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典故比喻賢人雖清貧卻品行高潔,是漢代人物范冉和袁安的故事。
【甑生塵】《后漢書·范冉傳》:范冉字史云,為萊蕪長。“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蠹魚)范萊蕪。'”o詠生活清貧。
【袁安困雪】東漢袁安沒作官的時候,客居洛陽,很有賢名。一年冬天,洛陽令冒雪去訪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陽令叫隨從掃出一條路才進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凍得蜷縮在床上發(fā)抖。洛陽令問:"你為什么不求親戚幫助一下?"袁安說:"大家都沒好日子過,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擾人家?"洛陽令佩服他的賢德,舉他為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見《后漢書·袁安傳》。
袁安,字邵公,南陽汝陽(今河南商水)人。
明帝時,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后歷任太仆、司空、司徒。
和帝即位,外戚竇憲兄弟專權(quán),他不避權(quán)貴,多次上疏彈劾竇氏的專橫。其子孫皆為大官僚,“汝南袁氏”成為東漢有名的世家大族。
袁安出身于書香門第。他的祖父袁良,通曉《易經(jīng)》,漢平帝 時被推薦為舉明,做了太子舍人;建武初年,到成武做了縣令。
袁安小的時候,深受祖父的影響,學問做得很好,人品也好。 他辦事認真,當?shù)厝硕己茏鹬厮?/p>
起初,他在縣里當一個小官。一次,他奉命到州衙門從事史那里辦事,從事史想通過袁安給縣令帶封信, 袁安說:“如果是公事,自有郵驛傳遞,如果是私事,那不是功曹 所應該帶的。
”他委婉地拒絕了。袁安的生活一直很清廉,但他很注重個人的修養(yǎng),從不輕易打 擾別人。
一年冬天,連天大雪,地上積雪萬丈。洛陽令下鄉(xiāng)訪貧問苦, 一路上見到窮人家都除雪出門,借糧乞食。
但到了袁安家門口,卻見積雪原封未動,無法進門。一打聽,鄰居說好幾天未見袁安出來了, 大概凍死了。
洛陽令叫大家清除積雪,破門而入,發(fā)現(xiàn)主人僵臥床 上,好在未死。問他為什么不出去借糧活命,袁安答道:“大雪連天,大家都在餓肚子,這個時候我怎么可以去打擾人家呢? ”于是,袁安被洛陽令舉為孝廉。
后世常以“袁安高臥”為典,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jié)操的行為。 隨后,袁安被任命為陰平縣的縣令,后又被任為任城縣令。
縣令乃百姓的父母官,袁安在任上,競棘業(yè)業(yè),為民請命,兩袖清風,一身正氣,深得百姓愛戴,屬吏敬畏。明帝永平十三年(70),楚王英謀反,案子交給了楚郡。
案情重大又十分復雜,一直無法結(jié)案。第二年,朝廷太尉、司徒、司空三府推舉袁安來處理此案。
袁安出任楚郡太守。這個案子十分棘手,數(shù)千人受到牽連,明帝非常憤怒,官吏急著定案,于是,對犯人嚴刑逼供,因受不了嚴刑之苦,很多人自己 誣陷自己,誣陷別人,就被判處死刑了。
袁安一到任,就直接到監(jiān)獄去,審理哪些人沒有明確罪證,然后一條條分別上報,要求將無罪的釋放了。 府丞、掾史都叩頭爭辯,認為只要是附和反叛者,按照法律,就與叛逆者同罪,不可釋放。
袁安據(jù)理力爭,說:“如果不符合律令,我作為太守自然要承擔責任,不會連累你們的?!痹矊讣闆r上奏皇帝,明帝看了奏章,有所感悟,立即準奏,得到釋放的達四百余家。
一年后,朝廷提拔袁安為河南尹。 他號令嚴明,從不枉用法律。
他自己常常說:“凡是讀書做官的人,志向高的想做宰相,志向不高的也想做個牧守。在圣明之世禁錮人才,我不忍心啊。”
聽到這話的人都很感激,并以此自勵。袁安做了 10年河南尹,京師肅然,名重朝廷。
建初八年(83),遷太仆。這時已是章帝時期了。
元和二年(85),武威太守孟云上疏說:“朝廷既然已經(jīng)和北匈奴和親了,南匈奴又去掠奪他們,北單于認為漢朝欺騙了他們,想要進犯我邊境。我認為應該把南匈奴掠奪的人歸還他,以此安慰他?!?/p>
皇帝下令讓百官到朝堂討論。公卿貴族們都不同意把俘虜歸還北單于,說:“夷狄歷來狡詐,貪欲無止境,把俘虜還給他們了,他們的胃口就更大了,這事萬萬不可。
”只有袁安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北匈奴遣使和親以后,有時在邊境俘虜了人口,也會立即歸還漢朝,這說明他們畏懼我朝聲威,而不是他們_先違約。孟云以大臣守衛(wèi)邊境,不應該在戎狄面前失去信用。
歸還俘虜,足以表明我大漢朝對他們的寬厚,邊境由此會安寧的。 ”袁安的分析在朝廷引起了更大的爭議。
司徒桓虞改變了原來的 意見,同意袁安。太尉鄭弘等人不同意。
鄭弘用言語激怒桓虞,大聲喊道:“你們都說要交還俘虜,這是對朝廷不忠?!被赣莓斖⑦池熰嵑氲热耍蠹叶甲兞四?。
章帝得到朝廷爭議的詳細情況,仔細斟酌,最后接納了袁安的 建議。 章和元年(約87 ),袁安代桓虞為司徒。
兩年后,章帝死了,和帝即位。和帝年幼,竇太后臨朝。
竇太 后的哥哥車騎將軍竇憲北擊匈奴,袁安和太尉宋由、司空任隗及九卿到朝堂上疏諫止,說匈奴不犯邊塞,而無故勞師遠涉,耗費國家 資財,想求萬里之外的功績,對社稷是不利的。 幾次上疏都被壓下來了,宋由開始害怕了,不敢再在奏書上簽字,九卿迫于權(quán)勢也紛紛退卻了。
只有袁安獨與任隗堅持,他們到朝堂上, 摘下朝冠,據(jù)理力爭。竇太后始終不聽,大臣們都替他們捏著一把汗, 袁安卻神情自若。
竇憲出征以后,他的弟弟竇篤、竇景依仗權(quán)勢,在京師橫行霸道,奪人財物。 竇景甚至擅自派使者通過驛站給邊疆各郡發(fā)布通告,征 發(fā)驍勇善戰(zhàn)的將士,漁陽、雁門、上谷三郡都不得不把征發(fā)來的邊 兵送到竇景家去。
官吏們懼怕竇家的權(quán)勢,沒人敢出來說話。只有袁安無所畏懼,他上疏朝廷,列數(shù)竇景的罪狀,主張將竇氏殺頭示眾。
袁安的上奏都被扣押了。 竇氏子弟也越來越猖狂,把自己的黨 羽安排到名都大郡做大官,他們敲詐勒索,相互賄賂,社會風氣極壞。
袁安看了這種情況極為痛心,他和任隗再次上奏,檢舉被竇氏安插在各州、薪俸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員,和受他們連及的官員,結(jié)果四十多人被免官。竇氏恨透了袁安,可是,袁安品行。
1.東郭履(東郭履) dōnɡ ɡuō lǚ 《史記.滑稽列傳》:"東郭先生久待詔公車貧困饑寒衣敝履不完。
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道中人笑之。"后因以"東郭履"形容處境窘迫。
2.袁安臥 yuán ān wò 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jié)操的行為。 漢 時 袁安 未達時, 洛陽 大雪,人多出乞食, 安 獨僵臥不起, 洛陽 令按行至 安 門,見而賢之,舉為孝廉,除 陰平 長、任城 令。
見《后漢書·袁安傳》 唐 李賢 注引《汝南先賢傳》。后因以“袁安高臥”為典,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jié)操的行為。
元 關(guān)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看路徑行人絕跡,我可便聽園林凍鳥時啼,這其間 袁安 高臥將門閉?!?柳亞子 《消寒一絕》:“ 袁安 高臥太寒酸, 黨尉 羊膏未盡歡。”
亦省作“ 袁安臥 ”。 宋 蘇舜欽 《答宋太祝見贈》詩:“窮冬三日雪,旅腸迫枯餓。
不免 東郭 行,難效 袁安 臥?!薄段饔斡洝返谑嘶兀骸澳抢锏?東郭 履, 袁安 臥, 孫康 映讀;更不見 子猷 舟, 王恭 幣, 蘇武 餐氊?!?/p>
或作“袁安睡”。 宋 梅堯臣 《次韻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歸》:“閉門我作 袁安 睡,呵筆君為謝客謠?!?/p>
3.孫康映讀 孫康映雪夜讀,比喻讀書非??炭唷?孫康也是晉國人,官至御史大夫.孫康少時酷愛讀書,很想夜以繼日的讀書,但晚上無錢買油點燈,到了冬日,晝短夜長,漫長的黑夜他只有默默背誦或回憶白天讀過的書.一年的冬天,天氣格外寒冷,一連下了幾場大雪.嚴寒的夜晚,他擁著單薄的被子,聽著呼嘯的寒風,正在床上背書,突然發(fā)現(xiàn)窗口越來越亮,,披衣出門一看,原來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突然靈機一動,是否可以看書,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小油燈還強.從此以后,孫康經(jīng)常夜里蹲在雪地里映著雪光苦讀.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書里,不覺的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孫康刻苦攻讀,終成大業(yè). 4.子猷舟 子猷舟 字面意思是子猷的小船 其實是有一個典故的,常比喻一些人事情快要成功了,卻又突然放棄,做事情隨性情!不考慮后果 王子猷即王徽之,瀟灑風流,任性倜儻。
據(jù)《世說新語·任誕》載:?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傍徨,詠左思《招隱詩》。 忽憶戴安道。
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王曰: “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他的行為,全部受制于自己的心理,與世俗的功利性目的不同。
? 一般的人做事情,總要考慮一下我做這個干什么,有什么好處。沒有好處是絕對不會干的, 一切都是從我出發(fā)的。
在常人的眼里,王子猷的行為是瘋子的做法。既然千里而來,而且已經(jīng)到了家門前,無論 如何是應該去拜見一下的。
可他就是沒有按照常規(guī)來操作,既是他的瘋處,也是他的妙處。 他也有目的,那就是順其自然,隨機、隨心、隨緣。
有了興趣就做,叫做率性而動;沒有 了興趣,那就不去做。想見戴安道,就連夜出發(fā);不想見了,那就回家。
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的 意思,真正叫做瀟灑。 5.王恭幣 晉王恭嘗披鶴裘涉雪而行。
孟昶窺見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也。"事見《晉書.王恭傳》。
后用為衣著不俗之典實。 6.蘇武餐氈 蘇武厄于匈奴餐氈吞雪而忠心不泯的故事。
囚窖中,斷絕飲食,蘇武以氈毛充饑,數(shù)天不死,匈奴以為神,遂放遂北海牧羝,十九歷經(jīng)磨難,寧死不屈,誓死報效國家! 出處《蘇武牧羊》。
47、董卓專權(quán):黃巾起義后,各地豪強以鎮(zhèn)壓黃巾為名,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割據(jù)一方。涼州軍閥董卓以鏟除宦官為名進京駐守,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漢獻帝),董卓自封相國,獨攬大權(quán)。驍(xiao)騎校尉曹操,聯(lián)絡冀州袁紹,聚集各州郡人馬,選袁紹為盟主,進軍洛陽。董卓得知,遷都長安,燒毀洛陽城。
48、袁紹盡滅宦官:東漢末年,宦官當政,大將軍何進召前將軍董卓進京協(xié)助誅滅宦官,反被宦官謀殺,袁紹、袁術(shù)引兵入宮,大殺宦官兩千多人,宦官張讓、段珪(gui)挾帝出逃,后被逼投水自盡。
49、王允巧誅董卓:董卓挾天子專橫當?shù)溃l(fā)展到“董卓不除,國無寧日”的地步,司馬王允將義女貂蟬同時許給呂布和董卓(義父子關(guān)系),使之反目,并挑唆呂布將董卓誅殺。
50、挾天子以令諸侯:王允定計誅董卓,執(zhí)掌朝政,董卓部將郭汜帥大軍攻陷長安,呂布出逃,王允被殺,郭汜當政,國舅董承及部將楊奉護漢獻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許昌為都,曹操自封大將軍,開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51、官渡之戰(zhàn):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北方的袁紹產(chǎn)生了沖突,公元200年,袁紹派軍10萬進軍,先是大將顏良、文丑被暫降曹操的關(guān)羽所殺,形成了官渡對峙。袁紹謀士許攸(you)獻計不被采用,且家人被拘捕,棄袁投曹,并向曹操獻計火燒袁紹糧營烏巢,一戰(zhàn)將袁紹擊敗,兩年后袁紹憂憤而亡。官渡之戰(zhàn)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而后曹操各個消滅袁紹殘余,統(tǒng)一了北方。
52、華佗:漢末注明醫(yī)學家,外科技術(shù)尤為精湛,首次將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應用于外科手術(shù)。并模仿“虎、鹿、熊、猿、鳥”5種禽獸創(chuàng)編了“五禽戲”。
53、三顧茅廬:袁紹敗北,劉備投靠劉表,屯駐新野小縣,訪襄陽水鏡先生司馬徽(hui)知: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芭P龍”諸葛亮,字孔明,劉備三訪襄陽隆中,求得諸葛亮出山輔佐,并按照《隆中對》“東聯(lián)孫吳,西據(jù)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yè)。
54、赤壁之戰(zhàn):曹操消滅袁紹統(tǒng)一北方,預南下掃平劉表和江東孫權(quán),劉表病故,次子劉琮(cong)繼位,向曹操遞了降表,劉備腹背受敵,撤往江陵,被曹軍在長坂坡追上,幸有趙云、張飛奮力拼殺得以脫險,退至江夏與劉琦匯合;同時,孫權(quán)接到曹操檄文,勸其投降,魯肅獻計聯(lián)合劉備抗曹,任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領兵五萬赤壁下寨抗曹。因北方士兵不習水戰(zhàn),曹操采用龐統(tǒng)之計將戰(zhàn)船連在一起,孫劉聯(lián)盟設反間計(蔣干中計)、苦肉計(周瑜打黃蓋),并巧借東風,火燒連營,曹操敗走華容道,被關(guān)羽所放(曹操對關(guān)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赤壁一戰(zhàn),奠定了三國鼎立的
礎。
55、孔明巧取荊襄:周瑜在赤壁大敗曹操后,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計,略施小計,兵不血刃,巧奪南郡、荊州和襄陽。劉備喪偶,周瑜生計,用孫權(quán)的妹妹向劉備招親為由,欲將劉備騙到南徐,以換回荊州。劉備協(xié)同趙云如約而至,在諸葛亮三個錦囊的幫助下,帶著妻子安全回到荊州,所謂“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56、建安七子:在曹操統(tǒng)治集團里,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can)、徐干(gan)、阮瑀(yu)、應玚(yang)、劉楨(zhen)主導文壇發(fā)展。
57、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在洛陽病逝,十月,曹丕稱帝,建魏,東漢滅亡
62、公元249年,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事件”,殺曹爽、何晏(yan)等,司馬氏至此專權(quán)魏國。 6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ao),曹丕之孫,公元260年,因司馬昭權(quán)勢日重,危及帝位,聲稱司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衛(wèi)士、僮仆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后,司馬昭立曹奐(huan)為帝,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quán)。
64、三國歸晉:司馬昭立了魏元帝后舉兵進攻蜀漢,蜀漢后主劉禪昏庸透頂,是扶不起來的天子,在奸佞(ning)宦官黃皓(hao)的唆使下負荊而降,劉備、諸葛亮千辛萬苦開創(chuàng)的蜀漢政權(quán)從此滅亡。蜀漢滅亡不久,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為晉武帝,建立了晉朝,
公元279年,起兵滅吳,三國歸晉,全國統(tǒng)一
“身無長物”的典故,見于《世說新語》言語篇和《晉書》王恭傳——王恭從會稽回京,好友王忱來探望。王忱看中王恭坐的竹席,就對他說:“這席子我喜歡,能給我一領嗎?”王恭不語。王忱走后,王恭叫人把竹席送到王忱家中。因沒有多余的席子,王恭自己就坐在草墊上。王忱聞知后,對王恭說:“我本以為你那里有多的席子,才跟你要的。沒想到你也就一領。”王恭回答說:“您不了解我。我這個人,沒有多余的東西?!?/p>
“身無長物”意指做人沒有多余的東西。這個典故源自家境拮據(jù)之人似可理解,源自王恭,則有深意存焉。王恭出身豪門,其家族太原王氏是東晉赫赫世家。王恭的姑姑,為晉哀帝司馬丕的皇后;妹妹,為孝武帝司馬曜的皇后。如此鐘鳴鼎食之家,自然不會因一領竹席煩擾。王恭“身無長物”的回答,實際與其人生態(tài)度相關(guān)?!稌x書》王恭傳里,對他這一回答的評價是:“其簡率如此?!彼^“簡率”即簡單率意,灑脫自在,不為外物所累。西哲有言,需求最少的人,離上帝最近?;蛟S此話即是“身無長物”很好的注腳。
魏晉時期,以老莊哲學為根柢的玄學發(fā)達,士大夫多發(fā)言玄遠,行事曠達。當時,很多士人服用五石散。五石散類似現(xiàn)今的毒品,可以興奮神經(jīng)。服了五石散后,要四處走動,讓身體發(fā)熱,以期達到效果,這個過程稱為“行散”。一天,王恭行散至他弟弟王爽家門口,他在門前問道:“古詩中何句最佳?”王爽看著哥哥發(fā)呆,沒有回答。王恭徐徐道:“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背聊季?,然后說:“此句最佳?!蓖豕б髡b的詩句出自《古詩十九首》,詩中充斥著人生苦短的悲涼。
王恭還有這樣一句話,傳之后世——“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名士風范是中國士大夫追慕的境界,欲探究名士精神,不能不潛心體味王恭的此話。西南聯(lián)大時期,聞一多先生在中文系作教授,講《楚辭》。黃昏時,聞先生抱著大疊講義,昂首闊步走進教室。學生起立致敬,然后坐下。聞先生也在講臺上坐下,慢慢掏出一包煙,對著學生笑笑,紳士般地問:“哪位吸?”學生們一陣笑,沒有人吸。聞先生便自己點燃一支,吸完后,開始上課。他用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道:“痛飲酒,熟讀《離騷》,方得為真名士?!边@,就是中國的名士。
王恭是美男子。有人贊美他的形象云:“濯濯如春月柳。”下雪天,天地皆白,王恭披著鶴氅裘(鶴羽做的大衣),出行在街道上。有個叫孟昶的人看到了,目光追隨著他,贊嘆道:“此真神仙中人?!焙笫蓝嘁浴巴豕Я?、“王恭氅”入詩,指代男子之美。李商隱有“諸生個個王恭柳,從事人人庾杲蓮”,蘇軾有“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戶”,用典均本于王恭。
現(xiàn)實中,王恭為人抗直,卻志大才疏。當時宰相司馬道子專權(quán),任用小人王國寶。為清君側(cè),王恭在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起兵,向京城建康(今南京)進發(fā)。中途,手下將領劉牢之叛變,王恭兵敗被殺,時為公元398年。
飲冰
《莊子.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nèi)熱與!吾未至乎世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
內(nèi)熱,內(nèi)心焦灼。陰陽之患,指悲喜之情交織而傷害人心。春秋時,孔子周游到楚,楚葉公子高將使齊,因而來向孔子求教。上面這段話就是葉公子高對孔子說的。他提出,早上受命,傍晚飲冰,可能是患了內(nèi)熱癥。未達世情,便生陰陽之患,既擔心自己完不成任務,又害怕傷害身體,以此患得患失,心緒不寧??鬃痈嬖V他,只有忘掉自身得失,才能完成使命。后因以“飲冰”為惶恐憂心的典故。
臥雪
《后漢書.袁安傳》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時大雪積地丈余,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求?。┤??!钜詾橘t,舉為孝廉。”
晉.皇甫謐《高士傳》載:焦先(三國魏河東人,字孝然,一生貧困潦倒。據(jù)說他自己搭蓋一個草廬,凈掃其中,營木為床,布草蓐其上,冬夏都居住在里面)草廬被焚,因露寢。遭冬雪大至,先袒臥不移。人以為死,就視如故。
“袁安高臥”又作“袁安僵臥”,后以“臥雪”或“袁安高臥”為困苦潦倒、清高自守的典故。
1、緣起:曹操消滅袁氏兄弟后,夜宿鄴城,半夜見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銅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決意建銅雀臺于漳水之上,以彰顯其平定四海之功。
2、相關(guān)典故
眾所周知,二喬,即大喬、小喬,分別是孫策、周瑜的妻子??酌鳛榱舜偈怪荑ぢ?lián)合起來抗擊曹操,特用激將法來激怒周瑜,使周瑜聽孔明背誦完修改版《銅雀臺賦》后,果然馬上被激怒,離座指北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并當即表示:“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適來所言,故相試耳。于是,孔明的激將法湊效了。
3、銅雀臺名由來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里介紹銅雀臺時道:“卻說曹操於金光處,掘出一銅雀,問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夢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操大喜,遂命作高臺以慶之。
乃即日破土斷木,燒瓦磨磚,筑銅雀臺于漳河之上”。此說毫無根據(jù),卻提示了羅貫中在構(gòu)思三國故事時,也思考過銅雀臺名字的出處問題,只是不得其解,才虛擬出這段情節(jié)來。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