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與嵇康同為竹林七賢之一,而向秀與嵇康的關(guān)系最好,兩人一起打過鐵,又都厭惡官場,可以說是意氣相投,兩人都不喜歡司馬氏對曹魏的脅迫,覺得如今的官場一片烏煙瘴氣,都不愿出來做官,隱居在山陽打鐵度日。
但是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兩人名聲太響,逃不過司馬氏的眼睛,于是嵇康被人誣陷,慘遭殺害,向秀被迫出來做官。向秀在路上路上嵇康的故居,有聽到了不知道從哪里傳來的笛聲,有感而發(fā),寫下了名傳千古的《思舊賦》。而向秀聞笛的典故也被后人拿來緬懷亡友。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quán)而被殺害。后來,向秀經(jīng)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 序文中說:自己經(jīng)過嵇康舊居,因?qū)懘速x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zhì)。相傳晉人王質(zhì)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jīng)朽爛?;氐酱謇铮胖酪堰^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jīng)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xiāng)恍如隔世的心情。
詩人很自然地發(fā)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闭f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質(zhì)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xiàn)了世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以上為詩的意思,我們用兩句詩可以表達它的人生哲理“近鄉(xiāng)情更怯”“落葉需歸根”
關(guān)于向秀注釋〈莊子〉,還有一個有趣的插曲。開始向秀注釋的時候,嵇康說《莊子》中的玄妙會被注釋給弄得僵滯,以前也沒有個好的注解,向秀不如不去注。后來向秀完成了,給嵇康看,才知道向秀的注解使《莊子》的玄理更加美妙了(見《晉書》記載:始,秀欲注,嵇康曰:“此書誆復(fù)須注,正是妨人作樂耳?!奔俺桑究翟弧笆鈴?fù)勝不?”又與康論養(yǎng)生,辭難往復(fù),蓋欲發(fā)康高致也。),對向秀的才識大為嘆服。后人在研究魏晉玄學(xué)乃至整個老莊思想的時候,都非常重視向秀的思想。他以“無”為“萬物之總名”,認(rèn)為萬物都是“自生”、“自化”的,不存在“生生者”或“化化者”。但同時又認(rèn)為:“明夫不生不化者,然后能為生化之本也”。對名教與自然的看法,他既肯定“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是“自然之理”、“天地之情”,主張“開之自然,不得相外也”,又認(rèn)為必須“節(jié)之以禮”,“求之以事,不茍非義”,由此推及人的社會心理和欲求,如名利富貴等,從而,明顯地強調(diào)合“自然”與“名教”為一的宗旨,而其中更強調(diào)“自然”應(yīng)更合于“名教”,合“自然”與“名教”為一。魏晉玄學(xué)通過向秀所體現(xiàn)出來的儒道兩家經(jīng)典的互解,“不僅使儒道兩家的分歧,通過字句上的精心詮釋而得以化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儒家經(jīng)典所蘊涵的普遍性品格得以發(fā)掘,并為經(jīng)世致用奠定思想基礎(chǔ)?!?/p>
向秀和稽康、呂安同是好友,來往密切。他們經(jīng)常在嵇康宅前的柳樹之下架爐打鐵,嵇康掌鉗,向秀鼓風(fēng),二人配合默契、旁若無人、自得其樂。向秀還經(jīng)常去好朋友呂安家?guī)蛥伟彩膛藞@子(見〈晉書〉 康善鍛,秀為之佐,相對欣然,傍若無人。又共呂安灌園于山陽。)可謂情投意合。向秀還在給嵇康的打鐵爐燒火的時候,親眼見證了鐘會被嵇康奚落(見《世說新語》中《簡傲》之3、鐘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鐘要于時賢俊者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祿P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以言。鐘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保┻@是件重要的事情,它成了稽康被殺頭的最初根源,向秀目睹了這一切以及后來發(fā)生的一切,這些也影響了他未來的人生道路。向秀后來為官,也是無奈。他早年淡于仕途,有隱居之志。嵇康被司馬昭殺害后,為避禍計,不得已順應(yīng)朝廷威逼拉攏而出仕,先后任散騎侍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職,但“在朝不任職,容跡而已”。(〈晉書〉: 康既被誅,秀應(yīng)本郡計入洛。文帝問曰:“聞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為巢許猖介之士,未達堯心,豈足多慕。”帝甚悅。秀乃自此役。)了向秀沒有如稽康一樣剛烈,他為了保全生命于亂世,只得選擇了做官,并且官還越做越大。他曾經(jīng)也主張無為政治,然而他所主張的無為政治,是“任自然而不加巧”,可是后來,他選擇了只做官不做事,成了消極的無為了。但是做官不是他的本意,因此他的內(nèi)心非常的痛苦。陳寅恪先生說向秀“在嵇康被殺后,完全改節(jié)自圖,棄老莊之自然,遵周孔之名教”。但是細讀他的《思舊賦》,那種刻骨的痛卻在昭示著他的不甘與憤懣。
《思舊賦》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出來的:嵇康、呂安被殺之后司馬政權(quán)加緊了對向秀的監(jiān)視,并予以拉攏。向秀因此不得不抱著仕其位而不謀其事的態(tài)度赴洛陽應(yīng)仕。途中路過那片與故友共同隱居的竹林,“日薄虞淵”之際,忽聞“鄰人有吹笛者”。笛聲縈回山間,如泣如訴,如怨如慕。笛聲依稀,翠竹依舊,想起和曾經(jīng)嵇康他們一起縱情竹林的美好回憶,那是多么的美好!如今斯人卻已然遠去,再不會有那樣的雅集。物是人非,向秀悲從心來,寫下了著名的《思舊賦》(并序):“余與稽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嵇意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后并以事見法。嵇康綜伎藝,于絲竹特妙,臨當(dāng)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逝將西邁,經(jīng)其舊廬。于時日薄虞泉,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fā)聲寥亮。追想囊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曰:將命適于遠京兮,遂旋反以北祖。濟黃河以泛舟兮,經(jīng)山陽之日居。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嘆《黍離》之憨周兮,悲《麥秀》于殷墟。惟追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棟字在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大而長吟。悼稀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托運遇于領(lǐng)會兮,寄余命于寸陰。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fù)尋。停駕言其將邁兮,故援翰以寫心。”向秀把人世滄桑的和懷古傷今的情懷都寄予于筆端,字里行間流淌出對朋友不盡的思念,贊美了亡友嵇康視死如歸的高尚氣節(jié),同時隱晦地表達著對司馬氏屠殺俊賢的憤慨。他又由耳畔的“鳴笛之慷慨”,想到了嵇康臨刑,“目送歸鴻,手軍五弦”。由笛聲到琴韻, 勾勒出了亡友徹悟命運之后的豁達與從容。短短的《思舊賦》,其中的情懷卻是婉轉(zhuǎn)哀怨;情辭深痛的語句里,是一份久遠深切的懷念。這篇蘊藉含蓄的短賦,讀來令人深感余味不盡,成為了哀悼逝者的千古名作。
阮籍(210-263),三國魏文學(xué)家、思想家。
字嗣宗,陳留尉氏(屬今河南)人。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為人志氣宏放,博覽群書,尤好老子和莊子的哲學(xué)。愛飲酒,能長嘯,善彈琴。
文學(xué)藝術(shù)才能超群。與嵇康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
蔑視禮教,與司馬氏多所抵牾。詩多五言,對當(dāng)時黑暗現(xiàn)實多所譏刺,辭語隱約。
著有《達生論》、《大人先生傳》、《詠情詩》80余首。阮籍(210~263),三國魏詩人。
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謹(jǐn)慎避禍的態(tài)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詠懷》八十二首最為著名。阮籍透過不同的寫作技巧如比興、象徵、寄托,藉古諷今,寄寓情懷,形成了一種「悲憤哀怨,隱晦曲折」的詩風(fēng)。
除詩歌之外,阮籍還長于散文和辭賦。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長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傳〉。
另又存賦六篇,其中述志類有〈清思賦〉、〈首陽山賦〉;詠物類有〈鳩賦〉、〈狝猴賦〉。考《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
明代張溥輯《阮步兵集》,收《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黃節(jié)有《阮步兵詠懷詩注》。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曾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zhàn)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當(dāng)時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斗,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托病辭官歸里。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
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于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yīng)酬敷衍。
他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后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dāng)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
因此,司馬氏對他采取容忍態(tài)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終其天年。阮籍作品今存賦 6篇、散文較完整的9篇、詩90余首。
阮籍的詩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學(xué)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詠懷詩》82首。
阮籍著作,《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集13卷。原集已佚。
不過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詩歌為例,《晉書·阮籍傳》說他“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看來全部流傳了下來。明代曾出現(xiàn)多種輯本,張溥輯《阮步兵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黃節(jié)的《阮步兵詠懷詩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出版。
籍嘗籍嘗隨叔父至東郡,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開一言,自以不能測。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辟之,籍詣都亭奏記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據(jù)上臺之位,英豪翹首,俊賢抗足。
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qū)伲槐贂枷?,而下走為首。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擁彗;鄒子處于黍谷之陰,而昭王陪乘。
夫布衣韋帶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禮下之者,為道存也。今籍無鄒、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見采擇,無以稱當(dāng)。
方將耕于東皋之陽,輸黍稷之余稅。負(fù)薪疲病,足力不強,補吏之召,非所克堪。
乞回謬恩,以光清舉?!背?,濟恐籍不至,得記欣然。
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濟大怒。于是鄉(xiāng)親共喻之,乃就吏。
后謝病歸。復(fù)為尚書郎,少時,又以病免。
及曹爽輔政,召為參軍。籍因以疾辭,屏于田里。
歲余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宣帝為太傅,命籍為從事中郎。
及帝崩,復(fù)為景帝大司馬從事中郎。高貴鄉(xiāng)公即位,封關(guān)內(nèi)侯,徙散騎常侍。
世志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鐘會數(shù)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東平,樂其風(fēng)土?!?/p>
帝大悅,即拜東平相。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nèi)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
帝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為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p>
眾乃悅服。人善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
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恒游府內(nèi),朝宴必與焉。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
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jù)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
辭甚清壯,為時所重。玄遠籍雖不拘禮教,然發(fā)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shù)升。
及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后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shù)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裴楷往吊之,籍散發(fā)箕踞,醉而直視,楷吊唁畢便去。
或問楷:“凡吊者,。
向秀(?—約275年),字子期,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
生平
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隱居不出,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司馬氏害死后,他只好到洛陽任散騎侍郎、黃門散騎常侍、散騎常侍。向秀喜談老莊之學(xué),當(dāng)時《莊子》一書雖有流傳,但過去的舊注“莫能究其旨統(tǒng)”,曾注《莊子》一書,沒注完就過世了,郭象則承其《莊子》余緒,成書《莊子注》三十三篇。著有《思舊賦》、《難養(yǎng)生論》。
附:
思舊賦
余與嵇康、呂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后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于絲竹特妙。臨當(dāng)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余逝將西邁,經(jīng)其舊廬。于時日薄虞淵,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fā)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云。
將命適于遠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濟黃河以泛舟兮,經(jīng)山陽之舊居。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予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于殷
墟。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 嘆黃犬而長吟。悼嵇生之永辭兮,寄余命于寸陰。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fù)尋。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
向秀(約227-272),字子期,河內(nèi)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
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
向秀雅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隱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司馬氏害死后,向秀應(yīng)本郡的郡上計到洛陽,受司馬昭接見任散騎侍郎、黃門散騎常侍、散騎常侍,與任愷等相善。
向秀喜談老莊之學(xué),曾注《莊子》,“妙析奇致,大暢玄風(fēng)”(《世說新語·文學(xué)》)。注未成便過世,郭象承其《莊子》余緒,成書《莊子注》三十三篇。
另著《思舊賦》、《難嵇叔夜養(yǎng)生論》。
晉代向秀去洛陽應(yīng)試,觀看兩童子對弈,再回舊地。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據(jù)《述異記》載,正是斜陽冉冉,這里指離家日久剛回故鄉(xiāng)的人,恍如隔世,傳來了鄰人凄清的笛聲。
爛柯人。這里詩人以王質(zhì)自比,他發(fā)覺手中斧柄已經(jīng)爛了,故他以凄愴的心情,途經(jīng)被司馬昭陰謀殺害的亡友嵇康,同輩的人都死了,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懷舊空吟聞笛賦,來抒發(fā)對王叔文等亡友的懷念,才知已過了百年?;氐郊依铮籂€掉了斧頭柄的人,晉代的王質(zhì)上山砍柴,觀棋至終局,說自己在外二十多年、呂安的舊居,寫了一篇《思舊賦》來悼念他的朋友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