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無恙 典出《戰(zhàn)國策·齊策四》:“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四卷》:“阿措道:“只求處士每歲元旦,作一朱幡,上圖日月五星之文,立於苑東,吾輩則安然無恙矣?!?趙國威后為一賢明聰慧之皇后, 趙惠文王逝世后,其子丹繼為趙孝成王。
由於趙孝 成王年尚幼,故國事悉由其母后襄理。一日,齊王遣使攜書如趙拜謁趙威后。
威后 尚未啟書便問齊使:“齊國收成可好?百姓可好?齊王龍體可好?”齊使內心不悅, 曰:“臣受齊王之命拜候威后,今不先問齊王,而先問收成與百姓,豈非先問賤而后尊乎?“ 趙威后曰:“非也,若無收成,何來百姓?若無百姓,何來君王?豈舍本而逐末者乎?” 齊使聞后,無言以對。 成語“安然無恙”據(jù)此故事演化而來。
恙:病。 原指人平安無疾。
今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1、泰然自若 tài rán zì ruò
解釋:自若:象平常一樣。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著鎮(zhèn)定,不慌不亂。
2、泰然自得 tài rán zì dé
解釋:指身體感到不尋常的舒適的滿足。
3、怡然自得 yí rán zì dé
解釋: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4、安于磐石 ān yú pán shí
解釋:磐石:大石頭。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動。形容非常穩(wěn)固,不可動搖。
5、處之泰然 chǔ zhī tài rán
解釋: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著鎮(zhèn)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6、從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解釋:從容:不慌不忙,很鎮(zhèn)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
7、安如磐石 ān rú pán shí
解釋: 磐石:大石頭。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動。形容非常穩(wěn)固。
8、安如泰山 ān rú tài shān
解釋:形容象泰山一樣穩(wěn)固,不可動搖。
9、安分隨時 ān fèn suí shí
解釋: 時:時俗。安守本分,順隨時俗。指處在各種環(huán)境中都能安然自得,滿足現(xiàn)狀。
10、恬不知怪 tián bù zhī guài
解釋:指安然處之,不以為怪。
安然無恙典故: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于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負責處理。趙威后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后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后再出兵。趙威后舍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后。威后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褒R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齊國使者聽了心里很不高興,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xiàn)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威后微微一笑,說:“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么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jié)嗎?”,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則“無恙”的典故,后來演化出成語,“安然無恙”。
1、泰然自若 tài rán zì ruò 解釋:自若:象平常一樣。
不以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緊急情況下沉著鎮(zhèn)定,不慌不亂。
2、泰然自得 tài rán zì dé 解釋:指身體感到不尋常的舒適的滿足。 3、怡然自得 yí rán zì dé 解釋: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4、安于磐石 ān yú pán shí 解釋:磐石:大石頭。
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動。形容非常穩(wěn)固,不可動搖。
5、處之泰然 chǔ zhī tài rán 解釋: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
形容自理事情沉著鎮(zhèn)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6、從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解釋:從容:不慌不忙,很鎮(zhèn)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著鎮(zhèn)定。
7、安如磐石 ān rú pán shí 解釋: 磐石:大石頭。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動。
形容非常穩(wěn)固。 8、安如泰山 ān rú tài shān 解釋:形容象泰山一樣穩(wěn)固,不可動搖。
9、安分隨時 ān fèn suí shí 解釋: 時:時俗。安守本分,順隨時俗。
指處在各種環(huán)境中都能安然自得,滿足現(xiàn)狀。 10、恬不知怪 tián bù zhī guài 解釋:指安然處之,不以為怪。
【安分隨時】:時:時俗。安守本分,順隨時俗。指處在各種環(huán)境中都能安然自得,滿足現(xiàn)狀。
【安如磐石】:磐石:大石頭。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動。形容非常穩(wěn)固。
【安于盤石】:象盤石一樣安然不動。形容安定穩(wěn)固。
【安于磐石】:磐石:大石頭。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動。形容非常穩(wěn)固,不可動搖。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處之泰然】: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著鎮(zhèn)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老龜烹不爛,移禍于枯桑】: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轉禍于無辜的人。
【老龜煮不爛,移禍于枯?!浚阂频湥杭薜湣0训溁嫁D嫁給別人。比喻有罪過的人安然無事,嫁禍于無辜的人。
【恬不知怪】:指安然處之,不以為怪。
【恬不知愧】:安然處之,不以為恥。同“恬不知恥”。
【恬不知羞】:安然處之,不以為恥。同“恬不知恥”。
【恬而不怪】:恬:安然。指看到不合理的事物,毫不覺得奇怪。
【危而不持】:持:扶助,支持。國有危急之事,不須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柙龜烹不爛,貽禍到枯?!浚罕扔饔凶镞^的人安然無事,轉禍于無辜的人。
【燕燕居息】:燕燕:通“宴宴”,安息的樣子;居息:閑居休息。在家里安然休息,無所事事
【成語】: 安然無恙【拼音】: ān rán wú yàng【解釋】: 恙:病。
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F(xiàn)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成語故事】: 安然無恙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平安無事,沒有遭受損害或發(fā)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災禍。
這個成語來源于《戰(zhàn)國策.齊策四》,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
由于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負責處理。趙威后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
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后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后再出兵。
趙威后舍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后。威后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
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 齊國使者聽了心里很不高興,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xiàn)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 威后微微一笑,說: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么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jié)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則無恙的典故,后來演化出成語,安然無恙。
安然無恙
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四》 :“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p>
故事:
戰(zhàn)國時候,有一次齊國國王派遣使者去訪問趙國。使臣拜見趙國后,拿出齊王的親筆信恭恭敬敬地遞給他??墒勤w威后連信也沒有展開,就笑呵呵地問使臣:“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意思是說,你們齊國的年成好嗎?糧食夠吃嗎?老百姓好嗎?過得快活嗎?國王陛下身體也好嗎?心情暢快嗎?齊國使臣聽了趙威后的話心里很不高興,就冷冷的質問他說:“我是奉齊王之命來訪問貴國的,您連齊王的信還沒有看一眼。就問年成、百姓,最后才問候我們的齊王,這豈不是先賤后貴,本末顛倒嗎?” “不是這個意思”,趙威后微笑著解釋說:“你們想想,一個國家如果年成不好,沒有足夠的糧食吃,能有百姓的好日子過嗎?如果沒有老百姓,又哪里來的國王呀?所以我才這樣問呀。這不是本末倒置,如果我先問候國王,才是舍本求末呢!”齊國使臣覺得他的話也有道理,就佩服地點點頭。趙威后情緒更高了,他又接著問:“你們齊國的鐘離子怎么樣???葉陽子怎么樣???為啥他們至今還不出來為官呀,他們不是在齊國很有名氣嗎?”使臣一一做了回答。接著,便與趙威后交談了兩國都關心的情況。 成語“安然無恙”便是從這個故事中概括出來的。
不自量力
出自《左傳·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薄稇?zhàn)國策·齊策三》:“荊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p>
故事:
春秋時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內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個是息國。公元前712年,息國向鄭國發(fā)動了戰(zhàn)爭。這兩個諸侯國雖然都很??;但息國的人力與物力比鄭國要少得多,軍力也要弱得多。戰(zhàn)爭自然以息國的失敗而告終。事后,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出,息國快要滅亡了。他們分析的根據(jù)是,息國一不考慮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勝,三不同親近的國家籠絡好關系,四不把自己向鄭國進攻的道理講清楚,五不明辨失敗的罪過和責任是誰。犯發(fā)這五條錯誤,還要出師征伐別國,結果遭到失敗,這不是非常自然的嗎?果然,不久息國被楚國攻滅。
得心應手
出自《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p>
故事:
古時,匏巴彈琴,鳥兒會隨著樂聲而舞,魚兒躍出水面傾聽。鄭國的師文聽說后,就去拜師襄為師學琴。 師文學了三年,柱指鈞弦,卻彈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師襄無奈地說:“你可以回家去了?!睅熚娜拥羟?,嘆息道:“我不是不會指法,也不是不能完整地彈一首曲子。而是我心不在琴弦上,心里也沒有音樂。由于內心找不到音樂的感受,所以手指就不能和琴弦相配合了。你再給我一些時間,讓我找一找音樂的感受?!?過了不久,師文回來見師襄。師襄說:“你的琴煉得如何?”師文告訴他:“我已找到音樂的感受,請聽我彈一曲?!?當春天時叩擊商弦彈南呂調,涼風突起,草木都結出了果實。秋天時叩擊角弦彈夾鐘調,和風徐徐地吹起,花草樹木都開花發(fā)芽了。夏天時叩擊羽弦彈黃鐘調,霜雪交下,河塘里都結冰了。冬天時叩擊徵弦彈蕤賓調,陽光變得熾熱,厚厚的冰塊一下就融化了。一曲將終時,則以宮弦為主與其它四弦一并奏起,這時吹來了和麗的風,天空中漂著吉祥的云朵,降下了甘露,地下涌出了清清的泉水。 師襄撫心高蹈說:“你的彈奏真是妙??!即使師曠之清角,鄒衍之吹律,也比不上你。我得挾琴執(zhí)管向你學琴了?!盵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5秒