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農(nóng)夫和老虎的故事 一天,農(nóng)夫在自己家里打死了一頭兇殘的老虎,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可愛的小老虎,小老虎一直被其他老虎們欺負,農(nóng)夫為了保護自己家里的小老虎,建起鐵籠子保護他,籠子里有各種吃的,籠子外的老虎很肥,但也想吃籠子里的食物,農(nóng)夫為了保護老虎和外面的老虎對峙著,籠子里的老虎一天天長大。
終于有一天,籠子里的老虎嫌肉太少,自己和籠外的老虎一樣肥,說要出去幫助農(nóng)夫,農(nóng)夫想,我養(yǎng)了你,保護你不會被欺負,你應該念我的好吧,于是放開了籠里的老虎。開始籠里的老虎勇斗籠外的老虎,不弱與籠外的老虎,斗著斗著,忽然感覺,憑什么我們老虎要斗,我們是同類啊,加上籠外的老虎告訴籠里的,我們這里是吃人肉的,人是我們養(yǎng)的食物,你看,就你一個另類,真是怪胎。
籠里的老虎忽然發(fā)現(xiàn)四周真的是這樣,然后看著農(nóng)夫越來越不順眼,于是和籠外的老虎們做了一個交易,籠里籠外的肉大家一起吃。一天,他像貓兒一樣給農(nóng)夫撒嬌,農(nóng)夫微笑著撫摸著他,忽然,籠外的老虎來了,農(nóng)夫護著籠里的老虎,卻不知那這貓兒張開血盆大嘴咬向農(nóng)夫。
2、狐假虎威 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轉(zhuǎn)悠,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狐貍,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頓了。狐貍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編出一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你的?!?/p>
老虎對狐貍的話將信將疑,便問:“你當百獸之王,有何證據(jù)?”狐貍趕緊說:“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讓你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崩匣⑾脒@倒也是個辦法,于是就讓狐貍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一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轉(zhuǎn)了一圈之后,狐貍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xiàn)在你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貍的謊言。
狐貍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風。對于那些像狐貍一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3、吃陽光的老虎 有一座山里面住著許多小動物,可是山里樹木稀少,強烈的陽光讓大家都很討厭。白天,幼小的猴寶寶被太陽曬得渾身發(fā)熱,哭了起來,他邊哭邊說:“媽媽好熱呀!我熱……” 熊寶寶被大太陽曬得可黑了,陽光一天比一天強烈,熊寶寶也“嗚——”地哭起來了。
刺猬寶寶吵著、鬧著要搬家。大家都不喜歡強烈的陽光,可是又有什么辦法呢?一天,山里來了一只怪老虎,說他怪呢,因為他什么都不吃,只吃陽光。
老虎站在森林中心,把所有的陽光給吃了,可動物們家里還有陽光。老虎來到猴子家,一瞬間,強烈的陽光無影無蹤了。
老虎又來到小熊家,也吸走了所有陽光?,F(xiàn)在小動物們的家里的陽光被一“掃”而光。
4、老虎拔牙 有一只老虎住在森林里,它已經(jīng)很老了,不能捉小動物了,于是它就對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說:“我老了抓不動你們了,所以你們每天送來給我吃吧。如果哪一天我沒吃到一只小動物,你們可知道后果的喲?!?/p>
第一天,跑得最快的駿馬無奈地去老虎家報到了;第二天,連辦法最多的狐貍也去了;第三天,山羊也沒逃過。小動物們說:“這可怎么辦???這可怎么辦啊?”有個小動物說:“去找聰明小猴吧!”小動物們到了小猴家,跟小猴一說。
小猴想了想說:“你們先回去吧!我想想辦法。” 第四天,小猴到了老虎家說:“大王你看我給你帶什么來了。”
老虎說:“這不是糖果嗎?”小猴說:“大王,你每天吃糖果就可以不用再吃森林里的小動物了。”老虎覺得有道理,點了點頭。
過了幾個星期,老虎痛得躺在地上哇哇直叫。小猴來了,老虎問小猴:“為什么這么痛???”小猴說:“大王你讓我看一看你的牙齒就知道了?!?/p>
老虎張開嘴給小猴看了看。小猴說:“大王,你長了蛀牙,要拔掉?!?/p>
老虎點了點頭。于是,小猴就把老虎所有的牙都拔光了。
從此以后,小動物們就再也不怕老虎了。5、老虎和小貓 在一片森林里,住著一只老虎和一只小貓,老虎住在山頂,小貓住在山腳。
山上的小溪往山下流,正好從小貓家門前流過。它們都過著寧靜而悠閑的生活。
有一天,老虎折了一只紙船,放進小溪里。紙船漂呀漂,漂到了小貓家門口。
小貓撈起紙船一看,樂壞了。紙船里面放著一條小魚,紙船的小帆上寫著:祝你每天幸運!小貓也想折一只紙船送給老虎,可是,紙船怎樣才能漂到山頂上去呢?它想了想,有辦法了。
小貓找來樹枝和紙,扎了一只風箏。風箏乘著風飄呀飄,飄到了老虎家門口。
老虎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系著個盒子,盒子里面裝著一塊肉,風箏的翅膀上寫著:祝你永遠快樂!紙船和風箏讓老虎和小貓成了好朋友。
可是有一天,它倆為了一點兒小事吵了一架。從此,山頂上再也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見不到漂浮的紙船了。
小貓非常難過,但它還是堅持每天扎一只風箏,卻不好意思把風箏放飛到山頂,只把風箏掛在樹枝上。老虎也很。
戰(zhàn)國時代,互相攻伐,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約,國與國之間通常都將太子交給對方 作為人質(zhì)。
“戰(zhàn)國策”:“魏策”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zhì),臨行前對魏王說: “現(xiàn)在有個一人來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有第二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市上出現(xiàn)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jīng)過三個人一說,好像真的有 了老虎了。
現(xiàn)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里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 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p>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有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 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故事本來是諷刺魏惠王無知的,但后世人引伸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 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zhèn)?,必須?jīng)過細心考察 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
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參考資料:/child/fable/cygs/031.htm。
老虎背上玩把戲--膽大心細
老虎逮驢;袍子改汗衫——綽綽有余
扳豬吃老虎——大智若愚
狐假虎威:比喻依靠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
典故:老虎捉到一只狐貍,要吃掉它。狐貍說:“上天命令人做百獸之王,你吃了我就違背了天意。如果你不信,就跟我一塊兒走,百獸見了我沒有一個不跑的?!崩匣⒕鸵懒怂脑?,跟著一塊兒走,果然各種走獸見了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獸是怕自己,還真以為是怕狐貍。(見于《戰(zhàn)國策。楚策》)
其近義詞是:仗勢欺人
三人成虎
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zhì),龐蔥對魏王說:“現(xiàn)在,如果有一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饼嬍[說:“如果是兩個人說呢?”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饼嬍[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饼嬍[說:“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說:“我知道該怎么辦?!庇谑驱嬍[告辭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里。后來太子結束了人質(zhì)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
【與虎有關的成語故事】:
1、狐假虎威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它們,抓到一只狐貍。狐貍說:“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來做野獸的首領,現(xiàn)在你吃掉我,就是違背上帝的命令。如果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隨在我后面,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貍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貍。
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說的是狐貍憑自己的智謀逃出了虎口。后來都用來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狡猾的狐貍憑借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決不能使狐貍改變虛弱的本質(zhì)。把戲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一時,但最終決不會有好的下場。
2、虎踞龍盤
三國時期,劉備為了聯(lián)吳抗曹,派諸葛亮去吳都建業(yè)去游說孫權。諸葛亮到了建業(yè),看到秣陵的山勢地形,感慨地說:“紫金山山勢險峻,像一條龍環(huán)繞建業(yè),石頭城很威武,像老虎蹲踞著,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p>
這個成語說明了英雄一般都占據(jù)在地勢險要的地方。一般形容一些有雄才大略的人往往是守著重要的地位。
3、龍騰龍躍
1.形容矯健有力,生氣勃勃。 王士美 《鐵旋風》第一部:“他剛要回頭再喚一聲,見 強小兵 已經(jīng)猛策他的那匹龍騰虎躍的火焰駒,雷鳴電閃般地馳騁過去。” 柯巖 《她愛祖國的明天·“你的兵變了么”》:“新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輔導員也龍騰虎躍,起來接班。”
2.形容筆勢飛動遒勁。 馮夏熊 《背興的戀愛》:“這一幅字寫得蒼勁有力,龍騰虎躍,氣勢不凡?!?/p>
3.喻精神振奮,有所作為。 梁啟超 《志未酬》詩:“任龍騰虎躍以度此百年兮,所成就其能幾許?”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七章:“﹝ 李自成 ﹞堅信只要度過這一段困難日子,局勢就會好轉(zhuǎn),任自己龍騰虎躍?!?/p>
4、三人成虎
龐蔥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zhì),龐蔥對魏王說:“有一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難以相信?!饼嬍[說:“有兩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我有些懷疑了?!饼嫻в终f:“有三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龐蔥說道:“您這樣不行,我怕日后議論我的還不止三個人??!”魏王說:“我心留有數(shù),你去吧!”
(1)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對人對事不能以為多數(shù)人說的就可以輕信,而要多方面進行考察,并以事實為依據(jù)作出正確的判斷。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
5、放虎歸山
東漢末年,劉備處境艱難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謀士程昱知道劉備不是等閑之輩,勸曹操盡早除掉劉備。劉備為麻痹曹操,裝做種菜不問政治。曹操滅了呂布后,劉備請求帶兵攻打袁術,曹操給了五萬軍馬,劉備離開曹操自立旗號。
6、老虎學藝
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fā)現(xiàn)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后,便一反常態(tài),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⒍自跇湎聼o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于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詞·紅苗》詩:“織就班絲不贈人,調(diào)來銅鼓賽山神,兩情脈脈渾無語,今夜空房是避寅?!?/p>
(注:紅苗惟銅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絲,女紅以此為務。擊銅鼓以鼓舞,名曰調(diào)鼓。
每歲五月寅日,夫婦別寢,不敢相語,以為犯有虎傷。)寅為虎,誰敢違背避寅習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會傷害他們。
是一些地方民間流傳的避寅習俗。 白虎神是中國古代道教的守護神,原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稱。
它也是四方神之一?!抖Y記·曲禮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土家族多信奉白虎神,湖北土家族祭白虎時,掌壇師要用殺豬民將自己的頭砍出血來,滴在紙錢上后,懸掛焚燒。湖南土家族的小孩得尺風病時,往往認為是白虎所致必須請巫師驅(qū)趕“白虎”。
驅(qū)趕時,要在戶外放一把椅子,綁上帶枝葉的竹子,上捆一只白公雞,由巫師在室內(nèi)施法,如果公雞啼叫,白虎就算趕跑了。 陜西有送布老虎的育兒風俗。
小孩滿月時,舅家要送去黃布做的老虎一只,進大門時,將虎尾折斷一節(jié)扔到門外。送布老虎是祝愿孩子長大后像老虎那樣有力;折斷虎尾,則是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災免難。
山西各地則流行送老虎枕頭的育兒風俗。每逢小孩過生日,當舅舅的要送外甥一只或一對老虎枕頭,既可當枕頭,又可當玩具,還表示祝福。
陜西華縣一帶流行“掛老虎饃”的婚姻風俗。迎新前,男方的舅家要蒸一對老虎饃,用紅繩拴在一豐收,新娘一到,便將老虎饃掛在她頸上,進門后取下,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兩人同約會。
值得一提的是,此饃還有公母之分,公老虎饃的頭上有一個“王”字,表示男子要當家為王;母老虎饃的額中有一對飛鳥,表示妻隨夫飛。每個老虎脖子前還有一只小老虎,表示祝愿新人早生貴子。
虎撐 在古時候,一些中國醫(yī)生到處采集并實驗各種藥物的功效,他們通常會手拿一個鈴鐺,鈴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銅環(huán),人們稱之為"虎撐"或"虎銜"。這是他們的護身符。
傳說藥王孫司邈在去山中采藥的路上突然被一只老虎攔住了。老虎就在前面,想要逃走已是不可能的了,藥王隨身帶著一條用來挑草藥的長扁擔,但要用這條笨拙的扁擔對付老虎這又談何容易。
他一無所措,只是恐懼地盯著老虎。奇怪的是這只老虎并沒有向他撲來,正相反,它張大著嘴蹲在地上,它以一種憂傷的眼神注視著藥王似乎是在乞求什么,并不停地輕輕擺動著腦袋。
藥王被眼前如此的情景震驚了,他緩緩地接近眼前這頭龐然大物,他看見一塊碩大的動物骨頭深深地扎入了這頭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藥王想要幫它,替它去除這塊骨頭,但他擔心的是,眼前這頭動物要是因為疼痛而突然閉嘴的話,他的胳膊一定會被咬斷,正在這時他想起他扁擔上的一個銅環(huán),他取下銅環(huán)并將它放入老虎的口中將那大口撐開,這樣他就不必再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了。
他將手從銅環(huán)中央穿過伸入那血盆大口中迅速地拔出骨頭并麻利地在傷口抹上藥膏。當藥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銅環(huán)后,老虎不住地點頭,似乎是在答謝這位仁慈的醫(yī)生。
從那以后,銅環(huán)被改造成一個手搖鈴,成為采藥的標志,所有的醫(yī)生出門采藥時都會帶上它,用于顯示他們都是藥王的弟子,只有藥王能夠為老虎看病并且不會受到它們的攻擊。 老虎學藝 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
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么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fā)現(xiàn)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
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后,便一反常態(tài),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一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
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于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
虎符 我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比如在調(diào)兵遣將的兵符上面就用黃金刻上一只老虎,稱為虎符。 虎符最早出現(xiàn)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采用銅制的虎形作為作為中央發(fā)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diào)兵憑證,稱為虎符。
虎符的背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發(fā)給統(tǒng)兵將帥或地方長官,并且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diào)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diào)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藏有"西漢堂陽侯錯銀銅虎符"一枚,長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狀,平頭,翹尾,左右頸肋間,各鐫篆書兩行,文字相同,?quot;與堂陽侯為虎符第一"。
西安市的陜西博物館也藏有一枚從西安西郊發(fā)現(xiàn)的虎符,據(jù)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戰(zhàn)國文物,稱為秦代錯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狀,象征軍威和進軍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銘文40字,記述調(diào)兵對象和范圍,制作卻極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戰(zhàn)爭中曾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發(fā)生了很多與其相關的故事?!妒酚洝分杏涊d,戰(zhàn)國時期的公元前。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38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