃西羌積石山賢士。幼亡父母,奮發(fā)攻書,義成濟世之才,學就安民之業(yè)。遂赴元王處,值雍地,于竹林間茅舍,求宿于羊角哀。二人徹夜長談,十分投機,結(jié)成生死之交。伯桃年長,角哀為弟。后一同赴仕,不幸中途因風雪連日,二人因衣食故不能同往,伯桃決然以死以助角哀前往。角哀不可拒,遂一人得見元王。封后,即辭王回梁山樹洞尋伯桃尸。卜地葬于蒲塘之原,前臨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諸峰環(huán)抱,風水極佳。為伯桃建享堂,塑儀容,立牌匾。不料此墓恰于荊軻之墓相近,故軻鬼逼伯桃。伯桃靈魂無奈,夜告角哀。角哀大憤,自刎而赴以助兄共戰(zhàn)荊軻,裂其墳,拋其骨。此二人義交俠舉,遂為千古美談。
(三)管鮑之交
昔,齊有管仲,字夷吾;鮑叔,字宣子,自幼以貧賤相交。后鮑叔先在齊桓公門下,信用顯達,薦管仲為首相,位在己上。兩人同心輔政,終始如一。管仲曾有言道:吾嘗三戰(zhàn)三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嘗三仕三見逐,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也;吾嘗與鮑叔論,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與鮑叔為賈,分利多,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
(四)割席斷義
管寧和華歆二人一起在菜園中鋤地,見到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寧把它當作磚頭瓦碴一樣的東西,照舊鋤之,不予理會;華歆卻把它拾起來,然后扔了出去。二人曾在同一張席上讀書,遇有達官貴人從門外經(jīng)過,管寧依舊讀書,不受影響;華歆卻把書拋在一邊,出去看熱鬧。管寧便把席子割為兩半,跟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p>
羊角哀與左伯桃,春秋時期燕地人,是古代八拜之交之一,相傳當初劉關(guān)張結(jié)拜就是敬奉的這二人。
春秋時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賢納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聞風而歸,西羌積石山,有一個賢上,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雙亡,勉力讀書,養(yǎng)成了濟世之才,學就安民之業(yè),那時候左伯桃已經(jīng)快上五十年紀,因鑒于中國諸候行仁政者少,恃強霸者多,所以一向沒有做官的念頭。 后來聽說楚元王慕仁為義,遍求賢士,乃攜書囊,辭別鄉(xiāng)中鄰友,逕奔楚國而來,迤邐來到雍地,時值嚴冬,雨雪霏霏,再加一陣陣如刀如刺的狂風。
左伯桃走了一天,衣裳都濕透了,勉強忍住寒冷前進,看看天色漸漸黑了下來,遠遠望見遠處竹林之中,有一間茅屋,窗中透出一點燈亮來,伯桃大喜,就跑到這茅屋前去叩門求宿,屋里走出一個 書生來,四十四五年紀,知道了左伯桃的來意,便一口歡迎他進屋去。 左伯桃進得屋內(nèi),上下一看,只見屋中家具簡單,而且破陋不堪,張床 上滿堆了一 些書卷,左伯桃請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哀,也是白小死了父母,平生只愛好讀書,想救園救民的人,二人三言兩語,使十分投機,大有恨相見之太晚"的意思,兩人使結(jié)拜做異姓骨肉。
左伯桃見羊角哀一表人材, 學識又好,就勸他同到楚國去謀事,羊角哀也正有這個心思。一日天睛,兩人便帶了一點干糧往楚國而去, 曉行夜宿,自非一日,看看干糧將要用盡,而老天叉降下大雪來,左伯桃兀自思量,這點干糧,若供給人受用,還能到得楚國,否則兩個人都要餓死。
他自已知道學問沒有羊角哀的淵博,使情愿犧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功名。 想罷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去搬塊大石來坐著休息。
等羊角哀把大石搬來,左伯桃已經(jīng)脫得精光,裸臥在雪地上,凍得只剩了一口氣。羊角哀大慟而號。
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干糧帶走,速去求取功名。言畢死去。
羊角哀到了楚國得由上大夫裝仲薦于元王,元王召見關(guān)角哀時,羊角哀上陳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賜黃金百兩,綢緞百匹。羊角哀棄官不做,要去尋左伯桃的尸首。
羊角哀把左伯桃的尸首尋著之后,給左伯桃香湯沐浴,擇塊吉地安葬了。羊角哀便在這里守墓。
左自桃的墳和荊軻墓相陰不遠,相傳荊軻因刺秦王不中,死后精靈不敢,見左伯桃葬在他的旁邊,鬼與鬼便起了糾紛。一夜:羊角哀夢見左伯桃遍體鱗傷面來。
訴說荊軻的兇暴,羊角哀醒來之后:提劍到左伯桃墳前說道:“荊輛可惡,吾兄一人打不過他,讓小弟來幫你的忙罷?!闭f罷,自刎而死。
是夜:狂風暴麗,雷電交作,隱隱聞喊殺之聲。天明:荊輛的墳爆開了。
這消息給楚元王知道之后,給他們建立了一座忠義祠,勒碑記其事,至今香火不絕。 擴展資料: 羊角哀與左伯桃故事出處: 漢·劉向《列士傳》:“六國時,羊角哀與左伯桃為友,聞楚王賢,俱往仕,至梁山,逢雪,糧盡,度不兩全,遂并糧與角哀。
角哀至楚,楚用為上卿,后來收葬伯桃?!?春秋時期,羊角哀與左伯桃是交好的朋友 ,聽說楚王招賢納士,兩人就一起去謀求出仕。
兩人來到一個叫梁山的地方,剛好遇上大雪,而且身上的干糧也快吃完了,想到不能兩人都保全,伯桃把干糧給了羊角哀,自己而死在了風雪交加的晚上。角哀到了楚國,被楚國拜為上卿,然后他回到梁地重葬伯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羊左之交。
講述的是春秋時期,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可是年近四十,仍然功不成名不就。
聽說楚王“招賢納士”,他就冒著嚴寒風雪奔向楚國,途中求宿于羊角哀家,受到羊角哀熱情接待。當夜,兩人抵足而眠,共談胸中學問,談得十分投機。
第二天,他們就結(jié)為兄弟,并決定結(jié)伴一同前往楚國求功名。誰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陰雨做難,后風雪又來攔路,他們盤纏用盡,身上衣服單薄,所帶干糧又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左伯桃想,如果兩個人都去楚國,那就都去不成,一個人單獨去,那還有希望。于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脫給羊角哀,逼他獨自走。
羊角哀堅決不肯,也要脫下衣服給左伯桃,讓左伯桃獨自去楚。兩人爭執(zhí)不下,左伯桃以自殺來勸,最后羊角哀懷著無限悲痛,取了衣糧,悲傷哭泣著離去。
在楚國得官之后,羊角哀立刻回到左伯桃凍死之處,埋葬了左伯桃的尸體。左伯桃的陵墓臨近荊軻墓,夜夜受其侵擾。
感于左伯桃的勢單力孤,想到“脫衣共糧”的真情往事,羊角哀決定自刎而死,葬于左伯桃的墓旁,并幫助他解除了荊軻陰魂的襲擾。這就是人們所稱道的“羊左之交”,也稱“舍命之交”,八拜之交之一。
擴展資料中國的“八拜之交”1、知音之交——俞伯牙與鐘子期說的是俞伯牙認定鐘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鐘子期死后為鐘子期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絕弦,再也不彈琴了。2、刎頸之交──廉頗與藺相如秦王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
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并設(shè)巧計使趙王免受屈辱,安全回到趙國。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廉頗很是不服氣,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廉頗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并得意的到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因此給不服氣的門客講解說,他連秦王都不怕,只是不想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廉頗聽說后,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3、舍命之交──角哀與伯桃4、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春秋戰(zhàn)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是合作關(guān)系,開始的時候管仲并不得志,無論是做買賣還是做事,鮑叔牙始終相信他,并給了他竭盡所能的照顧。而且在小白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時,鮑叔牙卻極力推薦管仲,到最后管仲封侯拜相,管仲對周圍的人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
這才是我的好朋友??!5、膠膝之交──陳重與雷義陳重和雷義兩兄弟,是東漢年間豫章郡遠近聞名的兩位謙謙君子。很快得到了太守張云的賞識,舉薦陳重為孝廉,推薦他做官,但陳重認為雷義更適合當官,于是再三請求把功名讓給雷義。
太守沒有應(yīng)允,但沒過多久,雷義也憑借自己的能力成功進入到了仕途,兩人一起到郡府就職。恰逢奸臣當?shù)溃癫涣纳?,雷義因代屬下受罪而被免官。
陳重于是棄官不做,來到京城為雷義擊鼓鳴冤。雷義回鄉(xiāng)后居然又被舉薦,多次推辭,想把功名讓給陳重,又不被同意。
這次東漢三府強行征召二人為官。陳重被征召為侍御史,雷義被征召為灌謁太守。
后人把他們的形影不離和深厚友誼用膠漆來比喻。如膠似漆起初并不僅僅代表愛情,更是形容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6、雞黍之交——元伯與巨卿范式少時與元伯為友,二人讀書后,同歸鄉(xiāng)里。范式對元伯說,他兩年后回來拜訪,兩人約定了拜見的日期。
日期將至之時,元伯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母親不相信他們約定的具體日期,元伯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p>
到了約定的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7、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guān)羽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起打天下,義字為先——這就是著名的“桃園結(jié)義”。劉備、張飛和關(guān)羽三人在桃園結(jié)為生死之交。
8、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說的是建安時期孔融和禰衡兩個不同代人之間的故事。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舍命之交。
我來回答成語“管鮑之交”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它源自于春秋時期齊國賢人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相知最深,共同輔佐齊桓公建立霸業(yè)的歷史故事。管仲曾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边@正是管鮑之交的真心寫照。
成語“管寧割席”則是“管鮑之交”的反義詞,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它源自于另一個管姓人物的故事:三國時,學者管寧曾與朋友華歆同坐一張席上讀書。一天,有高官乘華麗的馬車從門前經(jīng)過,華歆放下書本去觀看。管寧一生氣便把席子割開,與華歆分坐,并說:“你不是我的朋友!”管寧后來避戰(zhàn)亂去遼東,聚眾講《詩》、《書》三十年之久。
管(guǎn,潮音guang2(廣))姓,在全國約有人口135萬,在各姓中排第203位,占全國人口的0.10%.管姓在揭陽有137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156位,占揭陽人口的0.002%.管姓來源有二: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后,以國名為氏。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后,封其三弟叔鮮于管(今河南省鄭州市),建立管國。姬叔鮮因而也被稱為管叔鮮、管叔,其后代以管為姓。2.出自姬姓,為周穆王(前976~前922在位)之后,以邑為氏。周穆王時,將其庶子分封于管邑,這一支的后人以封地為姓,也稱管氏。
管姓還出自少數(shù)民族的漢姓。近代,錫伯族瓜爾佳氏,漢姓為管。
此外,今傣族也有管姓。
今管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江蘇、山東兩省為多,兩省管姓約占全國漢族管姓人口的63%.管姓的歷史名人,除上述的管仲、管寧外,還有:北宋詩人管師復,著有《白云集》。元代著名女畫家管道升,善于畫梅蘭竹,山水也畫得很好,書法上也很有成就,擅長于書寫行楷。明代廉吏管時敏,任明太祖第六子楚王朱楨的王府長史40余年,忠誠謹然,處理大小事務(wù),一絲不茍,勤政廉潔,受到百姓愛戴。
廣東管姓居民主要分布于梅州、汕頭一帶。汕頭管姓居民主要分布于澄海區(qū)蓮下鎮(zhèn)管隴村,是潮汕地區(qū)創(chuàng)設(shè)較早的村落之一,早在北宋乾德年間(963~968)就由管姓人家從福建莆田遷入后創(chuàng)設(shè)。
揭陽管姓居民零散分布于市區(qū)、揭東和普寧三地。一部分由汕頭及鄰近地區(qū)遷來,一部分則于上世紀隨人民解放軍南下,后轉(zhuǎn)業(yè)到地方落籍的。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