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救藥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
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
凡伯直言相勸,列數(shù)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jīng)》。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
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
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么志向,宗愨回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yè)。
宗愨經(jīng)過勤學(xué)苦練,努力奮斗,終于成為一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 后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水滴石穿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
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xiàn)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
張乘崖喝住小吏,發(fā)現(xiàn)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
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解釋: 形容朋友交誼深厚。
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
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 后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
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yǎng),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
齊王有兩個(轉(zhuǎn)載自第一范文網(wǎng) ,請保留此標記。)兒子,糾和小白。
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p>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滨U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
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p>
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nèi)政、開發(fā)資源、發(fā)展農(nóng)業(yè),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盟主。
您可以訪問第一范文網(wǎng)()查看更多與本文《管鮑之交的故事》相關(guān)的文章。
相形見絀釋義:形:對照;絀:不夠,不足。
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無與倫比釋義: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與它相比的。
倫:類,倫比:類比,匹敵。精巧絕倫釋義:精巧:精致巧妙;絕倫:無與倫比。
精巧美妙到了極點滄海桑田釋義:大海變成農(nóng)田,農(nóng)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典故:從前有兩個仙人,一個叫王遠,一個叫麻姑。
一次,他們相約到蔡經(jīng)家去飲酒。 到了約定的那天,王遠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從的簇擁下,坐在五條龍拉的車上,前往蔡經(jīng)家。
但見他戴著遠游的帽子,掛著彩色的綬帶,佩著虎頭形的箭袋,顯得威風凜凜。 王遠一行降落在蔡經(jīng)家的庭院里后,簇擁他的那些人一會兒全部隱沒了。
接著,王遠和蔡家的成員互相致意,然后獨自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來。 王遠等了好久還不見麻姑到來,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請她。
蔡經(jīng)家人誰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翹首以待。 過了一會兒,使者在空中向王遠稟報說:“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說已有五百多年沒有見到先生了。
此刻,她正奉命巡視蓬萊仙島,稍待片刻,就會來和先生見面的?!? 王遠微微點頭,耐心地等著。
沒多久,麻姑從空中降落下來了。她的隨從人員只及王遠的一半。
蔡經(jīng)家的人這才見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間十八九歲的漂亮姑娘。她蓄著長到腰間的秀發(fā),衣服不知是什么質(zhì)料制的,上面繡著美麗的花紋,光彩耀目。
麻姑和王遠互相行過禮后,王遠就吩咐開宴。席上的用具全是用金和玉制成的,珍貴而又精巧;里面盛放的菜肴,大多是奇花異果,香氣撲鼻。
所有這些,也是蔡經(jīng)家的人從未見到過的。 席間,麻姑對王遠說:“自從得了道接受天命以來,我已經(jīng)親眼見到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剛才到蓬萊,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時期淺了一半,難道它又要變成陸地了嗎?” 王遠嘆息道:“是啊,圣人們都說,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將揚起塵土了?!?/p>
宴飲完畢,王遠、麻姑各自召來車駕,升天而去。絞盡腦汁釋義:形容苦思積慮,費盡腦筋,想盡一切辦法鼠目寸光釋義: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翻天覆地釋義:覆:翻過來。
形容變化巨大而徹底,也形容事情鬧得很兇。翻云覆雨釋義: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比喻反復(fù)無?;驊T于玩弄手段朝三暮四釋義: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后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fù)無常。
典故: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yǎng)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養(yǎng)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能理解猴子們的意思了,猴子們也很得老人的關(guān)心。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四顆栗子。幾年之后,老人的經(jīng)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shù)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顆改為七顆,于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nèi)w栗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栗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么少了一個?于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么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nèi)w,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一聽,早上的栗子又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朝秦暮楚釋義:戰(zhàn)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jīng)常作戰(zhàn)。
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復(fù)無常,沒有原則。
亦比喻行蹤不定或生活不安定。典故:這個成語出自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至于是否真的有具體國家根本無從考證,只有一個叫“關(guān)埡”的地方可能符合此說法。 關(guān)埡位于湖北省的竹溪蔣家堰鎮(zhèn)和陜西省的平利縣長安鄉(xiāng)交界處。
亦稱關(guān)埡子。距竹溪縣城20千米。
因昔在此設(shè)關(guān)卡,故名。現(xiàn)古堡殘碉猶存。
埡口海拔710米,西北-東南走向,長40米,高5米,寬7米,兩側(cè)屬泥質(zhì)石灰?guī)r,北側(cè)山嶺海拔854米,南側(cè)山嶺海拔955米。漢白公路從埡口通過。
歷為軍事要地。關(guān)埡兩山夾峙,一線中通,橫亙南北,形如一個馬鞍,它的前方是正南面,連接著山寶寨;它的北面即馬尾巴處,連接著擂鼓臺。
自春秋以來長期為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隘口。這從竹溪縣人民政府在此立碑文可知,云“秦楚邊際山脈綿延陡峭,此地隘口成要塞,兩山對峙,一道中通,稱關(guān)埡?!?/p>
且“關(guān)埡城堡為竹溪縣周邊六處楚長城城堡遺址之一”。于是,這座被當?shù)厝朔Q為“邊墻”或“垱城”的土石建筑,經(jīng)傳媒稱之為“楚長城”流轉(zhuǎn)開來。
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楚長城始筑時間應(yīng)為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十年)楚伐申國(今南陽市北部)、鄧國(今襄樊)之后開始修筑的。據(jù)《左傳》記載:楚成王十六年(前656年),齊攻楚,兩軍對壘之際,楚將屈完對齊桓公進言,“楚方城以為城(城墻),漢水以為池(于是齊桓公知難而退,兩國講和),”這個歷史事件也佐證了當時楚長城已經(jīng)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防御體系。
據(jù)此可知楚方城至遲始筑于春秋早期。楚長城的位置,根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它的西頭出河南的鄧縣,往北經(jīng)內(nèi)鄉(xiāng)縣,過湍河,經(jīng)酈縣故城北,達翼望山,復(fù)向東沿伏牛山脈,經(jīng)魯山縣,葉縣,往南跨過沙河經(jīng)方城縣直達泌陽。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1、聲名狼藉 釋義:聲名:名譽。
狼藉:雜亂不堪。 形容聲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不可收拾。
該成語出自《史記·蒙恬列傳》。典故故事: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蒙恬、蒙毅兄弟。
朝中有一個大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并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并命他當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
有一次,趙高因為受賄舞弊,犯了大罪,剛好蒙毅受理這個案件,蒙毅對趙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處趙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卻念趙高是個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還為他恢復(fù)了官職。
趙高因此對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將軍恨之入骨。后來秦始皇出宮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
此時本應(yīng)由公子扶蘇即位,可趙高卻乘機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為秦二世,并用陰謀手段將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害死。趙高掌握了朝廷大權(quán)后,對胡亥說:“先帝在世時本打算立你為太子,蒙毅不贊成。
于是立了扶蘇,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則會有后患?!焙ヂ犃耍桶衙梢阕テ饋?,逼蒙毅自殺。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過劫難,便大罵了趙高一通,說道:“從前秦穆公殺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因殺了良臣,他們的名聲在諸侯各國間非常壞。希望皇上要引以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p>
說完,蒙毅自殺而亡。2、撥云見日 釋義:撥開烏云見到太陽。
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里頓時明白。
“撥云見日”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里頓時明白。
該成語出自《晉書·樂廣傳》。典故故事:晉代的樂廣為太尉賈充所賞識,被薦舉為河南尹。
樂廣不愿意出任外官,請好朋友、大文學(xué)家潘岳替自己寫一份辭呈。潘岳說:“你先將辭官的意思告訴我,方好動筆?!?/p>
樂廣簡短地用一兩百個詞語表達意思,潘岳據(jù)之寫成洋洋灑灑的一篇名揚當時的《呈太尉辭河南尹表》。大家都說:“樂廣不依靠潘岳的手筆,潘岳不依靠樂廣的設(shè)意,那么就不會有這篇驚世之作?!?/p>
名士王衍,自視甚高,只佩服樂廣,他說:“我跟別人交談,總覺得對方話多,最近接觸樂廣,交談之后,才知道原來自己的話也多。真正言簡意賅的,天下只有樂廣一人?!?/p>
太子洗馬衛(wèi)玠做了一個怪夢,日思夜想,得了心疾,茶飯無心,形憔神悴。樂廣去探病,問清底細,告訴衛(wèi)玠說:“眼未見怪,怪從心生,心中無怪,病由何生?”衛(wèi)玠頓時醒悟,病就好了。
衛(wèi)玠說:“樂廣胸中澄沏如水,疾病是上不了他的身的?!?衛(wèi)玠的父親對樂廣的評價更高。
他說:“樂廣是人中的水鏡,見到他,感到一片清明光潔,如同撥云見天?!?后人將“撥云見天”改為“撥云見日”。
3、厲兵秣馬 釋義:磨好兵器,喂飽戰(zhàn)馬。形容準備戰(zhàn)斗,也比喻事前做好準備工作。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典故故事: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從鄭國派人來告訴秦穆公說:“鄭國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軍隊來,保管成功。”
大臣蹇叔對秦穆公說:“調(diào)動大軍偷襲這么遠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準備,不會有什么作為的。而且行軍路線上千里,誰會不知道呢?”穆公不聽,派大軍東行。
秦軍到了鄭國的邊境滑地,遇到鄭國人弦高趕著十二頭牛要到周朝集市去賣。弦高趕快讓人回國報信,自己將牛獻給秦軍作犒勞,說:“我們大王聽說你們要從這里路過,派我來犒勞你們,請不要嫌棄禮物輕薄?!?/p>
鄭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見杞子一伙正在整頓盔甲、磨兵器、喂馬,便對他們說:“你們留在我們鄭國時間也長了,我們國小物乏,聽說你們就要離開,就請便吧!”杞子就逃了。秦軍只好退了。
4、望洋興嘆 釋義:字面意思是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xiàn)多比喻做事時因力量不夠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出自《莊子秋水》典故故事:在古代,黃河之水滔滔不絕,灌溉著兩岸的土地,孕育了中華文明,因此黃河被稱為神河。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漲,百川都匯進了黃河,黃河變得更加洶涌而寬闊,兩岸與河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
于是黃河河神洋洋自得,認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順流而下,一直來到北海。
他向東望去,卻看不到北海的邊際。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著汪洋大海對北海海神感嘆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這樣廣大,無邊無際,今天我要不來這里,我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
北海海神說:“我在天地間也只是大山里的一個小石頭,四海在天地間也就是糧倉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廣大的呢?”5、出人頭地 釋義: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
出自《宋史?蘇軾傳》典故故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
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學(xué)家,被人們合稱為“三蘇”,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于書讀得多,字也認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贊。
在一片贊揚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lián),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lián)文是:讀盡人。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lǐng)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
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
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qū)В那膯査骸斑@附近可有水源?”向?qū)u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辈懿傧肓艘幌抡f,“不行,時間來不及?!?/p>
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qū)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彼来丝碳词瓜旅钜蟛筷牸涌焖俣纫矡o濟于事。
腦筋一轉(zhuǎn),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這就是成語“望梅止渴”的由來,用來比喻某種愿望無法實現(xiàn),只能用幻想或大話來自我安慰。
2.完壁歸趙 戰(zhàn)國時代,趙王無意間得到了一塊寶玉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后非常想要據(jù)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趙國,對趙王說秦國愿意以十五個城與趙國交換這塊玉。趙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為趙國國勢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興,就派兵攻打趙國。
為了這件事,趙王傷透了腦筋。 大臣藺相如知道這件事以后,就自告奮勇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他心里知道秦王雖然喜歡這塊玉,事實上根本不想用十五個城來交換。
到了秦國后,藺相如就抱著和氏璧、大聲對秦王說:「如果大王您不顧信用,想要搶我手上這塊寶玉,我就一頭撞上皇宮里的柱子,相信寶玉一定會粉碎!」秦王聽了雖然很生氣,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壞寶玉,因此一點都不敢輕舉妄動。后來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時候,派人連夜把和氏璧送回去。
秦王雖然惱怒,但是因為知道自己行事不夠光明正大,怕傳出去成為笑柄,只好把藺相如放了。 人們用“完壁歸趙”比喻把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原主。
3.紙上談兵 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wù)撟鲬?zhàn)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夸夸其談,不能承擔重任。
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采用了修筑壁壘堅守的方法。
后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布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zhàn)的計劃。
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后路,然后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一下子盡被殲滅。
“紙上談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在紙上談?wù)撚帽?,即指在文字上談用兵的策略。后比喻與實際情況不切實際的空談。
4.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
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p>
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鼻囟烙挚戳丝茨侵宦?,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zhuǎn)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p>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
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5.程門立雪 程顥、程頤兄弟倆是宋代理學(xué)大家。
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xué)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后來程顥死,他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離去。
等程頤睜開眼睛時,門外的雪已經(jīng)積了一尺多厚了,兩個人仍然站在那里。 “程門立雪”的原意是說:冒著大雪在程頤門前站著。
用來形容尊敬老師,虔誠。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故事出自《國語·吳語》。
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故事見于《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
成語“洛陽紙貴”,稱頌杰出的作品風行一進。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
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故事出自《列子·湯問》。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
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jīng)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故事見于《莊子列御寇》。
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著。故事出自《晉書·杜預(yù)傳》。
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zhàn)斗節(jié)節(jié)勝利,毫無阻擋。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
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故事見于《莊子·秋水》。
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
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guān)系密切,相互依存。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
·“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后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zhàn)。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后來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
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fā)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jié)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xué)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xué)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yōu)點和本領(lǐng)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jīng)驗,不知變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為人真誠,嚴于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回答:草木皆兵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tǒng)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lǐng)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
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lǐng)8萬精兵迎戰(zhàn)。 秦軍前鋒苻融攻占壽陽(今安徽壽縣)后,苻豎親自率領(lǐng)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
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后續(xù)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于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后,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并建議晉軍在前秦后續(xù)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jié)果大勝。
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
當時正是隆冬時節(jié),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細看去,那里桅桿林立,戰(zhàn)船密布,晉兵持刀執(zhí)戟,陣容甚為齊整。
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xùn)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
那里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
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shù)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么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后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zhàn)。
結(jié)果,秦兵在后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這一戰(zhàn),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
安居樂業(yè) 出處《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釋義 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故事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據(jù)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白頭發(fā)。
白胡子的小老頭兒; 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為他耳朵長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 稱。
老于對當時的現(xiàn)實不滿,并反對當時社會上出現(xiàn)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為物質(zhì)的進步和文化的 發(fā)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xiàn)“小國寡 民”的理想社會。
老于是這樣描繪他所設(shè)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們。
不要。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