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三顧茅廬,草船借箭,七擒孟獲,隆中對,五丈原成語:鞠躬精粹,死而后已,萬事具備只欠東風(fēng)赤壁之戰(zhàn)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縱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一個諸葛亮,穩(wěn)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鞠躬盡瘁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一詩絕千古,兩表撼后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驚。征戰(zhàn)耐五將,六出祁山忙。
七擒孟獲功,名成八陣圖。蓋世無雙如魚得水思賢如渴七擒七縱龍盤虎踞空城計既生瑜,何生亮集思廣益淡泊明志茍全性命伏龍鳳雛漢賊不兩立儉以養(yǎng)德妄自菲薄任重才輕三顧茅廬初出茅廬草船借箭躬耕南陽。
三顧茅廬 劉備屯住新野時,自知蹉跎半生之緣由是身邊雖有關(guān)羽,張飛等猛將,而無出謀劃策運籌帷幄之謀士,便禮儀賢下士,尋求良輔。
在司馬徽和徐庶的薦舉下,劉備與關(guān)羽,張飛便來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 第一次來到茅廬時,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見亮好友崔州平;數(shù)日后,劉、關(guān)、張頂風(fēng)冒雪,二顧茅廬。
途中,遇亮好友石廣元,孟公威。到達茅廬,只見亮弟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備留下一箋,表達傾慕之意。
返回時,在隆中山下小橋邊遇見亮岳父黃承彥;過了一段時間,劉備與關(guān)羽、張飛三顧茅廬,適逢亮在家,但晝寢未醒。劉備吩咐關(guān)、張在門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階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見。
[ 三顧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作《隆中對》的紀念堂。] 隆中對 官渡大戰(zhàn)以后,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
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qū)崿F(xiàn),心里總是悶悶不樂。
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音chú),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彼抉R徽告訴劉備: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tǒng),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dāng)?shù)匾晃幻?,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dāng)謀士。
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愿意見見他呢?” 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 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后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guān)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后,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xiàn)在曹操已經(jīng)戰(zhàn)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fā)號施令。
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quán)占據(jù)江東一帶,已經(jīng)三代。
江東地勢險要,現(xiàn)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磥?,也只能和他聯(lián)合,不能打他的主意?!?/p>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陜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里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后,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后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占領(lǐng)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lián)合孫權(quán),對內(nèi)整頓內(nèi)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
能夠這樣,功業(yè)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fù)了?!?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
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于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fù)漢室的大業(yè)。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后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寶雞市岐山縣境內(nèi),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
高20余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后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于世。
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后一個戰(zhàn)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fā),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
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mào)然出兵。
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zhàn),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zhàn),并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
當(dāng)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zhàn)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焙笕藶榱思o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jù)當(dāng)?shù)孛耖g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dāng)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
當(dāng)年諸葛亮設(shè)軍帳指揮作戰(zhàn)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墻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dāng)?shù)厝罕娊o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
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jù)說當(dāng)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
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nóng)田,游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zhàn)場的遺跡和傳聞。
在農(nóng)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dāng)?shù)亟新湫菫?,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chuàng)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
祠內(nèi)獻殿內(nèi)兩側(cè)墻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zhàn)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
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
三顧茅廬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p>
神機妙算 草船借箭
在《三國演義》中, 赤壁之戰(zhàn)前,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xiàn)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空城妙計
在《三國演義》中, 蜀國諸葛亮面對曹魏司馬懿大軍進襲,故意大開城門,坐在城上焚香操琴,讓司馬懿以為城內(nèi)有伏兵,因而退兵。
三氣周瑜
根據(jù)三國演義,周瑜因為受傷后又受孔明三次之氣而憤死,死前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
(一氣周瑜是『幾郡城池?zé)o我分,一場辛苦為誰忙』;二氣周瑜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瑜是『一著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
七擒七縱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zhàn),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dāng)?shù)厍蹰L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孔明燈
相傳諸葛孔明曾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酌魉銣曙L(fēng)向,制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系上求救的訊息,其后果然脫險
隆中對, 出師表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白帝托孤 七擒孟獲 草船借箭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fēng) 赤壁之戰(zhàn)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縱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使小技 諸葛亮吊孝--裝模作樣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fēng) 赤壁之戰(zhàn)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縱 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一個諸葛亮,穩(wěn)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 鞠躬盡瘁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一詩絕千古,兩表撼后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驚。
征戰(zhàn)耐五將,六出祁山忙。 七擒孟獲功,名成八陣圖。
蓋世無雙 如魚得水 思賢如渴 七擒七縱 龍盤虎踞 空城計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廣益 淡泊明志 茍全性命 伏龍鳳雛 漢賊不兩立 儉以養(yǎng)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輕 三顧茅廬 初出茅廬 草船借箭 五古?讀諸葛武侯傳書 唐?李白 漢道昔云季,群雄方戰(zhàn)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jù)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dāng)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fēng)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fā)同衰榮。 托意在經(jīng)濟,結(jié)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
閣夜 唐?杜甫 野哭幾家聞戰(zhàn)伐,夷歌數(shù)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詠懷古跡 唐?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書憤 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風(fēng)雨燕南老楚囚。
故舊相思空萬里,妻孥不見滿三秋。 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游。
一死皎然無復(fù)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臥龍 明?佚名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yīng)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fēng)五丈原。 有關(guān)諸葛亮的對聯(lián) 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賦于諸葛草廬的門聯(lián) 駑馬并麒麟; 寒鴉配鸞鳳。 ——羅貫中《在國演義》中以除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經(jīng)天緯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計。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再以徐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zhàn);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清代趙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聯(lián) 丞相當(dāng)年曾駐馬; 江山終古此蟠龍。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薦公一掬建業(yè)水; 聽我三終梁父吟。 ——顧孝廉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許先帝馳驅(qū)來連吳會; 有儒者氣象上繼伊周。
——劉忠誠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風(fēng)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帶水; 云霄如在,寓公為集草堂資。 ——陳宗濂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駐馬此重經(jīng),莫問渠天發(fā)殘碑,臨硎斷闕; 臥龍如何作,愿為我翦除他族,開濟清時。
——馮夢華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慕綸巾羽扇風(fēng)流,俎豆維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陽廬舍; 冠鐘阜石城名勝,江山依舊,渺矣吳宮花草晉代衣冠。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詞 八千余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顧槐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云歸大漠隨舒卷; 門對寒流自古今。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龍去崇朝作霖雨; 我來高臥想羲皇。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隊出郊坰。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梁父吟成高士志; 出師表見老臣心。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真人白水生文敘; 名士青山臥武侯。 ——陶澍典諸葛亮題湖南省南陽城樓 旨尋六家,業(yè)窺五際; 內(nèi)學(xué)七緯,旁通三微。
——清?顧嘉蘅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幾? 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單家駒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清?顧嘉蘅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器學(xué)潛藏,抱膝長吟田父樂; 經(jīng)綸躍展,鞠躬盡瘁老臣心。 ——吳慶桐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庵垂兩千年,問吳宮魏闕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呂何如。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許也; 數(shù)語備當(dāng)時事,將軍豈有意乎。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德深于眾,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于世,聲震寰宇,日月經(jīng)天。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地?zé)o論宛襄,有諸葛廬自堪千古; 統(tǒng)并存吳魏,讀隆中對早定三分。 ——黃劍三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縱論三分天下,審勢通策佐先主; 長懷一統(tǒng)江山,輔國連治啟后人。
——胡萍。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