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為南朝周興嗣所編的四言韻文。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復,句句押韻,前后貫通,首尾連貫,音韻諧美。內(nèi)容有條不紊的介紹了天文、自然、修身養(yǎng)性、人倫道德、地理、政治、歷史、農(nóng)耕、祭祀園藝、飲食起居等各個方面。其中不乏至理名言如:“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性靜情逸,心動神疲、”“罔談彼短,靡恃己長”、“守真志滿,逐物意移、”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尺壁非寶,寸陰是竟”等,特別是“治本于農(nóng),務茲稼穡”的思想,至今也是我們治國大略。還有不少膾炙人,被后人口津津樂道的雋語佳句:如: “空谷傳聲,虛堂習聽”、“似蘭斯馨,如松之盛?!薄八骶娱e處,沉默寂寥。求古尋論,散慮逍遙?!钡缺缺冉允恰?/p>
《千字文》撰作伊始,是當年酷愛王羲之書法的梁武帝蕭衍(502——549)(梁武帝是給王羲之帶上書圣光環(huán)的第一人)把他所藏王羲之碑帖中,各不相同的一千字,令殷鐵石錘拓下來,賞給大臣效法。也有一說是給皇宮弟子們學書使用。但拓下來的字,每紙一字 ,互不聯(lián)屬, 于是他召來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470---521)囑道:“卿有才思,為我韻之?!敝芘d嗣果真才思敏捷,攪盡腦汁,據(jù)說僅用了一個夜晚,翌日頭發(fā)竟白了大半,編好后進呈武帝?!@便是傳至今日的《千字文》。
《千字文》最初名為《次韻王羲之書千字文》 。內(nèi)容廣泛,知識豐瞻,包括了天文、地理、經(jīng)濟、社會、歷史、倫理等,使用了七個韻腳,音韻諧美,一千字每字不重。(如以當今簡化字、別體字量之,如“巨闕”“鉅野”,今皆統(tǒng)一為巨;“云騰”“云亭”皆簡化為云,等等,去除此種因素,實際有990多字。)由于適宜蒙童識字記誦,明理這些特點,很快就在社會傳播開來。歷代不乏有好事者如宋朝吳枋等擬對其改編。傳承、編修之作歷代不絕;或參照《千字文》文體創(chuàng)作了其他專題內(nèi)容的《千字文》。《千字文》與后來的《三字經(jīng)》、《百家姓》,構(gòu)成“三、百、千”著名蒙學教科書。但《千字文》成文時間最早,故對后來許多的破蒙讀物產(chǎn)生影響,所以《千字文》作用最大。
這篇被王世貞贊譽為“絕妙文章”的《千字文》,也曾被章太炎拿來與《三字經(jīng)》比較,認為《三字經(jīng)》有兩個不足,即“字有重復,辭無藻采”??梢姟肚ё治摹返奈膶W價值也是很高的。但是《千字文》也因局限性束縛等原因,存在明顯不足,例如:“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結(jié)尾,頗顯突兀,有續(xù)貂之嫌。所以后人編纂《千字文釋義》時,將全文分為四部分,即千文四章,將沒有特殊意義的最后兩句排除在外了。
《千字文》誕生大約半個世紀左右,智永和尚 (生卒年不詳,生活在南陳至隋,王羲之七世孫。),就曾抄寫過800本《真草千字文》分贈浙東各寺 。智永書法,諸體皆能。用筆勁健,結(jié)體嚴謹,恪守右軍筆法,甚得右軍書法真髓。 據(jù)《宣和書譜》記載:北宋內(nèi)府收藏智永書法23件,其中15件是《千字文》。尚有真跡流傳下來的是:至今在日本保存唯一的真跡本。大概是當年800本之一本吧! 智永是目前所見書寫《千字文》最早的書法作者。
既然《千字文》是因書法緣起,自然就成為與書法緊密相關(guān)的一篇文章。而成為書法家熱衷書寫的內(nèi)容。后來書寫《千字文》者眾多,諸如唐朝虞世南、褚遂良、孫過庭、張旭、懷素、李陽冰、高閑、敦煌無名氏《千字文》殘紙;宋朝米芾、徽宗趙佶、高宗趙構(gòu)、元朝趙孟頫、明朝文征明等。甚至日本江戶時代的書法家卷菱湖,近現(xiàn)代書家啟功、魏啟后、沈鵬等,都曾寫過不同字體或多種字體的《千字文》。
其中最具價值的還是智永《真草千字文》。首先是上面所談到的開啟之功。 另外我們還應知道,智永是繼承型的書法家,工力勝于才情,他以完全忠實王羲之書法為能事。唐李嗣真《書品》論其書法“精熟過人,惜無奇態(tài)”,實乃的評。我們所見王右軍墨跡,皆為唐人摹本。如果窺察參照王羲之筆意,只有上溯到比唐人要早,得王書真髓的智永墨跡中尋求了——這就是通過智永書法,打探通往王右軍書法藝術(shù)殿堂之通道的特殊作用。同時,智永所創(chuàng)造的真草對照格式,為學習真草書者,提供了極好的范本和便利。也啟迪了后來懷素、高閑的《草書千字文》、李陽冰的《篆書千字文》、米芾《行草千字文》、趙佶的《瘦金體千字文》、趙孟頫《六體千字文》、啟功《臨智永草書千字文》等多種字體千字文的產(chǎn)生,為后人學習書法和研究了解《千字文》的演變,留下珍貴的資料。
世界上所有的已經(jīng)有人看過的書中,有哪本書,里面沒有一個重復的字的?是不是會覺得這個問題很無聊,甚至會覺得是無稽之談,怎么可能會有一本書沒有一個重復的字呢?不過還真有這么一本書。
名字就叫做《千字文》。 當然,顧名思義,一本書里一共是一千個字,幾乎沒有重復。
相傳,梁武帝一生戎馬倥傯,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時期多讀些書。由于當時尚沒有一本適合的啟蒙讀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鐵石的文學侍從,從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跡中拓下一千個不同的字,每紙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學,但雜亂難記。
梁武帝尋思,若是將這一千字編撰成一篇文章,豈不妙哉。于是,他召來自己最信賴的文學侍從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講了自己的想法,說:卿家才思敏捷,為朕將這一千字編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啟蒙讀物。
周興嗣接受任務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樂不可支,邊吟邊書,終將這一千字聯(lián)串成一篇內(nèi)涵豐富的四言韻書。梁武帝讀后,拍案叫絕。
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這就是流傳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周興嗣因出色地編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贊賞,將他提拔為佐撰國史。不過,據(jù)說周興嗣因一夜成書,用腦過度,次日,已鬢發(fā)皆白。
《千字文》引起了后人極大的興趣,因為是從王羲之的書法中臨下來的,所以就成了書法家的至寶,因為它通俗易懂,而且十分押韻,所以很多人都把背《千字文》當作一種流行方式。就像是現(xiàn)在的人追明星一樣,如果背不下來的話,就會被別人看著落伍了。
特別是那些剛剛把頭發(fā)梳起來的小娃娃們,個個都會搖頭晃腦地背幾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押字押韻,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所以這本書一直都被認為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一本啟蒙書。
在《千字文》的流傳過程中,隋唐之際的智永和尚功不可沒。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他用30 年的時間,摹寫了800 本真草《千字文》分贈浙東各寺廟。
智永的這一舉動,既保存了王羲之的書法藝術(shù),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智永之后,歷代書法大師寫《千字文》者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懷素、宋徽宗、趙孟?#92;、文征明等。
他們的作品流傳很廣,書體與風格各異,可謂千字千姿,影響也很大,無疑大大促進了《千字文》在民間的傳播,大大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而且也為世人留下了這些偉大的藝術(shù)瑰寶。 千萬別認為這本書只是簡單的把字拼湊起來的,這里面可是很多內(nèi)容的。
《千字文》第一部分從天地開辟講起,從有了天有了地,再繼續(xù)說日月、星星、霜霧、天氣的變化等等等,有了天氣的變化,當然就有了金銀珍寶這些等等東西,有了東西,當然就少了不了人嗎?當然也就說起了人類的早期歷史:"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一體,率賓歸王。
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徊菽荆嚰叭f方"。
接下來,就是《千字文》的第二部份,有了人,當然就要講人的道德修養(yǎng)的問題,再接下來,就是統(tǒng)治有關(guān)的各方面問題,當然少不了對國家盛況的描述了,像什么"宮殿盤郁,樓觀飛驚"。
"既集墳典,亦聚群英"。 除了這些浮華的東西之外,最后就講到了對美好田園生活的贊美,要吃還是百姓飯,要穿還是家常衣了,到了這里,也就走到了這本書的盡頭了。
這可是一本很好背誦的書,所以有時間,不妨拿過來記一下。 【千字文原文】 明萬歷十年汪以成經(jīng)義齋刻本 千字文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馀成歲 律呂調(diào)陽 云騰致雨 露結(jié)為霜 金生麗水 玉出昆岡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發(fā)殷湯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邇壹體 率賓歸王 鳴鳳在竹 白駒食場 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 蓋此身發(fā) 四大五常 恭惟鞠養(yǎng) 豈敢毀傷 女慕貞藉 男效才良 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罔談彼短 靡恃己長 信使可覆 器欲難量 墨悲絲染 詩贊羔羊 景行維賢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資父事君 曰嚴與敬 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 臨深履薄 夙興溫凊 似蘭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淵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辭安定 篤初誠美 慎終宜令 榮業(yè)所基 籍甚無竟 學優(yōu)登仕 攝職從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 樂殊貴賤 禮別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婦隨 外受傅訓 入奉母儀 諸姑伯叔 猶子比兒 孔懷兄弟 同氣連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規(guī) 仁慈隱惻 造次弗離 節(jié)義廉退 顛沛匪虧 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堅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華夏 東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據(jù)涇 宮殿盤郁 樓觀飛驚 圖寫禽獸 畫彩仙靈 丙舍傍啟 甲帳對楹 肆筵設(shè)席 鼓瑟吹笙 升階納陛 弁轉(zhuǎn)疑星 右通廣內(nèi) 左達承明 既集墳典 亦聚群英 杜稿鐘隸 漆書壁經(jīng) 府羅將相 路俠槐卿 戶封八縣 家給千兵 高冠陪輦 驅(qū)轂振纓 世祿侈富 車駕肥輕 策功茂實 勒碑刻銘 番溪伊尹 佐時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營 桓公匡合 濟弱扶傾 綺回漢惠 說感武丁 俊義密勿 多士實寧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假途滅虢 踐土會盟 何遵約法 韓弊煩刑 起翦頗牧 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 九州禹跡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禪主云。
《梁史》記載:“上以王羲之書千字,使興嗣韻為文。奏之,稱善,加賜金帛?!碧拼摹渡袝蕦崱穼Υ耸逻M行了藝術(shù)加工,該書說:梁武帝蕭衍一生戎馬倥傯,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時期多讀些書。由于當時尚沒有一本適合的啟蒙讀物,令一位名叫殷鐵石的文學侍從從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跡中拓下一千個各不相干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學,但雜亂難記。
梁武帝尋思,若是將這一千字編撰成一篇文章,豈不妙哉。于是,他召來自己最信賴的文學侍從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講了自己的想法,說:卿家才思敏捷,為朕將這一千字編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啟蒙讀物。周興嗣接受任務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樂不可支,邊吟邊書,終將這一千字聯(lián)串成一篇內(nèi)涵豐富的四言韻書。
梁武帝讀后,拍案叫絕。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周興嗣因出色地編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贊賞,將他提拔為佐撰國史。周興嗣因一夜成書,用腦過度,次日,已鬢發(fā)皆白。 王羲之的七世孫,隋代高僧智永和尚,繼承家風在云門寺練書三十年,書寫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分送浙東諸寺。因求書者眾多,以至于住處門檻幾次被踏穿,遂包以鐵皮,人稱“鐵門檻”。其一生用筆無數(shù),廢筆盈積成筐,堆迭成丘,特撰寫銘文,隨同埋入土中,名為“退筆?!?。其所書真草《千字文》,乃王家嫡傳,影響深遠,西安碑林也有刻石。
智永在中國書法藝術(shù)史上的重大貢獻有二個方面:一為發(fā)“永字八法”之旨趣,逐成隋唐學者宗匠;二為臨集《千字文》,開后代書法家書寫《千字文》之風,為《千字文》的流傳起了很大的作用。
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坐在皇帝寶座上聚精會神地看奏折。
突然一把把奏折統(tǒng)統(tǒng)推到地上,憤然站起,大喊:“殷鐵石!”。 一個大臣模樣的人上場(字幕跟上:“殷鐵石 官職有待查史書”):“陛下,臣在?!?/p>
蕭衍說:“諸王公大臣文化水平如此底,字寫的跟狗爬的似的,錯別字比比皆是,都什么素質(zhì)啊,跟1500年以后習慣了用電腦打字的年輕人寫的字有一拼,真是有損我大梁王朝的聲威啊。你趕緊想個辦法搞搞素質(zhì)教育?!?/p>
殷鐵石:“臣遵旨!”(退場) 鏡頭一轉(zhuǎn),殷鐵石抱著一堆紙張出場:“陛下,臣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請陛下下旨,把這些字分發(fā)給諸臣去學習臨摹,既可以降低錯字白字的出現(xiàn)頻率,又可以提高大家的書法水平;既可以用于寫作實戰(zhàn)著書立傳,又可以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既可以養(yǎng)顏,又可以美容。不出一年,您再看這些奏折(放下紙張,拾起地上的一本奏折,翻開指點),看這里,看這里,看這里——字寫得好看了,還沒有錯別字!” 蕭衍微微點頭:“愛卿所言甚是。
但只把這散亂的一千個字發(fā)給大家可能會影響培訓效果,如果能把這些字組成一篇文章就好了。你去宣幾個又文化的大臣來見朕。”
幾個大臣上(字幕:“有文化的大臣甲、有文化的大臣乙、有文化的大臣丙、有文化的大臣丁……”)。 蕭衍把自己的想法和幾個有文化的大臣交流了一下,準備把這個任務交給其中一人來完成。
大臣們一聽如此高難度的任務,都覺得沒什么把握完成,個個低頭不語。 蕭衍一看,不玩點手段不行了,就跟大臣們說:“我數(shù)一、二、三,能寫出這篇文章的留下來,覺得自己不行的,統(tǒng)統(tǒng)給我滾蛋!預備——開始!一,咦?” 蕭衍剛數(shù)了個一,眼前的幾個有文化的大臣瞬間消失了。
蕭衍正要發(fā)怒,卻發(fā)現(xiàn)有個人沒動窩,不禁大悅:“卿有才思,為我韻之!” 周愛卿面部特寫(字幕:“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 周興嗣暗中叫苦不迭。
其實周興嗣是反應最快的一個,僅用了0.02秒就想到應該趕緊跑的,可惜當時正值梅雨季節(jié),他的老寒腿疼得厲害,還沒邁開步別人就都跑光了,周興嗣跑了個倒數(shù)第一,當了回副班長。 既然跑不掉,除了硬著頭皮接下這個苦差之外別無選擇。
周興嗣說:“蒙陛下青睞,臣當鞠躬盡瘁,必不負圣望。您就擎好吧?!?/p>
蕭衍龍顏大悅:“周愛卿不愧為朕的筆桿子,好了,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你為朕寫的《光宅寺碑》、《銅表銘》、《柵塘碣》、《北伐檄》都是好文章,但不足以傳世,這次你要用這一千個字寫一篇傳世之作,不僅要讓我梁朝上下——上至朕及王孫公卿、下至黔首庶人;上至白發(fā)蒼蒼、下至活褲襠——全都能熟讀吟頌,不斷提高國人文化修養(yǎng),更要讓千百年以后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傳誦下去。造此千秋功業(yè),才不負我佛之慈悲?!?/p>
周興嗣頓覺眼前一黑,心說這不是倒霉催的嗎?我招誰惹誰了,把這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交給我,這不要我老命嗎?難道說太有才了也是錯誤嗎?那我趕緊改還不行嗎? 但皇上興味正濃,周興嗣也不敢說個不字,于是當場表決心:“臣謹遵圣命,給臣一個月時間,臣還陛下一個奇跡。” 蕭衍一擺手,清描淡寫地說:“一個月太久,只爭朝夕。
你是一個深得朕心的御用寫手,更是玩文字游戲的高手,以愛卿之才,何須一個月?給你一個晚上時間富富有余?!?周興嗣傻了,一時站在那說不出話來。
蕭衍見周興嗣沒反應,問道:“難道愛卿嫌朕給的時間太長了有辱你的才學?” 周興嗣趕緊說:“臣絕無此意!” 蕭衍一聽很滿意:“那愛卿就回去吧,抓緊時間慢慢寫?。 ?周興嗣:“臣告退?!?蕭衍又充滿慈愛與關(guān)懷地叮囑了一句:“愛卿白天工作很辛苦,晚上就不要加班了,明日上早朝時把你寫出來的奇跡拿來給朕交貨就行了。
這可是我一字一字大出來的, 原文: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馀成歲 律呂調(diào)陽 云騰致雨 露結(jié)為霜 金生麗水 玉出昆岡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發(fā)殷湯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邇一體 率賓歸王 鳴鳳在竹 白駒食場 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 蓋此身發(fā) 四大五常 恭惟鞠養(yǎng) 豈敢毀傷 女慕貞潔 男效才良 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罔談彼短 靡恃己長 信使可復 器欲難量 墨悲絲染 詩贊羔羊 景行維賢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資父事君 曰嚴與敬 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 臨深履薄 夙興溫凊 似蘭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淵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辭安定 篤初誠美 慎終宜令 榮業(yè)所基 籍甚無竟 學優(yōu)登仕 攝職從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 樂殊貴賤 禮別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婦隨 外受傅訓 入奉母儀 諸姑伯叔 猶子比兒 孔懷兄弟 同氣連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規(guī) 仁慈隱惻 造次弗離 節(jié)義廉退 顛沛匪虧 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堅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華夏 東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據(jù)涇 宮殿盤郁 樓觀飛驚 圖寫禽獸 畫彩仙靈 丙舍傍啟 甲帳對楹 肆筵設(shè)席 鼓瑟吹笙 升階納。
人類的祖先盤古/2
牛郎織女的故事/4
百丈寺與禪師/6
和氏璧的故事/8
隋侯之珠/10
神農(nóng)氏的傳說/12
河伯/14
黃帝的傳說/16
堯舜禪讓/18
“皇帝”的由來/20
鄒忌諷齊王納諫/22
弄玉引鳳/24
范宣惜身報母恩/26
清廉鄭板橋/28
無面目石獅/30
孔子的小老師/32
紫芝眉宇/34
鑿壁偷光的故事/36
甜甜的桑葚/38
梅妻鶴子/40
陳元方的故事/42
萬斯同修史/44
懸梁刺股/46
曾子教子/48
張良拜師/50
蘇軾和蘇轍的兄弟情/52
桃園三結(jié)義/54
丹心照汗青/56
忠義何如寵/58
洛陽紙責/60
建筑奇才——宇文愷/62
知音/64
叔孫通制定朝儀/66
唐太宗習書法/68
秦相李斯/70
羊祜的故事/72
霍去病的故事/74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76
周公姬旦/78
齊桓公廣納賢才/80
1、來歷 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
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復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
2、創(chuàng)作背景 中國很早就出現(xiàn)了專門用于啟蒙的識字課本,秦代出現(xiàn)的有《蒼頡篇》、《爰歷篇》,漢代則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賈魴的《滂喜篇》、蔡邕的《勸學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國時代有《埤蒼》、《廣蒼》、《始學篇》等,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對后世產(chǎn)生了影響,其余影響不大。《急就章》雖然是《蒼頡篇》之后較突出的小學之書,但由于流傳中出現(xiàn)了種種問題,其權(quán)威性到南北朝時已大不如前,而這一時期出現(xiàn)的一些啟蒙讀物如《庭誥》、《詁幼》之類,可讀性有限。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千字文》問世了。 南朝時期,梁武帝肖衍為了教諸王書法,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后把這些無次序的拓片交給周興嗣,周將其編成了有內(nèi)容的韻文,這就是流傳至21世紀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3、影響 《千字文》是中國早期的蒙學課本,由于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啟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也是一部生動優(yōu)秀的小百科?!肚ё治摹妨鱾髁?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傳廣泛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唐朝以后,《千字文》這種形式也被人們廣泛地加以采用和學習,出現(xiàn)了一大批以《千字文》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義凈編纂了《梵語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敘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頌》,呂裁之有《呂氏千字文》,清人吳省蘭有《恭慶皇上七旬萬壽千字文》,太平天國有《御制千字詔》等等。這些所謂的《千字文》內(nèi)容各異,但都以《千字文》為名,足見《千字文》影響之大。
第一百一十九、一百二十句 既集墳典 亦聚群英
墳,《爾雅》解釋為“大防”,即大型防洪堤防、戰(zhàn)斗工事掩體一類的大土堆,后來用來作為墓地之稱。在這句里,指的是古代典籍,一般認為古人有“三墳”。
典,指重要的文獻、典籍,《說文》中解釋為“五帝之書也”,即“五典”。
這兩句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意思表達,都相當?shù)仄降瓱o奇,無非是說廣內(nèi)殿里有很多古典文獻,像喜獲豐收的秋白菜一樣堆得老高;承明殿里聚集著文武百官群英薈萃
杜稿鐘隸,漆書壁經(jīng)。
廣內(nèi)殿里面除了三墳五典以外,還有什么好東西呢?還有古玩字畫的真跡,例如有杜稿、鐘隸、漆書、壁經(jīng)。
漢朝有一個叫杜度的人善寫草書,中國歷史上寫草書的第一人是杜度,不是唐朝的懷素。杜度草書的手稿,就是杜稿。三國時代的鐘繇,寫隸書是天下第一的,他的隸書真跡,就是鐘隸。
除此之外,還有“漆書壁經(jīng)”。漆書是在上古時期,筆墨都還沒有出現(xiàn)以前,用樹脂漆書寫在竹簡上的大頭小尾的文字,現(xiàn)代稱為“蝌蚪文”。
元代吾丘衍在《學古編》里面解釋說:“上古無筆墨,以竹梃點漆書竹上,竹硬漆膩,畫不能行,故頭粗尾細,似其形耳?!爆F(xiàn)代出土了商代用玉石制作的漆書筆,可見漆書既是中國最早的硬筆書法文體,也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書?!稌x書·束皙傳》記載。晉時有一個名叫不準的汲都人(今河南新鄉(xiāng)),盜掘戰(zhàn)國時魏襄王的墓得到13篇漆書的古籍。
壁經(jīng)是指在孔子舊宅墻壁中所藏的經(jīng)卷。秦始皇焚書坑儒,把所有的儒書都收繳上來,孔子的八世孫怕儒學從此失傳,就把一部分經(jīng)卷藏在了夾壁墻里邊。漢武帝的弟弟,魯恭王,想侵占孔子的舊宅修花園。在拆墻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里邊的竹簡,內(nèi)有《孝經(jīng)》、《尚書》、《論語》等。
秦始皇焚書坑儒,活埋了儒生461個是事實,這又是李斯幫忙干的。那些儒生每每在下面指責他,他本來出身就不好,母親又不太正經(jīng),這些人天天嚼舌頭,最后把他逼急了,把這些人坑于山谷之中。至于焚書,他只是象征性地燒了一部分 ,其余的都堆放在阿房宮。項羽火燒阿房宮,烽火連三月,所以李斯坑儒、項羽焚書。二人是罪魁禍首,秦始皇一直背黑鍋。 到了漢惠帝劉盈當政,發(fā)現(xiàn)天下沒儒學經(jīng)典了。于是昭告天下,看誰還藏有儒家的經(jīng)典。誰家敢藏,書是沒有了,只能靠背誦的功夫默寫下來。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個名叫伏生的九十歲老頭,他默寫了整部《尚書》。以后把壁經(jīng)里發(fā)現(xiàn)的《尚書》與他默寫的《尚書》對比,一字都不差,可見古人背書的工夫真是一絕。一但爆發(fā)戰(zhàn)爭,書燒了,你沒有背誦的功底,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這四句話聯(lián)起來的意思,就是:
這里既收藏了古今的名著典籍,
亦匯聚著成群的文武英才。
里邊有杜度草書的手稿和鐘繇隸書的真跡,
還有漆書的古籍,以及從孔府墻壁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壁經(jīng)。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