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指桐葉封弟?
“桐葉封弟”又可稱作“剪葉”,出自于《呂氏春秋》這個典故與周公旦有關。
周公旦為周朝的開國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時,年齡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才干,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條。
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周成王隨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樹葉,送給了弟弟叔虞,隨口道:“我把這作為信物,封賜給你!”叔虞接過樹葉后,心里非常高興,隨后把這件事告訴給周公,周公認為天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前去詢問周成王,周成王說他只不過是跟弟弟開玩笑罷了,周公聽后嚴肅地說:“天子無戲言,出口成憲,而且史書記載,樂師歌頌,士人稱道。哪能隨便說說?!背赏趼犞芄灾欣?,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來,叔虞的兒子把都遷到晉水的岸邊,改唐為晉。
據(jù)史載,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的120年),河南南陽新野有一個小官名叫暴利長,因犯罪遭刑,被充軍發(fā)配到此地屯田、牧馬。閑來養(yǎng)猴語娛,群猴漸通人性,和睦相處,并能與暴利長相依為命,共度春秋。在放馬時,他發(fā)現(xiàn)了一匹與眾不同的野馬。暴利長深知漢武帝酷愛寶馬。經(jīng)過冥思苦想,計上心來。一天暴利長在野馬經(jīng)常飲水的池邊,塑了一個和他相仿的泥人,穿上他的衣服,一手握套繩,一手持勒嚼。傍晚,那匹野馬混在馬群中來飲水,突然發(fā)現(xiàn)池邊的泥人,驚恐萬分,回頭就跑。一連幾天,此馬都不敢上前喝水。但是不喝水難以活命,只有偷偷的來喝。可時間一長,此馬發(fā)現(xiàn)那是個紋絲不動的泥人,便再也不怕了,飲水時也毫無戒心了。暴利長見時機成熟,一天下午,搬掉泥人,自己代替泥人一動不動地站在池邊。太陽落山時,野馬群又來飲水。他趁此馬在面前打滾時,示意群猴上前圍著野馬,跳上馬背,勒緊野馬,自己閃電般地給它套上了籠頭、勒嚼,野馬便被捉住了。
他將捕獲的那匹馬獻與漢武帝,漢武帝見其馬體態(tài)魁偉,骨骼非凡,棗紅毛色,跑起來像一團烈火,以為是他最尊崇的“太乙神”賜給他的寶馬,遂起名為“太乙天馬”,并作《天馬歌>;以示慶賀紀念,曰:“太乙貢兮天馬下,露赤汗兮流赭沫。馳容輿兮蹀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因獻馬有功,暴利長被封官加爵入住京城,他把這些所養(yǎng)的有功之猴送回老家訓養(yǎng),并囑托家人要善待群猴,猴通人性,實乃吉祥上物,不但能帶來好運還能造福后人。便把他所訓導的猴藝一并教于子孫,作為生活的一種技藝。從此,便有了猴藝這項很具特色的具有地方風俗習慣的民間藝術。一直延續(xù)今日,猴鄉(xiāng)人仍舊傳襲著上古的世俗
這個是我看到的最早的關于馬上封侯的故事了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作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游四十八歲,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從夔州前往當時西北前線重鎮(zhèn)南鄭軍中任職,度過了八個多月的戎馬生活。那是詩人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他晚年被彈劾罷官后,退隱山陰故居,還常常在風雪之夜,孤燈之下,回首往事,夢游梁州,寫下了一系列愛國詩詞。這是其中的一篇。
此闋蒼涼悲壯,通過今昔對比,抒發(fā)壯志未酬,歲月虛度,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不平之情。上片敘事,下片抒情,生動地反映了一位愛國志士的坎坷經(jīng)歷和不幸遭遇。
開篇兩句,懷著自豪的心情回憶從戎南鄭的生活。起處用“當年”二字領起,化實為虛,點出所敘系指往事。“覓封侯”,謂尋找殺敵立功以取封侯的機會?!捌ヱR”既是紀實,也刻劃出作者從軍時的勃勃英姿?!笆褐荨?,具體指出駐守的地方。南鄭屬古梁州,故曰。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陸游接到王炎的邀請書后,便匹馬單身離開夔州,風塵仆仆地奔赴前線,去任“四川宣撫使司干辦公事兼檢法官”。當時他十分興奮,希望能在萬里邊防線上找到殺敵報國的機會。來到南鄭之后,他身披鐵甲,跨上戰(zhàn)馬,腰懸利劍,手挽長槍,冒著酷暑嚴寒,踏著崎嶇坎坷的山路,奔馳于岐渭蜀隴之間,調(diào)查地形,了解敵情,積極為北伐進行準備。他曾向王炎陳進取之策,對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充滿了勝利的信心。詩人回憶這段生活,是為了與后文對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關河”兩句一轉(zhuǎn),回筆描寫現(xiàn)實。殺敵報國的理想破滅了,如今只有在夢中才能重返前線。可是夢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偉險峻的關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當年從軍時穿過的那件“舊貂裘”,積滿灰塵,還掛在墻上,作為“匹馬戍梁州”的紀念。陸游對這件“舊貂裘”十分珍視,因為他曾穿著它在前線沖鋒陷陣:“貂裘半脫馬如龍,舉鞭指麾氣吐虹?!保ā蹲砀琛罚┻€穿著它在荒灘上親手剌死過一只猛虎:“百騎河灘獵盛秋,至今血濺短貂裘”。(《醉歌》)所以當他離開南鄭后,一直把它藏在身邊,保存至今?!芭f貂裘”是本篇中唯一展現(xiàn)在作者眼前的物象,雖然詞中只用一句輕輕帶過,但卻是理解此詞的關鍵。原來詩人是睹物傷情,因見貂裘而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和感慨。也可以說,“舊貂裘”是這首詞靈感的觸媒。
換頭三句,緊承上片結拍,寫夢醒后的悲涼心情。“胡未滅”,謂入侵中原的金人尚未被消滅,半壁河山還在敵寇的鐵蹄蹂躪之下;“鬢先秋”,慨嘆自己發(fā)如秋霜,年邁體衰,不能重返前線;“淚空流”,是說壯志成空,憂國憂民的眼淚等于白流。這里連用“未”、“先”、“空”三個虛詞,表達作者對現(xiàn)實的幻滅感,一唱一嘆,感人至深。
最后三句,通過自身的遭遇反映現(xiàn)實和理想的矛盾,抒發(fā)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誤國誤民政策的無比憤慨。誰會料到,象我這樣一生志在恢復中原,時刻準備奔赴疆場,為國獻身的人,卻落得如此下場!如今被罷官回鄉(xiāng),只得披上漁蓑,去作江邊的無名隱士,終老于鏡湖之濱了。這種“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矛盾,不僅體現(xiàn)在陸游身上,南宋許多愛國志士同樣也有切身的體驗。因此陸游所抒發(fā)的悲憤之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啟超《讀陸放翁集》(之二)說:“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名。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边@首詞雖然沒有從正面揭露和譴責南宋投降派,僅就個人的身世經(jīng)歷和遭遇而言,但通過詩人飽含熱淚的訴說,不難看到投降派迫害愛國志士的罪行,從而激起讀者對他們的憤恨。
本篇語言明白曉暢,用典自然,不著痕跡,感情自胸臆流出,不加雕飾,如嘆如訴,沉郁蒼涼,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是陸游愛國詞作的名篇之一。
運用了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侯的典故。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縣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他為人有大志,不拘小節(jié)。可是他孝順恭謹,居家操持勤苦,不以勞苦受辱為恥。他廣閱書傳,很有口才。永平五年(63),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一同到洛陽。他家里很貧困,常為官家雇用抄書,以其所得來供養(yǎng)母親。
因此長時間工作勞苦,曾放下工作投筆嘆道:“大丈夫沒有其他壯志大略,還應該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于異域來取得封侯,怎么能長久從事筆硯的工作呢?”同事們都取笑他。班超說:“小子們怎么知道壯士的志氣呢?”后來,他到看相的那里去看相。
看相的說“:先生,您不過是布衣之士罷了,可是將來必定封侯于萬里之外?!卑喑儐査男螤?,看相的說:“你額頭如燕,頸脖如虎,飛翔食肉,這是萬里侯的相貌啊?!边^了很久,顯宗問班固:“你的弟弟在哪兒?”班固對顯宗說:“他在給官府抄書,得點錢來供養(yǎng)老母。”
顯宗就任命班超為蘭臺令史。后來,班超因有過失而罷了官?!诙?,皇帝下詔令說:“過去匈奴獨霸西域,侵犯河西,永平末年,白天也要把城門關起來。先帝深深憐憫邊疆老百姓遭受盜寇的禍害,就命令將帥出擊右地,攻破白山,進軍蒲類,攻取車師,其他定居的城郭諸圍都震懾響應。
于是開辟了西域,設置了都護。可是惟獨焉耆王舜,舜的兒子忠,叛逆不道,倚仗他們國家的險阻,殺死都護和吏士,先帝重視黎民百姓的生命安全,不想大動干戈,所以派遣軍司馬班超安撫于蜫以西諸國。于是班超越過蔥嶺,到達縣度山,出入二十二年,莫有誰不服從的。班超改立各國國王,安撫其人民。
不驚動中國,不派遣軍隊,而使遠夷和睦,異族同心,達到了施行討伐,洗雪舊恥,替將士報仇雪恨的目的?!端抉R法》記載‘:賞賜不超過一個月,是要讓人們看以為善的好處’?,F(xiàn)在封班超為定遠侯,食邑千戶?!卑喑杂X久居偏遠的異地,年老了,思念故國。
班超早年家貧,為官傭書,嘗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 傅介子 、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閑乎?”后奉使西域,立功,封定遠侯 。后遂以“萬里覓封侯”奔赴疆場,尋找建功立業(yè)的機會。今比喻歷盡艱辛以求有所成就。
擴展資料:
萬里覓封侯出自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詞作。此詞描寫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通過今昔對比,反映了一位愛國志士的坎坷經(jīng)歷和不幸遭遇,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不平之情。
原詩: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宋代: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譯文:
回憶當年鵬程萬里為了尋找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wèi)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xiàn),夢一醒不知身在何處?灰塵已經(jīng)蓋滿了舊時出征的貂裘。
胡人還未消滅,鬢邊已呈秋霜,感傷的眼淚白白地淌流。這一生誰能預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敵在天山,如今卻一輩子老死于滄洲!
這首詞是陸游晚年的作品。下面是資深教育家、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孔子學院澳方院長、澳洲國立等大學博導史雙元先生對此詞的賞析。
積貧積弱,日見窘迫的南宋是一個需要英雄的時代,但這又是一個英雄“過?!钡臅r代。陸游的一生以抗金復國為己任,無奈請纓無路,屢遭貶黜,晚年退居山陰,有志難申。
“壯士凄涼閑處老,名花零落雨中看?!睔v史的秋意,時代的風雨,英雄的本色,艱難的現(xiàn)實,共同釀成了這一首悲壯沉郁的《訴衷情》。
作這首詞時,詞人已年近七十,身處故地,未忘國憂,烈士暮年,雄心不已,這種高亢的政治熱情,永不衰竭的愛國精神形成了詞作風骨凜然的崇高美。
但壯志不得實現(xiàn),雄心無人理解,雖然“男兒到死心如鐵”,無奈“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這種深沉的壓抑感又形成了詞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劇情調(diào)。詞作說盡忠憤,回腸蕩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萬里覓封侯
傳統(tǒng)寓意紋樣。
馬上就是即刻,封侯指被封為侯爵。馬上封侯,意思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
我們看看我們周圍的胡蜂、馬蜂。大家看這是一幅古代的圖案,那么這個圖案什么意思呢?有一個馬,這是猴子,這上面兩個小點代表蜜蜂胡蜂,代表胡蜂,有時候這兩個點可以沒有,那么這是什么意思呢?一個猴子在馬上,表面上看起來是這個意思,那么實際上是馬上封侯,馬上就可以當官了,就是馬上封侯。
還有呢,這是一個版畫,可以看到,有猴子,有胡蜂,有印,就是馬上就可以變成侯了,侯爵了,馬上就可以當官掌印了。這是漢代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到馬上有猴子,就可以馬上封侯。
這是日本現(xiàn)代的一個產(chǎn)品的包裝,可以看到有猴子,這是有蜂的巢,有蜂,這里面也是受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這是一個現(xiàn)代的所謂的工藝品,在馬年的那一年是很暢銷的,這個來源與馬上封侯,馬上猴,它是什么意思呢?一個蠅子在馬上,馬上蠅,是嗎?就是商場上馬上就贏,馬上就能賺錢了。
紋飾主要以馬、蜂和猴組成,運用“蜂”與“封”、“猴”與“侯”同音和隱喻等手法,以示寓意。
陸游的詞中的覓封侯,實際上是在講中國古代上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班超,他是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但內(nèi)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于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西域立下赫赫戰(zhàn)功。后來萬里封侯,朝廷為了表彰班超的功勛,萬里之外下詔封他為定遠侯,食邑千戶,后人稱之為“班定遠”。
此人一生富有強烈的傳奇色彩,每一次成功極富戲劇性,多為后人所感嘆。后漢書和資治通鑒里都有十分細致的記載。
運用了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侯的典故。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 公元62年(漢明帝永 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莊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
當時,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yǎng)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 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zhàn)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jīng)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shù)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作貢獻。
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zhàn)爭中,得到勝利。 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shù)十人出使西域。 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lián)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jié)h朝的社會經(jīng)濟保持了相對的穩(wěn)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nèi)地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 其間,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了各式各樣的危機。
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擴展資料 萬里覓封侯出自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詞作。
原詩:《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宋代: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 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譯文:回憶當年鵬程萬里為了尋找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單槍匹馬奔赴邊境保衛(wèi)梁州。如今防守邊疆要塞的從軍生活只能在夢中出現(xiàn),夢一醒不知身在何處?灰塵已經(jīng)蓋滿了舊時出征的貂裘。
胡人還未消滅,鬢邊已呈秋霜,感傷的眼淚白白地淌流。這一生誰能預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敵在天山,如今卻一輩子老死于滄洲!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開頭兩句,詞人再現(xiàn)了往日壯志凌云,奔赴抗敵前線的勃勃英姿。
“當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時陸游來到南鄭(今陜西漢中),投身到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下。 在前線,他曾親自參加過對金兵的遭遇戰(zhàn)。
“覓封候”用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寫自己報效祖國,收拾舊河山的壯志。 “自許封侯在萬里”(《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一個“覓”字顯出詞人當年的自許、自負、自信的雄心和堅定執(zhí)著的追求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萬里覓封侯。
馬上封侯是中國傳統(tǒng)寓意紋樣。
由猴子、駿馬組圖。“猴”與“侯”同音雙關。
猴子騎于馬上,“馬上”為立刻之意。侯為中國古代分五等貴族爵位的第二等級,這里泛指達官權貴。
此圖寓意功名指日可待。 清代白玉雕馬上封侯:清代白玉雕馬上封侯擺件高3.9cm,長7.2cm。
傳說大禹的父親鯀原來是天上的白馬,古人常以駿馬比喻人才,馬的形象也常出現(xiàn)于各種吉祥圖案中。清代白玉雕采用圓雕技法,表現(xiàn)“馬上封侯”的傳統(tǒng)吉祥寓意。
擴展資料: 一、封侯引證解釋: 1、封拜侯爵。 2、泛指顯赫功名。
二、《戰(zhàn)國策·趙策二》:“貴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薄妒酚洝ばl(wèi)將軍列傳》:“人奴之生,得毋笞罵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后漢書·班超傳》:“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里之外。”
釋義:《戰(zhàn)國策.趙策二》:“父兄外戚都可以接受封侯。”《史記·衛(wèi)將軍列傳》:“人奴的生活,有沒有挨打受罵就足夠了,怎么能封侯的事嗎?”《后漢書·班超傳》:“祭酒,平民書生罷了,而當封侯萬里之外?!?/p>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封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馬上封侯。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